魅男王麟年龄:佛教三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9:19:12

佛教三毒

(2012-01-27 10:45:36) 转载标签:

菩提文库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教三毒,指世间众生所染三种根本毒害,即贪、嗔、痴。道教受佛教义理影响,认为世间众生之所以沦入苦海。受诸烦恼,不得解脱,皆因后天习染三毒所致。《道典论》引《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言烦恼者,总名三毒。谓贪嗔痴能害众生法身命,故名之为毒”。又云:“所言贪者,引取无厌,染欲爱著,联绵无已,于世间法及出世法有求乐意,皆名为贪。所言嗔者,于众生中及非众生贪怀怼恨,咆哮忿怒,如火炽盛,烧灭善根,结大怨憾,是名为嗔。所言痴者,不信不知三宝正法。憍慢谄曲,无所了知,触壁无底,不从诃谏,好说无益。多行恶事,所作失道,故名愚痴。”贪、嗔、痴为众生所受烦恼根源,故修道者务须去此三毒,方得出离苦海而得解脱。
    三毒指贪、嗔、痴。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贪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着为性。
    二、嗔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嗔恚之想,是谓之嗔,嗔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生于浊世,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这是一个很复杂又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按照浊世的秩序继续迷茫地生存,或者是寻着真正的信念坚强地生存下去。这只是自己的选择。对于佛教三毒,我似乎都占全了。这绝对是一种不好的写照。是自己的心性缺失。曾经看到过一些居士们探讨佛法最终要做什么,有的居士回答,佛法最终是要救人救世,所以修佛法的人就不能是光顾着自己的修行,而忘却了世人。应该把自己的心放入尘世的救渡之中。对于现在的我,我只能继续一个人静静地生活下去,可能我还没有太多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因为不完善。以后,过一个人的生活,善待生命中的任一物、任一事,希望自己的心性素养能一点点地提高。
    克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