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梵德2018激活码:各国领导人年薪的高与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6:05:33

            各国领导人年薪的高与低

 


各国领导人年薪的高与低,向来是个议论纷纷却莫衷一是的话题,英国权威性经济杂志《经济学人》曾经提出,应以领导人年薪与本国人均GDP的比值为标准,衡量其收入是否过高,按照这一标准,年薪不过43万多美元的肯尼亚总理奥廷加是各国国家领导人中的“打工皇帝”,而每年赚4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只能算个“中级白领”,G8国家领导人之一、加拿大总理哈珀充其量是“小白领”,一些“金砖国家”领导人则更因年薪和本国人均GDP比值最低,而显得“十分清廉”。

然而这个看似颇“讲道理”的标尺,放到现实社会中却似显得“曲高和寡”:在肯尼亚并没有太多人抱怨奥廷加收入过高,恰相反,年薪不足15万美元、仅为本国人均GDP约5倍的加拿大总理哈珀,国内却有不少人觉得“他挣得太多了”;奥巴马年薪40万,说三道四的声音并不响亮,绝对数和与本国人均GDP比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的一些“金砖国家”领导人,如俄罗斯总理普京(不足10万美元)、印度总统辛格(连1万美元都不到)等,却常常要面临国内反对派的百般挑剔。

那么,各国领导人、政要年薪的多与少,究竟该用怎样的尺度衡量?

多劳多得非议少

美国总统自上世纪末以来加薪几次,奥巴马同样领着一份令人称羡的高薪,但不论饱受高失业率和经济不景气之苦的美国民众,还是挑剔的国会、反对党及媒体,对总统的高薪都显得较为宽容;英国近几任首相的年收入都在20万美元以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因为同时拿总理全薪和议员半薪,年收入更逼近30万美元,但尽管她和她的政党支持率有所下降,拿其年薪说事的人也并不算多。

奥妙便在于这几位领导人都是出了名的大忙人:美国总统号称“全球最忙碌的国家领导人”,任期内不但要忙于处理国内外重要政务,每年还要把大把时间用在出国访问上。由于美国是总统制国家,内阁对总统而非议会负责,既没有总理也没有外长,这个“超级总统”自然成了大忙人,既然“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也便顺理成章;同样,英国首相、德国总理在实行内阁制的英国、德国,都要同时身兼政府首脑、议会议员双重职责,并肩负区域大国和世界级国家的责任与义务,诚可谓责大事繁,干得多挣得也多,一般人也无从非议。 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一些崇尚多劳多得、注重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国家,如美国,政要挣高薪,享受高出普通人一大截的收入并非什么见不得光的事,而是“美国梦”的典范,是年轻人的楷模和奋斗方向。

但在一些讲究平等,福利国家色彩浓厚的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识就相当有市场。加拿大社会对政要高薪的怨言向来比较大,但根据《经济学人》的数据,该国政要收入绝对值和与本国人均GDP比值都不高,在世界上位居后列,在G7国家中则位列倒数第一,然而加拿大公众显然更看重“公平”,对不过为人均GDP 5倍左右的总理薪资,和比这还要低的部长、议员薪资的容忍度不高。

同样,在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传统浓厚的法国,公众对政要高薪也不太买账,萨科奇是出名的“劳碌命”,在他本人看来,多劳多得天经地义,可公众就是不依不饶,编出各种政治笑话讥讽他的“贪婪”和“挥霍浮夸”。其实在法国历任总统中他不算最冤的:不比他清闲却远比他挣得少的已故总统密特朗当初受到的相关责难更多,这是因为萨科奇毕竟是右翼,低福利和多劳多得本就是其政治诉求,而身为社会党人的密特朗却“背叛原则”,自然更不能容忍。

帐算明白更重要

不论绝对薪资或与本国人均GDP比值,G7国家政要都高过“金砖国家”一大截,但后者政要受到的“贪腐”、“收入过高”指责反倒高得多,如高级政要年收入只有5位数的俄罗斯,和总统年薪也只有4位数(均按美元计)的印度,国内的“反特权”、“反贪腐”呼声却十分高涨。

奥妙便在于,这些国家政要的“账面年薪”固然不高,但在此之外,却有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猫腻”,如裙带关系、政商交易、黑箱操作、权力寻租,等等等等,“账面年薪”虽低,政要们实际享受的“隐形红利”却要高得多,普通工薪阶层、中产阶级固不待言,即便看上去收入更丰厚的CEO们都不得不仰人鼻息,需要看这些“低薪”政要的脸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