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费用户编号升为:我的质量之路(三)--进入真正的跨国企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03:59:44
        在这家港资企业做了半年多的时间,因为这时妻子有了身孕,马上小孩要出生了,我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当时我的薪水开始进去是2200,比起在老家的国企1000来块还是多了,试用期后加了100,这点我是有些意见的,可是因为效益不好,很多进去的人试用期过了还没有工资加的,我也只能认了。当时每月租房要几百块,我一个人上班,这点薪水要养家确实不容易的。于是我也慢慢查看那些招聘网站上的招聘需求了。当时看到有一家同行的美资公司也正在招聘品质工程师,总共有8条要求,我看有几条自己还是符合的,尤其是有同行业的工作经验,于是我就试着发了一份简历。但当时确实没有抱多大的希望,过后就把这事情给忘了。没想到一个星期后,那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面试的时候,首先是人事经理看了我的简历,并让我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状况,今后的打算,便让品质经理来面试了。品质经理是个年纪较大的,他和我聊了QC七大手法,和一些品质问题上的处理,主要是客诉方面的,这与他当时面临的情况有关,后来还让研发的经理面试了一下,研发的经理很年轻,问了很多专业性的问题,我似懂非懂的回答了,但我能看出给他感觉不是很好。于是他们通知我先回去,一周内会通知我的。我知道往往这样说是当时不想让我失望,因为我得到过很多这样的通知,最后都等不到的。

 

      可是过了几天,那位人事经理真的打电话给我,并确定好了薪水和其它方面的事情,约好1个月后去报道。我当时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能够进入到真正的跨国企业工作。这个总部在美国的公司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同事,家人和朋友们都为我感到高兴。而且各方面的待遇比这家港资要好很多。带着很美好的想象,我便一边开始买些书籍学习,一边辞工后准备到那家公司去上班。那位港资公司的经理也很高兴我有了好的去处,他叮嘱我以后一定要注意,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等我到那家美资厂上班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们招我进去,是原来的那位品质工程师因为很差的沟通能力,经常和各部门的经理争吵,而且无论大小事情,动不动就报告给总经理,他还经常把一些网站上下载的管理文章和资料发给总经理看。而他粗暴的管理方式也导致下面的QC经常和他争吵。这样导致了品质部门与其它部门的紧张关系。那位年纪大的经理却是个和善的老头,但很欣赏这位下属,于是等我进去后,那位同仁还没有走。他们在招我进去的时候说要管理20多个QC的。这样一来,我的处境可想而知,那位同仁不肯交接工作,而那位经理也没有明确的意愿,我没办法只好找人事经理商量。好在人事经理非常支持我的。一个星期后,因为那位同仁脾气的问题,他还是被解除了合同,公司也给予了他相应的补偿。于是我便开始了正式工作。

 

     这是一家被美企收购的国企,正在转制的过程中。因为那位同仁的缘故,品质部门与各部门关系很差,出现了品质问题和客户投诉,总是指责生产/设计和采购,而当生产说为什么QC没有检查到的时候,那位同仁又指责下属为什么没有检查到,要进行处罚之类的,因为他确实不懂专业知识,缺少了正确的判断,这也是当时我比他稍懂一些专业知识能进去的主要原因之一。于是下面那些QC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上班很懒散,生产/采购/设计总是不停的追QC检查物料,开始首检,核定工序等。可是QC连出勤的统计都要生产部门去统计,可见这个部门真的到了很混乱的阶段,而那位经理确是国企遗留下来的,可能以前的国企管理也大体如此吧,所以他并不意识到这些管理上的问题。

 

   我开始和部门的员工逐渐熟悉,除了来料检验属于经理直接管以外,在线/出货和客诉的品质我都需要负责,而经理大多的精力在来料方面。开始进去只有三个主要的生产车间,但因为行业的特点,许多关键的工序需要QC管控,所以QC的责任很重,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大批产品返工,退货,甚至报废。而当时的情况也正好如此。我开始召集QC开会,鼓励他们认真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尽职尽责。如果QC部门总是被别的部门追着跑,这是很不正常的,QC应该是追着其他部门跑的,否则如何做好品质管控,更谈不上品质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