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 姐弟恋:2012年高考文综考纲增加内容精讲和高考文综地理大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40:00
2012年高考文综北京考纲增加内容精讲:☆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

    (1)美国的联邦制

    (2)美国的两党制

    (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4)美国的利益集团

     考试大纲中寥寥几个字,可是学生在复习中,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考试中题型也是千变万化,明知考查的内容,未必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该站在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高考,例如说,备考、训练、时事、答题等等几个方面着手。

    与上述类容相关的知识总结:

  知识网络:

   联邦制简介: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两党制的简介: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

   一、美国的联邦制

   1、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1)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

  (2)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3)联邦地位高于州。  

   正确理解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

  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各自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但是联邦政府的地位要高于州政府,它作为全国的代表,行使国家最高权力,而州政府享有较为广泛的自治权。联邦与联邦成员之间的权限分配由宪法明确界定。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典型国家,联邦权限实行列举方式,而各州的权限则实行保留方式。

     2、美国联邦制的利与弊 

   (1)从美国联邦制的历史看,联邦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美国联邦制的最大问题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地方位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分享权力,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

求,资产阶级则利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相互推卸责任。

   二、美国的两党制

    1、两党制的主要表现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两党不仅控制着联邦政府,也几乎控制着所有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美国的两党制主要表现为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美国的选举频率很高,从总统和国会议员到地方最基层的行政长官和议会议员,均由选举产生。 

    2、两党制的含义 

    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操纵总统和议会选举,实行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3、美国政党的特征 

  (1)美国政党的主要职能,就是组织选举,包括组织初选、提名候选人、筹集竞选资金等。两党竭力为本党争取尽可能多的职位,以维持其对政治权力的控制。

  (2)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组织均为四个层级的金字塔结构,由塔底到塔尖分别是:基层选区委员会、县委员会、州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

   (3)民主党、共和党都没有固定的党纲,也没有约束党员的党纪。

    4、两党制的实质 

   (1)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特别是近

几十年来,为争取中间选民,两党的竞选纲领都向中间立场靠拢,呈现出差别缩小的趋势。

   (2)两党出于竞选的需要,在民众关注的某些议题上展示不同政见,其结果是互相牵掣,避免任何一方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在施政过程中,由于有在野党的监督和制约,执政党一般不敢过分滥用权力。

  (3)金钱在美国政治中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选举实际上沦为金钱的竞赛。 

   (4)美国的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不管哪个政党执政,都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都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确理解美国两党的一致与分歧

   (1)两党在意识形态和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

  1、从意识形态来看,两党都推崇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两党政策和组织方式都体现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2、从阶级基础来看,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防止人民群众掌权。

  (2)两党在具体政策上存在着分歧和对立,虽然这些分歧和对立是在两党制范围内的对立,并且这些分歧和对立正在逐渐走向融合,但不会彻底消除。同时,分歧和对立也牵掣了双方,避免走极端,共同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和美国的基本价值观。从两党的一致与分歧在政治实践中的效果来看。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是两党制的实质。

   三、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l、三权分立 

  (1)国会行使立法权-

  (2)总统行使行政权。 

  (3)法院行使司法权。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院受理的案件,不论初审案、复审案件,都是终审判决。最高法院还拥有司法审查权,审查联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为是否违宪。

   2、权力制衡 

  (1)立法权属于国会,同时受总统和法院制约。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可以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还有立法倡议权,即建议国会立什么样的法。法院有权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联邦 宪法。

  (2)行政权属于总统,同时受国会和法院制约。行政机构的设置和所需经费须由国会批准,国会有权监督行政执行情况、经费开支和官员行为。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机关颁布的规章条例违宪;还能通过案件的判决对宪法作出新解释,扩大或限制总统的权力。

  (3)司法权属于法院,同时受国会和总统制约。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人数和联邦其他法院的设立,均由国会决定,总统亦可施加影响。国会可以通过批准对法官的任命或弹劫法官的办法,来改变法院的组成。国会和各州一起,可以用宪法修正案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决。 

   正确理解美国"三权分立"中三种权力的相互制衡

  (1)立法权属于国会,又受到总统和法院的制约。行政权属于总统,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司法权属于法院,又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制约。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均衡。

  (2)就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而言,国会有立法权,以法律的形式约束总统,但国会制定的法律只有总统签署后才能生效,而且总统还有权力加以“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驻外使节、各部部长、各行行政机关首长,联邦法院法官,但须经国会同意。

  (3)就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而言,总统有权任命包括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在内的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罪犯,使法院无法对其进行法律追究。总统还控制着司法系统的警察、监狱等机构,此外还有行政裁判权等。但是法院也有制约总统的手段,联邦法院的法官虽然由总统任命,但一经任命即可一经任职,所以法官可以不依附于总统,甚至作出不利于总统的裁定。法院还享有司法审查权,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可以对违反法律的一切行政官员进行法律追究。

  (4)就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而言,国会有权同意或否决总统所任命的法官,有权对法官进行弹劾,国会所通过的法律一旦生效,法院必须执行。然而,法院可以审查国会的立法是否违宪,若宣布为违宪,即中止执行,

   3、三权分立的弊端

  (1)所谓分权与制衡,事实上成为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

    (2)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3)三权分立原则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 

   (4)三权分立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维护的是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在这种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正确认识三权分立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制衡机制是为作为统治阶级的整个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讲,分权仅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权,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分权,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原则得到充分而彻底的贯彻,这样认为对吗?

    这一观点不符合事实,即使在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也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美国建国后150年中,国会一直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当代,则是总统居于主导地位。由于司法机关无权直接支配社会力量和财富,相比之下,联邦法院力盘向来较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一直追逐全球霸权,美国总统的战争权力更加强化,向海外派遣军队的次数更加频繁。美国人民日益觉察到这种不断增长的"帝王般总统职位"可能带来的危险。

   四、美国的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的产生

    在美国,相对于国家决策体系而言,一个人、一家公司的力盘太弱小,没有足够的能量影响政府。于是,利益相同、思想接近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维护自身利益。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指以共同的利益为基础,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力图影响政府政策的一种社会团体。利益集团是美国人的一种主要结社形式。 

    把政党等同于利益集团正确吗?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在美国社会,政党和利益集团都是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群体,都有着鲜明的目的性,都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与政府共同构成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在现代西方政党政治中。政党天然与利

益集团联系在一起,甚至,利益集团成为政党的后援组织,是争取选票的有力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党又是利益集团的最高组织形式和最大的利益集团代表。

   (2)政党的目标是通过提名公职候选人赢得选举,上台执政。虽然利益集团也时常通过影响政府政策、立法以及政府其他活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目的,但它本身并不以控制政府、掌握权力为目

的。利益集团不能提名公职候选人,虽然一个竞选政府公职的候选人可能对某个集团表示赞同或事实上是那个集团的成员,然而他并不以集团候选人身份参加竞选。如果一个集团主要在选举中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参加竞选,它就变成一个政党,就要遵守美国政府为控制政党活动所制定的法律。

    2、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1)在美国政治舞台上,任何一个利益集团要发挥其影响,都离不开金钱、人数和知识。

   (2)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手段无所不有,其合法手段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游行示威、影响选举和承担法庭诉讼等。 

    全面理解利益集团对政治系统的影响

一是对政治选举施加影响;二是对国家立法机关施加影响,表现为院外活动;三是对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四是对国家司法机关的影响;五是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3、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充当着联系公民与政府的桥梁。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2)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产生决性作用;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为政府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攘。利益集团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联系实际:

   1、美国联邦政府阻挠州政府推出新移民法

材料: 2010年7月7日,奥巴马政府对亚里桑那州出台严格的新移民法提起诉讼,以此来阻止该法生效。这项法律规定,非法移民入境按该州法律论属于犯罪,并要求警方在因其他犯罪盘查嫌疑人时,须核实嫌疑人是否具有合法身份。州议会议员说,他们制定该法案,是因联邦政府未能保护该州与墨西哥边境免受非法入境者侵入。该诉讼就州立法权限发起一场法律战,并凸显了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政治赌注。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关系的认识。

   提示:(1)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因而联邦政府向州政府提起诉讼。

(2)虽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享政治权力,但联邦地位高于州。这样才能确保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

   2。美国总统敦促国会批准对大学生减税计划 

  材料: 2010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敦促国会批准政府提出的对大学生提供永久性减税优惠的政策,即扩容版的"美国机遇税收减免"计划,这将使部分家庭的单个学位支出节省约1万美元。奥巴马当天在白宫说,政府计划将上述提议的支出列入美国政府2011年预算案,在2010年后实施"美国机遇税收减免"计划,并将扩大减税范围,使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都可享受这一优惠。"美国机遇税收减免"计划是奥巴马2009年2月签署的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取代并扩大了美国政府以前实施的奖学金纳税减免希望工程,并将每个学生的最高受益额从700美元提高到2500美元。该计划原定于2010年底到期。奥巴马呼吁国会延长并扩大这一计划,但国会尚未审议此案。美国财政部称,2009年共有1 250万美国人受益于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平均受益额约1700美元。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认识。 

   提示: (1)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依据这一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因此,总统行使行政权力要受国会制约,奥巴马政府制定的减税计划要经过国会批准。 

  (2)三权分立制度对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具有积极作用。奥巴马政府提出减税计划后要经过国会参众两院长期讨论,说明在三权分立制度下,美国三大权力机关内耗严重,效率低下。 

  新题展示:     

   一架绰号为“哨兵”的无人侦察机与2011年12月被伊朗击落,时事上,美国一直用无人机对中国领土抵近侦察,有关军事专家称,美国以及日本对我国抵近侦察均维持在每年500架次左右,这样行为是不友好的敌视行动,美国的上述行动(   D

   (1)是不尊重中国主权和国家安全的表现

   (2)是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的正当选择

   (3)标志着中美和平相处的基础不复存在

   (4)是坚持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的表现

   A,(1)(2)B,(2)(3),C(3)(4)D,(1)(4)

    2011年5月1日,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反恐应当标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下列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的措施有C

   (1)把防止恐怖袭击作为国际社会的中心任务

   (2)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3)消除各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差别

   (4)减少世界贫困,推动世界共同繁荣

  A,(1)(2)B,(3)(4),C(2)(4)D,(1)(3)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综)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二、考试范围
(三)地理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2)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Ⅲ.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IV.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 分。

 3.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题型。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6.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