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叶花h部分:黨員幹部應理性看待網絡圍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28:59

黨員幹部應理性看待網絡圍觀

收藏 發給朋友 來源: 人民網    發布者:飞虎 瀏覽68次 時間:2012年1月21日 19:53

今天,你被圍觀了嗎?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無論是明星還是乞丐,都可能成為網絡上的「新聞人物」。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更是億萬網民的興奮點。穿什麼鞋、戴什麼表、抽什麼煙、吃什麼飯、說什麼話、辦什麼事,都可能成為網絡新聞,引發網民的群體性圍觀。

作為一種典型的從眾行為,網民的群體圍觀具有易傳染、情緒化的特點,能產生一傳十、十傳百的「爆炸式」傳播效應。以近日被爆炒的「某縣被免職領導悄然復出」事件為例,短短幾天時間,就有上千個新聞網頁轉載、幾千個論壇討論、900多個博客聚焦。擁有5億網民、3億微博用戶的中國互聯網,已經像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

可以說,網友的目光聚焦,網友的集體表達,形成了影響不小的「民間意見輿論場」,改變了輿論的格局和生態。有學者比喻說,在網絡圍觀的時代,管理者彷彿落入了古希臘「狄奧尼索斯劇場」的中央,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四周都是圍觀的人群,他們能夠看見光鮮的正面,也能看見「孔雀的屁股」。

圍觀是無形的壓力。《人民論壇》雜誌曾做過一個調查,七成網民認為官員有「恐懼網絡症」,怕被監督。網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調查顯示,55%的受調查者選擇「有壓力」,10%的受調查者表示「壓力很大,讓人提心吊膽,嚴重影響正常工作開展」。難怪有專家呼籲,要趕緊與時俱進的是政府官員。

圍觀是壓力也是動力。面對網民的集體「喊話」,不少政府部門主動回應網民關切,對網友投訴的幹部、質疑的問題,及時答覆和處理。網民追究的「抽天價香煙的局長」,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日記門局長」,因受賄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在「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的今天,互聯網不僅成為民意與政府對接互動的新渠道,還創造了網絡反腐的新形式。

與此同時,網民的群體圍觀正成為信息公開化、行政透明化的民間推手。從北京市政府的「微博發佈廳」到成都市政府的「微成都」,從外交部的「外交小靈通」到南京警方的「三國殺」版通緝令……由被動「接招」、疲於應付,到主動「出牌」,利用網民的「圍觀心態」設置議題、抓捕逃犯,這些積極的變化,折射出政府部門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贏得了網民的讚譽和關注。

在人人都可能是「記者」的今天,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正朝著「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方向發展。黨員幹部應客觀理性地看待網絡圍觀現象,不懼怕、不排斥、不逃避、不打壓、不作秀,學會與網民平等地對話。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接受監督天經地義」的意識,學會在監督下工作,讓自己的言行經得起群眾的質疑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