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狼手机屏保:论美国的嘴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44:11
人民日报毫不客气:美国应先看看自己 凤凰网 2012-01-25 14:26:24 

    2012年1月22日,是中国人农历新年的除夕,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发表了审查全球人权状况的年度报告《全球年度报告(2012年)》。照例,它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了指责。 

    但凡是评估的工作,就有一个主体资格和评价方法的问题。客观、中立、严肃、科学应该是对所有评估者的基本要求。“人权观察”热心国际人权保护,似乎是难得的人权卫士,但是它在有选择地开展工作,采取双重标准,缺乏政治中立,而且用人失察,方法有失严谨,已经引起了人们对它自身的质疑。我们不禁要问,“人权观察”,是否对自己也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观察呢? 

    一、政治中立还是政治工具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媒体和分析者批评“人权观察”组织戴着“有色眼镜”判断一个国家政府或组织是否存在侵犯人权的行为,比如对一些国家大加批判的同时,对另一些存在人权问题的国家却视而不见。《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美国一名人权事务专家的话说,对于“人权观察”来说,拥有足够影响力是最重要的事。“人权观察”总是希望自己的报告能够为美国政府所用,对那些难以引起华盛顿注意的议题缺乏兴趣。 

    美国在去年再度加强了所谓价值观外交,包括在中美关系中重打人权政治牌。在这方面,“人权观察”虽然是非政府组织,但是与美国人权外交的思路是一致的,也是一贯的。今年发布的“全球报告”竟然无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就,赫然使用“中国人权环境每况愈下”的措辞。相信任何访问中国的人都无法认同这种抹黑中国的论断,更不能认同这种通过人权歪曲和施压“促进”人权的做法。 

    此次报告,它还重弹“香港自治权利正被削弱”的老调。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4年9月,香港特区第三届立法会选举作为香港有史以来最民主的选举即将举行之际,“人权观察”就曾发表“香港人权状况”报告,质疑中央政府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报告再次歪曲事实,挑拨香港市民与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关系,暴露了“人权观察”一贯反对中国、插手别国事务的丑恶面目。 

    二、用人失察谁之过 

    事实上,“人权观察”自身的人权问题同样降低了其可信度。近年来,“人权观察”组织用人失察的问题屡屡出现。 

    马克·加拉斯科作为该组织的专家以调查各种各样战争罪行为名,多年来活跃在中东。他曾在五角大楼担任7年文职工作,担任“伊拉克情报高级分析师”,离职前担任“高价值目标定位负责人”,负责确定美军在伊拉克的空袭目标。加拉斯科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自己参与了至少50次空袭,从未击毙预定目标,却导致了数百名平民死亡。2003年4月5日,外国联军对伊拉克城市巴士拉发动空袭,试图杀死绰号“化学阿里”的阿里·哈桑·马吉德,结果错失目标,却炸死了17名平民。 

    他在2004年加入“人权观察”。然而,这位以人权卫士为己任的专家,却是德国纳粹标志性物品的狂热收集者。他以网名“Flakk88”活跃在网络论坛中,甚至在一个论坛上发布了一张穿着纳粹铁十字汗衫的照片。加拉斯科还写了一本准备出版的书,竟然是要纪念二战时期在德国空军服役的爷爷! 

    2009年9月14日,该组织宣布,加拉斯科将“停薪接受调查”。熟悉他的人说,加拉斯科事实上已经离职,但“人权观察”承诺将支付他合同剩余期限内的薪水。 

    2010年3月5日,加拉斯科的名字从“人权观察”组织成员名单上消失。一名组织发言人在回复媒体询问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两周前,我们遗憾地接受马克·加拉斯科的辞职申请。” 

    另外,据报道,“人权观察”中东部门高级官员乔·斯托克是一名极端左翼分子,上世纪70年代担任一家杂志编辑,该杂志当年曾发表社论,称赞1972年致使11名以色列运动员和教练遇害的慕尼黑惨案! 

    面对指责,执行主任罗思辩解说,以色列媒体报道的事情发生于30多年前,斯托克仅是那本杂志的7名编辑之一,他后来成为萨达姆的坚定反对者。 

    这样的解释难以服人,而“人权观察”组织在争议前后又招募了一名曾为极端反犹太主义出版物工作的人担任研究人员,同样令人费解。 

    三、工作方法是否严谨可靠 

    “人权观察”每年发布年度报告时总能引起国际社会反对的声音。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它的工作方法特别是信息来源存在严重缺陷,没有可信度。 

    比如位于以色列的“非政府组织监督者”是一家专门分析和评价非政府组织的机构,它强烈质疑“人权观察”报告的信誉。今年1月9日,该组织发表报告,揭示“人权观察”缺乏严谨的研究方法。它说,“人权观察”经常基于未经证实的不可靠消息撰写报告。它常使用匿名的“目击者”的说法,从而无可印证。而且,对于所谓的见证人往往也不是面对面进行访问的,而是由缺乏专门训练的人访问或者只是使用互联网的在线服务进行。因为使用了不可靠的信息来源,“人权观察”执行董事肯尼思·罗特曾经鼓吹的一位叙利亚“被武装人员绑架的博客博主”经证实其实是一个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的美国人。 

    在今年关于中国部分的报告中,“人权观察”使用了“估计”、“可能”、“很可能”的字样。关于中国篇幅不长的报告中,它全面否定中国的人权状况,批评了中国司法制度、宗教制度、民族自治制度、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对外政治和经济交往等,甚至对讨论中尚未通过的立法法案进行了批评和指责。事实需要可靠的信息来源,论证需要严谨的逻辑,它缺乏的正是对中国国情的客观认识以及对中国法律和政策制定及其实施状况的真实了解和科学分析。报告的简单、片面和政治化风格让人失望,或者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该组织的局限性,特别是其在新“冷战”思维下产生的别有用心的政治性。 

    “人权观察”年度报告发布后,其亚洲部主任布拉德·亚当斯1月23日对媒体表示,中国需要西方国家的市场,所以中国不太可能在经济上与西方作对,尤其是当西方国家都保持一致立场时;因此,欧洲不应该惧怕中国,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应该加强呼吁中国改善人权。由此,“人权观察”施压中国的用心昭然若揭。 

    笔者倒是希望,“人权观察”在面对世界地图指手画脚的同时,能够扪心自问并认真自省。特别要想一想,倡导和促进人权的正确路径和方式是什么?它自己的人权问题和信誉危机如何解决?


砸楼主
  •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搜狐微博
  • 腾讯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百度i贴吧
  • 豆瓣
  • 网易微博
  • 飞信
  • 47楼作者:少就是多

    更多作品发短内信加为好友个人中心

    级别:大元帅积分:268389财富:1440发表于:2012-01-26 14:47:45

        港媒:奥巴马对华发难 不奇怪 中评社 2012-01-25 18:53:32

     

        据中评社华盛顿分析报道,前两年发表国情咨文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屡屡提到中国在某些方面后来居上,突显「美国不能甘当老二」的危机感,今年的国情咨文,奥巴马更直言不讳地在贸易政策上对华发难,警告要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进行更多的起诉和制裁。

     

        24日晚,在发表主旋律为「就业、就业、还是就业」的国情咨文时,奥巴马开场不久就说:「当我们的竞争者不按规则行事时,我不会袖手旁观。我们已经以相当于上一任政府近两倍的速度提起针对中国的贸易诉讼,取得了效果。因为我们制止中国轮胎的激增,一千多名美国工人今天有了工作。其它国家使我们的电影、音乐、软件遭遇盗版是不对的,外国製造商因为得到很多补贴而领先于我们是不公平的。」他宣佈成立「贸易执法部门」,专司调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奥巴马的表态博得现场议员的热烈掌声,这毫不奇怪,因为国会山上一直就燃烧着对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扩大,人民币升值进度不如预期的怒火,奥巴马的言辞投其所好,没有喝彩倒是匪夷所思。

     

        彭博通讯社24日一篇文章的标题已经点明:当贸易引火烧身时,中国在华盛顿很难找到朋友。文章说,当美国2010年对华贸易逆差达2730亿美元,而失业率超过8%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容易成为「责难的靶子」。

     

        美国大选中,中国不时会成为候选人出击的靶子。从1992年克林顿批评老布什「娇惯」中国,到2000年小布什要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者」,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Nicholas Lardy)的话说:「中国是方便的拳击吊袋,有些候选人止不住要抡击几下。但当你进入白宫,发现与中国的利害关係时,竞选的言辞便被抛到路边。」

     

        谈及目前共和党候选人纷纷对华显示强硬姿态时,乔治城大学政治学教授威尼(Stephen Wayne)说:「他们要製造一个稻草人来击倒--将之比作就有超级力量的恶巫。他们要製造一个敌人以投射自己的强大形象,过去是苏联,而现在是中国。」

     

        由此可见,在大选年来临之际,相对于频频拿中国议题说事儿的共和党候选人,奥巴马如果不在贸易问题上对华表现强硬姿态,他在政治上似乎就不够正确,这对他的选情不利。

     

        令人关注的是,事先外界预期奥巴马会在国情咨文中施压人民币更快升值,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提及人民币问题。这正应了美国商界不断向国会和奥巴马政府所强调的,匯率问题根本不是美国商界最关注的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在华投资的市场开放、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在国情咨文后发表声明指出,少有问题像对华关係那样,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是具有决定性的全球战略意义的问题。在处理对华经贸问题时,最好的办法是对华直接谈判,同时也可使用反倾销、诉诸世贸组织等工具。

     

        奥巴马当晚在批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时声称:「我们的工人在世界上是最具生产力的,如果能够公平竞争,我保证美国总是会赢。」此言给人以言过其实的感觉。

     

        就在两天前,《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通过描写在中国大陆为苹果公司组装iPhone的富士康公司工人上班时浩浩荡荡的场面,说明美国已在加工业方面失去竞争力。这篇报道引发了关于苹果公司为何不在美国国内设厂的讨论,《亚特兰大宪章报》专栏作家布克曼(Jay Bookman)尖锐地指出,现在的美国人已经不具备自己祖先曾有、现在中国人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除非美国人愿意住在集体宿舍裡,愿意受僱主控制,每天挣不到17美元,否则美国人不要想在流水线上与中国人竞争。

     

        奥巴马当天在国情咨文中打出恢復美国製造业昔日荣耀的旗号,用心良苦,但如果美国未来的产业政策不分上下,不问高低,一味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回归美国,貌似增加了些许就业机会,实乃违背经济规律和全球化大势,其结果是既不能让传统製造业在美国起死回生,还会拖累美国一向得以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业。

     

        代表240多个在华投资企业的USCBC并未对奥巴马当晚提出的遏制美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的设想做出直接回应,但强调美国经济增长的答案实际上在美国国内,要想未来几年取得成功,美国必须有聪明的税收、能源、教育、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创新政策,以维持美国公司和工人的竞争领导地位。

     

        简单归咎于外来竞争,并非解决美国现实问题的灵丹妙药。奥巴马国情咨文后半部分重点强调改革美国税收、金融、教育体系,鼓励新能源和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