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熟练度怎么刷:哲学的意义与使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3:26:06
       2012-1-25 7:05:15  来源:2011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对于哲学,一方面由于其毫无实际的功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嘲弄;另一方面,当社会历史问题突现的时候,人们又常感到需要从哲学的高度来反思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思想的两难一直伴随着哲学的发展。在今天这个日益功利的时代,这种两难和徘徊的心境似乎越来越明显。这也进一步推动着人们去追问:哲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哲学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在产生之时,哲学的本意即“爱智慧”。在那个知识尚未分化、社会结构相对简单的时代,作为爱智慧的哲学,本身就是知识,就是洞察世界与人生奥秘的钥匙。《红楼梦》中所谓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种状态的初级阶段,老庄与佛陀的境界则是这种状态的高级形式。因而,对于常人而言,关注的是将哲学与知识相关联以求得实际的功用;对于哲人来说,哲学代表着御风而行的境界,它是看破生死之缚、与自然共在的最和美的境界。那么,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的最初意蕴是否依旧存在?

  哲学就其本意来说,首先就是一种面向现实的超越性的洞见,它力求实现对社会生活与人生历程的总体透视,并指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只要人类存在,这种境界都会不断地呈现出来。老子的大道无为体现了这一点,莫尔的乌托邦体现了这一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同样指向社会生活的理想境界。这种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以寻求超越,已经是哲学的内在品性。当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反对当时的独断论时,他已经从思辨的层面看到了英国经验论与法国唯理论的局限,他对理性的重新探讨意味着对世界的重新探索与安排。实际上,这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历史时所作的理性审视。这正是哲学的超越性一面,也是其活生生的一面。因而,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以寻求超越,已经成为哲学的内在品性,这点我们在费希特对“自我”的界定中同样能看到。哲学是一种想象未来的能力,哲学的思考就是要将这种想象的能力臻于完美与完善。这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一个民族丧失了这种想象力时,就是这个民族自我覆灭的开始;当人类丧失了这种想象力时,也就是人类的自我覆灭之时。

  哲学的运思就是培养人的这种超越性的洞见与能力,但仅停留于此还是不够的。人不仅需要这种能力,更需要将这种能力实现出来,这就是“决断”与“做”,是“实践”。这种“实践”并不是鲁莽的冲动,而是在洞察社会与人生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与行动,是对当下的变革。没有这种变革意义上的实践,哲学的洞见就会流于犬儒主义的无奈,这种犬儒主义实际上是对当下现实的另一种屈从,是对现实世界的另一种解释。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从另一个视角说明了同样的问题。青年黑格尔派强调对当时社会的变革,但只是将这种变革置于思辨的层面,从不说明这种思辨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也不能将思想的变革落实于社会历史的变革中,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所要批判的世界,马克思称他们是“跪着的造反”。马克思由此指出,以新哲学为基础的共产主义不是悬于空中的“应当”,而是变革现实的运动。要变革现实,就需要对社会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需要从更高的层面对社会总体进行反思,这样,哲学在面对社会历史时,其直接的存在形态就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时,哲学的直接使命就是透视社会存在及其内在矛盾,探索一条通向另一种社会的现实之路,从而将一种抽象的“应当”变成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从当下社会的“尚未”走向未来的“能有”。

  在这个社会生活日益分化与物化的时代,哲学要保持一种超越性的批判精神,就要有一种总体性的理念。总体性的理念是对社会结构碎片化的重新审视,是对物化意识的克服与超越。只有在这种总体性的理念中,我们才能从未来出发来计划当下,在当下去体验未来。在我看来,这种理念,当下中国最为需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