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 花与琴的流星:信息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55:50

【原文出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福州)2002年08期第5~9页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提要】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无论从速度、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这 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信息量的极大丰富。信息技术革命 给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领域带来显著而根本 的变化,信息时代也已经初露端倪。信息技术革命在国家安全领域引起的变革意义更加 深远,它不但使信息技术落后国家面临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新难题,而且也给那些掌握了 最新信息技术的国家造成了新的威胁和安全漏洞。在信息技术革命面前,一个国家只有 顺应时代的变迁,积极应对、创新求变,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的话则 可能成为它的牺牲品。我国在21世纪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以便能集 中精力来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兼顾中国国情和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为我 国在21世纪的崛起制定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

【关 键 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安全观/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战略

 

    一、信息技术革命与时代变迁

    影响安全的因素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时代因素,一个是国家因素。时代因素决定 安全的全局性和最基本的特征,国家因素只是决定安全的结构和策略,并不能决定安全 的本质。(注:朱阳明主编:《亚太安全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第129页。)列宁也曾指出:“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 ,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 各个‘时代’的不同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 的特点。”(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6卷,143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所以,在讨论信息时代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时,我们必须先了解信息 时代的特征,即把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问题放到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下考虑,这样得出 的结论才能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发生极大的变化。首先,知识或信息在当今 世界变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源。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时代变迁、交替的全部奥秘,乃隐 伏于“资源——工具——生产力——时代”的连锁反应过程之中。人类有什么样的资源 利用能力,就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可以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会有什 么样的时代特质。(注:黄顺基主编:《信息革命在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 8年10月,第3页。)资源和如何利用资源的知识历来对于人类及其生活的世界有着举足 轻重的意义,对资源的占有以及如何利用资源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的国家实 力大小。

    在农业时代,由于人类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所以赖以生活的土地的作用要远大于知识 的作用。到了工业时代,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为增加,所依赖的资源转向 了能够带来巨额利润的农产品和能源矿产品,对这些资源的占有也自然成了工业社会国 家实力的象征。同时,工业革命产生的知识财富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重要性,事实上, 工业时代最先意识到知识重要性的国家也往往成为霸主。

    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相比,知识在信息时代对于国家的作用发生了质变。信息技术 革命所带来的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它使“信息”或“知识”本身成了一种重要的战略资 源。信息技术革命通过重塑国家及其决策者的行为方式能改变世界权力分配,本质上是 信息资源对于这些国家或决策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注:Robert O.Keohane and Jose ph S.Nye.Jr“Power and In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Foreign Affairs, 1998,Sep/Oct。)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曾说过:“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知 识就是力量,一个领导着世界信息革命的国家注定比任何国家都有力量。”(注:Josep h S.Nye Jr.,and William A.Owens “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Foreign Affair s,Volume 75 No.2,第20页。)

    其次,信息时代国家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程度大大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 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资本、金融、信息、技术构成的相 互依赖的网络。互联网、电缆和卫星广播传送、蜂窝电话等信息传输技术的运用,正在 使信息传播模式从一对多的广播模式(如传统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向多对多的互动传播模 式转变,这些新型的传播模式使得人们能够轻易地冲破国家之间的藩篱进行沟通和协作 ,再加上目前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外交、军事等领域的互动中,人们越来 越多地在利用新兴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些都导致当今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关联密切的联 合体。在信息技术革命强大的内在逻辑力量作用下,传统的以地理为界限的国家边界变 得更加容易被穿透,因而日益显得模糊,国家的外部事务往往很难被抵挡在边界范围以 外,而内部事务也很难仅仅局限在一国边界之内,国家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越来越高,这 种相互依赖使得每一个国家的行为和战略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第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乃至军事领域的活动日益以全球性的信息基础结构为依托。计算机、通讯、卫星技术 以及国际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信 息载体的种类和信息表达的形式,从而使人类开始在新的技术环境中生存、工作和发展 。现在,民族国家对这种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 国家安全方面的新问题:敌对国家或组织现在可以通过摧毁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来达到 以前靠战争才能取得的战略目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官员曾声称,给他10亿美元和 20个技术高超的黑客,他就能像关掉一台计算机那样“关掉”美国(注:马杰:《全球 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0期,第51页。 )。中国著名信息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对中国信息系统的安全形势深表忧 虑,他指出,未来战争不会是单纯使用武力攻击军事目标,很可能利用信息武器攻击国 民经济。一枚信息炸弹就完全摧毁了伊拉克的防空体系,使得伊拉克的飞机上不了天, 只能任凭美军狂轰滥炸。谁也不能保证中国的系统不会受到攻击。(注:《参考消息》1 999年6月27日:《港报报道中国信息安全专家拉响警号-网络疏忽可能爆发新金融风暴 》。)

        二、信息时代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大大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进程,全球相互依 赖日益加深,这是新安全观凸现的根本动因。关于新安全观,国内外理论界有很多的提 法,如“综合安全”、“普遍安全观”、“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广义安全” 、“大安全”等,这些提法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信息时代安全观的特点。概括起来, 新安全观与传统的安全观念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安全边界扩大化。这里所指的安全边界,是指国家对其分布于主权范围外的利 益的可控制和保护的程度。(注: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 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3期,第43页。)随着世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技术革命 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的安全利益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科技发展和全球化浪潮也使得国家 参与和影响国家边界以外事务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这两方面因素导致国家安全空间 较之以前大大地拓展了。国家安全的维护在信息时代表现为一场没有国界的斗争,日益 引起民族国家重视的经济安全、环境安全、信息“疆土安全”和资源安全等仅靠一国的 努力、在国家领土范围内是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在这种情形下,民族国家有权利、也 迫切需要维护自己的已被融于世界的国家安全利益。

    第二,安全主体多元化。传统国家安全观的主体是国家,新安全观突破了安全就是国 家安全的局限,安全从以国家安全为中心向上扩大到全球安全和人类安全上,向下延展 到个人。按主体来分,现在出现了个体安全、人民安全、集体安全、地区安全、世界安 全、全球安全、人类安全、共同安全。这种安全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也说明:在信息时代 ,只有把个人、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各个层次的安全结合、统一起来,国家才能获得真 正的安全。

    第三,安全要素综合化。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所包含的根本要素为领土、人口、资源与 政治主权,现在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环境等因素都进入了新安全观的视野。正是 这些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新安全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而且,新安全观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及环境等要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是一 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在演变,在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核心要素。

    第四,安全手段复合化。与安全要素综合化的趋势相适应,实现安全手段复合化的趋 势在新安全观中也有了明显的体现。在传统的安全观念中,维护安全的军事手段一直是 处于首要的地位。现在,在信息技术革命的作用下,一方面,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改变 了相互间在冲突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动机以及争夺的内涵,对冲突所可能产生的复杂后 果和利益得失也有更加全面而谨慎的评估;另一方面,随着安全要素的日益增加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和渗透越来越复杂,单凭军事手段再也保证不了国家的绝对安全 。比如说经济领域的安全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多的是利用国际通行的惯例、条约以 及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仲裁机构来进行斗争,而以武力来解决经济冲突的现象已 经很少见了。现在,除了传统的军事手段外,一个国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文化 、科技及环境等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

    第五,安全问题国际化。近年来,安全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国家安全边界的扩大、安全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民族国家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超出了国界 ,而经济、环境、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安全问题本身就与整个国际社会相联系。在信息时 代,一个国家的安全维护不可能只求自身平安,它还得考虑到与自己有关的其它国家和 地区的安全以及国际社会整体的安全,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各人只顾门前雪,不管他 人瓦上霜”,到头来只能是被动地应付来自外部的安全挑战,从而也就没有安全可言。

    第六,安全关系多边化。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认为,国际社会中不存在所有国家的安全 ,只存在某段时间某些国家的安全,国家可以通过单边军事实力或少数几国的军事联盟 来获得。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国家间冲突的原因和领域大大复杂了 (如环境恶化、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冲突也以非军事方式为多,国家安全的要素呈 现综合化、跨国化的发展趋势,单凭单个或少数几个国家是难以对付这种安全局势的。 正因为如此,在信息时代多边安全合作已经成为各国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一个强有力的 手段。

        三、信息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我国现在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迫切要求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制定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应 该兼顾时代特点、国情和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把安全理论和对国内外社会、政治和经 济发展所作的分析具体应用到中国的安全实践上来,从而总结出我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 的一些基本原则。

    1、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合作维护我国安全利益

    多边安全合作模式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条件下国家间政治、经济等关系发展到一定程 度的产物,它是在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的安全合作模式又不能满足现实要求 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多边安全合作”,既指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所建立的、用以规范 和处理国家之间相互安全关系的国际安全制度(主要是军备控制体系),也指地区性多边 国际安全合作安排,它通常以国际会议、协定、宣言或组织为表现形式。由此形成的规 则体系,可以在国家间安全关系上“界定行为规范、制约国家活动、帮助国家的期望值 趋同”。(注:秦亚青:《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反思新自由制度主义》,《外交学 院学报》1998年第1期,第43页。)

    我国参与多边安全合作,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符合维护自身安全的利益 ,同时还是自身实力有限性所决定的战略选择。我国的多边安全合作应该立足亚太,放 眼全球。在全球范围内,由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将长期存在,我们不可能彻底打碎现存 的国际体系、建立另一套体制,所以理性的选择是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通过与其他国 家的安全合作来表明自己是一个“遵守规则”的大国,从而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避免 受到国际社会的孤立。

    在实际的安全实践中,我国政府对多边安全合作的认识和态度越来越积极,在参与构 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进行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方面有很大的进展。我国近年来在多边 安全合作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一方面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 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开拓了新的途径。

    2、拓展外交手段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信息时代外交领域的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公众对外交的兴趣和影响越来越大,而国家 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对公众外交也有了新的需求。首先,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对国家对外事务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其次,公众在外交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信息 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公众获取及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及参与国家 外交事务的物质基础已经远远超出了从前。第三,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为了增加外交 的影响力,正在努力开拓新的外交途径,而通过提供财政和组织服务使民间能够进行有 效的对外活动,以在国际上扩大本国的外交影响力,这是推动公众外交发展的另一个因 素。

    现在一些西方国家仍在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政策, 表现为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以人权、民主及自由等各种借口对我国采取遏制 政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该灵活运用外交谋略,把外交做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手 段。同时,还应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除通过外交正规途径进行斗争外,还要通过公众 外交灵活地开展斗争,以增加与各国之间的互信、互谅,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化解冲 突和矛盾,从而对我国安全的维护起到良好的作用。

    3、加强国防建设推进军事领域变革

    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不仅使基于全球性信息基础结构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乃 至军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方式,它也使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对国家安全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划时代的变革,具 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信息侦察技术使军事行为透明化;第二,军事安全的信息 依赖性大大增加,这在增强了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增加了被敌方攻击的漏洞;第三,信 息技术革命开辟了国家间新的战略竞争空间:太空和信息领域,如何利用新的信息技术 来控制太空和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有效地展开进攻和防御,这 将是未来信息时代军事竞争的焦点;第四,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改变了军 事原则、安全理念甚至战争的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军事 学教授罗伯特·R·莱昂哈德认为,在信息时代,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产生的许多原则 已经过时了,然而美国的一些军事领导和文职领导仍然用他们来对待未来战争。他对美 国的九大军事原则逐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21世纪的军事理论,提出了不同寻常的看 法,并为信息时代的战争提出了一套新的原理。莱昂哈德总结出了信息时代的三项战争 法则与七项战争原则。三条战争法则是:人性法则、节约法则和两重性法则;七项原则 是:知与不知、扰乱与正面交锋、分散与集中、机会与反应、行动与安全、加速选择与 目标、指挥与无序。见罗伯特·R·莱昂哈德著、王振西等译:《信息时代的战争法则 》,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版。)

    要满足信息时代国家安全对国防军事领域的要求,单纯地追求军事力量数量上的增长 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加快军事现代化的步伐。江泽民主席指出,当前我军建设面 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还不适应。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主要 任务是解决现代化问题。因此,我军建设必须支持以现代化为中心,军队的全部工作都 要围绕现代化来展开。(注:江泽民:《关于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人民 日报》1999年1月8日,第1版。)现代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等趋势, 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我国军事领域的变革应该与这种发展趋势 相适应,加强军队的高技术质量建设。同时,军队还应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维护国内 安全的新措施,因为现在许多民用设施也成了战时甚至和平时期敌方攻击的目标。

    4、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筑造精神长城

    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只有维护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它才能产生 世界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文化日益与国家实力相辅相成,文化能够增强国家权力的 合法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安全已经成了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技术革命 加速了国际上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渗透,这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及其内外 政策的制订,另一方面也使本国文化与外部世界的思想文化价值体系与观念产生碰撞和 冲突,这都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广泛的影响。

    道德和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支柱,如果一个民族在道德和精神方面不求进取,那么它在 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也会被侵蚀掉。因此,新时期要求我们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丰富多彩、 绚丽多姿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道德规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文化生 态环境,增强民族自豪感,锻铸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魂。

    5、注重提升国力建立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信息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 的行为来达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向度的能力:一个是外向的,它是 指国家通过其经济、政治及军事来影响全球局势的能力;另一个是内向的,指一个国家 在把内部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可调动的因素”时所具有的能力,而这种转化的效率决定 着能否为国家提供最有效的民间支持和军事技术支持。(注:Ashley J.Tellis,Janice Bially,Christopher Layne,Melissa McPherson:“Measuring National Power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Page44 ISBN:0-8330-2792-1 MR-1110-A,(c)2000,http://www. rand.org/publications/MR/MR1110/。)以前人们认为,战争能力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 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力量排序,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在信息时代,除 战争能力以外,经济、政治、文化及科技等方面实力的大小对国家的影响日益明显,这 些以前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来说是次要方面的因素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现在每一个国家 都必须按照新的标准来重新审视自身的实力构成,并对本国国家安全保险系数进行重新 评估。

    在信息时代,国家间相对实力变化比以前更加频繁和不可预测,这一方面是因为,信 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信息技术领域占 有一席之地的门槛就比较高,而发达国家则有着绝对的优势,这样的结果就是在信息技 术革命面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注: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 出版社1997年版,第96页。)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 更是这样),它从理论创新到产品开发、应用过程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国家在条件具 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赶上甚至超过以前领先的国家,使其国家 实力大大增强。

    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既是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国在致力于发展 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硬实力”的同时,还要利用外交、国际传播等手段来增强“软 实力”,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在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制 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赶超”战略,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某些领域甚至要超过 发达国家;在依靠自身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国家利益的同时,还要认识到自身力量 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与依靠国际体系已有的规则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努力 参与制定符合我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新规则。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落到实处,就是要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 所谓特色,必然是由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的特点何在?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已经属于 世界性的大国,但是,若与冷战后形成的世界五大力量(美、日、欧、俄、中国)中进行 国力比较,中国还只是个地区性强国;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正在进入信息时代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全过程,进入了或正在进入后工业 社会,他们的科技水平已经到了信息时代的门槛前,有些国家正在跨越信息时代的门槛 。但是,对中国来讲,我们离进入信息时代还有20-30年的时间距离。所以,在制定安 全战略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时,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力量和条件,把自己已有的力量 发挥到极致,用战略、策略方面的优势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 决定的必然选择。

    除了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外,我国还应该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特点的决策 、执行机制,它应该能够保障足够合理、迅速和有效地处理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事变和危 机事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总结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 ,发达国家的安全维护机制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都涵盖了包括国家 安全和危机的界定、预警、智囊参谋、决策和执行等机制和相应的部门,而且它们机制 内部的人员、资金和各种战略物质的调配也都有充分的保证,我们在制定自己的机制时 ,应该吸收它们的这些优点,所建立的决策和执行核心机构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权力 和资源调配手段及渠道,同时还要有法律上的依据和保证。

    决策、执行机制和国家安全战略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安全体制,这两个部分要体现出 辩证的统一:即长期性与应急性、制度化与灵活性、整体性与针对性的统一。总之,我 们应该在制度上、实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应付各种安全挑战的准备,防患于未然,以保证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