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南卡罗来纳ap:《尚书》要言摘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07:27

钦明文思安安

        语出《尚书•尧典》。这是对上古贤君尧的赞颂词。钦,敬事节用;明,明达;文,管理天下有条理;安安,温和宽容貌。

        此语是说尧帝敬敏政事,节用爱物,聪明贤达,有经天纬地之才,性情温和宽容。刻画出了雍容大度、贤达文雅、才能超群的理想贤君形象。说明最有威望和深得人心的领导人物是靠德化的魅力,而非刻板威严、苛刻猛厉。定下了领导人物以德为本的中华政治文化的基调,合于自然规律。史实证明,后世政治人物遵此则兴旺,违此则覆亡。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语出《尚书•尧典》。允,诚信;恭,尽忠职守;克,能;让,谦让;格,充满。此三句说尧帝诚信谦让,忠于职守,其人品政绩光耀四海。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语出《尚书•尧典》。意思是说尧能发扬大德,使族群和睦亲密,并能把这种和睦之风推及到天下百姓之中,百姓明白了,再使诸侯万邦和睦,普天之下的百姓就会生活在和谐之中。

        这段话集中反映了上古贤君重和谐、惠及黎民的美政思想。后世那些好乱乐祸,喜好权术,企图乱中取胜的统治人物,没有不失败的。

        尧的和谐美政思想,就是以民为本、为民造福的思想,是一种以已惠人、修已化民的“益民”政治,与后世一些鱼肉人民、损民利已的“益权”政治是正相反的。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政治文化财富。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语出《尚书•舜典》。是说尧起用舜,使舜入山林川泽以治洪水,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说明舜遇非常之变而不惊惧失常,堪当大任。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语出《尚书•舜典》。说舜命乐官夔制作音乐,对人民施以教化,使人的性格受陶冶而达此四个标准:“作人要正直而不失温和,宽容而不失庄敬,刚强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人能如此,何患有失。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语出《尚书•舜典》。其中“永”即“咏”。说明了诗歌的产生规律及标准。此为教化工具。

        八音克谐

        语出《尚书•舜典》。意为按上述规律及标准制作音乐,必能使各音和谐。克者,能也。上古重和谐,以音乐和谐,教化万民和谐安祥。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语出《尚书•大禹谟》。舜语。舜帝启用大禹,以此语对禹的治国方略予以嘉许。意为“民间的贤才都能得到任用,天下万方都会安宁。”体现了上古贤君选贤任能的思想。

        舍已从人

        语出《尚书•大禹谟》。舜语。意为“放弃自己的观点服从别人的正确观点。”古人认为能如此,“最为难事”。故古语有:大贤之量,舍已以从人。

        不虐无告,不废困穷

        语出《尚书•大禹谟》。舜语。意谓“对孤苦无助之人不要苛待,对于穷困者不要不管。”表明了贤君舜关爱天下弱者的博大仁爱之心。

        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语出《尚书•大禹谟》。这是舜的大臣益说的话。意为:“要警戒自己做事不要过度,不要违反法则制度,不要贪图安逸,不要过度玩乐。”这是古贤明圣王修身格律,也是做人需要警惕之处。罔,音wǎng,不要之意。

        任贤无贰

        语出《尚书•大禹谟》。益说的话。意思是:“对待贤才,要用之专一,不要利用他人于中对其牵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之要。

        去邪无疑

        语出《尚书•大禹谟》。益语。意为:“对邪佞之人,要坚决摒黜,毫不迟疑。”然做到不易,因为识之为难,决断又难。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一语,合上述两语之意。

        疑谋无成

        语出《尚书•大禹谟》。益语。意为:“有所图谋时,如在可行与不可行之间,宁可不实行。”以确保稳妥。体现古贤处事力争百虑无失的用心。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语出《尚书•大禹谟》。这是大禹说的话。是说:“让人民休养生息,就是最好的政治,就是德政。最好的政治,就是不扰民。”这是古代无为而治的最早倡议。西汉初年大臣陆贾在《新语•无为》中总结秦朝败亡的教训说:秦“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举措太众,刑罚太极”,这就是秦迅速败亡的原因。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如何能把树栽活为喻,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语出《尚书•大禹谟》。这是大禹说的话。意思是:“大自然平和运行,谷物自然丰厚,这就是‘修’;在上者品德端谨,民德自正;各种物资多了,自然利民;衣物、食品、肉食丰富,百姓自然受惠而富厚;上述这些都做到而不违者,天下自然和谐。”古人认为治理好天下并不难,唯此而已。

        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

        语出《尚书•大禹谟》。大禹说的话。“董”就是督责;“威”就是使人知道畏惧。意思是:“督责人不要违背正德、利用、厚生的原则,否则受罚;还要用音乐来教化人们,使之遵守和谐之道。”这可谓上古时法制和教化并行的思想体现。

        地平天成

        语出《尚书•大禹谟》。舜语。水土治理为“平”,万物丰收为“成”。上古贤王治理天下期望达到的美好愿景。现在日本明仁天皇年号“平成”,源出于此。

        念之在兹

        语出《尚书•大禹谟》。大禹之言。意谓希望舜帝思念不忘贤臣皋陶(音yáo)之功,以使其继舜之位。兹,此,指皋陶。今常指对某事念念不忘。

        刑期于无刑

        语出《尚书•大禹谟》。舜语。意为:“实施刑罚在于达到不使用刑罚的目的”。舜以德为化民之本,又以刑罚辅其所不及。刑罚之设在于减少犯罪,与德化并行,最终达到不使用刑罚的目标。反映了上古教化、法制并重的理想政治思想。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语出《尚书•大禹谟》。舜的主管刑法大臣皋陶赞誉舜的话。意谓舜帝领导作风简约宽容,使下属及众人没有急促紧张之感。表现了舜帝雍容大度的胸怀。

        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语出《尚书•大禹谟》。皋陶对舜帝的赞誉。意思是:“舜对被罚者不株连其后代;对被奖赏者延续惠及其子孙。”这是何等仁德的思想,何等宽宏的胸怀!表现了上古仁君舜帝的宽仁大德。这是中华善政文化之根。比之后世那帮施行“族诛”、“株连”的宵小之辈,胸怀、品德相差何止霄壤。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语出《尚书•大禹谟》。也是皋陶赞誉舜帝的话。意为:“舜帝对非故意犯罪者,罪虽严重也主张宽宥;对故意犯法者,罪虽轻也主张依法惩处。”区分出了对故意犯罪和非故意犯罪的不同处理界限。这是很先进的法律意识。

        罪疑惟轻

        语出《尚书•大禹谟》。皋陶赞誉语。是说舜帝主张:“定罪时如有疑问,可重可轻,宁可从轻。”现代中外法律中无罪推定原则,即合此意。司法者如能按此语办案,尤其对有疑点的死刑案件,可避免刑讯***供及冤狱悲剧发生。上古人能有这样科学的法律思想,不仅反映出舜帝对人的尊严、生命十分重视的仁德情怀,更说明了中华法律文明起源久远。可惜后世不少狠官墨吏不能遵守。

        功疑惟重

        语出《尚书•大禹谟》。皋陶语。此语与上面一句相连。是说舜主张:“奖赏时可轻可重,宁可从重。”体现出舜帝对人价值的重视和宽厚胸怀。这两句,合起来体现的是上古仁君舜帝至公至平、伟大仁德的理政思想。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语出《尚书•大禹谟》。也是皋陶赞誉舜帝之言。意思是:舜帝仁慈为怀,在处理法律案件时,若有疑点,“宁可自己背负失刑之责,也不愿意妄杀,以防无辜者受害。”这与后世所谓文明社会中那些为塞责而草率结案、不惜冤死人命之徒的作法相比,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语出《尚书•大禹谟》。是舜帝对治理洪水辛苦勤奋的大禹的赞扬。成语“克勤克俭”源出于此。克,能的意思。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语出《尚书•大禹谟》。是舜帝对治水有功而又十分谦虚的大禹的赞扬。老子《道德经》中也有此思想。这一方面说明了,越是不居功,越是谦抑不争,别人越是无法与之争的辩证道理;另方面也于此看出,大禹成为舜帝的继承者,已是公认的必然了。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语出《尚书•大禹谟》。舜帝对大禹说的话。意指“人心易私,难以恒定;义理正道难明。”既如此,内须自我矫正其心,外须采取措施防止偏颇,并须弘扬义理正道。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语出《尚书•大禹谟》。舜帝对禹说的话。意思是:“没经过考察的话不要听,没有向众人咨询的谋划不要采用。”反映了舜帝主张为政当摒弃私见、存天下至公之心、以免妨政害治的思想。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语出《尚书•大禹谟》。大禹奉舜帝之命征讨叛乱的有苗誓师时语。是说有苗无道,政局不正常;“有才德的君子弃置在野,而无德才的小人掌权。”这是上古贤君最注意避免的局面。

        惟德动天

        语出《尚书•大禹谟》。是随大禹出征有苗的益赞颂大禹的话。意为“只有仁德才能感天动地。”反映了上古贤人重德治的思想。

        满招损,谦受益

        语出《尚书•大禹谟》。益语。意思是:“自满招致损失,谦虚会受益处。”此语《周易》以为是“天道”,放之无论何地何人何时而皆准。

        在知人,在安民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与大禹对话时所说。意思为:“实行德政的主要内容,在于能知人善任和安定人民。”

        知人则哲

        语出《尚书•皋陶谟》。大禹和皋陶对话时语。原句为“知人则哲,能官人。”

        意为:“知人就是明智,就能任用贤人。”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语出《尚书•皋陶谟》。大禹语。意为:“使人民安定就有恩德,百姓就会归附拥护他。”仁君惠民思想。惠民应是任何有前途的执政者的目的,也是其政治生机所在。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回答大禹问话时说的人应该具备的九种品德。意思是:“宽宏而庄敬,柔和而独立不倚,谨善而严肃恭敬,有才能而不傲慢,和顺而刚毅,正直而温和,简约而方正,刚强而敦厚,勇敢而有道义。”皋陶认为,每日能奉行其中三种品德者,可任命为大夫的职位;每日能奉行六种品德者,可以辅佐政务,任命为诸侯国君。皋陶希望具有九德者都能得以任职,这就会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国家就会实现美政理想。此为上古政治重视官员品质素养的思想。官员品德素质,是实现美政的重要条件。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语。意为执政者“不要倡导安乐享受和贪欲,要勤勉谨戒,居安思危,以面对未来不可测知的众多复杂事物”。“忧劳兴国,逸欲亡身”,上古贤人早已告诫。

        天讨有罪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语。原文是“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意思是:“上天惩罚骄奢淫逸的有罪之人。”对他们施以最高至大辟(斩首)的五种刑罚。上古明君贤人极重视行政者的廉洁勤政,违者必惩。惩淫逸贪腐,倡勤勉廉洁,是建立美政的前提条件。

        政事懋哉懋哉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语。“懋”音mào,勤勉努力。皋陶告诫执政者:“政事要努力呀!努力呀!”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语。意思是:“上天考察政治得失是以人民的视听感受为标准。”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本思想,民主意识。

        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语。意思是:“上天对人的奖惩是依从人民的意愿。”这句与上句连起来,表明上古贤明政治家重民意,深懂民心即天意。天意也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违背不得的。

        天命有德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语。意思是:“上天赐命于有德行之人。”如尧、舜、禹等。有德者所行合于自然规律,合于***之心,众望所归是自然的了。

        天讨有罪

        语出《尚书•皋陶谟》。皋陶语。意为:“上天讨罚有罪之人。”说明淫逸者被惩罚是天意,即自然之意、人民之意。惩之合于天意民心,是逃脱不得的。

        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语出《尚书•益稷》。舜帝对禹说的话。意为:“你对我的过失之言要当面予以匡正,不要当面阿谀奉承,背后批评、诋毁。”当面不说,背后反对,这是从政、为人的大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语出《尚书•五子之歌》。禹说的话。意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就太平。”这话已为历史证明为铁律。违此则“虽强如秦,富如隋,终亦灭亡。”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语出《尚书•五子之歌》。禹言。意思是:“好女色,好玩乐,喜好佳肴美酒,沉缅音乐,住华美高大房屋,执政者只要有一条,就没有不败亡的。”说明了腐化必导致政息人亡的道理。

        改过不吝

        语出《尚书•仲虺之诰》。仲虺(huǐ),商汤大臣。此语意为:“要勇于改正错误。”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语出《尚书•仲虺之诰》。懋,音mào,大。意思是:“一个人有大德,就要让他处高位;有大功,就要给以重赏。”注重以德取人,以德赋位,以功定赏。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语出《尚书•仲虺之诰》。仲虺,商汤大臣,任左相。虺,音hǔi。这段话是仲虺的诰语。意思是:“如能日新其德,则万国虽广,都会对他拥护;如志得意满,则家族虽亲,也会与之离心离德。”此语可与《汤盘铭》所说对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语出《尚书•仲虺之诰》。意为:“以道义来处理事情,以礼仪来控制内心。”古人认为,如此“事得其宜”,“心得其正”,二者结合,就是“内外合德”,合于“中道”。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语出《尚书•仲虺之诰》。意为“谦虚好问,就会德尊业广,自以为是就会自我束缚,没有发展。”

        谓人莫已若者亡

        语出《尚书•仲虺之诰》。意思是:“自认为谁也比不上自己的人,最终覆亡。”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语出《尚书•太甲》。商王太甲自悔之语。太甲无道,大臣伊尹放逐之,后改过复位有此语。意为:“上天降灾于人,还可以躲避;自已做坏事招灾,是不可逃避的。”此语著名,后世典籍多有引用。逭,音huàn,躲避。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语出《尚书•太甲》。商贤臣伊尹对商王太甲说的话。意为:“目光清明,能看得远,就不会被浅近者所蔽;耳朵聪敏,能听到有德之言,就不会被险邪者迷惑。”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语出《尚书•太甲》。伊尹语。意思是:所为“与天下大治者同,就没有不兴旺的;所为与祸乱天下者相同,没有不灭亡的。”此语说明商朝开国大政治家伊尹具有重视历史经验教训的卓越政治眼光。罔,音wǎng,无。

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语出《尚书•太甲》。伊尹语。意思是:“人民没有固定的归附拥护标准,总是归附拥护有仁德的执政者。”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远,必自迩

        语出《尚书•太甲》。伊尹告勉太甲之言。意为:“道德日进,就像登高,一定要从最低下的地方开始;就像走远路,一定要从最近的地方走起。”说明了进德修业要循序渐进的道理。陟,音zhì,登高,此指行走。

        慎终于始

        语出《尚书•太甲》。伊尹语。意思是:做事要想有好的结果,就要从一开始就一直好好做。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心,必求诸非道

        语出《尚书•太甲》。伊尹告诫太甲语。意为:“有人说话不合你意,要考虑是否有道理;有人说话顺从你意,要考虑是否不合道理。”正所谓忠言逆耳,善言不美,美言不善。

        木受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语出《尚书•说命上》。傅说回复殷高宗语。意为:“木头经墨绳测量就可制得端正,君王听劝谏就会圣明。”

        惟治乱在庶官

        语出《尚书•说命中》。傅说语。意为:“国家的治或乱在于众官。“

        有备无患

        语出《尚书•说命中》。(说同“悦”,指殷高宗臣傅说)傅说之语。意为:“有了准备,灾祸就不能为害。”此为成语“有备无患”的出处。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语出《尚书•说命中》。傅说对殷高宗语。意为:通过感官“了解事物不难,难的是实行。”还有的人与此相反,认为实行不难,真正了解事物才难。是一个有争论的哲学问题。

        学于古训,乃有获

        语出《尚书•说命下》。傅说对殷高宗语。意为:“学习古代圣贤言论,老能有所成就。”古训中有价值的思想是一份遗产,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后世汲取,必有益处。

        同心同德

        语出《尚书•泰誓》。周武王伐纣时文告语。原文完整为:“(纣)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意思是:“商纣王虽然有众多臣民,但由于纣王无道,大家都已离心离德;周王臣民虽少,但同心同德。”必能灭商。说明人心向背决定胜负。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语出《尚书•泰誓》。义与《尚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相近。

        自绝于天,结怨于民

        语出《尚书•泰誓》。周武王伐纣时文告语。意思是说:商纣王荒淫凶残,已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必然灭亡。

        除恶务本

        语出《尚书•泰誓》。周武王伐纣文告语。意为:“商纣王是罪恶之本,必须予以诛灭。”引申为消灭恶势力必须除掉其首恶。

        暴殄天物

        语出《尚书•武成》。周武王伐商胜利后祭告天地诸神语。意为:商纣王“暴虐人民,奢侈浪费,糟蹋物资。”此语表现了古人反对浪费、节物爱民的思想。殄,音tiǎn,绝、尽之意。

        垂拱而治

        语出《尚书•武成》。原文为“ 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周武王灭商后祭告天地语。意为:执政者讲信明义,天下风俗淳厚,国君“垂衣拱手而天下大治”。表现了崇尚德政、无为而治的思想。

        德盛不狎侮

        语出《尚书•旅獒》。召公诫周武王语。意为:“如有盛德则应尊敬人,不能对人侮慢。”如此,人们才能尽心尽力,为之效力。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语出《尚书•旅獒》。召公语。意为:“玩人者必失德;沉缅于物,必丧志。”贤者、有为者,必戒之。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语出《尚书•旅獒》。召公诫周武王语。意为:“在上者不要做对人民无益之事来妨害对人民有益之事。如此,治国才能有成就;不要爱好奇珍异宝而忽视对民生有用之物,人民生活才能富足。”表现了古贤节制玩乐、注重民生的思想。

        所宝惟贤

        语出《尚书•旅獒》。召公诫周公语。原文为:“所宝惟贤,则迩人安”。意为:“国君只有把贤人当作珍宝,才能使人民安心。“古人重贤思想。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语出《尚书•旅獒》。召公诫周公语。意为:“如果不注意小节的修养,必定影响人大方向的品德。”古人重小节的思想。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语出《尚书•旅獒》。也是召公诫周武王语。意为:“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而放弃,就前功尽弃了。”反映了古人做事重坚持的思想。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语出《尚书•康诰》。周武王对其弟康叔的告诫语(亦有人认为是周公的告诫语)。思想是:“怨心不在大小,只要有了,就要注意避免。”古人认为为政者要注意顺应民心,不要使人民生怨。为政者勤勉为政,做事顺于道理,合于民心,即可避免民怨。

        君子无逸

        语出《尚书•无逸》。周公诫成王语。意为:“君子不贪图安逸。”为政者要勤政,为学者要勤学,为工者要勤劳。

        先知稼穑之艰难

        语出《尚书•无逸》。周公诫周成王语。意为:“要了解农事的艰辛不易。”此语反映了周公重农、悯农、提倡勤劳的思想。与下文“不知稼穑之艰难”相对而言。

        惟德是辅

        语出《尚书•蔡仲之命》。原文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意思是:“老天没有偏私,只帮助有德之人。”这是周成王封其侄蔡仲时的诰语。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乱不同,同归于乱

        语出《尚书•蔡仲之命》。周成王告蔡仲语。意为:“为政者虽有不同方式的善政,最终都会使国家太平;为政者以不同的方式实行乱政,必导致天下大乱。”

        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语出《尚书•周官》。周成王训示百官语。意思是:“为政者如果奉行和谐政治,那么天下万国都会太平无事。”表现了古人崇尚和谐政治、追求太平之世的思想。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语出《尚书•周官》。成王训示百官语,意思是:“为政者如能公而灭私,老百姓就会尊敬信服。”反映了古人推崇公平为政和为政的目的是取得人民拥护的思想。

        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语出《尚书•周官》。成王训示百官语。意思是:“为政者按***制度办事,政治就不会迷失方向。”反映了古人重规制、提倡规范行政的思想。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

        语出《尚书•周官》。周成王训示百官语。意为:“行政者发出政令要慎重,一旦政令发出,就必须坚决执行。”古人令出必行的思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语出《尚书•周官》。周成王训示百官语。意思是:“成功在于志向,事业发达在于勤奋。” 志靠勤实现,勤由志而生,二者互相依存。

        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语出《尚书•周官》。周成王训示百官语。意思是:“处事只有果断,以后才能没有麻烦。”

        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语出《尚书•周官》。周成王训示百官语。意思是:“在官位者不要有骄傲之心,对于俸禄不要过高追求。”古人戒骄戒侈的思想。

        恭俭惟德

        语出《尚书•周官》。周成王训示百官语。意思是:“恭敬、勤俭是为政者应有的品德。”

        居宠思危

        语出《尚书•周官》。周成王训示百官语。意思是:“为政者受到宠任时,要时刻告诫自己更加勤谨,要想到危险和受辱。”此非患得患失,而是严格要求自己。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语出《尚书•周官》。成王训诫百官语。意思是:“为政者崇尚德行,内心就会经常安定祥和;如果作伪作弊,就会活得很劳累,弄巧成拙。”提倡为政者光明正大,于公于私都有益处。

        无依势作威,无依法以削

        语出《尚书•君陈》。周成王任命大臣君陈代替逝去的周公时训诫语。意思是:要君陈发扬周公的德行政绩,“不要依仗势力作威作福,不要利用法律来侵夺百姓。”

        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语出《尚书•君陈》。周成王训诫君陈语。意思是:“政令尚宽,但不能一味宽,要宽而有制;政令尚和,但不能单纯地和,要从容有序地和。”

        有废有兴

        语出《尚书•君陈》。周成王训诫君陈语。原文是“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政者行政时事无大小,处理好都是很难的。有的应废除,有的应兴办。应该与众人反复商讨,大家意见一致了,还要再加思考。”反映了古人慎重执法行政的思想。

        政由俗革

        语出《尚书•毕命》。周康王册命大臣毕公之言。意思是:“为政者应该按照社会变化情况变革政治。”反映了古人顺时为政的观念。

        政贵有恒

        语出《尚书•毕命》。周康王册命毕公之言。意思是:“好的政治贵在稳定。”与上言“政由俗革”并不矛盾。“政由俗革”是指大方向上的政治,必须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不能抱残守缺,僵化不变;“政贵有恒”是指在具体的已得到印证的美政善法上要稳定,不能趋浮好异,轻易变动。这是古人一种淳厚稳定的政治观念。

        辞尚体要

        语出《尚书•毕命》。周康王册命毕公之言。意思是:“为政者行政公文要简明扼要。”这是古人反对政治上浮文套语的思想。与后来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可相印证。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语出《尚书•毕命》。周康王册命毕公之言。意思是:“政治要合于天道,要给百姓以好处。”

        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语出《尚书•吕刑》。本篇反映的是周穆王司法大臣吕侯的法制思想。这段话的意思是:“法官办案的过错有五种:畏惧权势、私报恩怨、看内亲眼色行事、索取贿赂、接受说情。”反映了古人反对徇私枉法,主张公正严格执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