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金刚线升级:气虚体质的成因、特征、调理原则、调理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7 06:10:40

导读:   多由后天失养导致,如饮食失常、缺乏运动、起居不规律等;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或先天禀赋不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等。
【气虚质定义】
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成因】
多由后天失养导致,如饮食失常、缺乏运动、起居不规律等;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或先天禀赋不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等。
【体质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体型偏虚胖或胖瘦均有。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常见症状:日常多见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气短,懒言,语音低怯,易出汗,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脉象虚缓;或面色萎黄或淡白,唇色少华,毛发不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虽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
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易患疾病:感冒、疲劳综合征、营养不良、贫血、内脏下垂、虚劳等病;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
【体质分析】
气是一身之动力,气虚则动力不足,感觉疲乏,精神不振;气虚不能推动血液滋养头脑,出现头晕、健忘;肺主气,司呼吸,长期缺乏运动,引起肺气虚,表现出气短,上气不接下气,面色白而没有光泽;长期饮食不规律,伤及脾胃之气,则表现出唇色苍白,面色萎黄;气虚不足以推动大便排泄,则表现出便秘而不结硬,便后不尽;气虚阳弱故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外邪侵犯人体,对突然降温、大风、暑热等抵抗力降低,则容易感冒、过敏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生化不足,则营养不良;气虚不能托举脏器,气虚者易出现内脏下垂的症状;气虚则疾病恢复能力弱,疾病易迁延不愈。
【调理原则】
培补元气,补气健脾。人体气有三个来源,分别是先天元气、脾胃吸收饮食精微之气和呼吸自然界的清气。所以,调理气虚质,要从培补元气、健脾益气、补气益肺入手。但在调理气虚体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剂量,不可峻补:气虚质者使用松花粉,补气以提高抵抗力,注意把握剂量的多少,缓图渐进。气有余便是火,应用不当,易上火。
(2)补气佐以理气:补气调体药易于壅滞气机,若中有痰湿者要与化痰祛湿药同用,比如竹康宁。
(3)补气须防虚中夹实:气虚质者内脏功能脆弱,常因外邪或内在饮食积滞产生内热等虚实夹杂之症,当予顾及。
【调理方法】
精神调摄:
气虚质者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应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气虚者不可过度劳神,或悲伤,要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饮食调摄: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虚质者的饮食调养可选择食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小米、粳米、扁豆、红薯、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刀鱼、黄鱼、比目鱼等。由于气虚者多有脾胃虚弱,因此饮食不宜过于滋腻,应选择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亦宜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起居调摄:
气虚质者卫阳不足,易感外邪,应注意保暖,不要劳汗当风,防止外邪侵袭。日常起居,脾主四肢,故可微动四肢,以流通气血,促进脾胃运化,改善气虚质。劳则气耗,气虚质者尤当注意不可过于劳作,以免更伤正气。
运动调摄:
气虚质者的体能偏低,且过劳易于耗气,气虚质运动时很容易疲劳、出汗甚至气喘。因此,不宜进行强体力运动,注意“形劳而不倦”,历代养生家也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所以气虚质可选择适当的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的运动方式,适当地增加锻炼次数,而减少每次锻炼的总负荷量,控制好运动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气虚质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大出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动作,以免耗损元气。从现代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气虚质的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主要是心肺功能不足,慢跑、健步走等也是有效加强心肺机能的锻炼方法,可适当选用。
传统健身方法大多比较柔缓,适合气虚质选用,比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气功的调息方法,有利于养气、补气,改善呼吸机能。气功行功时讲究意念配合引导,形、神合一,以呼吸应于动作,达到外强肢体、内和脏腑、通畅经络的作用,从而使人体内外的各个部分得到全面均衡的锻炼。比如“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以固肾气,壮筋骨,逐渐改善体质;八段锦是传统的导引健身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动作柔和,有强身益气功效,适合气虚质;太极拳运动是轻慢的运动,强度和负荷较小,有助于人体力气的补充和增加人体的耐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