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实评价: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7:01:43

1、什么是气瘿?有何特点?

答:气瘿是甲状腺肿大性疾病,其特点是颈部漫肿,肿块柔软无痛、可随喜怒而消长;常发生于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后女性,及离海较远的缺碘山区,在我国以西南、西北等高山地区的居民最为常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又分为生理性甲状腺肿、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先天性甲状腺肿。

2、气瘿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答:本病的发生常与居住环境、禀赋、水土及饮食偏嗜等方面因素有关,外因由高原山区水源及食物中含碘不足,常饮山水及缺碘食物导致本病;内因为肝郁脾虚、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升降失司,脾失健运,湿痰凝聚,或肝郁肾虚、妊娠及产后情志抑郁,肾气亏损,冲任失养,外邪乘虚侵袭,而致气化失调,营运阻塞,痰湿留滞于颈部发为本病。

3、气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临床需要哪些辅助检查?

答:气瘿的临床表现:女性发病数较男性略高,单纯性甲状腺肿常发生在青春发育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地方性甲状腺肿在流行地区幼儿期即有发病,至青春期后甲状腺肿大更明显。

初起,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颈部呈弥漫性肿大,肿势逐渐增加,边缘不清,皮色如常,质软不痛,吞咽时肿块随喉和气管上下移动。弥漫性肿大者仍显示正常甲状腺形状,两侧对称。结节性肿大者一侧较显著;囊肿样变结节如并发囊内出血,结节可在短期内增大。

肿块肿胀过大,可呈下垂状,自觉沉重感,随喜怒而消长,进一步发展成巨大甲状腺肿,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而产生一些相应的症状。如压迫一侧气管,可使气管向对侧移位或变弯曲;压迫两侧气管,气管变扁平。由于气管受压,可使呼吸发生困难。如压迫食管,会引起吞咽不适感,但不会引起食道梗阻症状。如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可引起头颈部的血液回流受阻,患者面部呈青紫色浮肿,同时出现颈部和胸前表浅静脉的曲张。如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带麻痹,患者发音嘶哑。

非青春期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非地区性缺碘所引起的气瘿患者,多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临床需要做的辅助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生理性甲状腺肿一般无甲状腺机能改变;地方性甲状腺肿可出现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的异常,血清T3正常或稍高,T4正常或稍低,而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可无异常。

颈部X线片可发现甲状腺钙化灶或钙化阴影;颈部彩超、CT、MRI也可明确甲状腺的病变情况。

4、如何治疗气瘿?

答: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补肾、调摄冲任为治疗法则,选方用药常选用含碘丰富的海藻、昆布等,但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则应避免此类药物;如瘿块过大,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相应症状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辨证论治

肝郁脾虚证:颈部弥漫性肿大,伴四肢困乏,善太息,气短,纳呆体瘦,面色晄白,苔薄,脉弱无力,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方药以四海舒郁丸加减: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带、海藻、昆布、海螵蛸等。

肝郁肾虚证:颈部肿块皮宽质软,伴有神情呆滞,倦怠畏寒,行动迟缓,肢冷,性欲下降,舌淡,脉沉细,治疗以疏肝补肾、调摄冲任主,方药以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加减: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带、海藻、昆布、海螵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等。

本病也可行针刺治疗,一般取穴上天柱、风池、扶突、合谷、三阴交及足三里等,隔日1次。

如果内治无效;或瘿块大,且有呼吸困难;或头颈部血液回流受阻等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青春期患者不宜手术。

5、气瘿的预防与调摄措施有哪些?

答: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妊娠期、哺乳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一般在成年或停止哺乳后能自行消退,不需药物治疗,不伴有甲状腺机能的改变;发生于缺碘流行地区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早期经饮食补充碘盐或碘制剂治疗,一般经6个月到1年,甲状腺肿大可以消退,后期成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退行性变或形成囊肿,或形成腺癌;非地区性缺碘和非青春期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气瘿患者,多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新生儿,亦可发生甲状腺肿大且常伴有亚临床型的克汀病及呆小病,若不及时纠正,患儿智力、身体发育障碍造成终身残疾。

在流行地区内,除改善饮水来源外,都应以碘化食盐烹调食物,作为集体性预防,可服用至青春发育期以后;经常用海带或其他海产植物佐餐,尤其在青春发育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平时保持心情舒畅,勿郁怒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