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瓣飞碟桩金刚的价格:大连第一次外派劳务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7:55
30年前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 为中国开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83岁的张印亭非常珍视当年的航海日记。
摄影记者张腾飞船员和当地人员在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合影。
张印亭(左二)在南美一港口。
作为外派人员,中国船员与外国船员混编环球航行,这绝对是大连的第一次。
张印亭(左二)在埃及金字塔前
外派劳务究竟该如何开展?如何拿到外国公司的合同?如何防止间谍渗透?在外轮上怎样开展党支部活动?这就是29年前,大连第一批外派船员驶向世界之前面临的诸多难题。
在全国都罕有外派劳务的时候,大连先行一步。
12月2日,在白云新村的一栋老楼里,参与了大连首次船员外派劳务组织、筹备工作的张印亭老人,与记者一同回顾了29年前的那段历史。在大连外派船员的首次环球航行中,现在已经83岁的张印亭是那条法国公司货轮上的党支部书记。
□记者张洪骏
退休老船员接受新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世界在重新了解中国,中国也迫切需要了解世界。向国外派遣劳务人员被提到日程上来,而海员外派成为了首要选择,而这个艰巨任务幸运地落到了大连头上。
“外派劳务怎么搞?外派人员是什么编制、职务?船员的工作、生活是怎样一种情况?在当时,这些都是一片空白,谁都没有经验。外贸部就说到上海海运管理局找人,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大连分局。 ”现年83岁的张印亭老人思路清晰,他说自己身体素质一直不错,所以54岁时还照样参加环球航行。
1981年4月,当时的大连市劳动局局长赵科找到张印亭,交给他3个任务。“一是组织海员;二是负责培训;三是带他们出去。 ”
刚刚退下来一个月的张印亭进入了更忙碌的工作状态。“这些船员住得相当分散,驾驶部门的、轮机部门的,于是我骑个自行车,今天寺儿沟,明天香炉礁,到处找人。很多人犹豫,说出去能行吗?我说,我也不知道行不行,但是出去肯定是和现在不一样。 ”张印亭说,他花了一个月时间,联系了七八十位船员,组织了两套班子,可以满足两条船舶的船员需要。
船员首次外派全市一盘棋
人员准备完成后,一个由市内各相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召开了。“当时通知我,傅忠海书记要听汇报,我连夜写材料。 ”
在会议上,张印亭提到三个问题:第一,涉外问题;第二,对外商务联络;第三,对外派船员的政治审查工作。会上确定,前两个问题都由市外事部门负责协调,另外从大连电台调来王志勇担任书记,负责政审工作。
船员集中后就要开始集训,张印亭提出增加一位船长,负责培训工作。船员需要掌握简单的航海英语和接待英语,从外轮代理公司找了个人来教大家。至于集训期间的交通、伙食费用和工资问题,当时整个国家都很困难,市工商联主动承担了这方面的费用。
第二天,张印亭找来船长士维浩,开始拟定培训计划。
间隔不到一个星期,第二次会议召开。担任副市长的工商联负责人姜培禄拿出了800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张印亭说:“我又从单位推荐了一位女同志负责财务工作。 ”
大连的第一个船员外派办公室就这样成立了,主要成员就是张印亭和王志勇、士维浩。“当时的办公地点就在现在市政府办公大楼最高层的那个小房子里,外派办公室的正式名称是国际劳务技术合作公司。”张印亭说。
法国船务公司寄来一大包合同
船员外派团队成形,但是合同从哪里来呢?当时的大连市外办主任李兴国说,跟外交部的商务部门联系,让他们帮忙。后来联系到法国的“奥氏考莎”船务公司,这个公司有20多条船,在当时也算是一家大公司了。
不到一个星期,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商务参赞就寄来一大包合同。这是张印亭第一次看到这样规范的合同,直到现在他还非常感慨。“甲方利益,乙方利益,一条一条的,一丝不苟。 ”
张印亭至今还对合同中的一些细节记忆犹新:船员每天工作8小时,上午10点、下午1点各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船长月薪1500~2000美元,另外有最低300美元的招待费。工作超过8小时发计时加班费,每人每月有30~80美元的加班费。伙食费每人每天标准为5美元,包括1磅牛肉、2个鸡蛋、1斤牛奶、1瓶啤酒、1份水果,猪、羊、鸡肉、鱼不限量。船员生病,需要靠港上岸治疗的,每次花费不得低于100美元。不错,是必须超过100美元。因为船舶都买了保险,保险公司会支付药费在100美元以上的支出,如果船员看病花了99美元,那就只好自掏腰包了。“合同规定得这么严,这么细,外国的很多东西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张印亭说。
外籍货轮上的党支部书记
与“奥氏考莎”船务公司的第一份合同,要求中方派出半个船员班子。这是一条名为“波再格”号的18000吨散装货轮,全船27名船员,其中船长和其他11名高级船员是外籍人员,中方的15个人是普通船员,分别担任厨师、管事、服务员、水手长、水手等职务。
“这15个人里有5名党员,因此就要成立党支部,领导让我担任党支部的书记。 ”
担任船上的党支部书记,张印亭必须要为这些中国船员负责,签了合同之后,他想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我要保证这15个人不出问题! ”
晚上,张印亭找到公安局长徐挺湘位于三八广场的家中。张印亭当时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船员在外出了问题怎么处理?徐挺湘说‘先记着账,回来后处理。 ’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这条船在世界各地跑,停靠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比如南非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我们拿着中国护照,如果他们找我们的别扭,怎么办?徐挺湘说,‘我也拿不准,你赶紧买票,去省里。 ’”
涉外问题敏感赶往北京取经
在省里没有得到答案,张印亭又马上赶往北京,那天是星期六,当时还没有实行双休日,各机关都还正常上班。“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说,你们是第一批出去的,明天我们加班,专门解决你们的问题。 ”张印亭说,“我们住在交通部招待所,第二天拿了介绍信早早去了外交部,外交部领事司的一位处长接待了我。 ”“出去了我们就是外交人员,我们应该怎么做? ”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向张印亭做了详细的指示,“到了台湾地区,你们就说自己年纪小,以前的历史都不了解。 ”去外交部的最大收获还有一本中国驻外各使领馆的电话号码簿,张印亭被叮嘱,“回来要上交,一页都不能少。 ”
张印亭随后又赶往公安部,外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防间谍方面的注意事项。“外国人上船来和船员接触,那些给予小恩小惠进行拉拢的,需要格外注意。另外,对于女人上船需要格外注意,外国的一些间谍机构经常通过这种方式拉拢人员加入间谍组织。 ”张印亭说,“他们说,我们交给你这个任务,就是完全相信你。 ”
在交通部,张印亭也得到了指示,“我们有这方面的便利条件,你们有了外派劳务经验之后,我们也搞。 ”
登上台湾岛见面叫老乡
1981年12月12日早上,“波再格”号装载各种类型的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服装产品等杂物,从横滨港到达台湾基隆港。“我们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登上台湾岛的第一批大陆居民。 ”张印亭说。
和张印亭想的不太一样,当地海关的人员都很和气,当地海员工会人员登船后还一口一个“老乡”地亲热称呼着。他们还邀请大陆船员到台北等地免费参观游览,不过因为“波再格”号停港时间太短而未能成行。
在张印亭的房间里,色彩艳丽的《人民画报》吸引了当地人员的注意,那一期上恰好登有驾机起义的飞行员徐廷泽的大照片。他们看到了徐廷泽的大照片,显得非常惊讶,“这个人不是被杀了吗?怎么还活着? ”张印亭回答,“你看这照片像是造假做出来的吗?这个人现在是某个航校的副校长。 ”
次日中午,“波再格”号驶离基隆。离港前,当地海员工会派人送来很多当地水果、“多福”牌香烟。
■航海日记
全球航行竟成绝唱
启航:1981年12月3日下船:1982年12月19日同伴:14名船员心得:“大多数船走的都是固定航线,有几个人能够有这样的一次环球航行呢? ”
1981年12月3日从横滨港登船启航,到1982年12月19日从墨西哥维拉库拉斯港下船,张印亭带着14名船员完成了大连首次船员外派的环球航行旅程。而这次历时1年的海上旅程的收获不仅仅是法国船务公司支付的二三十万美元,也让改革开放的中国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
“回来之后,在北京开座谈会,我们提供了很多经济方面的线索。 ”张印亭说,“比如说在非洲,日本人的生意做到家了,他们弄个电视机放在路口天天放广告,宣传说一款汽车,无论坏到哪里,马上再给一辆新车,还会赔偿你钱。而在南美,我们穿的布鞋卖5美元一双,当时在国内一美元3双。广州产的‘木棉’牌自行车,卖到120美元,这个价钱在国内能买一打。外贸部门的人员都记了下来,当时就说要组织出口。 ”
不过在这次全球航行之后,张印亭再不愿意出去了。 “我从国外回来,带了相机、彩电、收录机等电器,当时允许带8件。当时有人知道了,还来了3位同志,说什么都要买我的相机。但是当时海关有规定,带回来的东西使用不到3年不能出售,否则就是投机倒把罪。 ”张印亭说:“我对他们说不行,违反规定。他们说:‘你不说我不说,谁也不知道’。我说:‘你们一使用别人不都知道了,整个大连有几台这样的相机? ’他们就说,那你下次出去的时候帮我们买两台。 ”
后来,很多亲戚朋友也都找到张印亭,要帮着带彩电、摩托车等等。 “我在一个小本子上记的,光相机就有五六台,彩电有七八台。 ”自己带不了那么多,加上考虑到关税的问题,张印亭只好选择了逃避,不再参加船员外派了。
不过,这一次全球航行已让张印亭非常自豪,“大多数船走的都是固定航线,有几个人能够有这样的一次环球航行呢? ”更让他骄傲的是,这是大连人的第一次,“作为外派人员,中国船员与外国船员混编环球航行,这绝对是大连的第一次。 ”张印亭把这次环球航行的每一天都做了详细记录,后来整理出版,书名就叫 《一个海员的环球航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