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条件:年轻肿瘤患者,疾病为什么这么“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37:20

年轻肿瘤患者,疾病为什么这么“凶”?

二楼新转来了的一位患者,32岁,部门骨干,其在北京工作期间出现头痛,确诊肺癌晚期脑转移,已经过正规治疗一月余。到我科继续放疗和姑息治疗。第二个月复查发现脑部再发多个新病灶,肝脏广泛转移。某个晚上忽然发生昏迷,抢救无效死亡。清晰记得其母当即哭得晕过去。患者OS三月余。

一楼一位肺癌患者,某研究所所长,36岁,因慢性咳嗽就诊,初诊CT即发现右肺癌双肺内广泛转移,GP方案化疗3周期,再次就诊时出现恶性胸腔积液,一般情况极差,无法耐受化疗。但胸腔积液产生迅速,予以胸腔穿刺抽液仅能暂时缓解胸闷症状,且血小板下降很厉害。某个周末,患者呼吸困难加重,抢救无效死亡。OS三个月。

还有一位38岁的患者,某运输部门主管,外院诊断为胃癌,印戒细胞癌,手术发现肿瘤无法完全切除,仅行姑息手术处理。到我科予以TP方案化疗1周期,但患者自诉无法忍受,改为FOLFOX化疗2周期回家。在当地医院患者未再行化疗,CT发现肝脏广泛转移。某天收到患者女儿短信,其父已病故。OS接近四个月。

特征分析

恶性肿瘤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它们越来越"亲赖"年轻人,25岁的肺癌;27岁的胃癌;23岁的乳腺癌,相信你在临床上总能碰到几个。NCI的一项统计显示,14位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中就有一位年龄低于40岁,8位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中就有一位年龄低于45岁,15至39岁的女性患者中,乳腺癌占26%,而35-39岁的女性患者乳腺癌比例达到39%。而且临床所见的年轻人所患肿瘤似乎更凶险。分析部分年轻恶性肿瘤患者有以下特点。一是初诊距离症状初发的时间较长。患者就诊晚原因是多方面的。年青人工作繁忙,应酬多,事业处于上升期,平时有个咳嗽、胸痛、腹泻症状不够重视,总认为是与劳累有关,或者认为是普通的感冒、感染、消化不良,挺几天就过去了,他们过分自信年轻身体的资本。二是初诊时疾病已是晚期,多发、广泛、多器官的转移较常见。三是治疗效果不明显,疾病进展快。晚期肿瘤患者采用化疗和放疗,按理说年青人耐受较老年患者好,但部分患者进行两三个周期的化疗就出现疾病进展,肿瘤发展十分凶险。很多患者是边治疗边进展,很难完成足够的疗程,甚至没有评价疗效的机会,或者没有二线治疗的机会。有时候即使能进入二线治疗,疗效也十分勉强。四是病理类型显示恶性程度较高,例如年轻的直肠癌患者多为印戒细胞癌,年轻肺癌患者除腺癌外,常见小细胞癌、低分化癌。五是部分肿瘤人群,年轻女性比例在上升。六是患者OS短。一些患者OS不超过半年,最短就两三个月,远远低于同种疾病的总体OS。ASCO的数据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低于40岁)5年OS明显低于其他人群(大于40岁),分别为83%和90%。分析得出,这种趋势与年轻乳癌患者诊断时的疾病分期、肿瘤恶性程度相关,她们常常难以对现有的治疗产生反应。最后一点是年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大。中青年是所在部门、科室的希望,家庭的顶梁柜。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无疑是单位、家庭的巨大损失,同时患者心理与老年人不同,生存欲望更强,诊断肿瘤使他们处于近乎崩溃的边缘,调整过程十分缓慢。已有报道负面的心理活动也会对肿瘤发展和治疗产生影响。

不一样的声音

然而,似乎早就有不一样的声音。例如早在十年前,Ramalingam就回顾分析了1972年至1992年间的31226名肺癌患者的疾病特征。他得出:低于50岁的肺癌患者占9%,其中女性和黑人患者占有的比例较大,分别为40.1%和28.7%。年轻患者病理类型腺癌居多,病灶很少是局限的。这部分人群更有可能获得手术和联合治疗的机会,其5年总生存率(16.1%)较其他人群高(13.4%)。但有趣的是,他也认为年轻男性患者的预后不佳,这点倒是与前面的分析相似。

在另一项研究中,Kuo等纳入了1987年至1996年间的6048名NSCLC患者,其中40岁以下的患者占2.1%(127/6048),80岁占3.0%(184/6048)。他发现NSCLC年轻患者中腺癌和女性患者比例较高,这与Ramalingam的结果非常吻合。年轻患者最常见的起病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同时他也得出晚期患者所占比例在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中无差异;年轻患者更可能接受手术治疗,而老年患者则多选择BSC。同样,5年OS年轻患者有绝对优势。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些研究都是十年前的数据,国内尚无大宗的数据和结论。而且比较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应该充分考虑非肿瘤相关的老年性疾病对结果的影响,此外,近些年靶向治疗的涌现,这种趋势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中国也是如此,趋势可能更加明显。

原因分析

恶性肿瘤开始对年轻人有某种“偏爱”,我们总会归因于年轻人吸烟喝酒、不良的饮食、环境污染等外因。他们能促使正常细胞癌变。而内因中,当下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不爱锻炼、生活不规律导致的自身抵抗力的下降,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可能。但是中青年肿瘤患者疾病凶险,原因又是什么呢?个人认为,首先,年轻肿瘤患者肿瘤活性很强,而且短时间变化显著,与年轻患者的机体特点有关。体内的微环境和内分泌状态决定了恶性程度,这尤其体现在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中,她们常见ER、PR或HER-2阴性,对一些治疗不敏感。还有直肠印戒细胞癌,在年轻患者中的发生风险明显比老年患者高,也预示较差的预后。那么对于其他常见肿瘤,例如胃癌、NSCLC,也许存在相类似的影响因素。似乎肿瘤在这种旺盛的环境下"如鱼得水",所以一开始就很活跃,而且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很熟练"见缝插针"。我们期待这深入的机制研究。

对策

患者怎么办呢?我首先说的,年轻人有初始症状应该保持警惕,例如乳房包块、乳房不对称,非干燥天气引起的涕中带血,顽固性咳嗽,不明原因的出血、贫血,长期的腹胀及便血。这些年,乳腺癌、肺癌和胃肠道肿瘤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女性有近三成的患者发病时年龄不足45岁。对于患者而言,要多多关注自己,有以上症状就要及时就医,不可一味认为年轻体格健壮,"能抗就抗",这么做的后果只能是机体免疫功能功能每况愈下,同时给肿瘤恶化趁虚而入的机会。还有就是中青年最好一到两年体检一次。一旦确诊肿瘤,患者选择的只能积极配合治疗。

那么对于这类人群,我们在治疗时是否应有对策?我们首先要有所认识,恶性肿瘤离一些年轻人并不遥远。等到患者来到医院,他们就对我们寄予重望。对于医生,首先诊断应该全面,病理要详细,推荐达到分子水平,尤其是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一开始就应该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就诊,以获得全面、系统的诊疗。病理标本应该足够,原位的,或者转移性的占位,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可能的选择。另外,关于评估,应该全面,通过患者分期、肿瘤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特点对其预后进行评价。关于治疗,大多数患者都有治疗的经济条件,靶向治疗应该充分考虑。例如,年轻肺癌多为腺癌,而女性年轻患者多数为无吸烟或轻度吸烟,具备进行靶向治疗的机会。当然,前提还是要进行相关突变位点的检测,例如EGFR突变、K-RAS突变及最近发现的EML4-ALK融合基因。由于之前的RCT已经证实EGFR突变、EMLK4-ALK融合基因(已发现在非选择性NSCLC人群中阳性率为3.5%,腺癌可达4.5%)是敏感性基因改变,他们在腺癌中的比例较高,针对其位点互补性应用erlotinib、gifitinib或crazotinib,给了年轻患者更多生存的机会。还有就是可行的联合化疗方案。患者年轻,一般无严重的基础性疾病,这为强化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无法在患者身上应用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的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向患者推荐入组临床试验。事实上,很多患者有好的PS,很适合进行临床试验,但经常他们与这种机会失之交臂。这确实与国外现状差别很大。最后是患者的心理,他们的心理与老年肿瘤比较更复杂,更变化无常。所以在治疗中应该密切与患者合作。要有耐心。很多病人属于我以前分析的第二类人群(http://www.dxyer.cn/ggjun/2012/01/16/shi-jie-shang-zui-dong-xin-de-hua/),他们寄予治愈希望很大,我们不能让他们处于无望当中,要应用策略帮助他们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