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卷轴伊欧娜:放慢节奏过个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2:23:14
每到快过年时,关于“年味为何变淡了”的讨论就热闹起来。有人说,生活质量好了,所以年味淡了。而传统人士则认为,主要是传统文化符号渐渐褪色了,人们对诸如贴春联、守岁、拜年等活动越来越不在意了,所以年味淡了。说起年味,我不由想起来了小时候去拜年的乐趣。
       记得小时候在县里过年,每年大年初二初三,就要随表兄弟及父母一起去乡下的舅舅家拜年。从县城到乡里有一条
河,约10公里的水路就到了舅舅家,于是我们坐船去拜年。大人们坐在船舱里聊着家常,我们就拉开窗户的挡板,让水上的风景随着冷风灌进来:河上渔民布下了大大小小的渔网,露在水面的部分有许多圆圆的白浮漂,长长一大串连在一起,随水波荡漾起伏。不时还有踩着小木桶的渔民进入眼帘。那小木桶四壁薄薄的,小到只能容下一个人的身体,似乎随时都会被吹翻,但渔民却熟练地踩着它在水面上晃着,还一路把渔网慢慢放进水里,仿佛一名杂技师在操练拿手好戏……一路风景看过,目的地到了,我们和舅舅的孩子直奔菜园的枣树下,拿竹竿打枣。大家叫着喊着,一起摇撼着枣树。当枣子纷飞落下时,大家的心情也就兴奋到了极点……吃罢午饭一般都下午两三点了,我们又乘船按原路返回。10来公里的路,我们花了一个白天,只拜了这么一个年,效率固然很低,但过程的享受却很超值。
       人们也许会说,这是因为孩子过年最高兴最有感觉,这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也不全是这样。想一想,为何中年
人对过年的敏感度和幸福感会远远低于老年人和孩子?因为,后者都有较充裕的时间,积蓄期待、享受年味。而前者,往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主要职责,无暇多顾。老年人也许会发出“年味淡了”的声音,而中年人甚至来不及去发出这样的一声叹息。我认为,年味淡了,未必都是传统文化符号渐渐模糊的问题,有时候就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的缘故。现代人,什么都快,回家过年,坐飞机;除夕吃团圆饭,下馆子;初一拜年,发短信。打开手机上网,时时刻刻能沟通,处处都有海量信息缠身,随时随地都能在微博上写些有用没用的话,人与人的互动频率太高而少了距离之美、失了可玩之味。所以,浓郁的年味有时就是一种慢生活下才有的理想结果。古人出一趟远门,陆路、水路地辗转,效率与今天没法比,但他们在舟车劳顿里,写出了“轻舟已过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人生有很多风景,但节奏太快了,则出现的种种,就来不及成为风景。生活节奏慢下来,年味才会浓郁起来。所以
,通常人们互相提醒要“重视过程、不重结果”,正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有益反思。浓浓的年味与幸福的感觉相仿,有时并非要通过实现目标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