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欧洲战场人数:海灵格:如何修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04:30
文章导读:只需要时常觉察,我们的身体与心灵是否合一,我们与我们的父母是否合一,我们与自己的家族关系是否合一,我们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自然和谐一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人人往往过去强调“我”,而忽略这个“我”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太过于强调“我”,任何事情都有“我的观点、我的意见、我的财产、我的利益”而忽略了世界万物本是一体。凡是同频共振。手指头受伤了,心脏的感觉一定也不好受。  



      唯有破除我执----看清“虚我”与“实我”的真正面目。破除法执----看清万事不过幻象,此一时,彼一时。瞬息之间,已经物异人非。 由此,可以有更多的放下。从而做到“宁静以致远”。  

     更根本的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然,很多朋友会说,这是属于理想主义。在茫茫红尘之中,要面对各种特殊关系。“人,就是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当年也这么说。可谓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之谓。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无法静心,无法做到真正的可以让自己的内在获得宁静,其实根源就在那个人的定义之中。 
   
      我们有很多时候并不了解,我们的情绪和我们的所有的挫折的真正源头,从某种意义来讲,真是因为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各类关系中迷失掉我们的自己的角色,承担了不少不是自己的责任,从而迷失了本心。 由此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内在的宁静。  

     也是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无需读太多书,书本是教不会你如何找到这些静心的法门的。只需要时常觉察,我们的身体与心灵是否合一,我们与我们的父母是否合一,我们与自己的家族关系是否合一,我们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自然和谐一致。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运动。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上述的这些逐步合一之道,那么我们的心灵回归大道,而获得真正的宁静就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