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满级后怎么赚钱: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6:42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三尺青锋寒,一剑凝电光。

江湖漂泊短,书琴伴身长。

秉烛读诗卷,月下舞拳枪。

 

 

 

  金火丹诀

  西凉致一子许信良 著

  潇湘渔父常遵先 校正

 

  自序

  夫修仙之道,由来久矣。上至黄老开先,下至诸真衍派,圣圣相传,师师相授,山林城市,代不乏人。究其道术造端,则玄奥莫测,微妙难知。虽聪明上士,达者鲜矣!况其下焉者乎?且夫道者,生死大事,外则穷天地日月交媾之理,内则明男女阴阳造化之机,然非有师传,安能自悟,所以学道者甚多,而成道者甚少。此无他,在得传与不得传者耳!今修炼者,止看丹经,不求口诀,未遇真传,徒尔枯坐,以盲引盲,而不知都落于顽空也。对于诸祖丹经,所传入室下手、阴阳顺逆之理,仅视为清静虚无之事矣!若此修道,有如镜里观花,何异水中捞月?徒然劳苦,深可叹惜。

  仆自知鲁钝,赋性不敏,然力学在人,切问自省,求步希夷之域,愿上紫阳之堂。访圣寻真遍游川岳,幸天不弃,得遇圣师,闻以《参同》《悟真》之妙,示以《周易》《阴符》之旨,阐明卦爻,洞达玄机,方知金丹大道不出乎阴阳而已。因念近求学道者十有八九,求其入室登堂,百无一得。仆即得真传,安敢含默?于是将平日所得,并师真所授,筑基炼己、得药还丹、温养面壁、脱胎了当之旨,不避天遣,直述无隐。次第编诗,共成一卷,内分七言四韵十六首,按二八之术数,以象一秤真金;绝句六十四首,按六十四卦,以象周天火候;西江月词一首,按太乙之奇,以象金丹一粒。至于鼎器先后、药物斤两、火候进退,悉备其中矣。爰名之曰《金火丹诀》。盖修丹至要,不外“金火”二字。因“火”为大丹之本,“火”非“金”不融,“金”非“火”不化,火金交炼,片饷之间,结成大如黍米,此名“金丹”也。将此一粒采而服之,吞归五内,擒伏己之阴汞,犹猫捕鼠,如鹰搦兔,从此不能走失矣!然后运阴符阳火、抽添进退,养育真炁,化为金液之质。故凡运火之际,忽觉尾闾有物直冲背脊,双关历历有声,逆上泥丸,触上腭,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馨香甘美,名“玉液还丹”。徐徐咽归丹田,结成圣胎,十月功完,六百卦终,剥尽群阴,体化纯阳,金筋玉骨,脱胎神化,从此入出。,面壁九年,再炼神丹大药,功成行满,自然形神俱妙,性命双圆,与道合真,变化不测矣!古圣强名曰“九转金液大还丹”也。

  今将此法条列于后,非敢为达者规模,姑留作初学者参究,庶使学者知之于一时,验之于将来,不迷旁门曲径。录为正法脉印,互相传授,共证圣果。依而行之,信而从之,运炼一身,丹成九转,形飞天阙,号曰真人。当斯际也,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而修仙之能事毕矣!

 

  西凉致一子许信良序

  遵先校:此序与坊本中凝中子增订者大不相同,因凝中子未习南派法,故将清修语语句删改,致晦真义。今张竹铭兄在友人处索得此真本,乃完全阐南五祖真传大道意义者。惜乎抄本年代过远,中多蠧食或因纸质融化,故多缺字,未敢擅加,均用方圈,以俟考录。幸□要旨可索,如云“金丹大道,不出乎阴阳而已”;又云:“修丹至要,不外‘金火’二字”。以下又将“玉液还丹”与“金液大还丹”各诀言之凿凿,实于《参同契》《悟真篇》相表里,且与《大学》之“诚意正心”,《道德经》之“载营魄抱一”之意旨相贯通。洵道学之精华,岂拘一不化及浅见少闻者所能窥其堂奥也哉?

 

  金火丹诀序

  致一子

  夫修仙之道,上至黄老开先,下至诸真衍派,圣圣相传,师师秘授,山林城市,代不乏人。究其道术端倪,则玄奥莫测,微妙难知。虽聪明上士,达者鲜矣!况下焉者乎?夫道者,外则穷天地阴阳,离坎日月,水火既济,生化之妙;内则明乾坤男女,汞铅心肾,神气合炼,感应之机。此非师指,悟者有几?所以学道者甚多,成道者少。无他,在乎得传得悟,力行不怠。否则,枉费心思耳。且浅学者,未明丹法,便去枯坐,落于顽空,竟不自知。吾悲怜,故将诸祖丹烃所言、入室下手、内炼工法告人,以免枯坐盲修。

  吾昔访圣寻真,遍游川岳,无畏奔波;竟得圣师告以道妙,指参同悟真之奥,示周易阴符之旨。方知金丹大道,不过龙虎汞铅,比于心,肾、神,气而已。现将所得筑基、炼己、调药、生药、采药、得药、炼药、养药、还丹、温养、面壁、脱胎、了当之旨直达无隐,著诀一卷。七律十六首,按二八之数,以象一觔真金;七绝六十四,按六十四卦,以象周天火候;西江月一首,按太乙之奇,以象金丹一粒。至于穴窍、鼎器、药物、火候、进退、沐浴悉备其中,即名金火丹诀、内功直指。

  盖诀中修丹至要,只此金火,金非火不化,火非金不融交。炼片晌,结成小药,机动便采;积成大药,化尽阴精。气足神圆,犹描捕鼠,加鹰搦免;炼化功纯,方无走失。始于阳火炼,终于阴符养。迴风混合,百日功成。其阳兴时,乃进火之际。以意统神合气,待至还原复命。即由尾闾逆之,夹脊,过玉枕,至泥丸,下之绛宫,仍归气穴,名玉液还丹。期结成圣胎;候十月初圆,才上升天谷,

  虽婴儿现象,须乳哺三年。到脱胎神化,意惟定静耳。抱元守一,九载神圆,形神俱妙。与道常守,古圣强名金液还丹是也。谨将功法,条列于后。非敢为达者,姑留于初学,庶乎不迷旁门曲径。志士悟此,共证圣果,丹成九转,形飞天阙。

 

  内功直指金火丹诀易知说

  灵玄子

  世有志于道者,奈修法纷纷,孰为真哉,不易知也。昔金母观心,老子观窍,五祖两宗,道脉相传,承此授受,即为正法。无非释氏拈花指观之秘,儒家惟一执中之旨。学者本此,实无误矣。其余总非正法,学之无益。岂是说心还原,身心性命之要。仆前述观窍妙者,乃修者正途也。所谓有欲观窍,自无欲矣。无欲观妙,自还虚矣。但无欲观妙,世不易求。有欲观窍,亦难多得。况窍之所在,世更无知,虽隐诸丹书,非上知不悟。若下愚者,待师传而知。即能知,亦要能观。能观,亦要能悟。苟无恒者,时勤时怠,

  虽知其窍,观之无常,何能由有欲而至无欲哉?毋再问夫观妙矣。

  呜乎,人自有生以来,由幼至老,知心被物欲所污,而能洗涤还其赤子之心者,世有几人哉?能知能涤,则放荡之念敛而无迹。吾心明德日明,以复本然之善;而还原来之性,其功全在观窍。先知其窍,再问乎观。知观之所在,则能知所止矣,噫知乎此,观乎此,止乎此,常目在乎此,此可忽乎?知此观之,即无欲矣,情来归性,是曰还丹。夫丹,吾之固有。欲动情胜,则驰外矣。今无欲,即由外而返内,谓之还,仍为吾之本有也。论丹即水分铅,铅乃元气之比,火中汞。汞本元神之喻,二者混一,即为丹也。直指之,肾中元气,即命也。心内元神,即性也。欲求性命会合,须火降水内,神入气中。所谓汞擒铅,铅制汞,虎伏龙降也。两者合化成丹,全凭土釜,鼎也。其在婴儿姹女使之合者,黄婆也。然皆真意之喻。如实言之,以意统神、合气,用火风炼一成丹也。广成子曰:“火即神,风即息也。”此内炼之法。始于观窍,窍在目前。吕祖金华宗旨云:“系念于目前,即二目齐平之中是也。”南谷子曰:“至道不远兮,恒在目前。”柳华阳曰:“大道渊微兮,常在目前。”二公慈怀广济已漏春光。人还梦,梦当前错过,缘何浅耶。

  今仆不忍人无正法,徒自盲修;冒禁宜指,使人全知。但要为善去恶,济困扶危,体三畏三戒,遵四勿四毋,辅此内炼,否则难成。中庸曰:“苟无至德,至道不凝焉。”悟真曰:“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人之于学,当日有善而无恶,得为善人君子,以解业缘也。

  当念人身难得而今得,大道难闻现已闻。不在今生观妙窍,何生得法养元神。所谓妙窍者,中官冲脉,三田一脉之总窍也。圭旨曰:“一条直路少人寻,寻到山根始入门。观定便知行气主,真人之息自深深。”又云:“不是玄门消息深,高山流水少知音,若能寻着来时路,赤子依然混沌心。”按此窍上在山根目中之内,中在脐内一寸三分,下在气穴之中。黄庭曰:“前对脐门,后对肾,中间行个真金鼎。”又曰:“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是即吕祖所谓:“玉清留下逍遥诀,只要凝神入气穴”,是也。气穴即无根,山根即月窟,橐龠即中宫。三田一脉,总曰玄关。中宫主脉,前任后督,交合于冲脉两头。月窟元午,来会无根之子也。子即活子,阳动时也。以火风炼精,化气归源也。午即活午,阴静时也,以定静伏气,安神返本也。西凉许子曰:“修丹至要,惟此金火。金元气也。火元神也。”又曰:“金非火不化,火非金不融。金火合炼,便是丹决。”又曰:“交炼片晌,结成小药。机动便采,积成大药。炼尽阴精,气足神圆。丹得胎成矣。仆读金火丹诀,感而再述,阐明诀中之诀,窍中之窍,以便志士修元有法也。”

 

  金火丹诀

  致一子

  七律十六首

  (一)

  天地生人岂等闲,阴阳二字纽连环,含生自有长生路,人世还宜出世间。

  早向身心研妙窍,漫驰名利斗机关,看来万事难长久,惟有金丹好驻颜。

  (二)

  痴爱贫嗔种种多,精神暗里渐消磨,百年富贵晨初露,一具骷髅水上波。

  世事如棋难计较,光阴似箭易蹉跎,余今特著还丹诀,留待知音悟此歌。

  (三)

  混沌初开天地分,乾坤交媾失元真,坎爻内实婴儿体,离卦中虚姹女身。

  木性慈仁吾做主,金情顺义彼为宾,若能将此行颠倒,返本还原寿万春。

  (四)

  修真打坐要开关,玄窍通时便驻颜,一气熏蒸尾闾起,三车搬运顶门还。

  丹头妙运乾坤里,道眼须还离坎间,静极阳生须急采,以神驭气上泥丸。

  (五)

  筑基须用有为功,橐龠吹嘘鼎内风,神注丹宫休漏泄,气归元海要流通。

  还精补脑人长活,接命添油燄不朦,开通三关诸病去,丹田温暖老还童。

  (六)

  炼己持心妙更玄,安炉立鼎运周天,子时阳火乾爻进,午刻阴符坤策旋。

  神运河车须默默,气调真息要绵绵,叮咛火候无差误,顷刻之间守化全。

  (七)

  药在西南坤地生,曲江池上月华明,探求神水分壬癸,探取真金炼甲庚。

  火遇子时变匹配,铅逢午日一团成,须知药物有斤两,好共真师仔细评。

  (八)

  桃源洞内采刀圭,花未开时莫乱为,红叶半舒门半启,黄芽初长药初垂。

  要知玉蕊须探信,休叫金华倾刻亏,若到双扉全辟处,空劳仗剑入龙池。

  (九)

  明日初三我既逢,阴阳交媾会雌雄,西山虎啸青冈内,南海龙吟黑水中。

  玉鼎汤煎玄户透,金炉火炽牝门通,凝眸引气行呼吸,得药归来入正宫。

  (十)

  真铅即是水中金,须向中宫着意寻,伏虎手提无刀剑,降龙怀抱没弦琴。

  两仪妙合乾坤窍,一气初生天地心,实得鸿蒙含白象,鸳鸯正好度金针。

  (十一)

  金顶玄珠似月圆,目中光现火将全,五千日外生黄道,三十时间产黑铅。

  颠倒乾坤交泰卦,循环乌兔运周天,还丹一粒吞归腹,永作长生不老仙。

  (十二)

  温养火符六百篇,鼎分三足炼胎圆,朝行阳火子前进,暮退阴符午后旋。

  复姤抽添须虑险,屯蒙沐浴要精研,如斯十月功夫出,产个婴儿出上田。

  (十三)

  面壁深山要九年,无人无我绝尘缘,常令朗月明心地,莫叫迷云障性天。

  妙觉圆通成至道,虚空粉碎了真经,功完行满朝元去,白日飞升谒帝前。

  (十四)

  坤炉乾鼎炼丹砂,四家五行聚一家,采取红铅制黑汞,养成白雪配黄芽。

  遍求草木皆非类,烧炼金银总是差,不会阴阳颠倒诀,休将肤儿对人夸。

  (十五)

  阴阳大道在当前,休离红尘引洞天,采药要知身上月,修丹须识水中铅。

  一时造化合爻策,六候真机象缺圆,静极关开先炼己,方能住世万千年。

  (十六)

  乌藏月裹道之基,举世而今识着稀,智士认为神气合,迷人罔觉坎离非。

  存心立德无冤累,专意修玄有窍窥,得遇圣师真口诀,敢将鄙句泄玄微。

  遵先校:此诗词意畅达,与坊本大异。计十六章,乃依先后天二八之数而作也,凡双修之义,言之殆尽,深得《悟真篇》之真旨,可为学道者他山之助。其自混沌初开天地分起,至面壁深山要九年,共十一首,将大道精修之法,几全泄露于字里行间,惟紧要处均蕴藏未发,将有待于真师之口授。读者若瞎解昧真,则必太阿倒持,为魔所幻矣!余有笑谑,录之于后:

  若无慧剑制群魔,你对本抄歌,必如一叶荡风波,生命寄在江河,十难九磨,危难前途处处多,我看你急水滩头怎样过?

 

  七绝六十四首

  (一)

  为求至道去参玄,遍历名山与大川,

  访觅洞天寻隐者,未逢一个是真仙。

  (二)

  落魄天涯数十年,一朝偶遇大金仙,

  耳边叮嘱无多语,教去西川觅黑铅。

  (三)

  丹尽那得语虚诬,述者何由悟飞途,

  不遇真师亲指授,学人都错用工夫。

  (四)

  始初炼性定心猿,端坐圜中净意先,

  立志能持归一诀,内观神气合丹田。

  (五)

  目中消息透丹田,日月变观静照圆,

  若遇子时快下手,采凭风火过昆颠。

  (六)

  子时冬至一阳生,葭管飞灰夜气清,

  急会身中真造化,鼓吾风火采元精。

  (七)

  采取元精风助火,秘传神息少人知,

  余今宝泄天机妙,夜半阳兴进火时。

  (八)

  阳兴起火好行持,武炼变交东摄西,

  驾起三车毋暂歇,载精运火过曹溪。

  (九)

  曹溪路接尾闾关,一道银河透玉山,

  紧抱下元封锁固,任随神息自循环。

  (十)

  夹脊双关到玉枕,河牢运转似风轮,

  昆仑顶过归元海,片刻同行十二辰。

  (十一)

  后升前降逆回旋,一气周流上下田,

  任督交通行熟后,自能入宝采真铅。

  (十二)

  孤修一物丹难结,丹结还须妙处详,

  试问诸君肯信否,从头听我讲阴阳。

  (十三)

  阴阳神气本乾坤,老子名为玄牝门,

  大易分明说破了,学人怎不悟灵根。

  (十四)

  天爻变动两仪形,八封相交合化明,

  都识一阳为复震,可知修道本咸恒。

  (十五)

  人身效法地和天,女象坤兮男象乾,

  若也知时能会合,金乌玉兔一轮圆。

  (十六)

  世上阴阳男配女,顺生人物逆成仙,

  修丹妙法理无二,只在中间颠倒颠。

  (十七)

  天地絪蕴万物生,夫妻交媾结成婴,

  阴阳会合方成道,离了阴阳道不成。

  (十八)

  双修妙理最幽玄,神气相交丹自圆,

  若谓独修能得道,孤僧寡道尽成仙。

  (十九)

  月非日映光难聚,坤不交乾质是阴,

  欲访明人论此理,尘寰游遍少知音。

  (二十)

  药物根源仔细陈,混元祖气产人身,

  如今指出坤娘育,二八相交火化真。

  (二十一)

  与君再说金丹窍,月出西南白虎啸,

  气旺龙宫子半兴,采之片刻真玄妙。

  (二十二)

  修丹切莫妄行持,须认身中活子时,

  月出庚方铅自产,蟾光圆露武工施。

  (二十三)

  癸后铅生辨浊清,先天真气少人明,

  要知此药何方产,但看西南月出庚。

  (二十四)

  欲采真铅筑命基,望前朔后正当时,

  初生新月阳还嫩,莫到金衰意始为。

  (二十五)

  五千四八产真铅,恰象天中秋月圆,

  夜半阳生须急采,炉中行火自烹煎。

  (二十六)

  十五月圆花正开,水清金旺绝纤埃,

  既逢乾复当行火,四九烹成小药材。

  (二十七)

  金花大药是丹材,城市乡村处处开,

  认得采归炉内炼,一时腹内结灵胎。

  (二十八)

  采花须采色如金,采取金花工莫停,

  识得花香清浊味,自然虎啸会龙吟。

  (二十九)

  离女坎男配一家,载花饮酒乘河槎,

  朝朝北海观潮信,夜夜南山玩月华。

  (三十)

  若问丹池在那方,西南坤地是家乡,

  其中有味醍醐酒,服下从今寿命长。

  (三十一)

  妙药能医老病痊,静中意注水乡铅,

  气衰须补花当接,此法神仙屡说焉。

  (三十二)

  欲得身强久驻颜,积精累气守玄关,

  求知橐龠吹嘘诀,消息潜通任往还。

  (三十三)

  筑基非是釆阴工,恰在身中配虎龙,

  寄语学人休误解,莫将正理认三峰。

  (三十四)

  铸剑安炉金要掘,时将神火易凡骨,

  纯纲百炼已通灵,护我乘槎游月窟。

  (三十五)

  降龙伏虎也无难,剑举光辉北海间,

  鼎内铅生须火炼,引神合气过三关。

  (三十六)

  偃月炉中火正红,悬胎鼎内药初浓,

  寒声玉漏丁丁滴,息数周天藉巽风。

  (三十七)

  纵识真铅共水银,不知火候炼难成,

  周天行度神仙授,用武宜文那个明。

  (三十八)

  周天火候有真传,进退抽添汞制铅,

  阳火子时三十六,阴符三入午时旋。

  (三十九)

  阴符阳火两均平,玉液还丹指日盈,

  再去坎宫求大药,引归神室制阴精。

  (四十)

  大药原为小药盈,过关服食候时行,

  定中捧圣凭真意,逆转当前竟化婴。

  (四十一)

  当前红日隐深潭,阴内藏阳是坎男,

  赘在离宫配姹女,成亲只在月初三。

  (四十二)

  鼓琴洞里招红凤,敲竹檐前换黑龟,

  二物会时因戊己,坎离交媾结刀圭。

  (四十三)

  一个时辰分六候,只消二候得丹头,

  真铅既度尾闾去,转过昆仑北海收。

  (四十四)

  交感阴阳结圣胎,金莲一朵火中开,

  采归土釜升昆顶,内化婴儿坐入怀。

  (四十五)

  前短洞房交虎龙,后长得药入中宫,

  阴消汞固身无漏,从此灵砂渐渐红。

  (四十六)

  铅归土釜汞凝中,十月汞乾铅自空,

  六百卦中符火事,抽添妙用法屯蒙。

  (四十七)

  屯蒙火足且徘徊.刑德临门保圣胎,

  沐浴旺时宜虑险,功成十月产婴孩。

  (四十八)

  沐浴原非卯酉月,学人须记兔难时,

  洗心涤虑防危险,住火停符始合宜。

  (四十九)

  男儿怀孕是仙胎,岂若凡人顺养来,

  冲透顶门光发外,元神出现免轮回。

  (五十)

  静坐圜中绝世情,九年面壁养元神,

  慧光充满三千界,打破虚空了至真。

  (五十一)

  九载养成身外身,暂居尘世度人勤,

  功圆行满丹书诏,驾鹤乘鸾上玉京。

  (五十二)

  白日飞升谒太清,飘飘遗世出红尘,

  阳神从此超三界,永证金刚不坏身。

  (五十三)

  修行何必论嗤妍,莫谓禅尊道不然,

  试问佛门贤伴侣,释迦因甚号金仙。

  (五十四)

  道曰金丹儒太极,释迦圆觉号牟尼,

  虽然门户分三教,究竟同源莫自疑。

  (五十五)

  修仙秘诀古传今,天禁深藏不易寻,

  德结仙缘方指授,如无苦行枉劳心。

  (五十六)

  欲修金液还丹道,先结良朋备法财,

  得法得财得外护,恒心修炼上蓬莱。

  (五十七)

  老子曾云患有身,为沉欲海易迷真,

  应无所住神圆照,妙窍常观自脱尘。

  (五十八)

  修行切莫隐深渊,须住人间闹市尘,

  柳巷花街真福地,从来花酒出神仙。

  (五十九)

  红尘之内好修身,须要居尘不染尘,

  大隐何妨为俗客,道成然后作真人。

  (六十)

  丹经万卷隐玄机,只是迷人不悟知,

  如谓书中无口诀,凭何印证得修持。

  (六十一)

  只修精气冀长年,妄采阴阳说学仙,

  奇语世人休作孽,苟无至德必遭愆。

  (六十二)

  更有迷人爱炼丹,却将铅汞鼎中安,

  点金服食图冲举,到老空嗟得道难。

  (六十三)

  内外二丹全未闻,自夸知道对人论,

  饶君口似悬河水,终作阎王殿上魂。

  (六十四)

  富贵能修德种坚,莫遗归去孽纠缠,

  恒心久视长生窟,炼到神圆便是仙。

  遵先校:此诗系按六十四卦数而作。言北派法,不落顽空,颇得乾坤先天法窍;言南派法,毫不著实,颇得《悟真篇》一派真旨。与坊本不同,因坊本专重北派,故将其中要处擅为删改,致失真相耳。且考此诗,能会通三教,不著门户意见,可谓读破万卷书,深得一贯旨。道本无二,后人智愚不等,圣人因材教育,故传授有深浅不同,如是所得各异,遂假托古圣,各分门户。宋儒所以硬派孔子为政治家,树立儒教,因是一教互相争讼之门。究之三教之源,都不外先天阴阳一理,毫无冲突。得其真旨者大度包容,重道不重教;不得真法者,私心自用,专论教不重道,不知古今中外止此一道,并无二道。孔子修身治国平天下;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天下,其德乃普;如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欲涅槃而灭度之,此皆同一公天下之诚也。至其自修,孔子先正其心,老子虚其心,如来如是生清静心,此又皆以定心为本也。读遍孔子、老子、如来经书,何尝有一语相攻击者?昔张紫阳作《悟真篇·序》云:先圣教人了性命以脱生死,释氏以了性为宗,老氏以了命为本,教虽分三,道乃归一,惜后世缁黄缝掖,各执专门,互相诋毁,遂令三家宗要不能一致而同归矣。足见悟真者真能会通三家一贯之旨也。读此诗者宜以定心修道为本,毋徒以教而与门户之争耳。且此诗,诀虽微露,然非口传不能明其真谛,若以教自限,则求师更不易也。学者勉之。

 

  西江月一首

  下手先施橐龠,开关再辨真铅,筑基炼己采先天,得药方行烹炼。

  片晌还丹一粒,圣胎十月功全,九年面壁作神仙,才了平生志愿。

  遵先校:此词与坊本只二三字不同,觉无大区别,当读吕祖西江月词,聊聊数语,将金丹大道悉归其中,今阅此词,颇得吕祖所作之旨趣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三尺青锋寒,一剑凝电光。

江湖漂泊短,书琴伴身长。

秉烛读诗卷,月下舞拳枪。

 

 

 

 

  五息直指阐微原序

  顾缵绍

  古来摄生者,必推本于易。孔子称生生之谓易。易之发端,日月循环,自强不息。子思曰:“不息则久。”孟子曰:“日夜之所息,然则息也者,天人交接之路,调之得其生,戕之因而死。此人之存亡一大开头也。”王叔和《难经》曰:“人之于息,一呼一吸为一息。尽夜共一万三千五百息。日在于天,一息之间行五十三万余里。天之至大、至高,未可窍尽。天之下,地之上,两空处谓之太虚。内具先天一气运转无已。”老子曰:“天地之形橐龠,静而阖,动而辟,人亦似之,天人一耳。”人苟窍未生前,七情未有,五蕴本空,只一圆明觉照,便省夫息之所起所归处。既知息之所在,则神气混一,为先天一气。苟不知静愈入,动而愈出之机,则身中祖气,必为天之所盗。盗尽,形即死矣。知之则动而采静而养。天之气,亦为人所盗,久而充满,则形神俱妙,历劫长存矣。是故,能盗天气者,自得长且久也。人知自心为息,于精、气、神三者,可会为先天一气耳。历代气功家都以神气相注,息念俱停为法,无知息之一字。人总不知,所知者鼻息耳,即鼻息能知其注,亦能养育形骸,久之真息亦能内现。真息非鼻之呼吸。庄子《南华》云:真人之息以种,踵者息息归脐,下通气海,上透灵都,即生身之处,得药成胎之所也。

  先司马以浅近教余数息,庶可清杂念,为默识助耳。余遵行殊验,缘未了至理,不遑请益。后读天台止观法,又以调息为津梁。每一调息,尘劳顿却,心更喜之。奈易因循,不免暴弃。幸得冶城白云斋炼师劝余力学,渐有所进,并以自著《五息直指》授之。余感炼师慈惠。又得原息、踵息、胎息、混元息。退而次第力行之,竟恍合平分无极动静之妙于目前。何曾须叟离天人交接处也。恳师特此公诸同志,使学者得有专一,不为傍门所惑。

 

  五息直指阐微

  在虚子

  打坐

  入室打坐,先用厚褥。褥下安木馒首抵谷道。双单搭膝均可。右手安左掌上,放脐下。正身端坐,直起腰脊。耳与肩对,鼻与脐对。唇包舌藏,垂帘正视。心之元神率意之真念,随二目先注入鼻端。至脐下,至气穴。任自然,如昏怠,行数息。

  凡息

  鼻息有四,风、喘、气、息。息有声,曰风。息频促,曰喘。息往来不细,曰气。息绵绵不断,曰息。风则散,喘则戾,气则劳,息则定。四者惟定渐近于调、养,育身形,是为凡息。

  观息

  息之用观者何?为人心易生念,想入非非。此想未了,彼念又来?心神劳瘁,日渐气耗形衰,身死神离,复入轮回,可不哀哉。修真者志在脱此,先当止念。念何以止?非观不能。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是即生死关头也,法以观随念至,念在于息,观在于思。含随息之出入,观随息之出入。念念依息,息息必观。观定不移,念头即住,久则风、喘、气三者俱无。自得神气台一归根矣。此为初学炼而后五息可行。五息之法,基于此矣。

  数息

  数息乃入手工夫耳。人伪物诱已久,心离境而竟未能,即强制亦复散乱。用心念专注于息之法,拴住心念不乱去。由息粗数起,至息细而止。从一息数至百千万息不乱,则息自细。于中忽起别念即重数,得至百千万息不起一念,才得此心离境。渐渐纯熟,再行调息工夫。数息虽拙法,最容易最无病;非如高峰强行闭息,致人生病。数息原不及金母观心,老子观窍,吕祖行玉清凝神入气穴,诸秘旨之捷径也。然数息实宜初学。

  调息

  调与数不同。数用意数,调无意调。只一念注在息头,息头即鼻头。古人云:“得来只在鼻尖头。”此即观止入门第一法,为止念却魔之要旨,久则息自调。调到功深,渐近踵息。但人于调息,要常绵密,似存似亡。如是心定意静,神气归根。机窍渐露。恍惚之中不识不知,身心静寂,只觉息念相依,神气相合,达于口鼻少,动于丹田多。近于踵息,即行踵息,入真道矣。

  踵息

  常人息以喉,真人息以踵。踵者深至气穴。气穴即呼吸处,又曰“四会田”。黄庭云:“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即此。但常人非不踵,为神不内存,纵其驰外,不觉以为喉耳。真人念常依息,神入气穴,惟常绵密,存而无间,故得专气致柔。抱一无离,虚极静笃,方观其复。踵者履践虚窍,呼吸在此规中。学者于目中神光,一意注在息之深处。为入气穴,心自虚静,气自充满,百日功深,定有效验。观心愈静,凝神愈圆;真息愈定,元气愈足,此皆由凝神气穴之效。在踵息之始,气里神凝,注于呼吸处,下至气穴,呼降吸升,谓之运转周天也。

  胎息

  踵息行久,意愈纯,息愈微;神愈凝,气愈养。鼻无呼吸,只有微息。脐下往来,前降后升,如婴儿在胞中。息归脐,名胎息。神气大定,自然而然。非比高峰强闭留注,在熊一念内凝,神息相依。世人终日纷扰,神气疲困,全仗夜间一睡,始足日用。不然,本来清气为浊所掩。况贪口腹,屡害生灵。不顾后世冤报偿还,且食荤酒,易动淫念,醉后入房,心爱色欲,精泄气耗,神伤寿促,日近于死,昏不自知。

  至若真人,有息无睡,炼比神气,意一无纷。耳虽闻如未闻,目虽见如无见。正身端坐,意只凝神注呼吸处。息念相依,神气相合,交于内窍。如鸡抱卵,刻不离窝,又似火种常在炉中。真气日足,元神日旺。雌雄蟠虬,两不相离。得与虚空同体,自与虚空同寿。定息七七,元阳气生。定息百日,小药工圆。定息七日,大药已成。定息十月,便成胎道。三年乳哺,九载面壁。出神入定,不离温养。非只漏尽,性具六通。身露云霞,目似电光。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隐显奠测。

  混元息

  前云胎息,定息工夫。定息既久,六脉俱停。口鼻毫无气出,惟有虚通天窍,太虚混一,冲盈两间。只觉圆光包罗天地,久则不知物我,色空言思都绝,语默俱忘。神藏于气,气包乎神。一意冲和,包裹浑沌。如火种相续,丹鼎常温。炼能一刻,一刻周天。炼能一时,一时周天。炼能百日,积成大药。炼能十月,即成胎道。炼能三年,阳神出入……此皆息之成始成终。天地相交,不离这息。元会运世,不离这息。冬春夏秋,不离这息。旦昼暮夜,不离这息。须知这息,宜数、宜调、宜种、宜定;终至混元,片刻工夫,一年节候。何况时日月与年乎?各具周天,混元之化。欲盗天地之元气,先定此息。欲得造化之真机,先夺此息。奈人日迷习染,不知数息调息。其于踵息、胎息、混元息之妙,举世之人更难知也。夫天地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人与天地同呼吸。人于凡息不知,何能知真息耶。总之人被阴阳陶铸,囿于气数。报以因果,夭寿不一,难逃业报。一旦堕落,是可悲哀。至人畏天报施,不敢妄为微恶。知气盈神附则生,悟气耗神离即死。当知一息尚存,性命还能自主。

  原息

  坐非空坐,数息、调息、踵息、胎息,至混元息。自心为息,息念相依而已。得其秘诀,由二目对视山根,内至脐后,至气穴。久则念归一,心空踵息现。此越数息、调息,而直以踵息为始。苟无观止之秘,即数息以止杂念。调息要无风喘。后天呼吸要任自然,但此属口鼻,非真呼吸。

  观踵息根深气穴,观胎息动在中宫,观混元息与天为一,此三患乃真人之息。若数息调息乃有形呼吸,为后天口鼻出入,只能养育身形耳。踵息、胎息、混元息,上天禁传,人难尽知。夫人之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原,以神为体,以意为用,以心为根,以肾为蒂。心肾相玄,八寸四分,中有一脉为冲脉,前有一脉为任脉,后有一脉为督脉。上之中前后总会处,为月窟午宫也,下之中前后总聚处为天根子宫也。论冲脉即踵息。凡呼吸在外,要出入渐微。真呼吸在内,要动静渐定。人在胎胞,息原于脐,及出母腹,息归三田。知识渐开,物欲渐染。三田脉隐,落于后天。有形气息,口鼻出入。

  世人无知踵息根原。如有志者,得观止法,悟踵息真机,工深静笃,即观冲脉。须知冲脉,乃中宫正脉,上通山根,至昆顶,下通脐内,至气穴。中为应谷,即橐龠,脐后肾前之间,古人谓之阴阳窍,戊已门、十字路、四会田、生身处,复命关。虚无窟、无孔笛、玄牝门、呼吸处、慧命宫、长生窟、内玄关、神气穴。异名虽多,总是这处。冲脉之上外玄关。冲脉之中中玄关,冲脉之下内玄关。三关总曰玄关,为理之所以存,欲之所以去,阳之所以进,阴之所以退。呼之所以辟,吸之所以会,气之所以聚。实为紧要开口,息之一呼则辟,百脉俱辟;息之一吸则阖,百脉俱阖。辟则阳舒。阖则阴敛。辟则曰玄,阖则曰牝。一阖—辟之间,即名曰玄关也。阖辟风生,又名橐龠,顺乎自然,又名巽风。呼原性海,吸归命蒂。庄子《南华》,又名踵息。诀云:“呼吸至根蒂,长生乃可异。”呼则气悬神,由后升而前降,于中自鼓。吸则神悬气,由前降而后升,于中自纳。鼓纳之机,似天地之橐龠。橐龠者,呼吸出入,天人相盗之机也。呼吸动时愈出,吸则静时愈入,呼吸之机,非但上下,相应乎中,而逆转回环,前后无休,似河车运行不已也。学者求知观止之秘密处,即知中宫消息。此首先下手处也。

 

 

   北派

    世称北七真者,即丘长春处机,刘长生处传,谭长真处端,马丹阳处钰,郝广宁太古,王玉阳处一,孙清静不二(丹阳之妻)。七真又称七祖,皆重阳弟子。七祖中广开法派,奠定北宗之基者为长春真人。此派上采易理,旁涉禅宗,而一归之于道。微妙亦通,广大悉备。要在以清静单修为主旨。北宗始,则均尊称重阳真人王喆。此派经典之最著者,除七真之著述语录外,即为金盖山刊行之《古书隐楼藏书》。 

 

    南派

    世常称南五祖者,系由张紫阳开其法派,张传石杏林,石传薜道光,薜传陈泥丸,陈传白玉蟾。总是南方人,是称南五祖。张祖又传刘永年,玉蟾又传彭鹤林,均为不世之杰出人物,故又合为南七真。此派修为,以阴阳双修,亦即男女双修为主,故其丹法重在命功,回阳换骨,采铅接命,太乙归真,片晌工夫可成。中老年人破体之身,修此较宜。又北七真中,马真究为阴阳所成,故另开一支,马传宋德芳,宋传李双玉,李传张紫阳,张传赵友钦(缘督子),赵传陈观吾(上阳子)。至南宗始祖,则均尊海蟾真人刘操。大张法车则始于紫阳真人。此派以张紫阳之《悟真》为圣经。而《白玉蟾全集》,亦名重道林。白著全近禅理,尤切清修,为世所尊。 

 

 

    东派

    东派则为陆潜虚所创始,亦称为吕祖亲传。着有《方壸外史丛编》,传其法乳。嗣后傅金铨又大张门庭,并编著有《证道秘书十七种》广行于世。纯主阴阳双修丹法,要可属于南宗。潜虚翁之最高最秘诀要,在清修百日后,用女鼎一次即成。综考东派道脉与双修诀法,深有过于密宗无上瑜伽双身修法之欲乐大定,实为上乘大法。惟后世借附其说,下者流于房术采战,亦际深可惜也。 

 

    西派

    西派则为李涵虚所开,亦称为吕祖直传。曾着有《道窍谈》、《三车秘旨》、《太上十三经注释》等行于世。虽亦为阴阳二品大丹,然较之东派,则又略有逊焉,以其丹法较为严繁也。惟仍可统属于南宗。其所分全在用鼎成丹之工程法,及其接命之术,略有异耳。 

 

    三丰派

    其次,世又有三丰派丹法,为张三丰所开。盛行于世,此又称丹家之新派,以其介于文始与少阳之间也。由其《玄谭全集》与《大道指要》等可见其要旨,系主清静阴阳双修者。坊间流行之《张三丰全集》,复渗杂另一张三峰之房中法要入之,致失其本来面目,惟明眼人,则一见可别真伪。 

 

    中派

    至若世称中派者,则为尹真人师弟一派,有《性命圭旨》一书为其修持准绳,主三教合参。次如李道纯、黄元吉,亦为此派翘楚,此二巨匠,类多以儒说道,(著《毅一子》之杨毅廷亦然)彻入精微,而不落窠臼也。惟究其实际,亦可归入北派之清静丹法。崆峒派丹法亦如之。 

 

    伍柳派

    复有伍柳派,系明万时伍冲虚柳华阳师弟所创。理论以道佛为基,方法以修气修脉,锻炼精神为。虽非上丹法,浅近而指点明白,故世之奉修者极众,伍之《天仙正理》与《仙佛合宗》,柳之《金仙证论》与《慧命经》等书,几与北派经典,同等畅行。二人均系由禅转道者,实则二门均未得究竟。其法且极繁琐,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尤为奇谈。惟以其纯主清静修为,故尚不失正途,其丹法则可列入北派之范畴。 

 

    青城派

    次如青城派,则系以北双修为主,与三丰派近似,惟更得有文始派之精髓。创始者为青城丈人,继起者为李八百等,丹法系先北修以奠其基,而后再南参以宏其功,双证以张其用。旨奥而决幽,法简而功速,正如东派陆祖之法,有一鼎一次即成,可保无穷逸乐之功。惟门法甚严,向不轻传。方内散人之江西派,衡岳真人之湖湘派可入之。青城派有《青城秘录》、《大道玄指》等秘籍,江西派有《通一齐道书四种》,湖湘派有《崆峒微传》、《文始秘要》等经藉,均系以南北两宗双修同运为主者。 

 

    三峰派

    至若三峰派,乃朴阳子张三峰所创,属东派旁枝,世人常将其与张三丰混淆,实则非一人。其丹法则纯以「泥水丹法」为主,事「阴阳采战」,即世所谓左道旁门者是也。惟「正人行邪道,邪道亦归正;邪人行正道,正道亦归邪。」故余常谓;左道;旁门,门也。只要能心正意诚,并不止于入门,而复能千堂入室,则又未始不可一述以存之也。 

 

    迄乎清代,道学鼎盛。如刘悟、朱云阳,出入佛老,栖心禅寂。尽群经微旨,拨迷归宗;直彻真源。刘之《道书十二种》,显露亦,博大精深;其《修真辨难参证》一书,尤可视为丹道指南。二真享誉极盛,历久不衰。迨黄元吉,则又综罗儒道,会归一致;独标正鹄,体用不遗,有如揭灯去暗,拨云见日者。其《乐育堂语录》与《老子道德经精义》二书,语理谈经,无不彻达上乘。极高明而道中庸,极博大而尽精微,实当之无愧。惟以其修炼授受,概主清静,故亦可列入北宗中也。近世四川尚有刘门,为刘止唐所创,又有罗门,为罗春渊所传;均为盛极一时者。 

    其次,尚有主以童男童女,外炼成丹而服之,自生变化,复阳生而剥阴杀,以迄脱胎神化者,此南宗中陆子野派之所主也。又有主用五兑(女婴)一坎(男婴),口吹仙笛,开关展窍而后成丹者。及先以破鼎九人补体(名曰九鼎法),后以一鼎(限童鼎)成功者。总之,丹道中千门百派,诀法实难尽述,口诀尤不易得全。然无论其言乾坤鼎器,坎离男女,日月魂魄,庚甲虎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药物斤两,四象五行,以及种种喻词与妙用,若不明真铅真汞(真阴真阳)之妙用,火候法度之进退,采取追摄之真机,温养生化之指归,无益也。其次,若「南宫」与「正一」及其它各门各派,以其非以参玄修丹为专务者,故不具论矣!至以上各门派之修炼要旨,于以下各篇中,再为简述之。

道法修炼首重火候,但火候古人一直语焉不详,下面元和论之。其实,此问题我也是想了许久,才有所悟,一言以蔽之。求之于人身不可得,何妨求于自然。古之伏羲氏首创八卦,“近取诸人,远取诸物”,那么易经之本义在于此也,这也是三元丹法的本意。

   在六十四卦中,乾坤为天地,坎离为药物。水雷屯卦,水为坎水,为铅,为人身之元气,震雷为动之象,喻肾气一动,将化后天浊精。山水蒙卦,山为艮,为止,即用意制止,方法为“寂然不动”,此即为第一天之火候,原文可见<<周易参同契>>。去掉乾坤坎离四卦,其余六十卦对应一月三十天,每天两象,各分子午。但我以为不是,论述如下:

   葛洪<<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又古书云:“一时辰内结还丹”,“子时乃活子时”之言,所以我认为此六十卦乃指火候,非真为一月矣。一月之中,每日之功,虽时有规定,也不过是各家之法,非万古不变之理也。

那么,应如何看待火候一说?众人皆知,人体为一小宇宙,在下便以自然现象作比,简略谈之。

   在人身之内,何为火?言意火,言三昧火,不论何火,皆应与自然而对应之。

在人身之内,应有三种火,与自然界中相应。第一种,温温之神火,似自然界中之阳光。在人体内,太阳即人之元神,闭目垂帘,使神归舍,寂然不动,自然照遍全身,如自然界中之阳光,说白了就是收心寂照而矣,此即为神火,亦即文火也。第二种,为雷电之火。在自然界中,水之气受太阳温暖,渐集于空,化为雨水而降。其时,则雷电交鸣,使其水中之精华上升,浊物下降,此火在于人体,则为武火也。原理是一样的,人体内小天地交泰之时,即用此火。人体与宇宙相交时,亦须此火,此火妙在自悟,第三种火,为干柴之火,油之火,在人体内,乃人精之火。人能保精,雷电火击,必使其着,于是便点燃此火。此火一旦与神意之火相合,便可由心意操控,发出体外,而为真正之火焰。在人体内,此火由三部分组成,即精、气、神,三火合一,为三昧真火。在人体内,只此一火,乃凡圣不同之处也。

以上为火,下面再谈一下候。候者,时也。试论如下:

在人体内,有精、气、水、神、空等,在自然界中,有风、水、石、日、月等,与人身相应。那么,自然界中,坎离既济之象如何而成呢?曰:三种,当然是大概之数,那就是太阳之火的寂照,风的吹拂,燃材烧火。

   先讲太阳。太阳以热能施于水,而水化汽上升,此乃一也。汽之实质乃水,而成坎离既济之象,在人体内,以心意寂照之,既无意有意之间,下部肾精,化而为气,上升。此为下手入门之功。

   再谈一下风。在自然界中,有台风,有和风,有龙卷风,都可使水上升,这其中就有个“候”的问题,即和风慢,台风快,龙卷风直接吸水上升,如风吸水则成既济之象,在人体中,不也是如此吗?气行下腹,循环上升,如风吹水,化而成汽。若气盛,则为台风,若加重意,打开关窍,则肾水之精与气同升,升腾九万里也,鲲鹏之变明矣。

干柴之火,乃指人保养身体,即古书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已为真。”之理。精气充足,以气拂之,以太阳之火加意聚焦照之,便幻化成火,此即为风雷之火,此火修得好发于体外,可成真正之火焰。

   人体如同自然,自然界中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导致气候干燥,而成未济。而当年的午后有雨,细雨绵绵之象,不复存在,代之以久旱或暴雨,久旱则土地干裂,导致沙漠化。暴雨则易使洪水泛滥。且天气越来越暖,人间也越来越乱。

在人体,亦如此。天暖者,在人为欲火也。久旱者,在人体为未济之象,成枯朽之体也。暴雨者,偶有既济,而无法保全之象。

   看古书经典,有风火经一书,在伍柳仙宗之中。而西派真人李涵虚之西派丹词,上承纯阳吕祖,法集诸家之长。他的三车秘旨,道窍谈,皆与我意暗合。

   说及修炼火候,就离不开乾坤坎离,涵虚真人曰:“先天是乾坤,而兼有坎离;后天是坎离,而复有乾坤。”这几句,正是说坎离之内气运行,合而成牝,采取外药,而复成乾坤。注意:此处之关键在于兼复二字。

   涵虚真人曰:先天有乾坤,兼有坎离者,盖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后天有坎离,复有乾坤者,盖以得坎离之妙用,还乾坤之本体也。

   由上所论,练功之法,贵在有为无为兼用,方可成功,火候之秘,亦是如此。

   再论一下自然界中有龙卷风,可吸取水至空中。在人身中,精水之路上,一旦坎阳涌动,神水欲去,凡火意土制不能,此时当意合于气,强行吹之,成“龙卷风”之象而收归尾闾,上行而化雨霖则下,成既济之象,此乃采大药之准备功也。

   又自然界中,有大热之后之暴雨,洪水既起,灾难丛生,则为神识之太阳之火过重,(既意念过重),神水尽皆上升,一旦下降,乃成水患,岂能再制住神水,遂有走失之患,诸如此类,怎可不小心。

   然于此理一明,就知修性之重要,那些追求功效者,火候皆过矣;那些散漫纵欲者,又象人们乱砍乱伐一样,遂成荒原,继而沙化,乃成死亡。盖人体,乃一小天地也。天地之间,坎离往来,树木(真药)遍野,举身皆铅,遍空皆汞,类于自然。

男二八、女二七,心莲开放,七情伤身,就似人类开始伐木,神水无蓄之所,乃从带下,在女为经,在男为精,从此至四十九岁,为女之尽期,从此至六十四岁乃男之阳绝。林木伐尽,尽成荒原,只等沙化,遂成枯骨,岂不叹哉!生命之药既失,此身既非己有,遂使魂散太虚,形成委土。

   少年修行之士,乃一宝地也。中年修之,乃是人身中森林减少之时,正需保养己药,善养神水,类于人类之植树造林,经九载之功,方才能重成绿色宝藏。至于老年,则已然有沙化之层次,如不行载接之术,不从同类阴阳修功,怎能再有神水。此乃南宗之人元双修丹法也。三丰真人《无根树》丹词说:“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

此处之花,乃指人身中先天真气,即真铅,神水衰微,真铅自然衰落。犹如树木,无水而亡,微字备言其险。吕祖曾说:“时人不达花中理,真诀一句值万金。”盖树木之花者,乃其生命之精华也,乃其先天真铅也,同于人类先天之真铅,人之生殖亦由其主,与花相类,故曰花中理。花中理,乃神仙之法。故三丰真人说:“酒是良朋花是伴”。

但修行之首要是什么?

   余以为:在心性而非神气矣。欲求仙道,先明人伦。伐我本性之根者,乃心性也。心性不固,修功难成。

   崔希范公《入药镜》中言: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既言此理。

  佛家讲明心见性为修持第一阶段所要求的理法。明心见性者使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即如来之地。认识之后再经过入定而涵养,如达摩面壁九年,这叫还虚境界,涵养自己的本来。明心见性就如一个卵细胞受精而成为受精卵,已经成为一个新生命的基点,涵养过程就是受精卵育养成胎儿的过程。这是佛家修身阶段所走的过程。

 

 

 

道家讲炼金丹,通过金丹跟本神相合,烘托出元神,元神以后培养婴儿,婴儿养好,再成为法身。这法身境界算是到了生命修炼的终极位置。欲炼金丹,首先要有炼金丹所需的材料,《心印妙经》曰“上药三品,精与气神”,道家生命文化认为人是由精、气、神三者构成。精代表人的肉体;神代表精神,也可以看作是思维与意识的根;气融于精之中,也融于神之中,使肉体与精神能相互协调,可以说气是神与精两者的载体,为其两者之间交换的一种东西,也是能量。

 

 

 

炼金丹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神。不经过修持的人,神是没有办法把持的。人对精是知道的,脏腑、筋骨等,这些有形有质的都是精的存在态;气也可以承认,当然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有一种能量感觉的,为生命能量基础的内气。对于神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神的存在,人之所以跟桌椅不同,因为它们的构成缺少这个神,只有神的存在,才是一种活的生命现象。而神的存在可以说,它就在身体之中,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可是一般的人都认识不到它,感知不到它,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把持它,也没有办法去完善它。

 

 

 

而佛家修持,常言本性。以因缘聚会与四大假合之说,让人们不执著本性之外的东西,不执著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之后的境界,是一种类似“空”的状态,这样,本性自然就会显露出来,而为明心见性;之后再去温养它,以坐禅或者睡觉等方法。因为此时的行、住、坐、卧都已在禅中,似怀孕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本能地去照顾与温养腹内的胎儿。

 

 

 

道家的修持则是精气神并存而炼,以清净、无为、自然等理念,使自己放下来,静下来,如《道德经》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就是自己真正地在清静之中,烘养出神的本来之气,即先天元炁,使其产生、壮大与变化,实现一种质量上的变化。同时也通过精气去温养神,只有这样,神和精才能自然而然地更好地融和温养,才能产生更纯的气,使本来污浊、混沌的气变得质量越来越高,炼到先天真气时就可以炼化金丹了。通过金丹与神相合,烹炼元神,进入命胎阶段的修持。这是道家修炼的大致脉络。

 

 

 

(二)、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生命的修炼原则

 

 

 

一谈至道家修炼,都有经络之说。而经络说、丹田说,包括河车搬运说、周天说等等,都是指炼气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从中国传统的《道德经》上看,它不提这些经络、丹等概念,它强调一种整体观,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人的心和身、或者神和气、或者精神和肉体、或精气神三者都看作一种东西,不去加以区分。传统《易经》也把人体生命它看作是一个整体,六十四卦也就是分成六十四份的一个完整而又均衡循环的东西,八卦也是如此。所以中国真正传统的认识都强调整体性。人从整体去炼的时候,把一切东西都融于其中,这叫真正的无为之法。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等因素,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深入到意志性的冲击,使人们的整体观越来越淡,种种原因造成整体观越来越不被认识,反而慢慢着眼于局部,最后弯弯曲曲走了一条类似于太极图中的“S”线,走入一个象长江、黄河的弯曲之势,走入经络之选了。所以我们要是从生命本身的发展来看,则必须不执于局部的利益,只有回复到整体信念的行为中才是根本完善之道。和谐于外,圆融于内,在处处和平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当然,经络之说也是根据人体的实际状态而提出的。比如说,当我们站在高处看去,海洋是没有河流的,也没有高山;后来水少些了,才会突出一座座山,才有丘陵;水继续减少,丘陵旁边的平地都没有水的时候,于是哪儿洼哪儿有水,就有河流湖泊。湖泊就象穴位,河流好比经络,是由于元炁不够,不能充盈于整个身体了,才会产生通经脉的修炼之说。这些都是因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身体变化,其道理都是相通的。

 

 

 

(三)、用守中的思想来实现筑基修炼

 

 

 

一般成年人身体的经络不是很通畅的,感觉不到气的流动,气比较衰,这需要筑基。筑基阶段就是把念头、意识落在小腹。小腹与肾相关,元炁发自于肾。天地都是夜半子时一阳初生,肾气初生的时候就是阳气运化,这是人体生命能量运化的节律,也与人天合一的思想相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讲究一个“中”字,处处讲整体和平衡,平衡理论是永不变的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目的最终都是平衡。对于人的身体,在首与足之间,“中”当然指小腹之内。把心识念头看作火,精血看作水,水火相济,互相作用,这样,小腹会慢慢发热,真气慢慢产生,有热量,有气团,有流动,此为精变成最初阶段的气的过程,是混沌之气。去继续炼纯,运化成团,就是结小丹的修炼过程。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现。把人看作中心,把宇宙万物看成人之外的一种东西,在生命修炼的应用中,宇宙再大,都是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的。这样,一切东西都讲汇聚,所以人炼出来的能量之气就汇聚成形而结丹了。

 

 

 

而佛家修炼的理法,于入门之时就言普渡,众生,修行的目的即是超越生命,渡化苍生。这种以苍生为己任的意识,无论怎么顿悟修持,身体能量都不往内走,而是向外。所以什么最关键?方法最简单也算是最没用的,关键是理性方面的东西,思想是根本,它指导一切。修炼的方法都是工具,不知道、不理解而乱闯不行。

 

 

 

道家修炼的第一个阶段为结小丹,这个丹不是真正的光烁烁的金丹,还没有达到那种纯度。第一步完成了再接着炼身体经脉。一般传统认为,人体以两个最大的经脉为主干,一个是督脉,一个是任脉,并认为四肢、五脏、六腑之脉都是它的支流,督脉是周身阳脉之总汇,任脉是全身阴脉之海,一阴一阳。任督二脉的走向,在传统丹法修炼中一般都是从下丹田,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玉枕-百会-印堂-绛宫,回丹田。

 

 

 

(四)、从八卦思想到丹道修炼的神气相合

 

 

 

由于此次讲座的命题是道家传统内丹修炼,所以讲述的小周天能量运行路线与方向,都是采用一般最普通的观点,即是督升任降的循环路线。虽然我本人所持的任督走向与此不同(《易圆修行》中有述),但在本次所讲述的下面内容中都将以传统任督为基本线路,阐述探讨中国传统修炼文化的精神内涵,借以引起广大修炼同志们对生命文化的更深入研修。

 

 

 

中国文化里面的很多东西都互为相通,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在讲八卦、用八卦。《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八卦讲阴阳两个卦爻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卦位。《易经》里讲,阴气为地,为卑下;阳气为尊为真,为天,有这种天尊地卑之说,所以人要炼阳气,追求纯阳之体,即乾卦。

 

 

 

如果把坤的位置看作会阴,震看作命门,离看作夹脊,兑看作玉枕,这里就包含了后三关的内容了。乾看作百会,巽看作印堂,坎看作膻中,艮看作气海;而且把艮当作下丹田,坎为中丹田的位置,巽是上丹田的位置,这就是三丹田。坤是没有阳气的,艮阳气有了,是阳气初生,坎增多,巽更多,比巽有更多阳气的是震,所以从坤到艮到坎、巽,之后走一条对角线到震,古人讲,印堂穴是藏神之所,命门穴是藏精气之所,神气相合才能炼元炁用。怎么相合?藏神与藏气的地方一贯穿,经过腹中里面的黄庭位置,并于此黄庭之处氤氲修为,其可谓居中而得天下之全者,相通于八卦思想也。

 

 

 

而周天运行讲整体观,于人体是后升前降,象天体运行,与肉眼所见太阳绕着地球东升西落、往复循环、流行不息一样。以先天八卦图看,从坤卦到震卦原本没有路。会阴到命门之间经过尾闾,这里是不通的,须搭上桥才能通,无路而接通处即为鹊桥,故尾闾的位置叫下鹊桥。在八卦图中,从会阴到命门有空档,从百会到印堂又是一个空档,而百会到印堂的位置确实是不容易走的,舌尖不上抵,能量便本能地往上去走,舌尖接上之后,能量才会往下走,这叫搭上鹊桥。所以传统丹法中上鹊桥、下鹊桥的位置与八势所指的位置正好一样,两者相合。这是小周天阶段的内容。

 

 

 

(五)、一个沟通人与自然的玄关窍开

 

 

 

随着任督二脉的周流,在继续修炼中,炼满小丹,小周天通了,内气越来越多,象一条河,水本来少,可慢慢多了,便有决堤的时候。决堤了,就是闯开一条道,这为关窍开。窍即是能量交流的通道,呼吸饮食的口鼻、闻听声音之耳等为外窍;体内经络中气血生化流运的集结点为穴窍;身中烹炼精气的区域为内窍,也为丹田;而关窍则是指真气生发氤氲的特殊窍位。与天地自然互为沟通能量的为外关窍,一般均在经脉的穴窍上;而在身内起生发生命真元之枢机作用的又名内关窍。在此小周天阶段所闻开的关窍属外关窍,通之而为玄关窍开。

 

 

 

在具体修炼任督二脉方法的人。实际上最先开与最容易开的是会阴。但是会阴穴被认为是阴下之处,属地阴之气,所以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并不是没开。玄关窍开的位置因人而异,但一般人的印堂穴也最易开通。因为意念所用是在头中,藏神之所在印堂之内,这是一个敏感的位置。无论气怎么去运行周天,受平常感觉影响,在印堂处运行最慢,这便增加了气的衍化。衍化即为虚实能量的交参,一交参,后天有形实质之气就被先天无形虚质之气所衍化,参了几次之后,就化通而窍开。

 

 

 

玄关窍开了以后,气与外面就有了通道,而这地方比较敏感,容易观看东西,如果去看,则是修持界所说的执著,被欲望所执著,而走“天目”之途。如果一旦把能量用到印堂,看别人这个,看别人那个,那么就不容易结中丹,不容易往以后走。因为,虽然所炼的经络之气能温养下丹田,能通这条经、通那条络,但在实际上能真正感知外界东西的,所用的绝不是所炼的气,它消耗的还是人本身的元炁。这好比是吃饭,人能吃谷粮、吃蔬菜,这些也能营养身体,但眼睛看东西不是靠所吃的东西,它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而天目所用也不是所炼出的浑元气,如果浑元气往这一涌的话,人就变得糊里糊涂了;用的是元炁,用一点就消耗一点,并且元炁在小周天或者大周天阶段炼不出来,怎么炼都是后天之气或者先天之炁。先天之炁还没有达到元炁的质变纯度。中国文化讲究人天合一,天人合一,所以不论人怎么修炼,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人不可能不去思考、去真正理解一下中国的本土文化到底强调的是什么,这就是根源。

 

 

 

(六)、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化精气

 

 

 

想炼金丹,大周天必须先开。大周天不开,先天真气不产生,金丹永远炼不成。金丹的纯度要用神与气,全身整体都参予,才能炼一个“纯”。好比炼一炉真正的好钢水,洪炉必须大,温度必须足,否则不可能成功。

 

 

 

修持人不讲究外用天目这些东西,周天运行的时候,天目是开的,它是外界能量进入身体的通道。就象水中有漩涡,一下子就把外面的东西卷进去了。正常所走的周天运行,可以不用去管它。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精化气。真正转化精气的方法,不是靠意念和动作,这只是当初筑基阶段的方法。周天之后,就是在气血运动中来调节炼气,否则,怎么转化都是浑元之气。就连烹炼心性,也应在生活中磨炼,假如总在屋子里坐着的话,最终也只是个呆头呆脑的呆子。

 

 

 

每次修炼之后都要收势,不收势它总是转,转就不纯,不纯就有障碍,就不能安安静静的,就不能真正地达到顺其自然。走的时候是武火周天,静时是文火温养,大致是这样。

 

 

 

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生命本能的东西就在运动,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管想不想它,而实际上它都在流动。真气属先天物质,它不可能静止,只要人还在喘气活着,它都在运行,只是感觉微弱罢了。周天不通就象血液不流动,人体心神就不安,就会死人;只要是活人,经络肯定还是通的,只是经脉里的真气少而弱,不易被常人感触到而己。小周天以后慢慢文火温养,这因人而异,有人炼几天就能温养好,有的人慢些,炼一、二十年,到最后才能成为一个中丹。

 

 

 

(七)、六根震动的修炼过程

 

 

 

在小周天时的玄关窍开之后,把外界大自然的能量重新倒流,慢慢水又涨了很多,又冲开两边堤坝,全身经脉都被冲开。这次冲开,才叫走大周天。大周天所走,当然指全身一切经脉。在一切经脉之中还是以任督二脉为主,所以先走任督二脉,冲开之后便贯通全身了。能量大变时就会有六根震动现象出现,象地震似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些都与外窍相通。意根就是心神之根,最先发动的是意根,最后得通的还是意根。在这一阶段上,如果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话,便能踏踏实实往前走,在大周天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当某一天,在运用丹气走周天运行时,而中丹不听使唤,这就是六根震动的前兆,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六根已经动了。丹气一动,马上便会觉察到,这时唯一能做的是静静地默守它,让它自然发动,发动之后下闯身根。

 

 

 

六根所动,不是意念所能控制住的。耳根发动时都有耳中外鼓、耳后生风的感觉,是真气一下子上涌至后脑,这是能量的变化。所以,走耳根时会很危险,容易招幻相。在眼根走过时也会有很多幻景出现,骨骼、山水或其它什么,象吃了迷魂汤似的,随便看,跟平时的梦境差不多,人在梦时,理念不象平时一样可以克制,根性所使,很难管住自己。这就非常有必要加强平时对自己性情与行为的把持。

 

 

 

舌根时不会出现什么景象,只是易流清水状的白鼻涕,是精气外泄所致,必须在事先舌尖轻抵上腭,以意导之走向绛宫。得把这个形态如纺丝意义上的“绛”,也要看作现代音义上的“降”,顺势一引,如丝如缕。知道传说中老子西出函谷关时,等待着的尹喜吧;尹就是引,是饮,真气走到鼻处,不往下走而往外溢,本来是真气,往外走时即如蒸汽受凉变成水珠,就会从鼻子里往外流东西,所以要先行引字诀,引回来;喜,就是吸,绛宫往下一沉,一吸一引便顺势往回流,这是鼻根所走。

 

 

 

最后过意根时,易起心魔,所以通意根是最难的,尤其是对平时行为不良的人。意根过时,需打破人原来的秉性、德性、人性与平常的思想状态,迎接它的是明本心见本性。如果想把这根走好,就要筑好基,在炼己上真下功夫,因为意根与本性相合。

 

 

 

六根都很难走,不易闯过去,而以后的性光显与元神炼化时更是九死一生,故修持人都讲护法。当六根一动的时候,身体有反映,它不会突然发生,而是有几天或几个小时的征兆,护法老师在事先便有所准备,其作用是让外盗之事无机可乘,也使自身魔性起时有所克制,这是很不容易把持的。

 

 

 

六根发动之后,能量有了大的激增,全身膨胀,脱胎换骨,会身心俱受苦痛。而这时候的大周天还没有真通。而有人认为任督二脉之外的经络,哪个地方有气感就叫通大周天了,这不是,六根震动走过没有?六通现象出现过没有?六根震动走完之后,看东西与过去不一样,有一种境界。这是中国道家传统的修法。

 

 

 

佛家一样走六根震动,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时,六根出现,身体都有大的变化,似天崩地裂。大周天开了之后,佛家修为变化的标志是骨缝开,额头等处塌陷,金光显。这是因为佛家能量往外膨胀,所以骨窍开。道家是不开的,道家是往里走,内聚结丹。

 

 

 

(八)、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的佛家修炼

 

 

 

大周天一开,经脉真气流动,然后就慢慢温养,之后经脉满,全身成汪洋之海,这叫大周天。大周天是与小周天相对而言,小周天是指内在的局部的真气运行,大周天是周身整体运化。中国生命文化强调人天感应的整体现,大指无限之大,所以没有经脉之说。开了之后,能量有两种炼法。佛家外显性光,道家还是用聚法回炼,继续烹结大丹。道家的大丹和佛家的金光护体在同一个层次上。

 

 

 

佛家用戒,去执著,也就是放下外边一切,能够回到本来,见性,见性之后,身体就有大的变化。能够见性,当然己进入定的境界,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出禅以后,身体就有变化,在身体之外罩有一层薄薄的金光。

 

 

 

金光之后出舍利光,舍利光是金光的第二层。也就是说万缘放下,放弃外边,赤裸裸回归本来,能够进入一种定的境界,在人本性之体纯净处,身体有大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变化。金光具有一定的样和之性,也具有一定的锐性。舍利光也是薄薄的一层,祥和之性更深,内外融通一片。舍利光充满,静定之处,本性开始真正发现,即为明心,这才真正开始入修持之门,金光之前的明心见性,那都是外缘,是站在外边的把持之道。舍利光充分地回合,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所以道家讲炼丹,佛家讲炼珠。合本性回聚本神。舍利珠合本性,明心见性,往下融合,在念念空处炼就舍利子。从这之后的练法就类似于达摩面壁,面壁干什么呢?事实上什么都没有才面壁呢,如果那边有花花世界,他就不面壁了,就是进入一个境界,一个还虚境界。这时候开始温养命胎,已经有成形的“受精卵”了。十月怀胎,九年面壁,一朝分娩,婴儿显形,佛子出世,法身圆满。这是佛家修练的途径。

 

 

 

而且佛家修炼,与道家大周天之后,两家在大丹或出金光之前的那一瞬间,都有六根震动,通意根,最后心魔都打消了,这才叫真正的万缘放下。不是说不吃肉,不杀生,就是万缘放下,这是假相,与人的身体生命无关。这些东西都放下,才能回到本来,才进入一定境界,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天地自然,才能教化别人,渡化别人,因为佛家修炼的目的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实际大多数所走是教化众生,很难渡化别人。看对方修为,对方最后没有修成,都是教化,不是渡化)。

 

 

 

(九)、还虚之后不忘修炼初衷

 

 

 

大周天通了之后,炼金丹,金丹之后炼阳神,阳神在绛宫。阳神炼好之后,它不老实,会往上跑,如果冲出去,就是没最终炼成。所以不让它出,在泥丸处与阴神合和后,再安安稳稳地归于小腹内,跟元神相合,这才是真正的命胎产生。凡胎妇人孕,圣胎自身结。

 

 

 

修到这个位置算是自身的生命修炼开始入道,后边路还很长。就象人在结婚生子之前的人生历程,可以似为金丹合本性、面壁还虚之前的过程;而生了一个小孩,供他吃饭,供他念书上学,大学后参加工作,这个过程是婴儿烹炼法身的过程;法身烹炼完之后就是出了大学校门,去参加社会工作;然后结婚,完成人伦之事,为社会服务;法身之后,才算真正开始做“人”该做的事,可能即是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之人生脉络的修身过程。而古时一般人是进入深山修炼,他们在得法之前,修炼之初,都有发自心肺之宏愿,以感天地真师、以济苍生而增信念,壮吾胸怀;但是,在自认为修完之后,好象已与现实不怎么融合,他就没什么事了,无牵无挂,一拍屁股之后走人。那么多人供养他,完了之后,他就走了,那他就欠这个社会的供养。有些佛家修持者也是这样,进入灭尽定,“突”的一下,就完事了。朝成道,夕死可矣,“白日飞升”一走了之,这是不应该的,也难怪他们在没有真正修成就已自认了脱了,自误矣!狭矣。博而融,合天地。而常说的虹化所走,一道金光,身体消失,这叫出偏,不算炼成,都可惜了。

 

 

 

(十)、结语:一个善念,就会放下万缘

 

 

 

我们修炼之人应该知道,炼大丹之前的过程,或者佛家的舍利珠之前,它讲究业力。既然为人,不可能没有失误的地方,也可能说过别人难听的话,如果说对了那不算什么,如果错了,就是犯了戒律,犯的是人生行为准则。这不算口孽,实际上叫心孽,这是个人素质问题的表现。从修持而言,这都是自身的障碍,无论从心态上还是身体气血上都是一种障碍,障碍不消除,怎么能达到赤裸裸的清净之身。不达至大周天位置,怎么能烘托出本性?怎么能认识心神?不把生命烘托圆满,怎么叫修成正果?修炼真的很难!

 

 

 

但终归有解决办法,“慢慢”地炼。人只要能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炼,不管练什么,走哪条途径也好,都有成功的希望,百分之百都能成功。从古至今,经久不衰的修持界,它的存在不是没道理的。而现在不管炼什么的修者,都是不能把自己放下来,没有踏踏实实地去炼,没有实实在在地去修,关键在这里。人们应该反问自己,每次修炼,有几时能真正地放下心来?放下心来,那叫入道,入道之后,才能真的去炼。道儿都没入进去,怎么去炼?那不是自欺欺人吗?佛家讲,人、事物、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已,名之而已,所以这一切都不要过于执著,就安静了。很安静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就回到人本来的清静位置,人生命的根深处。根深处到底在哪?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体验到,象说的如来之地,而如来之处还是本来的地方,无心之处。道家也是一样,通过对精气神不再继续损耗,有为才能损耗,以无为来温养,把自身精气神融合、净化,慢慢达到一定纯度,再凝结为一起,烘托出元神。很简单,没什么沟沟坎坎,只是我们做起来不容易,构成了各种障碍,这是人为之事。能够对本神或本性有所照顾、完善、圆满,这叫修持。如果只是在气血上烹炼,叫养生。不照顾生命之真种子的炼法,都叫养生,活得坦然,身体健康,心情平和。如果身体不好,让平和也不可能,疼痛的时候,肯定身体也难受,所以说养生是修炼和修持的基础.

 

(一)、筑基的内容

 

 

 

修持有两个要紧的险处:修炼至六根震动,尤其是走意根的时候,容易起内魔、着外魔,有危险;炼到元神出关,有生死之忧,主要是那时不容易把持自己身体的变化,因为气脉通了,气足了,会对心神有一定冲击,使心神产生变化,象做梦一样,很难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识不端正,这时,气也就随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础,处处严一些好,态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静,就清静了,如果心里还有障碍,还有“结”的话,闯关时就会出现麻烦。六根震动很难闯,以后的路也很难走。

 

 

 

有人说道家修炼讲究先炼命法,炼到一定程度时再炼化心性,而在实际上不是这样,从修炼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性命双修。一般讲,佛家强调化性,化到身体内外皆空、出金光以后再开始炼命法温养,面壁还虚。而道家讲究精气神,这三者哪一个都不丢下,都需同时炼。在炼精的时候,注重小腹;炼气的时候,一般都是河车搬运、周天运行;炼神的时候则内含化性。在筑基阶段也有化性的内容,虽然只能起到调节性情而养心神的作用,但为了以后的还虚炼神修炼,历代修炼大家还是把它提前至修炼之初时即已经训练了。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善行为本,少为恶行,持之以恒等修炼所必有的信念,也成为修炼的内容,这也即是基础阶段的炼己内容。

 

炼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头继续努力,坏的念头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炼之理明白之后,知道该怎么去走,就顺理成章,不明白的话,就容易闹乱子。

 

 

 

1、应先了解什么是修持

 

 

 

欲使个体的生命完善,想炼好个体,就要首先明白怎么才能炼好个体,知道个体都存在些什么,知道修持的内容。还要讲究人天观。

 

 

 

对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炼气,气的转化需要外界的参予,就象人为了生存需要吃粮食、喝水,为了让身体长得结实一点,需要外界的营养,人的生长过程就是从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换能量的过程。如果在道理上还认识不到人与外界有能量沟通的话,就无法吸取大自然的气,无法主动地去采,那就不属于自炼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样太少。这些基本的人天关系事先都应该知道。根据自己对修持的认识,再去修炼、去体验,体会到了,用身体证实了,便会确认这个原理,接受这个原理,才能踏踏实实地去炼。当身体出现新的状态,就会认识另外的思想观念,再用它指导自己下一步修炼,用思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1)、修持的缘由:提高生命质量

 

 

 

筑基的内容包括什么?咱们讲修持,首先要了解修持包括什么内容,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而修持?下面就讲述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都要吃喝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献身国家,发展事业;每天靠吃一些物质方面的东西来充实身体,靠休息来温养自己,靠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责任。但是久了之后,会发现生命中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说除了靠休息、吃药来调整身体以外,还有其它锻炼方法。想报效国家,凭现有的学问、体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长一些,就会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从根本上完善一个人,如果自己对现实个人情况不完全满意,希望能变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应该修持。一般讲修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首先要身体健康,之后心情平和,进一步是行为方面比较合理,人生比较幸福,修持可以是这个目的。还希望如古人所说能长生不老,希望不会在哪一天因无奈而死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难的事,虽然古时传说中的神仙家们都说长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边求了,希望吃长生药,却忘记内养自炼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对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达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种种原因,导致人们希望去修行,通过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完善人生。

 

 

 

(2)、修持的过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三者构成人的生命现象,构成一个活的人体。既然人由精气神这三种材料构成,那么就应该炼精、炼气、炼神,炼得越多越好、越纯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够有一个再造的过程。父母生养是靠别人塑造我的生命,现在希望自己努力达到再造,使生命质量能够提高与完善。道家是这样认识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围绕此三者,通过炼精、炼气、炼神,来达到目的。

 

 

 

其修炼的大致途径,第一阶段筑基,第二阶段炼精化气,第三阶段炼气还神,第四阶段炼神返虚,第五阶段炼虚合道,第六阶段就是行道了,有个渐进的过程。只是从理念上认识人体有精气神,但到底精是什么?气是什么?神是什么?要炼它,先要了解它,那就必须从身体气血上入手,从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国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实在,是循序渐进的,中间不留空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修至炼虚合道,也就达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质量、外在行为都很完美,真正顶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为道家修炼的法门很多,是意守上丹田,还是中丹田,还是下丹田;是直接坎离相交,还是河车搬运;是入手就温养命胎,还是从炼精、炼气开始;是从形体还是从意念着手;是以动功为主,还是以静功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总的原则大致是一样的,不管走哪条脉络,身体大致的变化大体都如上面所提到的。这是道家的认识。

 

 

 

(3)、修持的结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达到什么结果?人只要踏踏实实每天去锻炼,涵养自己的身体,至少能比不照顾它更健康、更少些无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长,就是长寿;当然还能使人生价值体现得更好。还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认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萨。神仙和菩萨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回归自己的本来。不是讲炼精气神吗,神仙就是把神炼圆满了,人炼完美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因、行、果。应该经常想一想,要确认修持到底有哪些内容,是否认可它。一个修持者如果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必须首先确认什么是精气神。佛家一般把人划分为,第一有人的本性,这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东西,是载体,可有可无,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质量提高。

 

 

 

总的说来,认识方法不同,修炼时着手之处就不同。一般人认为,人就是由肉体和精神构成,这样一来,对身体的照顾,只能靠体育运动和吃饭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养等来安慰自己一下。这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便会导致人的所作所为不一样,当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2、修持者应该研究什么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些什么,气血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触类旁通,应该知道外面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修炼这方面。通过日的升落、月的盈亏等外面世界的变化,找出规律,从而印证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才能修炼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么?是天地。

 

天是什么?苍穹。地是什么?水土。能够构成苍穹和水土的是什么?中国古人讲究太极,它构成一切,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这些就是由阴阳两种材料或者元素构成;古人讲究阴阳,认为天地是由阴阳构成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以阴阳升降来表示天地之变化,表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字蕴含着升降开阖的规则。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后世的道人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的。《道德经》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道,或者说宇宙的存在是由于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当中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因道的变化而变化。道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构成的,包括阴阳也是道,这是道论。用道这一个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么?老子设立了这样一个最大的概念,它必须是无形无质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须有内容贯穿其中。所以古人设立第二个概念就讲气,宇宙由气构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气构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气,包括人、生命,还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气的不同形态,或者是另外一种概念而已。把气分成诸多方面,也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清楚罢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气的不同组合、不同变化而构成的不同存在态,大千世界皆为气。修炼要是不知道气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炼?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为道,即为气。在道教的庙观大门两边都写着“道气长存”,这便是道家思想很实在的体现。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万物万事也好,它只是由气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宇宙的模式是什么?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与变化的根本,《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无质的,“一”是无形有质,“二”是有形无质,“三”是有形有质。“道”没有形状,也没有质量,只有一份万物之本的内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过程,“三”就是有形有质,成为物体了。

 

其实道也可以看作是“0”,一切都是无形无象的。由无生成有,有无之间交替变化,构成生命物质的存在与消亡。活着的不能永远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陈代谢,所以道就是无。老子讲有、无论,讲有生于无。一、二、三、万物这都为有,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过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个大整体,个体生命是一个小整体。人之所以区别于石头、木头,是因为后者为精与气构成,而人体内还有神的存在。其他动物、植物、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神存在。当精气神三者聚在一起时,才能构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说由道而为气,气化为三,为精、气、神;或者说道分阴、阳,阴阳分三才,人之三才为精、气、神。

 

 

 

既然讲人天合一之理,万物都是相通的,那么,道是怎么跟万物、跟人相通的呢?

 

《道德经》的宇宙模式图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把生命模式图写为:心——神——气——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两部分,当然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个概念,它也无形无象,但人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气,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为,心能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变化出人的身体及其行为,这是大致的脉络。

 

 

 

(3)、明修行

 

我们从宇宙模式图和生命模式图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条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讲返朴归真,讲无为之静,我们修道呢?可以象树叶之精华往树根去走一样,回归它本来的地方。归根才能达到复命,回到生命的本来,能够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归根复命。老子的书起名叫《道德经》,可见把道看得是多么的重要,认为宇宙因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变得混浊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变得神魂颠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炼也不会失去道。

 

 

 

一个生命产生后,经成年到老年、最终趋向于死亡,人们希望能象天地一样长久,这就需要往回返。顺则凡,逆则仙,这是修持界的话。为了成仙,就要回归婴儿的位置。由万物到三、到二、到一,归于道,修行也是往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经》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如人得一就成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过“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师长,通过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养浩然正气,得大智慧,通晓一切,也是通过肉体往回走。佛家通过放弃心外之物,不执着,直接温养本性,心神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炼精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

 

 

 

以上所言,仅是大致内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点,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行为就更完善一步。具体说来,修行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为修行是建立在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观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论。经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自然就是“随之”,如河流奔腾而下,是谓“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无为思想。讲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后,用什么态度去修去实行呢?

 

 

 

《道德经》讲无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执着,放弃一切外缘,回归本来。道家通过化精、化气、化神,达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气也好,炼神也好,人都得放弃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烟,就不可能很好地温养命胎了。要求能放下,这就是一种无为思想。无为思想,就是无欲之为。物欲方面要淡化,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社会生活行为就变得淡了。这个“淡”字的结构,右边两个火上之火字构成“炎”,给它浇点水,让它清凉一些,不就淡了吗?淡了之后就能安静下来。所以由无欲而能返朴,而归于静,静下来了,就能回复于道。一切都受道的影响,能够自然变化,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转化,精气神就得以培养,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气融合。道家讲究炼金丹。用什么才能炼金丹?用气。又怎么培养元炁呢?通过炼精化气,即化为后天气,后天气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炼。所炼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么烹炼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话叫神气融合。内丹修炼之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神气融合。筑基阶段也要求神气融合,虽然融合得不够好;到炼元神的时候,也是神气融合。

 

 

 

所以讲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第二是行为态度,要做到无欲无碍,达到清静,这样“万物将自化”;第三,实际内容就是为了神气融合,融合之后自我就能转化了,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

 

 

 

3、修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修炼不是想炼就能炼的,还要讲条件,所需要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法、侣、财、地。

 

(1)、法

 

一为真师。什么叫法?天地思想,生命思想,修行思想,这些都需要了解,这都为法。这些内容怎么知道呢?可以看书,所以书就是老师,还必须看写得明白的书,这是真正的老师;或者去听别人讲,别人教你,这也是老师。所以法的第一个含义就是真师。

 

真师传你道,授你业,解你惑,这为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行为,如果不够这三个条件的,就不是真正的老师。传道即传理,授业即传法,解惑即去掉人的障碍,以明心睛,使心里的眼睛能亮。

 

二为明理。有真师之后,才能明理。但真师只是教理,也就如别人把饭放进嘴里后,还需要自己咽下去,还要靠自己消化吸收。所以这里所说的明理,就是说从书本上从别人身上所学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悟,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明理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只有真师才能给人带来“觉”,把昏昧的元神“唤醒”,把“善性”浇醒。醒了之后,靠自己去活着,这叫悟。明什么理?明修持之理。

 

 

 

三为方法。修持是贯穿人的生命及人周围环境的事情,这也是人天合一思想。虽然修持是立足于现在,但修持之后达到什么结果?怎么实现这个结果?这需要修持的方法。这个方法里面的各个环节都要知道,一步不知道,就象黑暗中走楼梯一样,看不清楚,有一步踩空,就有可能掉到楼底,所以处处都要明白。实修时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行为,用老师教授的,自己悟到的,踏踏实实地去走,用整个身心去做,而不是琢磨琢磨就行了。

 

 

 

修行是培养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必须是一个人完整的东西,不完整的东西不叫生命。所以要修行也必须用自己完整的东西去修。什么是完整的?就是用肉体和精神、或者说身和心、或者说精气神整体去炼,不能只付出一部分。如果在这里琢磨琢磨,或者在那儿比划两下子,这不行。打个比方,一个研究哲学思想的人,才智达到很高很深的境界,但可能身体也会不好,为了健康,可能会去跑步锻炼;他研究学问时用的是精神,跑得汗水淋漓时用的是肉体,两者没有调合在一起去做,对生命而言,没有起到本质上的修炼,所以不一定能改变自己健康的程度。这些年社会上有些老年人,只是自己踏踏实实地炼一些小功法,一天炼半个小时,结果药物没能治好的病,靠这个就好了,变得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心情平和。而老人们所锻炼的事不一定有那些“哲人”研究的深刻,也没有他们付出的代价更多。主要是因为这些老人们没有身心分离而是融在一起去做。什么叫修持?能把自身整体融在一起去干一件事就是修持。用道家的语言来讲,就是精气神融一而化;这三个融在一起,不能分离,融在一起才能转化,转化之后,才能使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这就是实修。

 

 

 

(2)、侣

 

有伴即为侣,即非个体。人的存在不是只靠自己就可以的,人需要万物包括饮食、空气、水来养他,靠父母亲情来滋润他、照顾他,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物质上都需要外界的帮助,否则人就无法生存。同样,人身体产生的粪便、鼻涕等垃圾或感情上的垃圾,都需要外界承纳。人的存在不是个体的,同样的,修持也需要侣。具体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为同参。就是志同道合,共同研究,互相探讨的伙伴。通过这种形式,能使自己心中的难解之结解开。一个普通人往真人方向去修,但过程中还不是真人,还是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不可能不需要照顾,心理不可能不需要安慰,这时就需要同参来帮助。修行经常讲一个“苦”字,佛家入手就讲苦集灭道,以苦为首,认为人生即为苦;道家炼丹的时候,行为上苦,身体上苦,心理上也苦。修持当中不可能不遇到种种障碍,包括内心障碍,遇到之后,就需要有侣来互相化解,有可能互相一笑而了之,或者互相踢几脚就发泄完了。这是同参的作用,互相探讨,共同深入。

 

 

 

二为护持。修持到关键阶段的时候,如六根震动、元神出关等,都需要护持,这是必须的。在元神出关修炼中能够获得成功的希望很小,不成功即为死亡。六根震动阶段,身体上的痛苦也需要护持,在这时连做饭、洗衣自己都做不到,真的无能为力了,就象初为人母者坐月子时需要别人照顾,因为生产时,骨缝开了,容易受风寒,外邪易入侵,过于劳作,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修炼与此差不多。

 

 

 

三为印证。修炼到一个阶段,通过明理和方法就应该知道这个阶段对应在哪个位置,炼到下一步时,再对照一下。就象看地图似的,知道下一个路标,只有去过或了解到,才能知道。修炼熬到某一阶段时,就差那么一点点,自己怎么熬都熬不过去,如果有同伴来印证此时的状态,就可能受益非浅。而且在平时积累修炼的时候需要一段时间,或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后就到一个关卡,这就需要悟,这个悟也需要印证,这样才能效率快,否则自己闻,就费时间了。当谈到悟时,还有受外界现象的影响而得悟的,比如《周易参同契》讲阴阳交,如果是清修之人,偶然看到两个蝴蝶或者两只猴子在一起交合,或许会豁然开朗。这就是悟,需经过外界的点拨,有感而悟。

 

 

 

(3)、财

 

财就是有资财。有物质基础之后,才能安心去修。饿着肚子,没有衣服,天气一冷,就哆嗦,怎么可能放下心来去修?因此,必须先准备好条件,这就需要必须有资财的基础。

 

 

 

一为了俗。了俗是什么意思?很多事情都不在乎了,能看得开。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方面的东西,离不开财,也离不开感情方面的东西;如果具备了,就有了财,如果又能放下了,即是了俗。就象没有结过婚的人,对男女之事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憧憬,一种幻想,当一个人的时候,他可能还安静,但如果看到别人成双结对时,他可能就会有太多的感觉。在身体方面也一样,身体健康的时候,不在乎什么疾病,如果病得很重,就不可能安心。所以为了修持与修炼首先应该从养生入手,踏踏实实地让身体健康起来,之后才能往后去修。

 

 

 

这也就是说,在境界方面不够的话,就摆脱不了这些。境界上去了,就会对下面的东西不在乎,酒色财气都如此,人情也一样。这是了俗。

 

 

 

二为根性。财也指个人之财。现在是什么基础,是认识几十个字还是几千个字?是一个老年人的身体还是青年人的身体?能放下很多事情还是放不下?已经明白修持之理,只要踏踏实实去做就可以了,还是一窍不通?别人一提修持,就摇头,就嗤之以鼻,还是勤而行之?这些都是根器的因素,是原有的东西,是根性,是修炼之财。

 

 

 

三为物资。修持时需闭关,需护法。闭关,过得快需几天,过得不快,需几年。自己要吃喝,还要找个护持之侣,这需要在闭关期间有足够的物资,这也即为财。人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是财。为什么古时修道人以富家子弟为多?因为有钱人才能读书学知识,知书达理,才能知道修持这回事,否则他可能没有机会知道。

 

 

 

(4)、地

 

一为断缘。断缘和了俗不一样。了俗为了欲了情方面,了的是外在的东西;断缘是能够回到本来,能够赤裸裸一些,这样才能做到佛家的“空”,道家的“静”,儒家的“中”,这才叫断缘。不是与外界隔绝的意思。而了俗之后,回归到自己内在之中,回归本来,回归神境,这都为地,这叫断缘之地。

 

 

 

二为风水。修持之人从古至今都讲云游,其目的是求法,实际上法在真师讲法的过程中差不多已经得到了,只是需要以后逐渐参悟而己,所以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求能量,求气,这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叫求气呢?中国有八卦阴阳学说,强调万物的存在都是由不同的气构成。八卦强调,不同的卦位,不同的排列组合,有不同的能量存在态,而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都偏重于某个方面,肯定有不足的部分,要把生命修持圆满,就需把不足的东西补足。若在同一个地理环境修炼,尽管春夏秋冬四季变更,阴阳消长也在不断进行着,但已经满足不了继续前进所需的要求了。就只有四处去走了,哪个地方好,就席地一坐,炼几天,如果非常需要,就在那里结庐。

 

 

 

所谓结庐在山间,不管道家还是佛家,都讲结庐,住的是茅蓬,不是盖的那些庙宇。庙宇都是自己修完了,给后人留下的思想传播地,象学校似的,道家、佛家大多通过这种形式把思想传下去。什么叫茅蓬?就是找一些树枝、茅草搭成一个栖身之所,遮蔽风雨。云游修行都是走到哪修到哪,可以说云游的目的就是为了找风水。环境之不同,气脉之不同,无论对身体能量的补充还是对心情的滋养也就都不一样。

 

 

 

三为环境。就是地方。我们今天讲课,就在此时此地这个环境,那么今天的法侣财地是怎样的呢?我站在这里讲课,讲的内容,就是法;我们这些人就互相为侣;你们手里有笔和纸,我有黑板、粉笔,这是财;这个房间,就是地。修炼的地方要选择那些安静的、清静的、干爽的,能够使心情平淡的场合,然后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去修行。

 

 

 

(二)、筑基的理法

 

 

 

1、炼己

 

必须要炼己,否则前途渺茫,前途危急。

 

 

 

(1)、化情

 

化情即炼己。情指欲望、想法等,我们知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眼睛整天往外去瞅,神肯定往外跑,这样就悖离修行了;耳呢?哪里音乐好听,就去听哪,就忘掉自身的温养了;鼻呢?哪儿香,就凑到哪儿去闻;舌呢?就讲究吃,吃得五脏都累了,这怎么行。要淡。色、声、香、味、触、法对应着六根,化情就是化这些内容。人们所造成的罪孽主要是由贪欲导致,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情感方面的。要想六根清净,要想踏踏实实去修持,就必须去贪,去贪欲,去无明,去掉糊涂,破除迷信,别再盲目,这样才能够明明白白。

 

 

 

(2)、化性

 

筑基小而言之是固本培元,培养气,培养物质基础。炼已是炼性情,化心,化性。无论是品性、德性、根性,都是性。怎么化?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等周围的物质世界与情感世界,而化性是内在的,它需要修持者能够做到坦诚、朴素和朴实。

 

 

 

一是诚。怎样才能做到化心性?这就要求人在平时的生活行为中以诚待之。如果人在日常行为中能处处做到这个字,便会使本性趋向平和,得到清静。诚是敬而朴的意思。

 

 

 

二是中。中也是儒家的,其实哪家都有这个字的内容,如佛家讲的不二法门,道家的阴阳观,也都是中。能够率性而为又能做到中的时候,人对本性的修持就比较圆满。

 

 

 

三是真。做不到真,外表行为就做不到“诚”;做不到真,人的实际内容就体现不出“中”。一个小孩天真烂漫,出言无忌,率性而为,这为本来,这是修持人所应具备的天性。当小孩安静时,与成人的清静不一样,那是真的清静,那是一种祥和。别看他平时总在动,他的率性就是一种静,是另一种静。就如肾主水,为坎,属阴,而里面有真阳;心为火,为离,属阳,里面却有真阴一样,所以动中之静即为真静,静中之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修持人能做到真,即可得无为之静,本性将自得涵养,而得自在。

 

 

 

(3)、养心

 

化性也好,化情也好, 目的都是为了养心,因为炼己的内容就是通过化情化性达到养心。清静时就能养心,以《老子》的话来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用于养心是很合适的。

 

 

 

一是慈。对“慈”字怎么理解呢?在实际上,认为什么是慈都可以,只要它对自己适用就可以了。若过了几天,认为那样做才算是慈,那就按照那种理解去做。其内容随着人认识的提高而变化。修持本来也是这样,所以不立文字,不执著于文字相。随着人境界的提高,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慈者,即善而和也。如果人的性情、行为都是善的,就能达到和;能达到和,就能表现出慈。如果能做到善而和,便会实现养心的目的。

 

二是俭。生活俭朴,性情比较安静,即朴而静的意思。能做到朴素,即淡于外幻,淡于色、声、香、味、触,去掉贪、嗔、痴。能淡于物质生活方面的享受也就容易做到朴实、朴素,就能静,就能养心。

 

 

 

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这样说好象是很消极的,不争上游,不思上进,其实并不是这样。《道德经》里有一句话,“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而如果老子的思想真是消极的,他写道德五千言做什么?他何苦去研究、去苦口婆心地讲什么道,讲什么做人之理、生命之理、修持之理?其实他是用这句话告诉人要踏踏实实地来完善人自己,要放弃那些没用的事情,安安静静地象婴儿一样,只有无为之时,才能回归于道,人的生命才能不被耗损,才有机会往前去发展。《老子》讲“上善若水”,而儒家之《大学》提倡“止于至善”,他们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是一样的。《老子》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皆应看作是生活的标准。水虽不争,但正由于其不争,才得以保持自己的本来,这叫无争而涵养,不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涵养,是周全生命之理法,这是养心了。其实做到平和就行,真实的平和,本来的平和,而不是消极的平和。

 

《管子·内业》讲:“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在之静,外在之敬,儒家强调这个敬。对这个敬,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人能敬天地、敬父母、敬一切,当人敬万物的时候,会自然地达到一种无欲无争、一种平和的境界。就象“道德”似的,内在之体验为道,外在行为之表象为德;换句话说,自身的境界为道,德是别人评价的。就是一个东西从两边看,这是整体观,静与敬也是一样。人能做到静与敬这两个字,便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大定为本,之后如果在修炼中出现任何障碍,都能闯过去,都会坦然处之。泰山崩前灰飞散,过眼烟云我坦然,这叫大定。内魔不起,外魔不入,一缕白云上青天,就修成了不敢为天下先之先的境界。

 

 

 

这些前人说的理,真的挺好,所以我们要看书。心明而静自得,这种变化是自然产生的,才能养心,养性,性得以自化,精气神才能互相融一而化。

 

 

 

2、筑基

 

 

 

筑基的目的就是培元,培养气。就静法修持而言,只靠意守小腹来达到筑基的目的是不够的,还得靠平时的运动来活动气血,舒展筋骨,否则就淤滞了。还有调整呼吸,通过调息,慢慢地使气血融合,通过气血融合,冲开百脉,逐渐进入内外交融,这样才进入胎息。胎息得先有胎,这个胎指内在生命之胎,大周天不开,神不显现,神不得以养,永远不叫胎。内外能量交流叫息。调息就是调气血。所以先炼正常的呼吸,不是炼腹式呼吸,这是养生的内容,不是修行内容。调呼吸养生需通过吐纳,吐纳有外吐纳、内吐纳、鼻吐纳、口吐纳之分。当然修持而言的呼吸;是靠气脉,如果玄关窍已经开启,采聚天地之气就方便了。当初时期修炼,窍没有开,可以通过吐纳来调整气血,这是调息最初的简单运用。

 

 

 

在筑基阶段,只有在静中,人的想法、念头、意识,才可能有真意的内容,才会产生心液之气。真意即是心液之气,这即为火。水是什么呢?水是精。在《阴符经》里说:“机在目”,人与天地相通,其机窍在目,通过自身的气血变化,感知外界与温养内在,皆在目。根据阴阳论,目为周身唯一之阳窍,其它窍位包括耳、鼻、口等皆为阴。所以要想炼精化气,得靠一点真阳来闯破万般黑暗,这也算性光。眼藏神,所以有眼神之说。

 

 

 

眼神为阳,下注于心坎即为真意,真意通心液,心液下沉于腹,才能炼精化气。通过叩齿,使全身经脉之气发动,发动之后,口中产生津液,名之玉液,一下咽,内气就沉下去了。感觉是意念,事实上,能感觉到玉液至小腹,达至小腹,就能把精引出来,所以这个精可以叫玉液之精,这是概念。也叫坎离交,也叫心肾交融,坎为水,离为火,玉液为坎,内有真阳,心液为离,内有真阴。怎么去做呢?机在目,回光返照,回归祖窍。什么都是找根本,其他窍位都是气窍,那不是根本,神是人的根本,神的窍为祖窍。通过眼神内敛下注到黄庭,真意一走,有心液之气下注,以中丹田的气下注到腹内之气,互相勾引交参。简单说来就是用上丹田的神光作用到中丹田的气,使中丹田的气下注于小腹,然后在小腹中烹炼,来筑基。

 

 

 

在修炼命法之初,人体之气从督脉上升至印堂位置时,眼睛要往回含,过山根,回到祖窍,这样就通神了,之后到达泥丸宫,由此下落到心坎绛宫,继续下行至小腹丹田,然后默默观照。象烧水一样,水烧开了,就气化了。气化之后,小腹发热,有充实感、圆融感,但没有力量感与饱胀感。慢慢气会转动,四处乱窜,但力量不强,又缓缓地汇聚成球状。只有球状的东西才能做到周边没有障碍。出现的这个气化了的球体,就叫小丹。有些修炼者所出现的精气外泄现象,也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气不纯时才容易外走。主要是因为督脉不通畅,气过不去就变成精而泄了。

 

靠揉腹也能做到小腹发热,即揉小腹时也能使神往回含,再落意腹内,如常说的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只要这样静静地呆着,就会逐渐地做得好,丹气就会自然的产生。只要神光能达到心坎,就是真意。

 

 

 

在下丹田水火相济,之后运化、结丹,这时小周天还没有通。修炼不要着急,不要觉得有气了,就引着它走,那不合适。当丹田气足了时,它自然会发动,这即是火候,丹苗是最有用的,充足了,就不听使唤了,自然会走,一次就通了。不要炼一点就引一点,那样很容易散成筋骨之气。这就是结小丹的过程。结小丹,通小周天,然后玄关窍开达到天人合一的第一步。再结中丹。大丹在大周天之后,通过三花聚鼎结大丹,通过五气朝元结金丹。金丹跟神相合烹炼出元神、出婴儿,这才是命胎阶段,才是根本,到此,修行才算入门。

 

 

 

修持脉络,第一阶段讲断缘,佛家称戒行,道家是筑基结小丹。第二阶段是佛家的化缘,道家是小周天结中丹过程。第三阶段佛家的金光位置,即是道家大周天结大丹阶段。第四阶段佛家的舍利子,即是道家的金丹层次,中间有舍利光、舍利珠,那都是五气朝元的过程,金光之后才出舍利子,火化之后得到的那些东西不是真舍利子,舍利于跟金丹一样,是空灵之气,具空灵之性。通过舍利子达到第五阶段的佛子,佛子显现,之后出法身。道家第五阶段讲元神出婴儿出法身,两者在此阶段是一致的。

 

 

 

道家走的是化气之道,佛家走的是化性之道,相比较而言,只要踏踏实实地走,还是道家容易实行。佛家的戒律要分人,有人贪、咳、痴极强,如果难以戒掉,那么化性之道就没法走。当然有些素质好的,筑基根本不需要修,几天就出金光了。其实,素质好的人修什么都快。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谢怀宇、谢怀昭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谢怀宇、谢怀昭

 

前 言

 

   丹道学问至今有五、六千年历史。丹道修炼之学的创立,反映了我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征服自然,维护生命尊严的伟大精神。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大德大智、高真大隐贤哲圣者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为征服自然;探索生命真谛付出了一生的精力。这一切奋斗之目的也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能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我们人类不被天地自然所控制与摆弄。

   丹道乃实人、实物、实证之事,丹道决非唯心之说,决非迷信,更不搞偶像崇拜,不信仰与崇拜“神权”。丹道修炼注重自我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乃是一种独立自主之精神支撑着修炼者。求神拜佛,祈求神灵大师保佑护持,乃是放弃自我之个体,依赖他物的一种消极逃避的人生态度。对此,丹道修炼者更是极端反感与厌恶。“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才是修炼者的奋斗理念与人生观。

   丹道修炼是以自我生命体为实验品,并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以期完善我这个有缺陷的肉体生命与人生,希望能达到与完满无缺的“天道”想融、相生。故此又可以说,修炼者若无决大之毅力与实践精神,以及不计成败得失的忘我精神,是绝难全部成功的。故此,也可以说丹道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大自然作斗争,并改造自然,完美人生的终极学问,其中积极向上的伟大奋斗创造精神,更有甚于现代科学家们对于现代科学的汲汲追求。

   若有人说,丹道修炼之学根本就是虚假和不切实际的,并列现代科技理论以解释之。愚以为,现代科技仅有数百年历史,而丹道科学已有五、六千年历史。现代科技之发达以及她所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举世公认,无容置疑的,但是并没有达到万能之地步。现代科技并非达到能解释天地宇宙间一切是非真相、真理奥义的地步。现代科技仍在自我完善与进步,孰或不能与丹道不谋而合乎?因为他们所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皆是使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飞越。

   世上只要有其事,必有其理,因未有者,在于我们学识不足;世上有其理者,当有其事,所以无者,在于我们经验不够,科学之所以称为科学而不名迷信,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否认与完善。

   从某一种意义上说,现代科技是人类对困难的一种变相逃避,一种变相消极。因此,曾有人戏称现代发明创造是懒人的结果。比如:一段遥远且崎岖的路途,以至于是我们这个肉体生命用双脚是难以完成跋涉任务的,于是我们动脑子,发明创造出代步工具如:马车、自行车,继而飞机等,以此辅助工具代替人类完成跋涉目的,如是形成了人对机械的依赖,人反成了机械的奴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的尊严已经丧失。

   但是丹道科学并非如此,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完善,完美自我之心灵以及肉体功能,使空间距离以至时间之箭皆不能成为我之障碍,不须借助外物,以期达到相同之结果。

   现代科技是以外物作为实验对象,丹道科学乃是以自我作为实验对象。因此现代科技可以一代一代完善,一代一代的发展,能保持其连续性。如果前人发明了某种机器,后人可以在此前人的成功基础上完善发展,因此,现代科技之优点显而易见,可以说是一种接力赛。而丹道科学则不然,如果前贤从头开始,一步步验证,直至成功,并将其方法与详细过程记录下来,而后人也只能凭籍此方法,但必定仍得从最初步开始,来实现自我之升华,再后来者,亦复如此。可以说,丹道科学是一种个人独立赛。因此,丹道科学虽有五、六千年历史,但几乎仍停留在开始之阶段,只留有一大堆前贤高真大隐对此方面研究的大量文献而已。

   正因上述之原因,现代科技逐渐占住了主导地位,凡是才能,学识与聪慧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投入到了现代科技的研究中,并不断推动其进步,而丹道科学,少有人问津,正因为如此,使丹道科学日益为人不识。现代科技已被人共认。凡研究现代科技者,即使终其一生亦未能攻克某一难关,但也会赢得绝大多数人的尊敬。可是,对丹道研究者,如能成功,固然能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与崇敬以至盲目神化,如:魏伯阳、张紫阳、吕纯阳、张三丰、全真七子等,但也有终其一生,因条件不具备而未能成功者,此辈先贤又莫不默默无闻,不但未能得到人们给予其应有的尊敬,反而受到不断的击评和嘲讽。因此说,研究实证丹道,非是有超凡之见识、超凡之毅力,圆融灵活应世之才干与不计名利得失,功过是非的大丈夫,大英雄,大豪杰而不可为。

   由上诸多原因,使丹道学问尘封以久,使丹道科学之研究断代已久。现正值国泰民安,科技昌明之时代,重整丹道科学已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也。若使此学问消没,我们愧对五、六千年来的历代先祖,也愧对后之来者。

   基于上述原因,愚等特将天元丹法,毕生所得,凡可泄露者皆露于《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与《丹道指南》两书中,二书相互阐释,相互补充,前者对于天元丹法之修炼、功法以及历代所传心法口诀,并附内景真机,细微火候,验证标准等莫不真实的披露在诸同好面前。《丹道指南》乃是对前书的解读,并设有丹道实修问答,以及女丹功法等内容,同时此书又通过纵向之比较,试图将天元丹法之理法清晰无误的完整再现在读者面前,庶几,使诸同好修行有路,验证有据,前进有阶也,纵或不能实证超凡入圣之功,但对消除疾病,修养身心,解除因生活紧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完满人生,亦是绰绰有余。祖师曰:“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众生度,更向何处度此身。”愚愿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