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电源管理:必修三专题检测模拟试题70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9:16
必修三专题检测模拟试题70例:
一、选择题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土质疏松 ③开矿 ④植被破坏 ⑤垂直节理发育 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               B.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在丙地使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D.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
 3.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冬小麦 水稻  B.春小麦 水稻  C.水稻 小麦   D.谷子 水稻
【答案】 1.A 2.C 3.B

【解析】第1题,由甲、乙、丙三地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位于黄土高原,乙位于松嫩平原,丙位于东南丘陵。三地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一是降水集中,二是植被破坏。第2题,甲地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改良应退耕还草、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乙地黑土冲刷,肥力下降,改良应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丙地土质黏重,呈酸性,改良可掺沙子使用石灰中和。第3题,乙地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丙地为水稻。

  (2011·合肥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4~5题。

4.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之间的联系。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因素。

5.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答案】A 

【解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等原料或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2011·浙江教育考试院)读图,完成6-7题。

 6.为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2020年前应重点加快发展的都市区是(  )
 A.杭州都市区     B.金华一义乌都市区C.温州都市区     D.宁波都市区
 7.浙江省限制开发的区域应包括(  )
 A.衢州—丽水高速公路沿线地区B.宁波—温州间的沿海地区
 C.千岛湖周边地区            D.环杭州湾城镇群地区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金华—义乌都市区位于浙江省的中西部,从平衡全省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方面考虑,都应该重点发展金华—义乌都市区。第7题,区域开发应与环境建设相一致,千岛湖属于保护区,应保护其自然景观的协调,因此应成为限制开发区域。

 (2010年广东质量评估)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8~9题。

8.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
C.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商、务工
D.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是人口流入区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A是贵州、B是广西、C是云南、D是四川,四个省区都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迁移表现为净迁出,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务工、经商为主要目的。

9.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    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C.资源贫乏,能源紧缺        D.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
【答案】 B

【解析】 制约“大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相对落后,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所致

(2011·天津六校联考)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完成10~11题。

10.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崎岖   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
【答案】B

【解析】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云雾天气多,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

1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答案】A

【解析】长江三角洲不位于地震带附近;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热量不足;长城以北多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较少。 
 (2011·杭州模拟)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回答12~13题。

12.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答案】A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三地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盛行风向相同,但因由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明显,因而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13.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说明(  )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
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
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
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
【答案】C

【解析】第13题,我国东部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而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大,故1月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

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冰川融水多,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
【答案】B
【解析】:读图知A为宁夏平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所产葡萄品质好,利于发展酿酒业。

15.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长期大水漫灌,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易形成土壤盐碱化。

1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港的年平均气温低于丙港      ②阴影区农业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③地势大致是东高西低            ④亚热带硬叶林分布最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非洲南端。同纬度的甲港受暖流影响,气温比受寒流影响的丙港要高。阴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从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受海陆分布影响,该处亚热带硬叶林分布面积相对较小。

17(2011年辽宁沈阳质检)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答案】C 

【解析】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
2012届广东佛山高三地理摸底试卷)甲图是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的喀什经济特区位置图,乙图是1980年我国最早建立的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位置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喀什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深圳、珠海特区相比,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独特优势有    

 A.工农业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B.位于西北边陲,利于和中亚国家贸易往来
 C.劳动力充足,科技力量雄厚      D.毗邻海洋,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B

【解析】与深圳、珠海特区相比,喀什的优势是位于西北边陲,利于和中亚国家贸易往来。
19.为发挥区域优势,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在该合作中,港澳地区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A.提供土地、劳力和产品,扮演“店”的角色         B.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
C.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     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扮演“厂”的角色
【答案】C

【解析】在“前店后厂”模式中,港澳地区负责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提供土地、劳力,对产品进行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
 
(2012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通常根据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和低水平下降型。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             
B.低水平下降型地区多分布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C.1985-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甘肃
D.1985-2003年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
【答案】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第Ⅱ类为较高水平波动型,Ⅲ为较低水平波动型,Ⅳ为低水平下降型。经济越发达,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越强。1985-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福建。

21.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提出从“速度东部”向“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       ① 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② 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③ 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④ 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要提高经济效益应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出口工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2012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图7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甲国→乙国→丙国 B.乙国→丙国→甲国
 C.丙国→甲国→乙国 D.丙国→乙国→甲国
【答案】D

23.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A.甲国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      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
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答案】C

【解析】根据进口与出口的比例关系,可以推断出丙国第一阶段的利润较高。

24、(2012届陕西师大附中高三10月考地理试题)最近渤海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来源:学科网]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位于海底,RS和GPS不能监测到,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需要借助GIS等技术分析才能知道。
(2012届深圳市宝安区高三9月调研测试)图11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25题。

25.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技术
【答案】C

【解析】

(2012届苏北四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测试)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图11),回答26~27题。

26.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GPRS

【答案】B

【解析】

27.2011年6 月 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
A.闽           B.赣           C.吉            D.豫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6 月 11日收割小麦的省份有山东、河北南部、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河南北部、云南。

(2011 年江苏调研)“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8-29题。

28若乙图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 ④ 
29考察队员利用手中的 GPS 信号接收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
A.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          B.测量古长城的海拔
C.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        D.获取古长城毁坏情况的图片
【答案】28B 29D

【解析】 古长城沿山脊的走向分布→根据等高线分布判断山脊分布→①、②位于山脊→①沿等高线分布,②沿山脊走向分布→②为古长城经过位置。GPS 的定位和导航功能→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和海拔,确定考察队员的前进方向→而获取古长城的毁坏情况需借助遥感技术。

30 (2011年山东泰安质检)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答案】C

【解析】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

(2011年长沙统考)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完成31~34题。

31.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A.地形更崎岖  B.气候更干旱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33.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31A   32B  33A

【解析】

 (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34~35题。

34.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5.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4.D 35 .D

【解析】第34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第35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重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容易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因此选D。

36(2010·聊城二模)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 b位于西南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易造成生态破坏。

37、(2011·常州调研)读我国部分地区农牧业用地的过渡带分布图,农牧业用地过渡带也是自然地理环境过渡地带,与此相关的正确叙述有(  )

①干旱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②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带
 ③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 ④外流区与内流区过渡地带
A①②B 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应相当于200 mm年降水量通过地区,与图中区域相比,位置偏西;我国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应相当于秦岭—淮河一线,故A、C不正确。

 (2012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试)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38-39题。

38.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可知,该地区坡度陡,地形起伏大,能源中薪柴比重最大,对植被破坏严重,即可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水。
39.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该地区为我国南方某山区封山育林禁止采伐不切实际,太绝对了,用矿物擞科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也很难实现,所以解诀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小水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40.(2010年高考广东卷)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城市大气的碳氧平衡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答案】A

【解析】绿地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调节城市大气的碳氧平衡。绿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城市温度、增加城市大气湿度的作用。影响城市日照时间的主要是天气状况,而非绿地。绿地可以吸收部分废气,但不会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2011·哈尔滨模拟)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据此回答41~42题。

4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4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答案】41.B 42.A 

【解析】第4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第42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011·苏州模拟)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43~44题。

43.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44.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答案】43.C 44.A

【解析】第4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第44题,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2011·泉州模拟)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回答45~46题。

                                  “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45.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答案】B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46.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答案】C 

【解析】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2012届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当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47~48题。

47.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              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
C.每种粒径的泥沙各深度都有分布      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
【答案】B

【解析】

48.下列对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    )
A.流域土地利用状况   B.流域降水状况C.流域植被覆盖率    D.流域地势高低
【答案】D

【解析】植被覆盖率较小或土地利用不合理,加上降水量较大时容塌发生水土流失,那么流入河流的泥沙变多,导致河流含沙量变大,故流域的地势高低的影晌较小。
 (2011年南京模拟)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49~50题。

49.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铁矿资源丰富  B.水土流失严重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左图为山西,右图为德国鲁尔区,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此基础上,这两地都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区域特征。
50.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     B.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C.完善交通    D.建设水运网
【答案】B

【解析】两地以重工业为主的特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后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结合当地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减少污染、美化环境。此外,山西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鲁尔区则可积极建设水运网。
 (2011·盐城调研)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51~52题

51.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答案】B
【解析】属于变相区域定位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结合其特色养殖业有野猪、狍子、山鸡等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
52.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建设,而沼气池中的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012届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读我国沿北纬38°部分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53~54題.

53.甲、乙属于不同的自然区域,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地形         B.热量         C.降水量   D.流域
【答案】A

【解析】我国沿北纬38°部分地形剖面示意图,由图经纬度可判断甲地为华北平原,乙地为黄土高原。差异主要是地形。

54.图中乙地农业发展的方向合理的是
A.种植业     B.牧业     C.林业           D.农、林、牧业综合发展
【答案】D

【解析】因为乙地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发展方向应该是农、林、牧综合发展。
 (2011·锦州模拟)近年来长江三角洲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形成了国家级的重化工业基地。据此回答55~56题。
 55.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重化工业一般不考虑劳动力因素,排除③,长江三角洲北部矿产资源不丰富,排除④,选A。

 56.从重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看,其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
 ①水运 ②高速公路 ③航空 ④铁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重化工企业所需原料较多,不适宜用航空和高速公路,排除②③,①④适合,选B。
(2012届哈三中高三十月月考)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几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不稳定,图6为“2009-2010年四省区大豆种收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57-58题。

57.依据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蒙古的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在降低
B.内蒙古和吉林省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体相当
C.辽宁省的大豆播种面积最小,是因为热量条件差
D.内蒙古大豆的单产增幅最大,是因为荒漠化治理成果显著
【答案】B

【解析】依据图信息,内蒙古的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增加,即单位面积产量在增加,内蒙古和吉林省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体相当,辽宁省纬度相对其它三省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内蒙古大豆的单产增幅最大,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的投入。
58.受产销收益的影响,东北地区减少的大豆播种区域最可能改种的作物是
A.冬小麦         B.棉花         C.油菜          D.玉米
【答案】D

【解析】受产销收益的影响,东北地区减少的大豆播种区域最可能改种的作物是玉米,冬小麦主要适宜在暖温带的华北地区,棉花和油菜都不是适宜在东北地区种植。

  (2011·潍坊模拟)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59~60题。 59.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60.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
【答案】59.B 60.A

【解析】第59题,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进而带动城市化。第60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长三角地区却缺乏。答案:

二、综合题(非选题题)

61.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变迁,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人类活动同样也影响了区域地理环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下面a、b、c、d四图分别为英国的“等高线地形图”、“日照时数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农业区分布图”。

(1)根据材料1中的a、b、c图,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英国的地形、降水、日照时数之间的关联性。
(2)从农业生产对象看,d图中甲、乙两图例分别表示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农场和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农场。
材料2 读下图回答

(4)甲三角洲限制农业发展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分析乙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解析】本题结合英国和江苏不同区域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状况,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图中可知,英国中西部地区多山地、丘陵,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而英国东部地区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
A城市为上海,到达该地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为京沪线;B城市为香港,到达该地的铁路干线为京九线。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濒临东海,伏旱、台风、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其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交通、劳动力、政策、侨乡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1)英国中部多山地、丘陵,西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较少(或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数较多)。
(2)畜牧 种植
 (4)伏旱、台风、春季低温
(5)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侨乡,便于吸引外资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土地价格低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市场广阔。
 
62.(2011·韶关调研)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市场需求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利润也更高。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从图例和注记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正确表述是关键。第(3)题,乙为传统工业区,要考虑环境因素、交通等,丙为高新技术产业区,要考虑科技水平及人员素质、优美环境、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等。第(4)题,仔细对比左右两幅图片可得出,该地交通布局更加合理,运输方式增加,线路密度增大等。第(5)题,工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大,对环境影响明显,因此现代城市发展使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地租低,环境污染小。第(6)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可以从图中看到具体措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
 (3)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邻,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
 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4)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交通布局更合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城公路。
 (5)向城市外缘移动,沿交通线集中分布。原因:地价相对低,降低成本,改善城区环境。
 (6)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63、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1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2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第(4)题,读材料3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合理化建议主要考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 10° 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64读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巴西是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国,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1)1960年4月21日,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位于巴西高原的新城市巴西利亚,请说出巴西利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试分析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对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结合巴西地形和人口分布图,试分析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巴西利亚所处的位置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第(2)题,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角度思考热带雨林对亚马孙河的含沙量、流量的影响。第(3)题,巴西位于热带地区,由于低纬度的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们多居住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可以保持水土,减小亚马孙河的含沙量;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影响亚马孙河的径流量和径流变化。
(3)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原因:巴西地处低纬度地区,终年湿热,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相对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65、材料一 2010年8月19日~20日,全国水电宣传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介绍,我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截至200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1.96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22.5%,相当于每年可替代2.88亿吨标准煤的燃烧。但我国水能资源利用率目前仅为28.4%,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材料二 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分布图。

材料三 千里乌江,这条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年径流量与黄河相当,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有“流着金子的河”之美誉。全长1037公里,干流总落差达到2124米。整个乌江流域还有丰富的磷、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乌江兴,贵州兴”,乌江流域的开发,成为盘活贵州经济的命脉所在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我国的水电基地分布图,分析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特点。

(2)下列符合我国水电开发的实际情况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开发历史最早的国家之一         B.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开发技术最高的国家之一
C.我国的水电开发规模已达到理论开发的一半以上     D.我国的水电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乌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图中显示乌江流域开发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4)乌江流域综合开发中,应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解析】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过渡处,从开发状况来看,我国的水电开发水平还比较低,但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分析乌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时,应主要从地形、水量等方面分析,乌江流域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在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等的保护。
 【答案】 (1)从地形上看,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地势阶梯过渡地带;从地区上看,主要集中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及西北地区。 (2)D
 (3)乌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 年径流量大, 干流落差大, 故水能丰富。 梯级开发。
 (4)乌江流域综合开发中,应注意避免破坏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会破坏耕地,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破坏环境。

 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出现了企业倒闭的浪潮。珠江三角洲在这次浪潮中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________。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原因。
 
 (4)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要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出口导向型工业。第(3)题,要注意珠江三角洲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的上涨,某些中小企业失去了成本优势,再加上受产业转型、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开始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第(4)题,造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力度,实行清洁生产。
【答案】 (1)有利:地势低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不利:多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     (2)B 
 (3)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土地资源紧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进行控制等;外需求减少。   (4)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禁止排污和砍树;回收废纸等。
 67、(2011广东广州模拟)从1993年开始,我国逐步成为世界最主要石油进口国。预计2050年将达到50%。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各区域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 材料2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 (1)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中,石油资源生产省区一般属于________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区则属于________的类型。
 (2)我国石油资源地势总体分布格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多选)(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远洋运输             D.内河运输
 E.公路运输             F.航空运输
 (4)“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珠三角要集约发展石化产业,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试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广东省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的地位,分析其发展成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作答。第(2)题,我国石油资源总体分布格局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因此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第(3)题,在我国的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是铁路、管道和远洋运输。第(4)题,从地理位置、市场等方面分析。
【答案】:(1)净支出 净补给
 (2)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 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
 (3)ABC
 (4)广东位于我国南海沿岸,是我国石油资源和海外石油输入华南、西南地区的枢纽和中心。广东位于世界石油海外市场进入中国远洋运输航线的南端,距离世界石油市场最近,成本较低;广东经济发达,本省石油消费市场巨大。
 68、中俄原油管道俄境内段于2010年8月29日正式开通。俄罗斯总理普京当天在斯科沃罗季诺镇出席了这一段管线的开通仪式。结合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管道运输的优势。
 
 (2)在铺设原油管道之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主要靠________运输。
 (3)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  )
 A.东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
 C.北冰洋沿岸      D.大西洋沿岸
 (4)从长远和全球的角度来看,所谓“能源问题”,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简述应该如何保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解析】第(1)题,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同时运行成本也低。第(2)题,由于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远离远东太平洋沿岸的海港,因此在铺设原油管道之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主要依靠铁路运输。第(3)题,西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集中分布区。第(4)题,要确保能源安全,眼光不能仅仅放在国内,最终要实现能源多样化、多元化。
【答案】:(1)管道运输损耗少、运费低、占地少、污染低;运输量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等。 (2)铁路 (3)B (4)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样化、多元化;制定我国的石油战略,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预警体系。

 
 6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24日10:46,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报导:惠州火车站,东莞—郑州的火车来了,农民工们井然有序地登上回家的列车。随着传统密集型产业在珠三角的撤离,昔日“世界工厂”的热闹场景和每年汹涌的民工潮或将成为历史。 
 材料二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________的加工贸易模式。
 (2)材料一中提到广东产业撤离,即“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______________。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5)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一些工业转移到广东省,形成了下列三种生产模式。
 
 模式②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 (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前店后厂
 (2)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3)①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③大城市依托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
 (4)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5)市场
 
 70.(2011·南京模拟)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面框架图,请帮助他们完成。 (2)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本区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优势条件。
 (3)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洪涝灾害的发生与降水丰富且集中、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地势低平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关。第(2)题,从图中可知皖江城市带与泛长江三角洲相邻且水运便利,便于承载泛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第(3)题,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带来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
【答案】:(1)从上到下依次填空:降水丰富且集中 支流众多 地势低平
 (2)地理位置邻近 长江水运便利
 (3)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环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