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kgenius给c盘扩容:六气十二经的圆运动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36:19
六气十二经的圆运动2009年09月27日 星期日 00:04

四维五行、六气 与荣卫一体图
相火,元阳
按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肾中之阳。 凡火居上以统乎阳,阳重而阴轻也,故居上为用(离卦二阳爻是也);真 火居下以统乎阴,阴重而阳轻也,故居下为体(坎卦一阳爻是也)。二火 虽分,其实一气(离卦二阳爻,坎卦一阳爻,合之而成乾。人活一口气,即此乾元之 气也。因乾分一气,落于坤宫,遂变出后天世界,此君、相二火之由来),诚阴阳之主 宰也。
五行各一,火分君相。君火高高在上,相火则周流六虚,代君行事。
郑钦安以坎离二卦解相火运行规律,个人发现,似乎,乾坤二卦说的更明白。
左升阶段: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九四:或跃在渊,
  九五:飞龙在天,
  上九:亢龙有悔。

  右降阶段:坤卦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六五:黄裳,

  六四:括囊;
  六三:含章可贞。
  六二:直,方,大,
  初六:履霜,坚冰至。
本人不懂易,其中具体细节,无法说得清楚,但总体趋势还是很清晰的:
子时一阳发动,起真水上交于心,午时一阴初生,降心火下交于肾。
一升一降,往来不穷,性命于是乎立。

                    真龙约言
夫真龙者,乾为天是也。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化而为水,阴阳互根,变出后天坎离二卦,人身赖焉。二气往来,化生中土,万物生焉,二气亦赖焉。如坎宫之龙,初生之龙也,养于坤土之中, 故曰:“见龙在田”,虽无飞腾之志,而有化育之功。是水也,无土而不停蓄,龙也,无土而不潜藏。故土覆水上,水在地中,水中有龙, 而水不至寒极,地得龙潜,而地即能冲和,水土合德,世界大成矣。


窃思天开于子(子时一阳发动故也),而龙降焉。龙降于子,至巳而龙体浑全,飞腾已极(故五六月雨水多,龙亦出,皆是龙体浑全),极则生一阴。一阴始于午,至亥而龙体化为纯阴已极,极则生一阳。故曰:复一。一也者,真气也,天之体也,气虽在下,实无时而不发于上也。若离中真 阴,地体也,虽居于上,实无时而不降于下也。故《易》曰:“本乎 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此阴阳升降之要,万古不易之至理也。 业医者果能细心研究,即从真龙上领悟阴阳,便得人身一付全龙也。
龙属火,但主管水。是故火神、水神原本一家。中医界,水神、火神两派的是是非非,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呵呵。

画图有助于理解,不同的人,理解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所以画的图不一样也就理所当然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会有收获。

有时候,看着图,会有很多遐想,这似乎是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试着共享几个瞎想:
1. 升降。气机升降浮沉,是中医研究的一个问题,似乎还有专门的升降学说,每个经络的气血运行,也有升降之分,但这个却不应该是一个实质性的现象,比如,一般认为:“手之三阳,从手走头,为升,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为降”,这个升降似乎是从位置的高低来决定的,那如果平躺着呢?如果举起手臂呢?如果实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呢?所以,气机变化才是实质。

2. 时间。12正经中,每个经络的长度都长短不齐,穴位多少不一,但占用的时间却都是一个时辰,这说明,不同经络中,气血的流动速度是不一样的。

3.空间。人体经络的构成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充满了人身的四维上下,目前,三维立体的人体经络模型还不常见,受技术限制,一般只能画成平面图,大大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

4.顺序。根据前面的图示,我感觉,人体气血的供应、消耗采用的是“收支两条线”的模式。“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 是能量采集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个过程似乎应该从胃开始,但是,从肺开始的确自有妙处。采集的气血能量以入库(肾)未结束标志。下一步则是消耗过程:“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即相火行令做功的过程,即127楼四维五运六气荣卫图中的红色圆圈。所以《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相关分析参见对三焦和心包的分析。最后“子时胆经——丑时肝经”阶段,可以看做是收工和下一个循环开始前的准备阶段。胆经降,则收回三焦相火,为下一个循环打下基础,“知止不殆”,如果没有这个收功指令,三焦相火一直熏蒸煎熬五脏六腑,后果可想而知,不知道这能不能解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5.唯一例外。上述的“收支两条线”的模式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足以让每个人都感动不已。那就是乳汁的分泌是个例外,没有走“收支两条线”的模式,而是能量经消化吸收进入人体(胃经)后,在归入肾之前,在“乳中”穴可以直接形成乳汁。想到这里,我不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和母爱的伟大。

6.连接。12经是一个整体,但其连接却有几个关键点,如手指、脚趾端是阴阳经连接之处,头为手足三阳同名经络连接之处。胸为手足三阴同名经络连接之处。但足太阴脾经到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交接,足厥阴肝与手太阴肺经的交接,这三对经络的连接是怎样实现的呢?
7 乾坤卦解
坤,《释名释地》:“坤,顺也,上顺乾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一般人解坤卦,都从初六解,上六终,我感觉顺序反了。从上图看,应该顺着乾卦的上九,开始,从上六开始解,即从龙战于野,气血玄黄,到初六履霜,坚冰至,整个一下降、潜藏过程,与乾卦的上升,生发过程对应。

乾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九二:见龙在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九四:或跃在渊。
这三个节点很有意思,九二尚在地下却见龙再田,九四已在地上却或跃在渊。
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小心翼翼,想出不敢出,欲出又缩,缩而又出的情景。这也许就是对自然的描述,也是对道者的刻画吧。

8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世人对丹溪误会较多,我还是很欣赏他的论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火神派认为阳气重要,但他认为阴更重要。这叫: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其实,丹溪翁非常知道阳气的重要性,看其本人用药就知道了,只是想得比别人更多一步:知其阳,守其阴。阴中求阳,阴中养阳。这就是“知其白,守其黑”,我是从丹溪用药才明白这段《道德经》文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这两句话似乎是一个意思。“知其白,守其黑”是互文,即知其黑白,并守之。也即”抱一“的意思,也即”负阴而抱阳“的意思。《道德经》中类似的表达方式还有: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素问》中的相关论述:
《生气通天论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别论》:“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以及《阴阳离合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而勿浮,名曰一阳。”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什么叫抟气呢?也许就是“抱一”,就是“知其白,守其黑”,“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阴平阳秘”吧
画来画去,从一个圆到三个圆,六个圆.....。究其实质,还是一个圆。

 

龙颜难见

关于真阳的称谓:
真阳
坎中一阳
立命之根
真种子
相火
命门火
龙雷火
无根火,
阴火
虚火
元气
元阳
真火
肾气
肾中真阳(注意,不是肾阳)
(真)龙
。。。。。。

发而为病,则称:
元气不纳,
元阳外越,
真火沸腾,
肾气不纳,
气不归源,
孤阳上浮,
虚火上冲,
相火外泄
相火不位
虚火上炎
。。。。。。

种种名目,不能不佩服古人的创造力
真要感谢钦安先生拨云见日,逐个道破,否则,怕是一辈子也难见真龙,难见天日,云里雾里,迷迷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