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乾 mayun:给予是一门学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6:42
给予是一门学问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还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直以来,许多人总是尽量多给予别人一些,然而,给予者确信自己的给予一定会给对方带来快乐吗?世上所有的给予全都是可称道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有一个侄子,学习不是太好,高中毕业以后没有考上大学,我替他着想,费了周折送他去部队当兵,不久,又上了军校。今年,他军校毕业,该转二级士官了,每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呢,我和他父母都替他高兴,可他却不想在部队呆了,想转业。他说,他其实从来不喜欢部队生活,早些年,为了让我们高兴才听话去的。现在,他大了,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我一听,当时心就凉了半截,当初为了让他去当兵,我费了多大的周折!本以为是替侄子做好事的,谁知却让侄子过了几年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想一想,让侄子当兵以前,我和大哥大嫂是从来没有征求过侄子意见的。

 

有时候,一厢情愿的给予,其实是在折磨他人。给予对方帮助,一定要帮助到位。

 

看过一个故事《施舍》,主人公拉哈布·萨卡尔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却从不指望旁人的任何恩惠。一天,他见到一个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乞求的黄包车夫,他对车夫起了恻隐之心,但他讨厌坐黄包车,于是,他不上车,只要求车夫跟着他走。到目的地时,他支付车夫车费,“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有坐车呀。”车夫说。

 

“我从来不坐黄包车。我认为这是一种犯罪。”他说.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露出鄙夷的神情,拉着车子走开了。

 

“把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他又对车夫说。

 

“可我不是乞丐!”车夫断然拒绝。  

 

很多人都是有尊严的,并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不讲方式的给予,会极大的伤害他人的自尊。给予要究竟方式,注意维护对方的尊严。

 

我有个同学,创业起步早,经济状况曾经比其余同学都要好,他人又热情,大家在一起吃饭,每次他都请客。一次,两次,大家都接受了,到了后来,有同学吃不下去了,站出来要付款,这个同学说什么也不愿意。他抢着付款的水平高,没人能抢得过他,就这样,每次聚会依旧是他请客。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好久,渐渐地,他再邀大家聚餐,好多同学都找理由不去了。而他自己,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还在无辜地在寻找原因呢。  

 

给予一定要分对象,不是任何人都喜欢接受给予的。两个好施者遇到一起,问题表现得会更突出,谁被迫接受得久了,谁就觉得不心安。给予一定要分对象,要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那么,好施者遇到不思进取的人,又会是什么现象呢?

 

大姐在一个街道办事处上班,她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个退休女工与一个男孩的故事。男孩住在女人家的对门,男孩过早失了双亲,女人看男孩可怜,无微不至地照顾男孩,女人又嫌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还发动了身边的好姐妹一起帮助男孩。男孩没有考上学,不想复读,也不出去找工作,天天在家里睡大觉。男孩吃着低保,办事处的人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找工作。男孩说:工作不好找,再说了,他有王妈在呢,有王妈在,他就什么都有了。王妈是那女人。  

 

有时候,给予他人过分的帮助与照顾,就象用慢性毒药在药杀他的上进心。看似帮助人,实际是害了人。

 

看过一篇文章叫做《高贵的施舍》,文章中的母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母亲遇到一个乞丐,她让乞丐把家里的砖从屋后搬到屋前,然后给乞丐以报酬。后来,乞丐又来,母亲又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了屋后。在这种方式的被给予中,乞丐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有了生活的勇气,很多年后,乞丐甚至成了一个富翁。  

 

懂得给予的人,给予对方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帮助,有时候,甚至是一生的力量与勇气。

 

善于给予的人,是有爱心的人,难能可贵。给予是一门学问,真正懂得给予的人,是有大爱的人,贵上加贵。给予,要善于给予、乐于给予,还要懂得给予。 

 

http://ctg.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