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副省长2017:赚钱致富第10招 屡败屡战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47:55
赚钱语录    干我们这一行,不胜则亡,这是罗马斗士的一句至理名言。国际商战中的斗士,也要像古罗马斗士那样,以不胜则亡的精神进行竞争。实证分享    1949年的一天,有个叫冯景禧的年轻人,凑了一笔薄资--2000元港币,满怀发家致富的希望,从广州闯入香港。可是,他的财运不佳,屡遭挫折:从香港贩运鱼苗到台湾,鱼苗死于途中;从台湾贩运水果回香港,水果烂在仓库里。一次来回,蚀光老本,沦落异乡,何等凄惨!谁能想到,20年后,冯景禧登上香港“证券大王”的宝座,成为富甲一方的风云人物。    如此奇变,闻者无不惊诧:冯景禧有什么“秘密法术”?    关于冯景禧之变,早为世人所瞩目。日本《经济新闻报》在谈到海外华人的经商才干时,曾不无推崇地说,在这些为数甚多的人中,“冯景禧便是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的,在香港、东南亚以全欧美的海外华人,类似冯景禧之类的,不乏其人,如:霍英东--在40年代,动用母亲的积蓄买了1只小船,同渴望赚钱的渔民冒险到柏拉达斯岛经营海草生意,苦斗了半年,一无所获,如今是香港的地产业巨子;陈家和--在60年代,与友人合资经营玻璃生意,干了3个月,被人一脚踢开,如今是新加坡的“玻璃大王”;蔡志勇--在1968年,横遭袭击,苦心经营起来的蔡氏公司,几乎毁于一旦,如今是美国金融界的大亨。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不妨超越冯景禧这个“典型的例子”的局限,从“为数甚多的人”中,寻求一些对国际商战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冯景禧等人所善用的、也可为他人应用的战术。问题还得从冯景禧等人的变化谈起。    人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孤立地看某一现象,很难看透,把类似的现象联系起来看,一目了然。综观冯景禧的鱼死果烂,霍英东的劳而无获,陈家和的蒙骗受挫和蔡志勇的横遭袭击,可清晰地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失败。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昔日的失败者,而且已经磨难,方变成今日的成功者。    失败--令人痛苦、伤感的经历,因此沉沦者甚多,冯景禧等人竟由此走向成功、难道他们真有什么“秘密法术”?    冯景禧等人的成功,确有他们的“法术”,但不是“秘密”,早已面世。如若不信,且听各界有识之士的宏论,政治家诸葛亮说过,“善败者不亡”的道理,军事家陈毅自认为“最善于打败仗”,科学家戴维以“我的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与人共勉,诗人歌德唱出了“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的心声。总之,善于从失败中奋起求成,是各界成功者共通的法术。富者秘诀    屡败屡战法,讲究在失败时坚持战斗,直到胜利!在现代商战中,失败是难免的,常胜将军是没有的。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在失败中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但如果不怕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失败化为成功之母,就一定能转败为用,并不断走向胜利。屡败屡战,从失败中奋起,这是商战取胜之道。    “干我们这一行,不胜则亡”,这是古罗马斗士的一句至理名言。国际商战中的斗士,也要象古罗马斗士那样,以“不胜则亡”的精神进行竞争。    但是,当今国际市场上的争斗,毕竟有别于古罗马角斗场上的格斗。“不胜”,未必皆亡;胜利,总要历尽“失败”的磨砺。这是因为,市场比角斗场大得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可供失败者东山再起;市场风云多变,谁也没有“百战百胜”的绝对把握,总有一些失误,甚至失败,关键在于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反败为胜。所以,把古罗马斗士的“不胜则亡”的精神移植到国际商战中,要给它注入百折不挠的韧性。    在西方生意场中,要是你没有破产的经历,就只能算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旦你破产超过三次,就会有人站出来拍胸脯支持你再干。因此,跌倒了爬起来掸掸身上尘土再上场一拼的人,才会在充满竞争的生意中获得成功。    经营活动是充满各种风险的活动,有时会陷入绝境,甚至破产、垮台。但是,创业者应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屡败屡战,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压倒,在绝境中冷静地捕捉新的生机,顺应事物发展现律,适应市场的需要,确定新的发展策略。致富谈1          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后面,都隐藏着许许多多失败,而正是由于这些失败,才最终导致了成功。2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勇往直前,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成功。3          敢冒风险,不怕失败。其实,成功者失败的次数远比失败者要多得多。关键在于成功者们敢于冒风险,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地艰苦创业。4          反对追求安稳,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殊不知,“机会的代价就是冒险”,它是致富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