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hw小骆驼518车行:孔学批判解一:既然“儒道不分家”,我为何要“批判”儒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39:59

孔学批判解一:既然“儒道不分家”,我为何要“批判”儒家?

    有人对我质疑批判孔子的动机,以为我自己原来也说过的,早期中国文化(先秦时期)是“儒道不分家”的,为什么现在我要“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来猛批儒家和孔子”呢?

    如果我因为“自命为道家”,就用“道家的立场”来“反对儒家”,这就是我常常批评的中国人“用屁股来思考”的思维习惯---依据自己的立场来赞同和反对他人的立场,而不是依据真正的“天道原则”--也就是客观事实和客观真理。这样,我就与儒家卫道士们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了。

    儒家就一向喜欢攻击,甚至毫无道理地谩骂“不同政见者”,把攻击“异端邪说”认为是儒家人士理所当然的“光荣义务”,根本不会去考虑对象说的是否是事实,是否合理。如文革中很多“打倒,批臭”的行为,毫无内容和思考,更无事实依据;只需要“立场坚定,派性正确”即可。也就是“只需要屁股,只需要态度,不需要脑袋”。这显然是很荒唐的思维模式,也是我最反对的。

    我不知道说我“以道家立场批判儒家”,把我的行为当成“道家和儒家的派系之争”,以为我此举是想要借此“弘扬道家思想”的人,是否真的知道所谓的“道家立场”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否懂得“道家和道教,就像是狗和热狗一样,是很不相同的东西”?。

    真正的道家立场,是遵循老子“道可道,非恒道”这种最高原则的:也就是说,道家承认任何学术甚至任何个人的言论,都是以某种角度对于本质真理的反映,都是可以接受的;就像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样,都有其合理性,并不是只有“长江月”才是月。山中一条小溪的“溪中月”,并不比“长江月”更卑微,而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都是“真月”的反应和呈现。

    依据这种理论,道家是“兼容并包”的,是尊重每个个体的思考和选择的。因此,道家就不会反对儒家的思想---只要儒家不要妄图以为自己是宇宙唯一的真理就行,因为道家显然也同时认为,任何“真理”都是有局限性的,每一种和思想学问,在能够对某一种问题解决的同时,也一定带来其必然的弊病(一动分阴阳)。一旦超过合适的界限,真理随时会变成谬误----这就是“儒道不分家”的先秦文化状态;不仅仅是儒道不分家,当时所有的学派,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追求“道”的,用自己的方式来阐述“道”的。并因为每个学派对“道”的理解不同,因此体现在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因之而形成不同的观点和学派,拥有不同的支持者,从而形成中国思想和文化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时代。

    道家因而在思想上,比较愿意承认人们之间存在各种分歧和差异,认为他们的不同选择都有其合理性。而且,如果让人们都有不同的选择和差别,总体而言就能够“阴阳平衡”了。因此彻底的道家,必然是“鼓励多样化”的,反对“一家之言”的。因此大家往往说不出“道家”到底是怎样的学说和观点,就是因为这种“兼容性”。

    因此道家非常支持人们因为喜欢某种学说,某种生活状态的人,选择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组建“自己的”社区一起生活。如果社会上这种不同的意见越多,文化表达越丰富,就越贴近个体的需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选择,都需要尊重。分成的“小团体”越多,有可能实现的“个体价值选择”就越多,越符合人类本性的真正需要,就越“和谐和平衡”。

    举例子说,假如你的理论是“男人就应该嫁给男人”,如果强迫你生活在一个只同意“女人才能嫁给男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国家,你在现实生活中无疑会遭遇种种“不良待遇”的;但是如果你要求这些人因为要“尊重你的选择权”的原因而必须放弃他们的价值观,支持甚至成为与你一样的同性恋行为,显然不符合真正的“平等”权力,而是“霸权”了;这也是不合理和不能接受的。因此,如果让你可以自由地建立你自己的“男人国”,你就可以自己与认同你的人一起去过你们认为“正常和快乐”的生活;你也有权利宣扬你的“主义”---如果大家慢慢认同你的“价值观”,就会选择“加入你的国家”,你就壮大发展,否则就自行消亡。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的真正含义---提供真正的多样化,个性化生存,且彼此尊重。大家都不要去管别人的闲事,你有权坚持和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也别强迫别人按照你的价值观来生活,别强迫别人来认同你的幸福生活模式(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正所谓“道不同,不相谋”是也。

    这种观点其实非常接近现代西方人的价值观---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自由。可惜老子的这句话经常被误读,因为儒家更喜欢“大一统”,喜欢大家“齐步走”,认为“我喜欢的你理所应当就应该喜欢”,否则“其心必异”,就不是“自己人”了;儒家讨厌看到“别人”居然敢跟自己不一样;见不得这种“兼容并包”的“自由散漫”个性化生活状态。但是由于“百家争鸣”,儒家当时也只有一部分人拥护,且因其迂腐不堪的思想原则,常常遭到其他学派的嘲讽(【论语】中就好几个这样的故事记载,【庄子】中就留下了更多这样的记录和故事)。只是由于汉朝以后封建统治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道家的这种强调个人权利的“独立自主”的观点,就让统治者感到有威胁,自然会受到排挤和掩饰扭曲。因此道家思想从此没落,只能够在很小的范围内,被很少的人传承和学习。而且道家为了自保,还有意用各种隐语来表达一些关键的话(就像是现在网络上为了避免“被和谐”,很多人故意用别字错字怪字一样,估计将来也会令后人不知所云的;不知道后人会不会去认真考证“古人”的“草泥马”到底是指何种动物),导致真正的道家更难以为人所理解。而儒家拥护“大一统”的思想和愚民方式,却正好为统治者所青睐和推广实行。

    我判断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是儒家造成的,这不是攻击,更不是谩骂,仅仅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而已。因为依据真正的“道家立场”,并不反对也不在意“灾难”的发生。老子在第二章中,就讲过:所有的价值判断和喜恶,都是“个人的立场和情感反应”,世界上并不真实存在什么“灾难和不幸”。这两个词,都是人类自己的情感角色的判断而已。这种观点,与佛家的“凡所有相,皆梦幻泡影”倒是很相像。

    实际上,懂得更高法则的人,会认为人类的任何选择都是“对”的,他们都能够平静接受。所有的结果(包括灾难),只不过是人类自己选择的“人生体验方式”而已。如果自己不喜欢,就转过身去。这就是历史上很多道家人物会选择“避世”的原因。

    因此真正懂得道家最高智慧的人,有时候会宁静地看“灾难”的发生,而不会去做什么“救苦救难”的事情。就像是“老子”本人在周朝末年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去“扶危济困”,“救民于水火”,而是飘然远离。这是对“大众”选择的历史必然命运的尊重,虽然这种高度的尊重和慈悲,看起来有点像是“冷漠和无情”。

    看到这里,显然大家就知道了:依据“道家的立场”,我肯定不会“反对孔子”。道家认为孔子从“礼”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愿意建立“合礼”的社会,这在某种程度上(面临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时)也是一种合理的愿望和要求;至于能不能实现,就要看“大众”的态度和选择了。如果大家都觉得儒家好,就去实施儒家的生活,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就行。

    至于孔子的儒家,或者是后期的儒家,一旦超过学派的限定,变成“一统天下的国家学说”,与统治者共同勾结起来强拍推行的儒家思想,是否会导致中国人多灾多难的命运?在道家看来,这答案就是“必然”的。当然,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大家都愿意接受这种命运的话,道家就更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了。【老子】早就说过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家在人们通常认为的“不幸”面前,选择的态度是“不仁”,也就是“不动心,不自恋,不自以为是去当好人”,并以“无为”来接受和面对大家的选择。因为道家常常能够看到更高的宇宙实相,会在看到“这一面”的同时,关注“另一面”的意义。这就是道家强调“阴阳”的含义。

    因此,如果我真的懂得这种“道家的原则”,显然就不可能“反对孔子”,“反对儒家”,即使是朱熹的变种儒家,我也承认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对于我来说,“多灾多难和苦难深重”的中国历史,根据道家“一动分阴阳”的理解模式,也完全可以用“精彩绝伦,丰富多彩,群英辈出”来描绘,就看你站在那一面了。例如三国时期的历史,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说,是一段极其悲惨,生不如死的历史,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不幸”的时代。那段时期的纷乱,导致70%以上中国人的死亡,伴随着巨大的社会破坏。比如当时已经建城1400年,一直在繁荣发展的洛阳,可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人口有100多万;但是就在三国这个时期化为荒土一片,百里无人烟,真正的“洛阳人”从此消失。这难道不是人间的惨剧吗?

    但是换一个角度,站在“英雄豪杰”的立场上说,三国时期显然是一个“精彩难得”,可以“大展宏图”的机会(正是老子说的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各种各样的才俊之士纷纷上台演出,历史上记载说这个时期涌现了最多有智慧,有个性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和各种不可思议的奇才和怪才,提供了我们对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想象和回味;三国之后,历史就再也找不到这么多个性丰富的“中国人”了。因此,你喜欢这种“辉煌的历史画卷”吗?

    站在今天国人的角度来看,“三国时期”又是一个“很有观赏价值”的时代,是制作各种影视剧的最佳题材。

    上面这些不同的“三国角度”,哪一个角度才是“对”的呢?应该都对吧。

    其实还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人类的游戏,都是梦幻泡影,转瞬即逝。高人们对此“不做任何评价”,也不会动任何“感情”和“喜恶之心”。就像是大人们对于小孩玩的电脑游戏中打打杀杀的悲惨(或精彩)场面不会“动感情”一样;这就是“道”和“佛”更高层面上“无心”的境界。

    因此,我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在中国历史上,正是因为这些儒家卫道士精英们卖力的演出,才让我们的历史变得如此的“精彩丰富”,如此的跌宕起伏,很有看头。其实,托尔斯泰就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民间的口语也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因此显然可以看出来:“喜欢丰富精彩”的另外一个含义,自然就是“喜欢不幸和灾难”了。我也尊重国人的这种爱好!

    如果国人要追求的就是“精彩丰富的生活”,我为何要去反对呢?如果我不喜欢,自然会“走开”;我已经这样做了,早就“避世”到了偏僻的山沟里,我的态度是很明显的。我尊重这世界上一切人们的“精彩演出”,并“无心”地看这些演出,我甚至没有兴趣去表演自己的悲悯和关爱,因为我不想参加这种演出。我更愿意保持自己的宁静和淡泊---即使是面对“巨大的灾难”如日本,甚至是面对比日本现状可能更悲惨的更大灾难,我也依然会平静地“看热闹”并“不去做什么”(无为)。

 

    可是,既然我“没有立场”,为什么现在要出来“批判孔子”?

    很简单:作为一介书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和义务,我虽然不在意任何结果;但是我认为中国的老百姓应该有“知情权”。应该知道自己在走的道路到底是通向哪里?应该明明白白地去判断和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决定自己参与还是不参与。

    我这一次对孔子的“批判”,仅仅限于西方意义的“批判”,而不是东方式行人格上进行全面否定的“批倒批臭”。也就是说,我的批判是建立在学术的理性分析基础上,依据严格的逻辑分析和推导,对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崇礼”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解剖,并根据历史实例来得出合理的最终结论。我固然不会像很多人一样,以“孔子门生弟子”的身份地位,对孔子盲目地崇拜和歌颂;也不会对孔子一言一行“亦步亦趋”地进行拙劣的模仿,更不会把孔子的言论当成“一句顶一万句”的真理来盲目信从;我认为孔子本人也不愿意当这样的“教主”角色,他的学生当年如果是这样子愚昧,肯定会被骂的。

    同时,我与孔子及其弟子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我不会也不需要怀“刻骨仇恨”去有意地贬低和谩骂他。

    第三点:我不是名人,更不是“国学大师”,不会想“装模作样”地借贬低和抬举孔子捞什么“学术和政治资本”,也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官方身份和形象”,考虑来自“老板的压力和想法”,因此说些不痛不痒的空话。我更不是那种想借抬举和贬低孔子来发点小财的文化商人和小贩---这种人实在太多了,可能打“儒家旗号”却并不懂得到底什么才是儒家的,目前人数最多的群体就是这种人了。这些人“尊孔”的目的,无非是看到“孔子”似乎是个潜力股,“有前途”而加入的尊孔阵营。

    因此,我对孔子的研究和解剖乃至批判,我以为是“没有立场”可言的,是客观和中立的。我很珍惜今天这样一种能够让我“摆脱一切外在束缚”来评论孔子思想的机会,因为自从孔子和儒家被统治者“神话”以后,近一两千年来就没有人有机会这样来公平评价孔子。我今天对孔子的评判,如果是在宋明两朝敢于公开说出来的话,结局只能是被“廷杖”活活地打死,因为犯了“大不敬”的罪,甚至祸及九族都难说。因此我很感谢这个时代:正是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有了”,我们没有文化,没有传统,也没有儒家,没有道家,没有佛家。就算现在还有少数打这些各家旗号的人,大家都是可怜叽叽的“小众文化”,不入流的“民间文化探索”而已,绝非主流。“主流”也根本就不把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当回事情---无论你是谁,是否有继承价值,是否代表中华民族的智慧。这很好,正因为这样,我才可以相对公正地评价这三家。(将来有机会就写点文章,说明这三家的核心比较和差异)

    实际上,我认为正因为这种“非主流旁观”立场,很可能我是最能够理解孔子的人,我能够理解他的理想和愿望抱负,也理解他的无奈和落寞以及懊悔失落;大家可以看我解读的【论语】,就知道我对于孔子言论后面的事件的背景以及相关的思维和心理分析比较多,并不是“死扣文字”的就事论事,我常常能够看到他语言之外没有说出来,也无法说出来的心理和表达。因此我读论语的结论,常常与“大师们”的解读很不相同。我以为孔子如果今天在世的话,应该会引我为知己和朋友的。

    我对于儒家思想必然导致中国人“丧失自我,不思考”等等的判断,依据的是“逻辑和分析推理的必然结果”,而非道义上的谴责和谩骂。就相当于我告诉你:喂,前面的路是断头路,走不通的。这并不意味我“反对”和“在意”你“走自己的路”,仅仅是我对“客观事实”的一个阐述和表达。我愿意把这个事实告诉你,仅仅是基于我认为“既然我知道结果和答案,有必要也公开出来,让大家知道,让大家自己来决定该如何做”的公众知情权价值观。因为有可能您自己并不是因为想自杀而走这条断头路,您只是“缺乏足够的资讯”,是因为“无知”而已。但您的路到底该如何走?还是由你自己来决定。我不会在意你一定要走断头路的,也不会在意你“自杀”。我愿意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你的所谓“自杀”,只不过是“对生命体验的一种特殊选择方式的需要”,我为什么要在意和干预呢?

    我认为儒家说的“仁政理想”是谎言,我认为儒家的“国民性”是“悲剧性的自我否定的人格”。这种判断,依据的角度是大家想要追求的生活目标---和平,理性,尊重,独立,自由,真正的爱等。如果你追求的角度是“人类情感上深度的互相纠缠”和“体验无奈无力的挣扎感”,需要体会“丧失自我感”,以及需要“精彩强烈的情绪反应”等等,儒家的理论和生活方式,就正好是你“最好的选择”。

    您认为,我上面的这种判断是“批判和攻击儒家和孔子”吗?应该不是!

    如果我的这些判断错了,希望你告诉我,并把您的推理和分析呈现给大家。我很愿意大家指出我的思维漏洞,因为这是帮助我思维保持进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