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 舰队:智慧的女人幸福的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0:54:42
2010年11月12日 10:23:24  来源:新华读书



智慧的女人幸福的家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韩】智光大师 著 定价:29.80元 书 号 ISBN 978-7-5117-0531-0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
【内容简介】
很多女性都会被各种家庭问题纠缠:丈夫的自私冷漠甚至出轨,青春期子女的教育,令人头疼的亲子关系,长辈对自己婚姻的不满,家人之间的矛盾和争吵……,亲人之间本应毫无芥蒂、相亲相爱、共享幸福,可事实上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关系越亲近矛盾就会越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如果能够顺利解决家人之间复杂的矛盾,那么在社会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不会手忙脚乱。
《智慧的女人幸福的家》从家庭女性的视角,讲解女人与自身、女人与丈夫、女人与子女、女人与长辈的相处之道。采取“事例+分析”的方式,清晰地指出生活中常见困扰的根源,为女性找到心灵的慰藉,调整好心态,并重新打造出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是家庭女性必备的幸福书。
【作者简介】

智光大师(Ven. Pomnyun Sunim),在韩国被公认为是“最受尊敬和推崇”的佛学大师,在韩国享誉盛名。他是韩国净土法会的指导法师,一生善行无数。他在韩国各地进行公益演讲,专为苦恼的众生排忧解难,传播“幸福”的理念,并得到当红明星的大力支持与追崇。
他还是向充满矛盾与纷争之地散播安宁的和平运动家,是支援第三世界的活动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对世界充满责任意识的思想家,是清醒的修行者。
《智慧的女人幸福的家》与其另一励志类作品《工作禅:为什么辛苦付出却不开心》都受到大批韩国读者的热情追捧。
【目录】
前  言  幸福的核心在于家庭
第一章 智慧的女人懂得善待自己
不因比较而轻视自己
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
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别因过去的痛苦错失现在
用包容之心诉说和倾听
不勉强自己,量力而行
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不论结婚还是单身,都可以过得幸福
第二章 智慧的女人是丈夫温暖的港湾
做丈夫坚实的后盾
不执着于丈夫的缺点
别对丈夫做过高的期望
理解丈夫,而不是改变他
爱他就要相信他
用一颗慈母之心包容丈夫
第三章 智慧的女人是孩子幸福的引路人
三岁前,尽量陪在孩子身边
用平和的心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改善自己,做孩子的好榜样
让孩子学会自己飞
对孩子说真话
第四章 智慧的女人让长辈安享晚年
体谅年长者的孤独
相信父母的爱是公平的
尽量不干涉父母的人生
与父母保持“安全距离”
迁就长辈,也要对得起自己
放大并学习长辈的优点
尊重长辈的生活方式
精彩语录
作者简介
名人感言 前言:幸福的核心在于家庭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关系越亲近矛盾就会越多,这并不是由于某一方的性格缺陷造成,而是人与人之间距离过近就容易引发矛盾。朋友、同事之间本应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为何会矛盾重重呢?亲人之间本应毫无芥蒂、共享幸福,为何会争执不断呢?
每个人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是人类的本性,谁都无法逃避。所谓的“以自我为中心”,是指以自己为标准来认识事物。我们平时所说的“前后左右”,并不表示在空间中存在着绝对的前方和后方、左边和右边,而是每个人以自己为标准做出的方位判断。可见,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标准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妻子以妻子的标准认识世界,丈夫以丈夫的维度衡量世界,父母以父母的标杆认识世界,子女以子女的尺度衡量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生活中,我们也总会针对是非对错、高低快慢做判断,而衡量判断的标准无非是我们自己。在评价对方的时候,人们也是以自身为衡量标准,而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尽相同,最终结果自然会有所差异,于是矛盾就开始出现了。这时,如果能够清醒认识到所谓的“快慢之别”不过是个人的主观判断,那么即使双方存在差异也不会执迷不悟,矛盾会渐渐消除。
但是,如果我们过分执着于个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绝对接受自己的意见,矛盾就会激化,甚至会与身边的亲人发生争执。对于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人们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期待——“如果能够这样就好了”,“如果能够那样就好了”……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越大矛盾就会越深,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丈夫觉得妻子邋遢懒散,妻子埋怨丈夫酗酒晚归,父母责怪孩子贪玩厌学,日积月累积怨深重。对他人的种种想象和要求,只不过是个人一厢情愿的幻想,我们都应该从这种幻想中走出来,努力接受现实中的他(她),接受他(她)在家中的真实模样。
在这本书中,很多女性谈到了自己跟家人之间的问题。对于未来的担忧,在他人面前的自卑,周期性的抑郁,丈夫的自私冷漠甚至出轨,青春期子女的教育,令人头疼的亲子关系,长辈对自己婚姻的不满,家人之间的矛盾和争吵……家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如果能够顺利解决家人之间复杂的矛盾,那么在社会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不会手忙脚乱。我希望大家在看过这本书之后,能够从家庭生活中迈出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2009年秋 第一章智慧的女人懂得善待自己
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
大师,我想问:
结婚十年了,我跟丈夫两人都在外工作,我一直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我们还住在租来的小房子里。周围的朋友都生活得不错,好像只有我们家过得最寒酸,心里总会有些嫉妒他们。我也知道幸福不是靠钱买来的,买一套房子也不能完全满足我的欲望,但我一直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对于未来的不安,对于金钱的欲望,还有嫉妒心理……我的心里很烦乱。
如果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想要买房就可以买,没有任何理由能阻止你。可是就像你说的,现在你们仍然租房住,这就说明你们还没有买房的能力,不是吗?明明没有买房的能力,却被买房的想法所纠缠,只会因为能力不足而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自责,看到买了房的朋友,心中既羡慕又嫉妒:“人家那么有钱,连房子都买上了!”
如果总是执着于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到头来痛苦的只是自己。“我也不想这样,但我总会不自觉地去幻想这些东西。”话虽如此,但是每天纠缠在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里就能够买到房子吗?痛苦和买房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啊。
内心痛苦不仅会损坏到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跟朋友们变得疏远。一个人过分贪图钱财,急于求成的话,难免就会犯些错误,这样不仅身体劳累,心里也会不堪重负,甚至会影响经济状况,想要买房的愿望就越来越渺茫了。所以,你应该暂时将这些虚无的东西放下。佛祖有言,即使你能力很强,平日也应勤俭节约,多多行善布施。有能力者都要俭朴度日,更何况是能力不足的人呢?
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自高自大,这叫“谦逊”;虽然想要出人头地,但碍于地位低下只得卑躬屈膝,这叫“谦卑”;虽然家中富足,但依然艰苦朴素,这叫“清贫”;想要奢侈生活,却捉襟见肘,这叫“窘困”。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置于谦卑低下、窘困不堪的境地呢?如果一个人清贫而不失谦逊,不也是一种值得引以为豪的品质吗?
虽然你说自己家庭状况不好,可现在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他们生活非常艰辛,但是为了自己,为了丈夫和孩子,他们仍然在努力地生活。能够与家人相亲相爱、共同生活,这也是一种幸运,没有必要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生活窘迫,那说明你的心态有问题。如果妻子把责任推到丈夫身上,就会对他有所抱怨;如果丈夫把贫穷归咎于妻子,也会对她产生嫌弃之心。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引起的自卑意识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一个人想法太多,能力却不足,最终只会身心俱疲,抱怨社会。怨天尤人其实是一种自我折磨,只有那些不懂得珍惜与爱护自己的人才会折磨自己。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珍惜自己,又凭什么奢望别人来爱护他、怜惜他呢?所以,忘记那些超越你能力范围的想法吧,它们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伤害。
从现在开始,学会祷告吧:“佛祖,现在我过得非常幸福。我很感激上天赐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我很感激拥有一间遮风挡雨的房子,我很感激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很感激您保佑我的孩子身体健康,对于现在的生活我感到很满足。”
如果一个人总是对自己不满意,那么原本可以顺利完成的事情也会出现差错,烦心之事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希望你能够通过感恩祈祷重新看待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只有这样未来才会变得更加顺利。 用包容之心诉说和倾听
大师,我想问:
虽然理性告诉我应该理解他人,可是我发现,想要发自内心地去理解一个人非常难。我总是无法放弃“我才最正确”的想法,也很难把自己的感觉准确传达给对方,我应该怎么做呢?
心疾源自于无知
人生本就跌宕起伏,时而生气,时而心烦,时而厌恶,时而失落,时而悲伤,时而孤独。如果一一加以界定,人内心的痛苦不下数十种,而这些痛苦就像你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的病变,有的可以到医院接受治疗然后康复,但有的却是痼疾,医生也束手无策。
身体会产生各种病变,内心同样会出现各种疾病,即“心疾”。佛祖教导说,所有的心疾源自自身,但我们却总认为自己所受的痛苦来自于他人。我们在痛苦难过的时候,总是习惯从外界寻找原因,“因为丈夫我活不下去了……因为孩子我活不下去了……因为父母我活不下去了……”。它们无非是人际关系问题,或钱财问题。如果是学生,那就会涉及到学习、朋友等原因。
一句话概括,就是“痛苦来自于境界”。这里的“境界”是指我们通过眼、耳、口、鼻、手、脑等所感知到的对象。每个人都会有讨厌看到的东西,讨厌听到的声音,不愿闻到的味道,不合口味的食物,不喜欢做的事和不愿去想的“禁区”。
其实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些好恶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一味从外部找原因,也许问题貌似解决,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这就像清除杂草一样,如果只是割掉地面的草皮,用不了多久又会杂草丛生。可见,要想斩草除根、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内部、从自身找原因。
欲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佛家称之为“颠倒梦想”、“无知”、“无明”。佛家认为无知引发问题的产生,教导我们要追根问底,消灭问题的根源。
这里就涉及到“十二缘起”,沿着十二种缘起逐步深入,就会发现最根本的缘起是“无明”,只要能够打破“无明”,就可以从所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探究这十二种原因就会发现缘起自内心,并非起自外物。“为什么会生出如此之心?”扪心自问,在“无知”、“无明”中就会发现烦恼的根源。
即使聆听教诲、理解佛法真谛之后,之前在“无明”状态下形成的行为、思考习惯还是会在现实生活中起作用。因此,一旦遇到外界干扰,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再度进入“无明”状态。这些行为早已习以为常,在心中自然生发,让你回归无知状态。
可见,一次的醒悟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时刻保持对于佛法的觉悟。如果不能时刻保持觉悟的状态,那么一旦遇到某种突发状况,过去的习惯就会重新被唤起。 看到进步要充满希望,看到不足要立志改良
长期修行的人即使被过去的习惯控制,也会马上察觉:“啊!我又被业障控制了!”能够自知自明,即使被误导也会马上醒悟重回正轨。
芸芸众生总是被外物所牵引,误以为外物是支配自己的主人,相比之下,修行之人被误导后,不久就会发现“啊!这并不是我的主人,不过一介盗贼而已”,重新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修行境界更高的人,从一开始就不会被外物所干扰。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遇到复杂棘手的问题时就会比以前更加成熟淡定,过去可能大发雷霆、心烦意乱,但现在只是一笑而过。
当然,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这样。凡事总有例外,如何处理跟子女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难缠的问题。人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看到满意之处,就会深感庆幸,“原来修行果真大有用处”;看到不尽如人意之处,就会对修行失去信心。发现不足就垂头丧气:“哎!看来我跟修行是没什么缘分了。”有了一点点进步又会沾沾自喜,俨然一副修成正果的模样。作为修行者,一定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取得可喜的成果就要愈发对未来充满信心;遭遇意外的失败,也要平心静气,继续努力。
修行过程中不能安于现状,应当不懈努力寻求新的进步。如果只看到失误的一面,就很容易沮丧,“看来我就是这水平了,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如果只看到不如意的一面,就很容易自暴自弃,“哎,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行,到头来又是心烦又是生气,还瞎忙活什么呀做?算了!走到哪儿算哪儿吧。”
有人安于现状半途而废,有人遇到挫折一蹶不振,这是因为他们心中积压了过多的欲望。有些自以为是的人以为稍加修行就可以改变多年来积累的业障,这是多么自不量力的想法啊!如果心中欲望过多,就会陷入自我否定之中:“如果这样,那还不如直接放弃!”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以致最终自暴自弃。没有挣到亿万家财,没有出人头地,不受别人欢迎……各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感觉倍受打击。
而另外有些人则刚刚相反,只要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开始骄傲自满,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他们对世俗抱有太多的留恋,总是习惯于在世俗面前妥协,“作为一个信佛的人,这样就可以了吧,我又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何必要那么认真呢?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就算有人比我强又怎么样……”这些人善于将现状合理化,所以,对于这些安于现状的人而言,一定不要忘记最初的目标和梦想。
我们经常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佛,更确切一点说是为了“证得解脱与涅槃”,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获得完全的自由和完整的幸福。修行者应该谨记这个最终的目标,时时坚持向上向善。
人生轮回,姻缘错综复杂,企图经过几年修行就大彻大悟,未免太过自负。所以,每个人都必须保持一颗坚忍之心,心怀宏愿,精进不已,踏踏实实面对我们的人生。  纠正“我才最正确”的想法
很多情况下,我们明明知道应该放宽心胸,理解他人,可是内心却像有个顽皮的孩子,总也不听大脑的奉劝。如果能够理解他人,自己就会变得更加通达;反之就会与人斤斤计较,独自发些无谓的牢骚,甚至产生厌恶和烦躁。其实,一个人在理解他人之前,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谈习惯,即使理性要求他宽容待人,可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知道是知道,可就是做不到。”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这时支配说话人行动的不是理性,而是他的心灵,而心灵总会受到“业障”的影响。比如,孩子告诉妈妈早点叫他起床,第二天清早妈妈如约前来。如果孩子还没睡醒就会说“一会儿再叫我吧”,等他自然醒来发现已经迟到,就会埋怨妈妈为什么没有早点叫他起床。孩子在尚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说出的话是受潜意识支配的,跟说梦话非常相似。由此可见,人们在突发状况下做出的应急反应往往是无意识的。
所以,我们必须摆脱“无意识”所引起的作用,也就是要消除业障的阻碍。如果想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加倍努力,反复练习,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这一过程称为“觉悟”。
人们经常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确的,想要放弃这种想法并非易事。而很多问题都是从“我是对的”这一想法中生发而来,如果真的能改变这一想法,很多痛苦就会烟消云散了。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从一出生就已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以自己为坐标原点来判断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以自我为标准来区分对错、快慢、轻重。所以,即使面对同一个物体,有人会觉得重如泰山,而有人会觉得轻如鸿毛。而快与慢也是同样的道理,落在后面的感觉走在前面的人速度快;而走在前面的人也以自我为标准,觉得后面那些人走得慢。当夫妻一同出门办事时,丈夫往往很早就等在门外,一直催促妻子不要磨磨蹭蹭,而妻子则会抱怨丈夫沉不住气。
可见,我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这个世界。如果同时从对立的两个角度看待问题,就会发现对方并不完全正确,而自己也并非无可挑剔。不过,我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标准来审视世界,于是就有了正误之分,于是心生烦躁,于是相互记恨、相互抱怨。
愤怒、埋怨、心烦、仇恨……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肯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才产生的情绪。当一个人发觉自己过分固执,发觉自己正被外物迷惑,就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去,而现在的我们正是处于这样的阶段。
修行的目标就是做到有自知之明,现在我们正在朝那个方向努力。回头看看起点,我们已经走过很长的路,而抬头望望终点,前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既不要灰心丧气,也不能安于现状,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不小心跌倒了,就重新爬起来;如果走累了,就稍作休息,然后继续上路。
走着走着,当疲倦爬上我们的身体,心里就会犯嘀咕:“一定要继续前行吗?即使不往前走,现在的我也活得很好。这么多人怎么可能都到达终点呢?”我们不能被这样的想法击退,不能因为疼痛和疲惫而退缩。
我们用器官来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经常以自己为中心判断是非曲直,好抑或不好,快抑或慢,嘈杂抑或安静……这些就是所谓的“三千烦恼丝”。每当这些烦恼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产生的后果,应该坦然放手,而不该继续执迷下去。当一个人放弃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判断之后,烦恼自然就会远去。 学会诉说与倾听
不论是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即便是心情愉快时,也会时而滔滔不绝,时而欲说还休;心中有许多话想要诉说,也不见得可以顺畅地表达出来,因为有时根本张不开口。
从夫妻之间的交流中就可以悟出这个道理,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夫妻双方都能轻松应对,而对于那些非说不可的内容,双方反而更加小心翼翼。经过一番观察之后,寻找适当的时机才会说出内心所想,这时如果对方不接受,那说话人一定会很受打击。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提出话题的一方自然会认为无法跟对方沟通,“就算说了也没什么用,干脆不跟他说了”,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问题在于说话者本人。
不论对话双方是什么关系,作为听者最好不要随便加以反驳,而应该认真聆听并不时表示深有同感,只有这样谈话才会顺利进行下去。“从那个人的立场来看,这样讲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听者能够这样想,说话人就可以轻松引出下一个话题。谈话双方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定位,作为说话人,不能以默默聆听为前提,而应该主动地提出话题;作为聆听者,则应该设身处地为说话人着想,宽容地接受对方的观点。一个人既要练习如何诉说,也要练习如何倾听。
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不懂得说话的艺术,有些人虽然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一开口就会引起他人的误会;有些人虽然出于善意,但话一出口就会给人造成伤害,所以一些人宁愿保持沉默,闭口不言。 不论结婚还是单身,都可以过得幸福
大师,我想问:
自从丈夫去世之后,我一直受到“要不要再婚”的困扰。我要怎样才能从这种烦恼和执迷中走出来呢?
选择了婚姻,就要相信他是最好的
配偶去世之后,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人继续走下去,或者选择再婚。选择再婚是你的自由,并不会在道德上对丈夫有所亏欠。在古代,丈夫去世之后,所有的责任都落在了遗孀身上,而现在情况已经大大改善。如果一直沉浸在亡夫的悲痛之中,使生活再度陷入不幸,这样不仅伤害了你自己,也愧对于死去的丈夫。如果你想要再婚,不要有任何负罪感。
但是如果你有子女,就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需要跟孩子进行适当的沟通。如果孩子已经超过20岁,长大成人可以独立生活,那么他们的意见可以作为参考,只是不需要太过在意,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如果孩子还未满20岁,那么你就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因为孩子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能专制地替他做主。孩子们跟父亲有很深的感情,他们很有可能表示反对。正因为如此,跟孩子之间的交流更是必不可少。
经历过一次婚姻之后,就应该现实而客观地看待婚姻,再婚时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两人共同生活就会发现,其实婚姻生活并没什么特别之处。而单纯懵懂的少男少女总是认为婚姻是神圣而美好的,对婚姻生活充满了过多的期待,在结婚之初会受到很多伤害。如果从一开始就懂得把握分寸,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夫妻关系会更加融洽和谐。如果从一开始便寄托太多的期待,那么彼此的伤害会越来越深,失望也会越来越多,时间一久便会对生活丧失信心。
因此,如果选择再婚,最好不要抱有过高的期待。“至少比一个人生活要强吧”,学会放低姿态,摆平心态。“如果不抱任何期待,那还再婚干什么?”或许你会这样反驳,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往往期待越高伤害也越大。
另外,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拿现任丈夫跟前夫做比较。如果丈夫总是在你面前提起别的女人,拿你跟她比来比去,相信你的心情也不会好。同样的道理,如果把现任丈夫跟前夫相比,他嘴上可能不说什么,但心里一定不高兴。我就是我,他就是他,不能妄加评论。如果执意要比个高低,那岂不是死人都能把活人打败?千万不要做这种傻事。他就是他,既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不要随意将现任丈夫跟前夫对比品头论足,这是再婚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开始第二段婚姻时,对方有可能也有自己的孩子。如果婚后只是一味照顾自己的小孩,而冷落对方的孩子,很容易因此而引发矛盾。很多人再婚都是出于对孩子的考虑:“他这个人的确不错,但是如果不能好好照顾我的孩子,我还是不会跟他结婚,就算再婚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分开。”因此,再婚的夫妻双方都要适当减少对亲生骨肉的执着,敞开心扉容纳对方的孩子。
这是跟第一次结婚非常不同的一点,却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第一次结婚面临的挑战在于要把知之甚少的两位老人叫做爸妈,想方设法融入对方的家庭生活。而再婚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以前跟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突然间就变成了你的孩子。
若是第一次结婚,需要将别人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若是再婚,则需要把对方的小孩视如己出,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好好处理这一关系,日后将会演化为更大的矛盾。
决定单身,就让生活快乐而充实
“我到了这把年纪再婚,还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吗?”如果你心中有这样的疑问,看来单身更适合你现在的处境。我这样说看似是反对再婚,其实并不是这样。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其他东西都无所谓,我只在乎他这个人或者他的资产”,但这样是行不通的,再婚之后必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对方要求你抛弃自己的子女,一个人跟他生活,你恐怕就不能再“独善其身”了吧。另外,再婚后你若带着自己的孩子,每年还要为前夫祭祀、扫墓,从现任丈夫的立场来看,他很难平心静气地接受这一切。
反之亦是如此,妻子去世之后,丈夫照例会祭祀亡妻,跟孩子一同怀念亡妻。如果与丧妻之人结婚,每逢他的亡妻生日或忌日,你都要帮忙准备祭祀事宜,心里肯定也会不舒服。
离婚之后,因为子女的事情双方家人有可能会再次碰面。“明明是我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到头来端坐在父母席位上的却是他的前妻。”其实没有必要因此而愤愤不平,因为孩子的生母毕竟拥有这样的权利。
现在,很多韩国人还保持着以上这些观念和思维方式,我们的思想不够开放,才会导致再婚的成功率非常之低。如果从修行者的角度来理解,其实这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天下所有人都是我的子女,也都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凭什么会产生偏执、嫉妒呢?正是因为很多人仍然局限于保守封闭的观念,才会导致这么多的社会问题。我希望大家再婚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考虑这些问题,三思而后行。
如果不愿再婚想要一个人生活,那要怎么办呢?离婚之后总会有很多担忧困扰,“现在我还年轻,一个人生活很孤独,日后养老也是个问题……”,这些想法使人头脑混乱、不知所措,你应该转变思想,看开一些:“结过一次婚,对我来说就足够了。”思想可以左右一切,既然在人生路上已经经历过一次,那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如果你已经皈依佛门,就应该秉持一颗修行之心努力生活。与其纠缠于一个已经离去的人,不如积善行德,从事慈善活动,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心灵的解脱与自由。一个人的生活难免会感到孤独寂寞,但只要你拥有更为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孤独和自怜就会渐渐让位于充实的生活。
一个人整日待在家中,思想很容易变得消极。相反,如果充分挖掘自身拥有的能量,积极从事各项活动,恐怕你会忙得来不及孤独了。现在的你缺乏活力,才会感到如此困惑,一旦你的潜力迸发出来,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即使不能完全解决,也会大大消解。
寻找各种方法使你的人生更加自由、更加洒脱,这才是解救心灵困惑的良方妙药。不论选择再婚还是坚持单身,不论人生处于巅峰还是谷底,你都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坚持不懈地寻找自己的幸福。 第二章 智慧的女人是丈夫温暖的港湾
做丈夫坚实的后盾
大师,我想问:
在几位朋友的投资之下,我丈夫创办了一家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但是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步入正轨了。既然是投资,那就一定会有利益分红。但是现在事业还没有发展到那样的程度,如果不能盈利,所有的资本就都会变成债务,而且现在因为信任所以给我丈夫进行投资的人还不少……真不知道到时候该怎么办。
如果你对丈夫公司的事情非常了解,可以为他提供有益的建议,如果你并不十分了解,那就应该充分信任你的丈夫,放心将事情交到他手上。一味的担忧并不能提供什么帮助,反而会成为丈夫的绊脚石。如果你真的为丈夫着想,就应当多为他减轻负担。如果他的事业最终不幸失败,你也应该理解他,好好加以劝慰:“这并不是你的错,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如我们所愿的。”
即使是像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也无法忍受自己的家族遭受灭顶之灾,所以他决定用自己的身躯阻止家族的灭亡。十万大军正在向净饭国进发,释迦牟尼独自坐在军队必经的路边,一言不发,静坐冥想。率军将领问道:“佛祖,烈日当空,您为何坐在这里冥想?那边大树之下不是更好乘凉吗?”佛祖回答道:“将军,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树荫的庇护都比不上家人的荫庇啊。”听到这一回答,将军明白了佛祖的用意,于是率领十万大军返回国家。但是,敌国国王对释迦族怀有很深的仇恨,第二天下令重新进攻净饭国。第二天,佛祖仍然坐在路边冥想,经过一番相同的问答之后,将军再次掉转马头。但是到了第三天,佛祖就消失不见了,因为佛祖明白,这次即使他守在路边,也阻挡不了十万大军的进攻了。
即使是佛祖也会遇到不如意之事,又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是常理。佛祖头顶烈日,静坐冥想,凭肉身两次阻挡十万大军的进攻,他并没有选择使用暴力对抗武力。假若佛祖率领数万比丘尼与大军对抗,或者请求其他国家援助阻挡敌国进攻,或许能够挽救自己的家族,但到时他就会成为众生怨恨的对象。无论何时何地,佛祖都不会受到世俗的力量、权势以及金钱的影响,他只会依照佛法行事。
作为佛教信徒和修行者,我们也应当遵守法则而行。与其整日无谓担心,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鼓励并协助丈夫。丈夫在公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回到家中定会向妻子倾诉,这时你应该平心静气地聆听,缓解丈夫内心的压力。这才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应该努力做到的。
利用银行贷款开办公司,如果努力之后仍旧失败,那么责任就不在当事人,既然竭尽全力还是无力回天,那就不是你的责任。如果是挪用公款、贪污腐败导致公司破产,那当事人就应当负全责。很多创业的人往往过于幼稚,明明没有什么光明的前景,仍然靠私人借贷勉强维持,最后公司面临破产,那么责任还是在当事人身上,私人贷款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开办公司是不能依靠私人借贷的。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一旦投资失败,投资人就要负担全部的损失。投资是为了获利,决定投资之前一定要明白存在的风险,如果获利便可以分红,而一旦亏损,就要赔上老本。如果是私人借贷的情况,无论如何必须偿还,如果对方是以股东身份入股,那么企业主可以不进行全额偿还。
“请佛祖保佑我们公司顺利发展”,这样的祈祷对于丈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反而是在欺骗他。在家中要尽量包容丈夫,让他心情舒畅。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进行自我反省了。
另外,你应该节省日常开支,将节省下来的钱去救济穷人。这就像种庄稼施肥是一个道理,多多布施才能广结良缘,得到善报,这才是你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救济他人的时候不要心存贪念,而要真心实意。
这才是你应该采取的态度,如果因为不信任而任意干涉丈夫的工作,或者整天忧心忡忡,不仅不能提供任何帮助,还会给他凭空添乱。 不执着于丈夫的缺点
大师,我想问:
丈夫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工作之外,其他什么事都不做,我无法忍受他这个样子。只要看到他整天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或者坐在电脑前看新闻、看股市,我就感觉浑身不自在,气不打一处来。我该怎么办?
有些女性会抱怨丈夫朋友太多,每天在外喝酒应酬,很晚才回家,觉得做他们的妻子非常辛苦;而你的烦恼是丈夫整天待在家里,平时也不出去结交朋友,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们先看看自然界中的现象吧。在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花朵,它们拥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千奇百怪的形状,大小也是各不相同。它们颜色不同——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绯红似霞,既有灿烂的黄色,也有高贵的紫色。大小不一——既有高大的向日葵,也有小巧可爱的太阳花。不过,人们不会因为这些差别而判断好与坏,只是不同的种子开出了不同的花而已。
人也是一样。每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观都不相同,有的人喜欢跟人打交道,难以忍受一个人的生活,有的人在人群中则会感到不适。有的人非常讨厌体育运动,而有的人一坐在书桌前就打瞌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你的丈夫只是不符合你的要求而已,这并不代表他本身有什么不可原谅的缺点。现在你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如果你觉得丈夫的行径忍无可忍,可以直接跟他离婚,但是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你要忍受社会对离婚女人的异样目光,要处理好离婚之后的财产分配问题、子女抚养问题、另寻配偶的问题。
如果不想这样,你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俗话说,“老鼠再饿也不会自投罗网”,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希望付出上述的代价,就应当放弃心中的贪念,毕竟“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总在能坚而不烦,劳而不避,乃能期于有成”。
一个人如果既想出家为僧,又想享受男女之爱,这就是贪念。他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一,选择这个,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个,鱼与熊掌总是难以兼得。各位挑选终身伴侣时亦是如此,在茫茫人海中没有早晚对错,选择了这个男人,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所有的男人。生活就是由一次次的选择汇聚而成的,选择一个可能性的同时,必须放弃其他所有的可能性,这就是人生。
如果你的丈夫现在生活得很惬意,那就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干涉他的生活。你们已经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现在再想改变已是非常困难。每个人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你的丈夫也是这样。他既没有背叛你们的婚姻,也没有大手大脚地挥霍家产,只是喜欢待在家中不愿外出而已,这并不是那么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吧。
不要过分执着于丈夫的缺点,如果省察自身,安心修行,你会逐渐领悟到丈夫的优点——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妻子和子女身上,这不正是一个理想的顾家好男人吗?说不定有很多人还很羡慕你有这样的丈夫呢。而你宁愿让丈夫出去结交朋友,就算他每天喝酒应酬,甚至晚归都没有关系,其实问题恰恰出在你身上。
“他就是这样一种性格”,你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丈夫,学会珍惜你的人生。如果你能够积极正面地看待丈夫的生活习惯,你就会变得更加健康,心情会更加轻松,这样丈夫也不会有太多负担,反而可以变得越来越优秀。
别对丈夫做过高的期望
大师,我想问:
老公一再让我感到失望。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老公一直在上班,连一通问候的电话都没有。父母或是兄弟姐妹忘记我的生日,我不会太过失望,但是如果连自己的老公都不记得,心里就会非常难过。“咱俩一起在外挣钱,回到家中你还要照顾孩子,真是辛苦你了。”老公从来没有这样安慰过我。每逢他过生日或是结婚纪念日,他总是说“我过不过无所谓,所以你也不要有太大的期望”,不过我并不同意他这样的观点。
听到大师的教诲之后,我感受颇多,于是回家后好好对待老公,彼此的关系也在渐渐变好,但是这种失落感仍然在不断积累,有时候我真的承受不了。我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心态呢?
一切源于你的期待
现在你的丈夫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情,只是没有满足妻子的期待而已。试图改变丈夫的现行习惯并非易事,相反,你应该接受丈夫现在的状态,好好与之生活。当然,伤心失落不会因为承认现实而自动消失,但现在不仅仅是你丈夫的问题,这已经转变为你自己心态的问题。如果看到一座美丽的高山,心中非常喜欢,你对它说“你也要喜欢我才行”,它当然不会回答“我也喜欢你”,但你却不会因此而记恨这座山。为什么?因为你本来就没有期望过这座山会给你回答。
有一天,曾有一位女士来找我谈心,她说自己已经忍无可忍,一定要跟丈夫离婚。于是我就开始逐一询问,是你丈夫有外遇吗?他没有工作?他在家动手打你了?还是骂你了?所有的假设都被这位女士否定。“那是什么问题呢?”我问道,她最终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因为我的丈夫不懂得生活情趣。”也就是说她的丈夫不懂得浪漫。我问她:“你到底希望你的丈夫怎么做呢?”她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当下雨的时候,看着窗外的雨景,我就想冲一杯暖暖的咖啡,与他谈心,可是他却不了解我的心意,我们根本无法沟通。如果我说‘我们一起去喝杯咖啡吧’,他就会非常扫兴地说,‘都下雨了还出去干嘛?出去买东西吃又要花钱’。这真让人哭笑不得,我感到非常郁闷。”
就是因为这样的分歧,她再也无法容忍与丈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这也引起了娘家人的误会和不满。这样的丈夫到底有什么不好呢?要学历有学历,要人品有人品,工作也不错,每天下班都按时回家,还会帮忙做家务,几乎无可挑剔。但这位女士却认为,就算丈夫晚一点回家,甚至丈夫有外遇都可以容忍,只要丈夫能抽时间陪她一起去海边散步,在雨天陪她一起喝咖啡谈心,她就会心满意足。但她的丈夫偏偏不解风情,沉闷无聊,令她无法忍受。
所以,这位女士结识了另外一个男人——比她整整大二十岁,没有固定工作。外人都认为这个男人是在欺骗她的感情,可是她本人却执迷不悟,只因每逢下雨,这个男人会跟她共饮咖啡,还会陪她去海边散步,在她看来,这样的男人才是富有生活情趣的伴侣。
面对这位女士的抉择,我们无法轻易断定是对是错,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既然她本人认定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幸福的,其他人也无能为力。即使所有人都认为她已经失去了理性,也无法改变她的想法,所以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婚。
不过,你还没有达到这位女士执迷的程度,所以你应该学会接受丈夫的缺点。他感情不够丰富、不够细腻,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除此之外你的丈夫是无可挑剔的。你们两个之间并不是缺乏感情基础,总不能因为这一个理由就分道扬镳吧?
再小的烦恼也要慎重处理
现在你应该进行祈祷:“老公,你并没有什么差错,你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是我偶尔被自己的愚钝所蒙蔽,因为一些小事对你心存不满,对不起。”坚持进行这样的忏悔祈祷,你便可以渐渐解脱出来。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不能看到一点就妄下定论。同样,一个人的烦恼困惑是大是小,我们也不能随意评判。
过去,对于我们的祖父祖母来说,填饱肚子、维持生计是头等大事,即使丈夫经常离家在外,只要他每月向家里提供生活费,能够养得起这个家,不嫌弃糟糠之妻,妻子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也不会埋怨丈夫没有尽到照顾家庭的责任。到了父母那一代,时代又发生了变化,照顾家庭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甚至比夫妻间的忠诚更为重要。然后,到了我们这一代,婚外恋成为绝对不可原谅的问题。
这一变迁既是女性权力伸张的过程,也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所以“对方是否关心自己”便成为关注的焦点。其实,这在老年人眼中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在现代社会却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早上出门上班之前,要对妻子说一声“我爱你”,这个细节不容小觑,然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即使心里这么想,也绝对不会说出口,在他们看来这既肉麻又矫情,但年轻人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他们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地拥吻。
老一代人认为爱情没有必要整天挂在嘴边,而年轻一代却坚信“爱就要大声说出来”,“爱就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外在的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男人们应该理解女人的心思,记得在日历中做出标记,在对方生日或是结婚纪念日等重要日子来临之时,记得说声“我爱你”,还要记得送出鲜花表达心意。
现在,让我们客观地分析一下这位提问者的立场。如果你总是对丈夫心存怨恨,内心的失落感就会越发强烈,你的孩子也会间接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你内心产生的不成熟想法,不仅影响你跟丈夫的关系,还会报应在孩子身上,你应该对此提高警惕。现在你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解决内心存在的问题,否则你的贪念会给你带来因果报应。学会理解你的丈夫,看到他的优点并欣然接受,用一颗真诚的心忏悔祈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夫妻关系,并且对你的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爱他就要相信他
大师,我想问:
我丈夫和公司同事传出了绯闻,之后他哭着请求我的原谅。虽然我不再计较,但一想到他们还在一个公司上班,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我心里非常不安。我真的很爱我的丈夫。我应该怎么办呢?
“四部曲”:误会——空想——追究——矛盾
丈夫唯一的真爱应该是结发妻子,妻子最爱的也应该是自己的丈夫,伉俪情深是我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标准定义,同时人们也坚信这才是美满婚姻的保障。然而现实往往令人失望,即使对另一半情真意切,人也总是难免对其他异性产生好感。
仔细想来,或许只有在热恋期间,两人才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世界,但是结婚五年、十年之后,夫妻间的交流就会渐渐变少,世道艰辛如何生存,怎样修行,何为哲学,小至周末出行的计划,大至国际间的风云变幻……诸如此类话题,我们可以与外人侃侃而谈,却很难跟丈夫或妻子畅所欲言。
如果各位跟丈夫探讨自己关心的话题,可能会碰钉子:“现在填饱肚子都是个问题,就别说这些没用的了!”自己一个人在外奔波劳累、忙得不可开交,妻子却在家安享清闲,丈夫很容易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认为妻子“站着说话不腰疼”。
妻子在家中照顾孩子、料理家事,也是极其艰辛,丈夫并非一无所知,但是他总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其他的女性。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兴趣相投的同事,见过一两次之后就会很乐于跟对方交往。
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都不相同。有人对赏花颇感兴趣,而有人则更热衷于品茶;有人对收集古董情有独钟,也有人沉迷于山川名画。夫妻也不例外,两人的兴趣总会有所差异。最初相识,或许是缘于某种共同的爱好,两人惺惺相惜、彼此投缘,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经历岁月的打磨之后,夫妻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话题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总是一人发问,而另一方却懒得回答,家庭生活成为一场“独角戏”。与此相反,走出家庭之后与他人的交往则更有新鲜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谈笑风生,久违的满足感重新鲜活起来,从而开始愉快地交往。
试想,你在咖啡店与某位男性邂逅,聊得非常开心,如果此时丈夫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何反应呢?他极有可能很不开心,甚至误会你们两人的关系。现在调换一下,如果你的丈夫跟其他女人聊得不亦乐乎,回到家之后却对你爱搭不理,敷衍了事,你的心情肯定也会很糟糕,甚至会怀疑他们两人的关系。
于是,误会就这么开始了。看到丈夫与其他女人说几句话,就开始胡思乱想,想要追根问底。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丈夫予以否认,妻子通常会怎样作答呢?
“如果你老实告诉我,兴许我还会原谅你。快点招吧。”
大部分情况下妻子会采用这样的方式。但是如此一来,一件小事便演化为矛盾的导火索。 考验彼此真心的契机     虽然很多男士对家庭并没有太多不满,但是他们偶尔也会夜不归宿。尤其是韩国的很多男性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只要能养得起这个家就行,夜不归宿没有什么大不了”,而女性却认为这是不可容忍的“罪行”。人性的进化是非常缓慢的,无论蒙昧的远古洪荒还是开放的现代社会,人类的情感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古代社会,妻子对丈夫的夜不归宿当然是怨声载道,但碍于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压抑,她们只能忍气吞声。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不平等的社会认知——女性对于丈夫的“过分行为”非常隐忍,而男性却根本不以为然。
当这一问题凸显出来之后,明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我充分理解女性的这种心情,但是我想比这更重要的是考虑清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对自己更为有利。
如果丈夫对夫妻并无不满,只是不经意与其他女子发生了关系,还不至于导致夫妻关系彻底决裂。如果是这种情况,而且你还爱着自己的丈夫,却始终不肯原谅他,执意让他放下颜面向你赔罪,那么你的坚持就算不得明智之举。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如果你遇到了之前的男朋友,两人一起碰面聊天,不想却引发了夫妻间的矛盾。考虑到丈夫的伤心失落,你向他赔礼道歉:“对不起,我这么做让你误会了,真是对不起。”经过多次赔礼道歉,丈夫还是不加理睬,甚至拳脚相加施展暴力,那么夫妻之间的裂缝可能会无法弥合。“这就是我的爱情吗?我一直深爱的人就是这样的品性吗?他心胸这么狭窄,我还要继续忍受下去吗?”你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怀疑。
如果夫妻之间真正相爱,就应该包容彼此的缺点和失误。经历风浪之时才能考验彼此的真情,两人之间的小摩擦恰好为增进夫妻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如果两人能够风雨同舟,就会见到灿烂的彩虹,然后感叹:“不愧是我老婆(老公)啊!”
“男儿有泪不轻弹”,如果一个男人泪流满面地请求你的原谅,你应该理解他对你的这份感情,也要考虑这份感情对你的价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也不能过于感情用事,作为女人要考虑自己的未来。在你的眼中,丈夫是做了天地不容的事情,而从丈夫的角度来看,从他的感情世界来看,他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
这个世界上,你最应该爱谁?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否定,作为丈夫也应该理解妻子,作为妻子也应该相信自己的丈夫,这才是真爱。然而,生活中总是充满悖论,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谅解,丈夫却往往不理解妻子,而妻子也不愿相信自己的丈夫,这就是夫妻之间难以自由的原因所在。
夫妻之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两人都对彼此抱有强烈的占有欲,认为“你是我的人,就是属于我的”。但是,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属于另一个人的。即使亲密无间的夫妻,也只是有缘相知相守而已,绝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占有。
学习佛法后就应该明白,无论肉体还是灵魂,都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更进一步说就是“无我”,即没有“我”这样一个存在。“无所有”,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的,这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既然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我”,就不存在属于“我”的东西,又怎么能说某个人是属于另一个人的呢?
然而,茫茫众生生活于红尘之中,想法总是过于幼稚,心中充满了各种欲望。渴望拥有是人之常情,我可以理解,但当这种欲望与真理相违背时,会给人们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伤害,所以做取舍时一定要小心慎重。
我要提醒所有女性朋友,首先要信任自己的丈夫。如果心存怀疑,内心就会痛苦不堪;如果心生信任,心境自然会平和许多。也就是说,对你的丈夫信任与否,并不只是为了他而做的选择,也是为了你自己的抉择。
现在,各位所信任的另一半,有可能会瞒着你们与别人交往,但是只要你不知道,就不称之为问题。反过来,在你们所怀疑的另一半之中,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发生外遇。一旦起了怀疑之心,那些怀疑在你心中就已经真真切切地发生了。因此,重要的不是事实本身的真假,而是你内心的选择,信任或怀疑才是痛苦的根源。
如果真的爱你的丈夫,而他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善良之人,丈夫祈求你的原谅,你就原谅他吧,不要再纠缠下去,学会大度地放手。这样做既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你的家庭、为了你的孩子,也能够给你的丈夫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
如果情况并非如此,你的丈夫喜欢那个女人更甚于你,你就应该当机立断,不要心软回头,果决地说声“再见”,爽快地退出这场游戏。法律角度的谁对谁错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跟那个女人生活在一起,比跟你在一起更加幸福,那么就成全他们吧。男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何况他不是路人甲,他是你曾经深爱的丈夫,怎能剥夺他幸福的权利呢?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要接受这一事实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用一颗温暖而宽容的心祈求对方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况且,丈夫去见别的女人是他的决定,你又为什么要为了这样一个负心汉而伤心流泪呢?这样做岂不是很傻吗?这是在进行自我折磨。那么你也要出轨对他进行报复吗?很显然,即便这样做了,你的内心也不会得到平静和满足。因此,你需要的是修炼内心。
从这一点来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疼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我是珍爱自己的,所以不能用痛苦自虐;因为我是珍惜自己的,所以不会随便对待自己。自我折磨只是抛弃自尊、自我伤害的幼稚行为。首先要爱护你自己,然后再从理解丈夫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