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z21:关于中医脉诊论之三:病脉阴阳分析初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4:39:48

关于中医脉诊论之三:病脉阴阳分析初识:

阴阳转化的道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一.何为阳脉?如浮大滑数实之类。阳主升散,浮越,躁急。如浮大之阳脉,多有发热恶寒,心烦热之阳证。是由于发热伤津烁液,饮食不思,营养障碍。如失治或治疗不当,则浮大滑数之阳脉,亦可转变为沉细虚弱之阴脉。如阳偏盛,则升散太过,而潜敛不及,致阴阳乖和(违反常理、不正常),现头眩心烦,脉浮大之证候。

1如脉象的浮大,多由于外邪的侵袭,机体为抗御外邪,驱使气血抵御外邪,故脉现浮大,为气血充盛之征,然必有力。若大而无力,为阴虚不能维阳。见阳气上泛的虚象。若浮取有力,应抑阳养阴,即削弱阳邪的偏盛。増强阴气潜敛,使之取得暂时的阴阳平衡。即强者抑之,虚者扶之之义。

二.何为阴脉?如沉细涩迟微之类。阴主潜敛,垫(zhe)藏、柔缓。体虚气弱者,每现沉细虚弱之阴脉。治疗后,气充体健,脉象亦有细弱之阴脉,转变为浮滑之阳脉。

《伤寒来苏集》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浮大滑动数,此名阳也。脉沉弱涩弦微迟,此名阴也。”脉有十种,阴阳两分,即俱五法:浮沉是脉体;大弱是脉势;滑涩是脉气;动弦是脉形;迟数是脉息。总是病脉,而非平脉也。

《伤寒来苏集》曰:“阴阳升降,以关(左关肝脉右关脾脉)为界,阳生于尺,而动于寸,阴生于寸,而动于尺,阴阳互根之义也。”“寸脉居上,而治阳,尺脉居下,而治阴,上下分司之义也。”“寸脉不至关,则阴不生阳,是为孤阴。阴亦将绝矣。。。。。正欲人急治之义。是先一招看法(预见法)。若治之得宜,则阳得阴而解,阴得阳而解,阴阳自和而愈矣。”

问曰:“脉欲知病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属寒热不解,此脉阴阳和平,虽剧当愈。”“阳剧者,当治阳,阴剧者,当治阴。必调其阴阳。”

如阳偏盛,则升散太过,而潜阳不及,致阴阳乖和,现头晕心烦,脉浮大证候。

如阴寒偏盛,脉多沉缓,或沉细,为升浮力不足。而潜敛偏盛,阴盛则阳衰,甚者脉现沉迟,沉微。

如阴寒暴侵,则脉多沉紧,其症常见脘满腹胀,大便溏泄,四肢厥冷之阴寒症。治宜扶阳温中散寒。

如新病宜温中散寒为主。久病应扶阳益气,矣沉脉转浮。迟脉转缓,即为阳复阴化之佳象。

如阴虚者,当阴气渐复,则脉象即由浮转沉。如因失眠过劳,烦恼损伤阴气,则脉即有沉而转浮。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贫血严重时,脉虚数而浮。宜用潜镇,健脾养血之剂,血相渐复,而脉象日趋沉敛,数象渐缓。在阴血恢复,脉象沉静之际,精神清爽,身觉有力,而心悸气短,亦不明显。

如脉象突然浮越,略有数意,是阴气损伤,不能维持阴阳平衡,应防止近期将有发热出血症候。

如发汗药,使气血趋表以抗病,同时血压上升,头眩目赤,注意用泻药,能使机能趋向于里于下,外邪未解,而用下药过早,每致外邪内陷,诱发结胸痞症,及邪热内陷之坏病。数脉虽为阳热之体现,如温热症在气分,脉洪大是温热炽盛,抗病力强的表现。

如温热病初期,脉多不数。如温热凶猛,或阴气灼伤,则脉滑数,数是阳的特性。迟缓是阴的良能。阳的数急,得阴的迟缓维系,脉象方能不急不徐雍容和缓。

当热邪外侵,抗病力猛增,阳气抗盛之际,如阴气尚内维持平衡,则脉洪大浮滑而不数,或略数。及阴液耗伤,则脉现数。热毒雍盛时,或阴气耗伤,则脉象变数。阴气损伤愈重,数象愈甚。故阴阳互相维系的理论,是脉象演变的规律,是探测病机的转化,和揆度机体阴阳胜负的主要方法。

总之,阳偏盛,现浮大数滑之阳象。阴过强,现沉细迟涩之阴脉。如阴阳平衡,则脉浮沉适中,为正常脉。

 三.阴阳相互制约的理论,对脉象的演变和病机的观察,病情转化,治则的拟定关系密切。阴阳代表机体,各脏腑,各组织之间,功能和器质之间,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人体的上下内外平衡,各脏腑协调,都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矛盾的结果。人体健康时,是应保持整体的阴阳平衡,主要是气血和动静的平衡。不论是内因,外因,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势必导致疾病。中医诊断治疗,均为诊察机体阴阳偏性,调剂阴阳平衡。治疗的目的,在于调剂机体上下内外,浮沉缓急诸方面的阴阳平衡。用持脉,探测阴阳偏盛,作为调剂人体阴阳平衡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持脉时,应先分清其阴脉、阳脉、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实证多为外邪侵袭,虚证皆由正气不足。

四.疾病是怎样发生的?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如内因使五脏损伤,不能调剂自身阴阳平衡。致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受到限制,因而发生种种疾病。气血旺盛,是人体抗御疾病和消除疾病的主要机能。人体总是通过气血功能,促使机体的气血津液发生变化,以抗御疾病,保持人体健康。故病在表,则抗病之机能即趋于表。而脉浮。病势重,则所需抵抗力强,故现洪大滑数之脉。病在内,则人体抗病之机能亦趋向里,而现沉脉;病在上,则寸大于尺;病在下,则尺大于寸。正气虚,则脉现微细;邪气盛,则脉必洪大;邪在气分,则右脉大于左脉;(肺、脾)。邪入营分,则左脉偏盛。所以脉象变化,是随机体防御性反射作用产生的。

五.中医浮沉脉力诊断疾病法?

在正常情况下,阳气的升散之性,得阴气潜敛以济之,则升散不致太过,而升降平衡,散敛适中,故能保持正常生理。如阳偏盛,则升散太过,而潜敛不及,致阴阳乖和不顺,不和谐。见头眩心烦,脉浮大之证候。脉象的浮大,多由于外邪侵袭,机体为抗御外邪,驱使气血抵御外邪,故脉见浮大。为气虚充盛之征,然必有力。如大而无力,为阴虚不能维阳,是阳气上泛的虚象。所谓有力,是脉力超过正常。一般正常人脉力,假设为5个脉力单位。若脉力在5个脉力单位或6-7个单位,都称为有力。如在5个单位以下,甚至为2-3个单位,都称无力。

分析:凡脉大为阳,浮为阳,数为阳,动为阳,长为阳,滑为阳;沉为阴,涩为阳,弱为阴,弦为阴,短为阴,微为阴,是为三阴三阳也。阳病见阴脉者,反也,主死。阴病见阳脉者,顺也,主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则吐血,阴微则下利,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阳微则发汗,阴微则自下,阳数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而烦挠不得眠也。阴附阳则强,阳附阴则癫。

总之,差距愈大,阴虚愈甚。若浮取力较弱,重按全无,则为散脉。如浮取脉力超过正常,而重按仅一脉力左右,则为革脉。这些脉象,都可通过浮沉脉力对比确定。若浮取有力,应抑阳养阴,即阳强抑之。若阴寒偏盛,脉多沉缓,或沉细,升浮力不足,而潜敛偏性宜扶阳温中散寒。

医者的扶偏救弊,应在阳证,热证,脉浮大有力,发热不退,耗津烁液时,速预退热排邪,祛病扶正。若脉浮大无力,是邪热过盛,阴津损伤,应速益阴维阳。祛邪以扶正,都要根据脉象的演变,确定治疗法则。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01128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