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微信同步的计步器:明年中國經濟戰略變化四大看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25:40
觀點中國opinion.china.com.cn    時間:2011-12-21    人物:易憲容
從經濟政策的層面上來看,無論是強調經濟增長的“穩中求進”,還是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表述沒有改變,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的深化與細化等都強調了一個“穩”字。
讀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告,多數人看到的是2012年中國整個取向在強調一個“穩”字,經濟發展戰略可能強調的是“過渡”,所以從經濟政策的層面上來看,無論是強調經濟增長的“穩中求進”,還是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表述沒有改變,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的深化與細化等都強調了一個“穩”字。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十分重要的新資訊是,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將可能出現四方面變化。
第一,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改變以往唯GDP是從的指導原則。弱化對GDP的追求。十七大報告就提出此觀念。當時的觀念是,國家GDP增長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讓絕大多數人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提高全體國民的經濟生活福利。不過,儘管這些觀念開始在一些政策中初露端倪,但當面臨經濟環境突發事件時,剛剛開始偏向民生的政策就可能被新的經濟環境變化所終止。比如,2008年下半年國內經濟政策因為國際金融危機而突然逆轉。
今年下半年,儘管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更大,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不小,各種壓力蜂擁而來,但這次政策調控沒有走向2008年的老路,而是更為審時度勢,弱化了對GDP的追求。從公告的經濟政策走向表述來看,面對當前空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政府寧可把所追求業績的GDP降下來,也不輕易出臺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從當前一些中央領導人的講話中,已強烈透露出政府正在弱化追求GDP業績的政策傾向。筆者以為,這將是2012年及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型一個重點。
第二,2012年中國轉型可能表現為擺脫“貨幣依賴症”。從2003年起,中國經濟政策一直把與虛擬經濟(或金融經濟)混為一談,以為只有GDP上去了,個人的紙上財富就增加了,中國的經濟就快速增長了。這种經濟增長主要建立在各種信用過度擴張的基礎上。可以説,近10年,中國經濟的“貨幣依賴症”十分嚴重。從1998年到2002年,銀行的速度年均為1萬億元左右,到當前信貸增長速度則達到年均近8萬億元,後者是前者的8倍,但2010年GDP增長不及2002年的4倍。
也就是説,近10年來中國貨幣總量與實體經濟總量關係出現嚴重的扭曲。比如10年來國內銀行資産總量達到110萬億元以上,增加近8倍,是當年GDP的2.5倍以上。這樣的佔比也是世界絕無僅有的。而美國的銀行資産總量不足GDP一倍,其他老牌市場國家更是如此。還有,我們每年信貸增長遠大於實體經濟需求。比如,近些來,我們每年新增名義GDP約5萬億元左右,新增實際GDP為4萬億元,但近3年信貸增長年均超過8萬億元以上,如果再加上銀行表外業務及外匯佔款,其信用增長佔比更是驚人。但還有輿論認為信貸十分緊縮,市場流動性不夠,中小企業及農業等實體經濟無法獲得所需要的資金。
其實,問題的核心在於,政策對實體經濟發展及虛擬經濟發展沒有嚴格的界定,致使大量的錢流向各種資産,並用這些錢吹大了GDP,也推高了不同資産的價格。在這種態勢下,儘管中國面臨經濟下行的風險,政府並沒有主張改變當前的貨幣政策,讓信貸增長又過度擴張。可以説,2012年的貨幣政策及信用額度(或整個社會總融資),只會在今年的基礎上表現更為中性,並將如此有限的信用擴張用於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比如,保證國家已批准開工的在建水利、鐵路、重大裝備等資金需求,而不會來救助過去總是左右政府政策的房地産業。也就是説,2012年中國貨幣政策的重心主要是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再來推高資産及GDP業績。
第三,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向是經濟的“去房地産化”或減弱經濟對房地産業的依賴。“去房地産化”,一是表現為政府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堅定性及降低房價目標的明確性。可以説,這兩者融為一體,其目標就是要讓國內房地産價格回歸到合理水準;二是表現為政府將出臺一系列政策去除房地産賺錢效應,使住房市場的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三是表現為突出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性。
第四,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變化,還在於從根本上調整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或虛擬經濟關係。這也將是國內未來經濟政策核心。如會議公告所示,要“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該段話儘管字數不多,但包括了重要的政策內容。也就是説,公告所強調的發展實體經濟的基礎性,不僅決定了2012年經濟政策根本性轉向,而且也決定了未來國內産業結構大轉變,決定了未來中國金融資源如何分配及個人收入如何增長。
早幾年,整個社會對金融的理解就是資本運作、似乎就是“一夜暴富”、就是金融來造就GDP業績等。這種金融性操弄或資本動作不僅表現在房地産業及股市,而且也向國內地方政府逐漸蔓延。各個地方城市都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不同地區、不同範圍的金融中心,都希望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打造成金融強省或金融強市。在這種觀念推動下,不少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把這種金融性操弄玩到極致。因此,公告強調的發展實體的基礎性,清楚地向市場表明,加速發展中國的金融市場是必然趨勢,但金融市場的發展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不是為金融市場的發展而發展及忽視實體經濟的發展。這種觀念的改變,勢必影響到未來中國一系列經濟政策。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_30509.html

標簽:易憲容
來源:經濟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