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草蔫了怎么办:《与美同行》节目的生产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24:19
春节特别节目 《与美同行》
一、     节目概述:
2007年1月12日我们接到通知,启动春节特别节目《与美同行》。在整整1个月零4天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策划、选定嘉宾、选定特邀嘉宾主持、演播室背景设计、编导任务安排、嘉宾联络、分期录制、后期制作和推广宣传等9个阶段,终于在2月16日完成12期节目。
《与美同行》共12集,前7集每集33分钟,大年初一至初七播出;后5集每集35分钟,节后初九至十三在《国视60分》中播出。
这七期节目分别是:
播出日期
节目内容
嘉宾主持
编导
2月18日
冯瑞丽:发现真美
彭吉象
朱长宝
2月19日
赵青:感受音乐之美
彭吉象
郭莹
2月20日
戴玉强:美由心生
滕矢初
朱长宝
2月21日
王亚楠:戏外人生
白庚胜
郭莹
2月22日
朱明德:让生命歌唱
彭吉象
高建国
2月23日
王庆爽:歌声伴我高飞
彭吉象
高建国
2月24日
汤灿:追寻融合之美
白庚胜
程哲
下面是这1个月来的简单工作报告。
一、    启  动
2007年1月12日,新闻中心领导根据康宁台长的指示精神,决定立即策划启动一档反映“美育与和谐社会”主题的春节特别节目,并安排田立与朱长宝两位同志与我台大活中心的白娟同志联络,由她来转达康宁台长的指示精神以及嘉宾的人选等问题。
白娟同志对节目的方向大概进行了说明,并提供了北京盛世金鹰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的秘书杨坚女士的联系方式,说嘉宾人选由该公司提供,另外部分人选由我台三套影视工作室吴晓梅主任提供。杨坚于1月12日提供了8位嘉宾人选(冯瑞丽,戴玉强 ,雷  佳
董  芳 ,王庆爽,汤灿,佟铁鑫(最后未上),张  也(最后未上) ) ,吴晓梅提供了王亚楠和徐兵2位人选。
为了提升节目质量,我们在此基础上又拟出另外一些候选名单(包括:乔  羽、李双江、潘公凯 (中央美院院长)、唐国强、王铁成 、冯  巩 、倪  萍 、濮存昕 、阎 肃 、田壮壮、刘 欢 、李 燕 、舒 乙、赵  青 (著名舞蹈家,赵丹之女) 、阎维文、冯  远 (中国文联副主席)、王  昆 (著名歌唱家)、陈爱莲 (著名舞蹈家)、赵宝刚、谢飞 、滕腾   (民间艺术家) )。《与美同行》项目就此启动。
二、策  划
新闻中心的领导安排朱长宝同志负责《与美同行》的策划工作, 策划草案出来以后,一频道总监赵士勇、新闻中心主任万伟和主编田立等同志都对草案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为此专门召开了三次策划座谈会。第一次是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戏剧学院和我台研究室的张志君等五位同志为节目出谋划策;第二次是邀请方卫同志和参与节目的各位编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座谈,对节目的制作手法、切入角度、访谈话题等细节进行了沟通;第三次是由赵士勇、万伟、田立等同志以一期节目的制作脚本为例与各位编导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整个项目的制作方向。
策划方案进行了前后3次修改以后,最终确定下来。(见附件)
三、选定嘉宾
和任何访谈类节目一样,嘉宾的联络与确定工作是我们颇费功夫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广泛动员各种关系联络众位嘉宾,得到最多的却是拒绝,我们的人选名单也随之前后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变动。最终确定下来李燕、赵青、朱明德和陈爱莲。
联络特邀嘉宾主持也颇费口舌,冯骥才,金铁霖、于丹等人选都婉拒了我们的邀请,最终确定下来白庚胜、彭吉象和滕矢初。
12位嘉宾,12期节目,由新闻中心的7位编导分工制作,分别是朱长宝、李波、高建国、郭莹、程哲、车侠和武兵。
在整个联络过程中,特别感谢我台研究室的吕淑湘、大活中心的白娟和三套影视工作室的吴晓梅等三位同志。没有她们的热心支持,我们的节目进程可能还要推后。
四、演播室背景设计
此次节目的演播室背景是由与新闻中心经常合作的北京天成视佳广告公司负责设计的(《燃情岁月-长征篇》和《国视资讯》宣传手册也是该公司设计的)。我们提出具体方案和要求以后,该公司派设计人员前后4次进行了修改和效果预览。最终因为录制日程紧迫,他们用3天的时间完成成品。(见附件)
五、分 期 录 制
由于临近春节,嘉宾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个别嘉宾都没有时间与编导见面沟通,即使见面,时间也非常短暂,仅限于肤浅的了解。而录制日程的安排也是相当紧凑,一期节目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
1、          嘉宾时间
2、          演播室时间(经常是多个栏目抢录)
3、          特邀嘉宾主持时间。
4、          主持人时间。
可以说,这些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现在都不堪回首。以一期节目的录制为例,我们的编导要负责下面这些事情:
1、          迎接嘉宾,负责接待,安排录制前的互相沟通。
2、          挂演播室背景(整个12期节目,基本上都是由朱长宝一个人挂、拆)
3、          监控节目录制。
4、          送嘉宾。
我们录制的原则就是背景搭上以后,一次争取多录几个嘉宾,尤其是负责两期节目的编导,更是像打一场硬仗,前脚把嘉宾送走,接着又迎来下一期嘉宾,直到把客人都送走,才能长长地舒一口气。
并且还有一个矛盾,每天下午五点《国视60分》要录制当晚的新闻,这就要求我们的录制不能拖延,赶上嘉宾迟到就麻烦了。到五点不管录完没录完都得停,因为当晚的新闻是万万不能误播的。
六、后期制作
事实求是地讲,后期制作是编导们心中永远的痛。这里面的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没有编导再愿意接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特别节目了。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机房的后期设备紧张:白天基本上都是在制作当天或者次日要播的常规节目,我们只能排到晚上。我们一共3台非线参与制作《与美同行》,每台非线负责4期,技术人员和我们的编导几乎天天熬到次日凌晨4、5点。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这种糟糕的状况造成三种恶果:
(1)节目迟迟做不完,影响送播。
(2)为了争抢机器(大多是和白天有节目的记者),影响同事关系。
(3)晚上打车回家,增加节目成本。
(4)办公室没有休息设施,只能趴在桌上小憩一下, 影响身体健康。 (建议: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关怀,增加休息设施,为晚上加班熬夜的同志考虑)
经过两周多的顽强拼搏,我们的编导已经制作完毕10期节目,
还有2期节后上班再做。(春节播出的7期已经送播,另外5期节后播出) 。
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