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魔忍游戏cg:看春晚骂春晚成为新民俗的一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25:04

看春晚骂春晚成为新民俗的一部分

每到春晚结束以后,网络上就会准时出现骂春晚的帖子——看春晚和骂春晚已经成为中国新民俗的一部分。近日,随着马东的被卷入,围绕春晚的争论渐趋激烈。

事实上,人们批评央视春晚,是因为对它寄予了太多希望。1983年,央视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时,根本没有料到它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经过近三十年的积淀,它早已超越了普通贺岁节目的范畴,升格为展示大国崛起进程的民族仪式,事关无数华人的自尊心和快乐指数。同时,人们对它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它应该既美轮美奂、妙趣横生、亮点迭出,又思想深刻、启迪民智、寓教于乐;既高雅不凡,又不疏远下里巴人;既展现大国崛起的牛气和喜气,又恰到好处地显示底层人民的生存处境;既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情怀,又弘扬传统文化……总之,它必须兼顾全国人民的吁求,展示各种民族艺术样式的魅力,成为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精品。然而,每个人的立场、趣味、心态都各不相同,一万个观众心目中有一万个理想的春晚,又有谁能满足13亿人的审美期待?即使由超人来执导春晚,恐怕也不能让如此多的受众全都获得“给力”的感觉。

现在看来,问题不完全出在春晚主创人员身上,更是出在观众这儿——我们太把央视春晚当回事了,以至于忘记了它仅仅是档电视节目。举国人的喜怒哀乐都由一台晚会决定,是不是说明我们的精神还不够成熟?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春晚,是因为它由央视主办。倘若它属于别的什么电视台,观众绝不会对它寄予如此大的希望。对央视春晚的关注实际上是对中心的关注,显现的是一种中心化的思维方式。从秦朝开始,集权的社会体制就不断强化着对中心的信仰,注视中心、关注中心、走向中心、依赖中心则成为普通人至深的生存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中心化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非但未被解构,反倒被“大国崛起”的语境所强化了。为了满足国人对中心的期待,中心要不断演绎各种宏大叙事,属于中心的娱乐节目也常常升格为事关民族情绪的国家仪式。正是这种过度关注中心的心态使央视春晚成为超级神话。然而,对中心的过度关注既使央视之类机构承受着边缘个体无法想象之重,也使人们习惯性地忽略非中心地带的文化形态。在众人赞美或批评春晚时,有谁想到了边缘文化的现状?又有多少人在乎地方台类似节目的成败?关注中心者本人受到关注了吗?

大多数批评者都受制于中心化的思维方式,表现了过度关心中心的思维惯性——他们批评的不是春晚本身,而是春晚的现有形态。这种批评往往表达了一种对春晚理想化的期待,显现了关注中心的生活惯性。许多批评者甚至下意识地将自己想象为春晚的导演,将自己置于中心之位,似乎自己可以创造更好的电视神话。对中心的过度想象和过度关注与当代多元主义文化精神不符,不利于形成尊重差异和个体价值的世界观。在多元主义精神渐趋普及的当今世界,去中心化是国人不能不完成的功课。

宇宙本无中心,世界是个网络。中国也由个性迥异的“地方”构成,不同“地方”的文化体系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需要我们关注、研究、欣赏。除了春晚,我们还有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演出,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和形形色色的亚文化。与其用太多的精力赞美和批评春晚,不如关注中心之外的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成为冷静、理性、宽容的多元主义者。换个立场,我们或许能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