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魔忍雪风2结局:叶盛兰的“龙凤虎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29:06

                        叶盛兰的“龙凤虎音”

今年春节的电视节目中,重播了去年重阳节京剧老艺术家演唱会,在叶少兰老师上场前,笔者正巧聆赏了新出版的《赤壁之战》录音光碟。群星荟萃固然格外吸引人,无有舞台图像,仅凭现场声音,也可感受到叶盛兰先生(饰演周瑜)表演艺术最佳状态时的挥洒摇曳与光彩照人。据悉叶那时承受着京剧界首席“**”的不公正待遇,每天演出两场,白天为《西厢记》,晚上为《赤壁之战》,中间时段还要接受监督劳动打扫卫生,人言“愤怒出诗人”,叶则是“困境出精品”,先生坚韧不拔的性格、“戏比天大”的形象在后辈们目中,今天显得无比高大。对比之下恕我直言,就唱法这一关,少兰的火候拿捏,迄今和盛兰先生之间仍有相当差距,表面上看属过犹不及,深层里探究,可判明在美学标准与表演理念上似有误区,或有着外界瞩目下家学传承的自身压力。因此而知,即便是父子血缘关系,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薪火相传。

再找出盛兰先生的吕布、罗成、许仙、梁山伯、周仁、潘必正、张珙、华云龙等音配像剧目系列人物的原创唱腔,补上一课,不禁感叹,同样一条嗓子,在他用来塑造出的形象,可是身份个性千姿百态、唱腔色彩斑斓各异。使得原本仅处配角地位的小生行当,照样大红大紫得以跻身流派创始人之列、挂上领衔头牌。

其实小生行强调的运腔须要“龙凤虎音”齐备,包含了对音色音质音域多方面把握调节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其他行当无论真假嗓来言,规律相通,原理适用,惟有嗓音具有游刃有余、高低咸宜、控制自如的宽厚亮度,才能大范围加强歌者声腔艺术的立体感、可塑性、表现力。我们从《赤壁之战》同台主演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等艺术家身上,亦可不同程度领略到个中奥妙。以吾外行者的认识,他们之所以能够将演唱状态提升到如此自由境界,大致不离美声唱法的“三点”(即带泛音的高位置点、丹田之气深支持点、灵活的整体共鸣点),长时间在舞台上始终用最小的气息,源源不断把声音直送达剧场上下的各个角落。而且那时是禁止带“小麦”(无线话筒)上台,全靠演员自幼练就的瓷实功夫。所以,中国的京剧和西洋的美声,唱法风格训练手段虽有别,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目标结果完全一致,堪称殊途同归。

听叶盛兰的录音,产生一个总体感觉,那就是理想的“唱如念白,念白又如唱”。唱,犹娓娓道来,说,恰具韵律美,即便无乐队伴奏,一切仍都沉浸在音乐进行中,与声嘶力竭的强吼卯上有完全区别。有行家戏迷买票看戏,竟然是冲着他拿手的“笑”而来,介乎于唱念之间的叶派“笑”和唱,是一样值钱,真大有讲究。人说叶的周瑜(嫉妒)、吕布(张狂)、张珙(痴呆)、王金龙(焦躁)的“笑”最具独特魅力;而我难忘的是,叶演周仁在戏落幕时的“笑”,是描摹重见天日却怨愤无法倾吐、一种比哭还难受的笑,感人至深而泪满襟怀。

龙凤虎三音,缺“龙”少骨架,缺“凤”嫌干瘪,缺“虎”无气势。不仅少兰,其余叶派弟子传人,今天一一听来,总有“三缺一”令人不满足处。足见培养合格小生人才之难度,实际上是超过其他行当。

有人会说,你阁下太难伺候,要求能否降低一些?然而,自古到今,世人心目中艺术评判标准从来就只有一种,有谁见过两杆秤?否则属于伪劣商品,那不叫艺术美欣赏,那应改称为视听觉受罪,掏口袋花钱买票者智商,值得去作鉴定。

“文革”前,周总理陪同外国朋友看叶盛兰演出,一位法国友人曾说京剧是中国的歌剧,上帝给了他一条金嗓子,周总理也风趣地说道,这是我们的“古典男高音”。包括叶盛兰在内的老一辈名家倾毕生心血,积累起各自的艺术流派,汇合成了绚丽灿烂的京剧之美,乃我民族文化传统戏剧的结晶与骄傲也。(王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