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itywall完整版mp3:杏花村就在玉山冰溪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0:08:55
杏花村就在玉山冰溪旁? 玉山县委办退休干部宣称惊人发现,称孤本县志、老杏树都是证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千古绝唱中的杏花村究竟所指何处,一千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近日,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的66岁玉山县委办公室退休干部吴行固说,他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杜牧诗作中的杏花村位于玉山冰溪旁,而千年前的杏花村如今还留下了老杏树、杏花桥、杏花门等古迹。

  杜诗中杏花村在哪众说纷纭

  杜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有说是在山西省汾阳县,又有说是安徽省贵池县。近年来,更有江苏宜兴杏花村、江苏徐州杏花村、湖北麻城杏花村之说。全国宣称属杏花村的地方多达20多处,但没有一处有充足的依据。9日下午,吴行固打开了他一大箱装满杏花村研究资料的皮箱,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

  主要的两种说法中,山西汾阳杏花村的理由是该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历史,汾酒又为中华名酒;安徽贵池杏花村理由是那里也酿酒,而且杜牧曾在池州任过官。贵池说者驳汾阳说者:两《唐书》本传和《杜牧年谱》均没有杜牧到过汾阳一带的记载。汾阳说者举杜牧《并州道中》一诗为证,贵池说者又说《并州道中》也并不可靠。而被清朝翰林院编修纪晓岚选入《四库全书》的安徽省贵池县清代文人朗遂的专著《杏花村志》上也有按语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指风景而言,必以一村以实之,则话句反为滞相矣!”纵读《杏花村志》,里面所述的“杏花村”村址也含糊其辞,空泛莫辨。

  县志里确指杏花村在玉山

  玉山目前最老的县志是清代编的,如今只剩一本孤本,现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是清.康熙十年(1671)编纂的。其中里面有五处关于“杏花村”的详细记载。

  吴行固拿出三本厚厚的手抄复印本告诉记者,1984年,玉山县了为重新修县志,派了两名同志到当时的北京图书馆,花了三个月时间将孤本县志一字一字地抄了下来,他手中的三本就是手抄本的复印件。两年前,他和几名老同志为了保护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文物古迹“东津桥”,在查询县志资料时发现了关于杏花村和杜牧的相关记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玉溪杏花村作杜牧”,记录在县志中诗作中的原始记载是这样的,而另几处关于“杏花村”的记载则分别为:“杏花村在县治西隅,其地临溪多杏花,故名。旧有歌馆酒楼,而舟楫多泊其下,古人诗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指此也。”;“蔡家园在县治西隅与杏花村相抵,乃昔人游玩之所。”;“旧杏花村,南出玉虹桥上。”;“下街由东街三桥头折西直抵玉虹桥前,折北至杏花村,邑之南隅属之。”地方志乃是正史,当时须送朝廷“御览备案,府、县两级朝廷命官肯定不会冒“欺君之罪”,所编纂的《玉山县志》肯定真实可靠。在县志中当地的地图上,还准确地标明了“杏花村”的地理位置,方位、界址均十分具体。吴行固告诉记者,纵观全国各地有关“杏花村”的史料,作如此肯定叙述与具体地域描写的,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所以他认为玉山“杏花村”就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

  昔日杏花村如今还存老杏树

  泛绿的清水缓缓流动,河旁十几名村妇正在漂洗衣服,河旁十余米远处,斑驳的老城墙旁发出了很多野草,城墙往内则是一片水泥房。9日下午,站在玉山县冰溪镇的玉虹桥上,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幅景象。

  根据地图的标记,现在城墙内外的看到的民房都属于杏花村的地盘,而杏花村的村名则一直沿用到了清朝,而村妇洗衣的位置在千年前也许就是游客们停船的地方。吴行固边走边说,顺着古城墙边的水泥路,他带记者走到了一堵已经被砖块封死的城门前告诉记者,这是杏花村出城的主要城门,名叫杏花门。1994年政府修玉虹桥的时候,城墙又被毁了一大段,看完杏花门后,顺着玉虹路往城南方向走去的一段路,原来都是古城墙,在快到达玉山县人民医院时,一弯细水穿城而过,吴行固指着被压在水泥路下的用红石砌成的小石格说,桥名叫杏花桥,县志上也有记载。

  在玉虹路旁的人民医院内,两棵银杏树高耸入云。第一株位于医院内二科病房旁,足足要有三人才合抱得起来,另一根位于医院大楼门口,因为年代久远上面也挂了保护牌。同行的上饶市作家协会会员顾文龙告诉记者,这几棵银杏树还在开花结果,它们生长得非常缓慢,最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杜牧曾在江西做官巡玉山

  杜牧作诗应该是在大和三年(828)清明,地点就在玉山,吴行固介绍道。查杜牧50岁自撰的《墓志铭》及元代文人辛文房所著的《唐才人传》得知:杜牧23岁写出《阿房宫赋》,26岁以第5名进士,但只被朝廷授予九品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尚书右丞沈传诗出任江西观察史,荐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九品巡官。作为巡官,自然要奉命到全省各地玉山县巡差办事,杜牧是北方人,当时年轻气急,不适应南方气候,初到玉山人生地不熟,又恰逢清明时节当差巡行,天雨路滑又急又渴之时,产生“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慨与牢骚是十分正常的。

  而当杜牧升官到了安徽等地,出必打马坐轿,前呼后拥,佳肴美酒相待,哪用屈尊寻酒喝?此外杜牧的这首诗不见于杜牧的《樊川诗集》、《别集》,也没有收录进康熙皇帝玄烨作序的《全唐诗》内,说明该诗自唐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尚未被社会各界所认识流传,而随着1671年刊有该诗的康熙版《玉山县志》公开发行,该诗才被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文人墨客玉山留作多

  玉山是千年古邑博士县,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笃学之风甚盛,有三清山道教名山,奇秀壮丽,世人向往,又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位处通京大道,水陆交通发达;自古以来,美妙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诗人墨客到玉山赋诗作画。

  据县志记载:唐朝画家阎立本(官至中书令,即宰相)在武则天当政之后,于武安山下择地建房,设斋读书,总章年间(669-670),又“舍宅为僧庐”,改建成今天玉山县城郊的普宁寺;唐诗人戴叔伦,进士,建中年间(780-783)担任江西观察使幕僚及抚州刺史期间,到玉山游览留下了“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更将旧政化邻邑,遥望逋人相逐还”的著名诗句,唐诗人顾况,进士,贞元五年(789)任饶州(今江西鄱阳)司户参军期间,送友人到玉山并作诗一首:“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等等。

  文/记者夏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