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皓:宇宙和微观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24:54
网络教研首页 | 成长博客 | 教育论坛 | 资源互动平台 必修作业 >人教版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九年级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 作者: 徐铭 (通识  甘肃嘉峪关三期通识一班 )
  • 评论数/浏览数: 8 / 105
  • 发表日期: 2010-11-01 17:11:49
      人教版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九年级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
      9.作业安排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 自我问答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校给我安排了九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其中有两个班较好,有一个班程度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好一些的班级加大课容量,在较差的班级重点抓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

      教学内容分析:进入九年级的学习,学生对物理知识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们渴望更加深入地研究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课本从第十章开始介绍“多彩的物质世界”,从宏观走向微观又从微观走向宏观是本节的主体脉络.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宽阔无垠;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宽阔无垠的宇宙中认识到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漫长经历.紧接着,课本从宏观宇宙谈到了微观的物质世界.分子、原子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以后的几节课中,谈了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质量、密度等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

          3.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

          2.课前热身

          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

          3.解读探究

          (1)整体感知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学习内容:

          ①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大?

        通过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图10-1-1展示的是宇宙空间各星系团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十万年的时间,显示了银河系之广,宇宙之大。图10-1-2是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置于银河系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于太阳系中,进一步说明了宇宙巨大无边。

         ②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教师可通过地球是由什么组成推广到一切天体逐步启发学生,最后得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在地球上,有空气、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鱼虫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其他一切天体也是由一定的物质组成的,所以广阔无垠的宇宙是由组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物质组成的。

         ③   广阔无限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摸得着、看得到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例如:把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直至微小颗粒不再是玻璃。再比如对糖粒进行分割,开始时分割得到的颗粒仍然保持甜的味道,但是继续分割下去,也就是当把糖粒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再是糖了。我们把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可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极其微小的粒子。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看不到,借助于电子显示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④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

       教师可通过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教师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的实例。

            ⑤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糖原子了。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说明了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是由一种原子组成,指导学生观察图10.1-4;有的分子是由多种原子组成,指导学生观察图10.1-7。

        ⑥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原子非常小,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中也包含了约1015个微小的原子。经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⑦  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那么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8页有关“纳米科学技术”的内容,不要求学生一定理解其中的术语,但要让学生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nm。1 nm=10-9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 nm。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 nm~100 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科学研究表明: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着的变化。科学工作者正是通过对分子或原子的操纵,进行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讨论学习了宇宙和微观世界。知道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决定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知道分子可由一个原子组成,也可由多个原子组成。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在核外有一定数目的电子绕核高速运动。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了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真实画卷,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

          (二)板书设计

          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非常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3.原子结构

          ①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②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③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4.纳米科学技术

          ①纳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nm,1 nm=10-9m

          ②纳米科学技术及应用。

      课堂练习:

      1、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它________。由于它的体积很小,一般要用___________观察。

      2、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_____和_______。

      3、液体没有确定的________,具有_______。气体粒子之间作用力小,故气体容易被________。并具有________性。

      4、物质由______组成。分子由______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绕_______运动。

      5、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体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作业安排: 配套练习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后查阅“宇宙”,“银河系”等资料,阅读“纳米科学技术”。

       自我问答

      问:本节课从学习积极性上有何收获?

      答:本节的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比较浅显地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纳米技术等,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讲授本节时应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判留言   合格 留言数:11 页:1/2 1 2
      • 2010-12-20 21:47:45
      •  6分
        
      • 2010-11-26 15:30:40
      •  8分
         过于循规蹈矩,创新内容太少
      • 2010-11-26 09:06:57
      •  8分
        。教法的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 2010-11-21 18:51:49
      •  6分
        
      • 2010-11-20 14:40:20
      •  7分
        目标准确,注重学法指导,练习设计合理,值得推广
      • 2010-11-15 15:59:42
      •  8分
        环节齐全,可操作性强。
      • 2010-11-14 20:56:55
      •  8分
        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注重学生活动,符合新课改要求。
      • 2010-11-06 11:18:27
      •  8分
        
      • 2010-11-06 11:15:42
      •  8分
        教学设计合理,突出“以学论教”、“以学为主”的课改理念 。
      • 2010-11-06 10:41:10
      •  10分
        你的教学设计实用性较强,与新课程理念委贴近,创新内容较多,体现了学生的可操作性。值得推广。
      • 2010-11-06 10:22:36
      •  8分
        教学方法选择合理。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课堂练习题,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起到了对学生所学新知识的强化、巩固作用。欠缺之处:课堂结构体系不够完善。
      • 升序  降序

      文章评论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置顶评论数:3 页:1/1
        • 陈惠斌(课程专家/团队)
        • 2010-11-08 19:25:55

          精彩!课前热身,激发学生有了饱满的精神参与学习,图文并茂,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知识。充分挖掘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喜欢《物理》这门课程。同时,还能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物理知识跟我们生活紧密相关。

            • 平台温馨提示
            • 2010-11-08 19:15:56
              课程专家陈惠斌浏览了您的这篇文章。
                • 平台温馨提示
                • 2010-11-08 19:15:33
                  课程专家陈惠斌浏览了您的这篇文章。 评论数:5 页:1/1
                    • No.5  陈桂芳(辅导教师)
                    • 2010-11-14 22:21:55

                      辛苦了!如果教学设计花了很大心血、研修感言原创,自己觉得满意请推荐给我们,我们可以放到班级简报上大家共享!

                        • No.4  王永杰(班主任)
                        • 2010-11-08 09:44:13

                          很详实的教学设计,非常优秀,你很精心的设计了这节课。值得推广和学习。继续加油,祝你学习愉快!

                            • No.3  陈桂芳(辅导教师)
                            • 2010-11-07 13:37:47

                              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结构清晰,张弛有度。

                                • No.2  郑玉芬(学员)
                                • 2010-11-06 23:39:51

                                  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练习设计时效性强。

                                    • No.1  祝立教(学员)
                                    • 2010-11-06 18:20:49

                                      书写规范。条理清晰,实用性强

                                      评论数:5 页:1/1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CERSP介绍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新闻投稿
                                      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京ICP证 040650 号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举报电话:010-83169868 举报邮箱: cersp@ttt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