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洪森阅兵视频:博客杂谈4: 博客即SN(社会性网络)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49:04
博客杂谈4: 博客即SN(社会性网络)中    [原创 2005-08-26 07:45:19 | 发表者: easelong]   

博客与网络人际传播

 

 

博客即SN(社会性网络)上 提出了博客即SN的概念,但是为什么博客这种网络人际交流方式会出现,博客给网络人际交流带来了什么,还有从更根本上说为什么人有人际交流的需求?这个问题想弄明白还是从人际传播谈起,也就是回答我一开始提出的那五个问题中的

 

2.  实社会中的个人是如何组织的,人际传播渠道如何形成

4.在互联网状态下,人际传播渠道获得了什么样的改变

 

只能先抄一段书了。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它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传统的人际传播的方式有:谈话、书信、打电话等。

 

人们寻求人际传播的动机可以表现为四个方面:

 

1.获得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关的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也就是说,人们要能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了解环境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要获得关于环境的信息,人们常常要借助人际传播。

 

2.建立社会协作关系。通过了解他人,和让他人了解自己,来达到协作目的。而有效的渠道,就是人际传播。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自我认知常常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形成,即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这面“镜子”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相互认知更是离不开人际传播。而这两方面是建立社会协作关系的必要条件。

 

4.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伙伴,可以让人产生愉快的心理反应。

 

 

让我们用网络的观念,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上网络上的一个节点,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儿子和父母,同事和同事,商人和消费者,同学和老师,就像六度空间理论里形容的那样,社会是一张大网。

 

每个人都有传播的动机,动机就是需求,1.每个人都希望建立认识周围环境,2.都需要建立社会协作关系,3.都希望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4.都希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固定的社交圈子和伙伴。我们先不说1,先说234,没有互联网以前人际交流是如何实现的呢?通过电话,聚会,聊天等等。

 

 

 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传播受到各种物理因素的限制,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交流是很有限的。传统的人际交流主要是在自己认识的圈子中,六度空间理论认为在150人以内,而实际上这个人数可能更少。由于传播渠道的限制,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会非常难---“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当互联网开始以一种传播媒介进入我们生活时,最早承载的形态就是人际传播。主要形式是email和聊天。这两种人际交流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真正创造了一个地球村。但是请注意,他实际上起到的还只是媒介的作用,而博客则不同。

 

博客不但能帮助你认知自己,了解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而且他还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也就是说,以前你可能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通过聊天了解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以前做过什么事情,爱好什么,朋友都是谁。

 

而现在,你只要用半个小时浏览一下他的博客就全知道了,这种作用会随着博客人数的增加、应用的成熟和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

比如我在开篇博客杂谈: 解剖周天舒的blog  提到的周天舒,就能从他的博客中看到很多东西,从他的各篇博客中我可以看到他对web2.0涉猎很广泛,但是又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自己的思考核判断。在和讯工作的同时有时候还做点股票(嘿嘿 爆点隐私)。另外从刘峻的博客中也看到他应该有经济学背景。

 

这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人的博客,我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和我兴趣相投,或者事业相关等等。而他的博客上又会有好友,在文章中又会发现他要好的朋友,这样我就能通过这种信息自组织的方式发现更多志趣相投的人。

 

实际上单纯为了建立“人脉网”的sns 没有任何意义,流行文章 残缺的六度理论和SNS实践者们中的分析可谓有道理,但我以为sns不成功,更要命的问题还是即便你能够通过人脉关系网找到你需要的人,你凭什么让别人认识你,相信你呢?

 

因此我觉得没有博客的sns终究都是要失败的,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现在的博客对人际网络的支持不太够,包括我比较看好的和讯博客。(总体来说,我认为web2.0的各项应用只有整合起来才有价值,独立运作今后要么被并购要么没落。这是题外话,今后应该还会说到。)

 

 



标签:   SN   社会性网络   博客杂谈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