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级巡逻舰:《淮阴侯韩信的传奇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38:31

张良,萧何,韩信被人们誉为“汉初三杰”。汉高祖登基后,在当时的洛阳皇宫里大晏群臣,谈到自已为何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去天下时,深有感触、深情地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我能用之,所以我能得到天下。项羽有一范增(项羽的军师)而不能用,所以他失去了天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高祖刘邦对此三人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纵观中国历史,韩信不愧为我国一位空前绝后的伟大军事家,天才的战略家,独一无二的军事艺术指挥家,杰出的军队统帅及军事理论家。(他著的《韩信兵法三篇》可惜后来失传。)在中国历史上,在几千年的军事斗争中,还无人能出其右。也可以这么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后来的刘邦和他所建立的西汉王朝。(史家把王莾篡汉以前且建都在长安的汉朝这段期间称为西汉,又称前汉;把王莾篡汉以后,且建都在洛阳的汉朝这段期间称为东汉,又称后汉。)

韩信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百战峥嵘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奇就奇在他出身奇,不论是在司马迁写的《史记》里、班固写的《汉书》里,还是司马光(司马迁的后裔---北宋的宰相)著述的《资治通鉴》里、后人所写的《二十四史》等正史里都无法考究他出身的年、月、日,也无法得知他的父亲是谁。(韩信从小就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智慧奇,记忆力惊人,读书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发迹奇,一下子从无名小卒突然提拔为统帅全军的大将军。战法奇,攻心战(四面楚歌)、背水战。(此为兵家大忌)功劳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连叱吒风云的楚霸王项羽也被他打败了,最终为刘邦夺得了天下,开创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并延续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死得奇,竟然死在小女人吕后的后宫钟室里。

                            第一章   少年漂泊   浪迹天涯< xmlnamespace prefix ="o" />

    摘要:本集主要描写韩信出生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后来,由于家庭变故,他随师傅学艺,四处漂泊,浪迹天涯,历尽了种种艰辛,学到了不少真知卓见。师傅病死后,在外流浪漂泊了十八年的韩信,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淮阴。在淮阴期间,他为了等待最有利的时机来实现自已的夙愿,曾垂钓河边、求食于漂母、寄食于南昌亭长家,更受辱于恶少胯下。他忍辱负重,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等待机遇的到来。“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于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正是韩信青少年时代的真实写照。

(据民间传说及野史记载)在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姓韩的大财主。韩圆外快五十岁了,老俩口身边仅有一个十八岁如花似玉的女儿韩秀娥。这韩小姐从小就聪明伶俐,惹人喜爱。韩圆外老俩口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就请了很多有学问的人给她当家庭教师,因此秀娥诗、词、歌、赋,弹、唱、吹、拉,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这样她自然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了。

    一天,一个从四川娥眉山巡游的道长来到了韩圆外的家。这个道长姓吴,别看他五十多岁了,但他满面红光,精神锼铄,气宇轩昂,鹤发童顔。他口若悬河的谈吐,仙风鹤骨的气度,宛若道貌岸然的世外高人。韩圆外一见如故,待若上宾。在交谈中,韩圆外对这个不速之客,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殷勤款待后便把他留下来,当了小姐的家庭教师。吴道长为了报答韩圆外的知遇之恩,他极尽全力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韩小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是冬去春来,半年有余。两人在零距离的频繁接触中,关系越来越好,感情越来越深,终于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里,两人緾绵在一起,擦出了火花。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姐的肚子越来越大,胎腹惭惭地出怀了。到这时,圆外老两口才发现他们二人之间的奥秘,盛怒之下,将吴道长赶出了家门。吴道长只得和小姐洒泪挥别,从此天各一方,杳无音信。

     秀娥十月怀胎后产下一个男婴。其墜地之时,红光满屋,异香扑鼻。因为是个私生子,韩圆外只得让他跟了韩姓,取个单名“信”。这就是后来的淮阴侯韩信。

     秀娥的丑事不翼而飞,韩圆外老俩口羞愧难当,愤恨交加,不久就先后谢世。从此韩秀娥只得与小韩信相依为命,孤苦度日。及至小韩信依呀学语时,秀娥就开始精心地培养、教育他,好让他以后出人头地,自已老了也好有个依靠。说也奇怪,这个小韩信天生的聪明聆俐,什么事情一教就会,一学就能,因此特别惹秀娥喜欢。五年后的一天,吴道长巡游打此地经过,得知圆外老俩口早已作古,便喜出望外地一头钻进秀娥的家里。久别重逢的鸳鸯终于又旧梦重温。秀娥对小韩信只说是远房的婊叔,是专门请来当他师傅的。从此吴道长白天教小韩信诗词歌赋,天文地理,谋略兵法,刀枪箭戟,左道旁门;晚上就和秀娥同床共枕,如胶似漆,行那鱼水之欢。

小韩信渐渐地长大,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的知识越来越多,刀枪剑戟的技艺也越来越精。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太公兵法》这三部书。一有空,就在家里认真地研读及到后山上演练。可是好景不长,到小韩信八岁那年,有一天韩秀娥突然得急病死去。吴道长考虑到情人既然已撒手人间,此地便不可久留。于是变卖了家产,选取一处当阳的高敞之地埋了秀娥,带着家资,携着小韩信,从此踏上了浪迹天涯的不归之路。在以后四处漂泊十八年的漫长岁月里,吴道长继续对韩信进行精心培养和教育。这时的韩信也长成了一个身长八尺,英俊潇洒的大汉。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加之他浪迹天涯的生活经历,对中国地理环境和人情风俗的熟悉、了解,更加激起了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他立志救国救民,发誓要有所作为,做一个出人头地的人上之人。他自信“我非池中物,乘雷可上天”。就在他胸有大志,腹有良谋,一心一意要做大事之时,他的表叔、师傅却一命归天。身无分文的他,只得草草地埋葬了表叔,背着师傅遗留给他的那把宝剑,三本兵法书籍,独自一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淮阴。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韩信,一不会经商,二不会种地,因无社会背境,更不会被选拔做官,生活没有着落,孤苦伶仃的他,只好住进离镇不远处的一座山神庙里苟且安身。夜里,他继续挑灯夜读,白天无事,就在镇上四处闲游,混吃混喝。因为他出身低微、下溅,经常受到一些人的嘲弄和白眼。大家都不愿意接济他。他儿时的好友,下乡亭的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看在少年交情的份上,常邀请他到自已家里吃喝、住上几天。常言道:“相见昜得好,久住难为人。”住的时间一长,亭长的妻子对韩信就冷嘲热讽,指槡骂槐,不给韩信饭吃。韩信哪受得了这份窝囊气,一气之下,摔门而出。从此和亭长家绝交,断绝往来。人是铁,饭是钢,一屯不吃饿得慌!为了生计,韩信只得到河边钓鱼换钱,买食糊口,然而,鱼也不是经常能钓到的,他只好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有上餐,无下餐。

江南家家户户喜欢养蚕,丝织业也特别发达。剿丝的作坊到处都是。韩信每次到河边钓鱼时,总会碰到一些妇人,三三两两结伴在河边洗丝。但她们大多数连正眼也不望韩信一下,只有一个有见识的老妇人,见韩信相貌堂堂,经常无饭吃而可怜他,每天都把带去的饭分一半给韩信吃。一连三、四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感动,他激动地对老妇人说:老大妈,您真好,等我以后有出息了,一定报答您。老太太不听犹可,一听到这话就生气地对韩信说:谁要你报答啊,你一个大男人成天东游西荡,无所事事,没有一点出息怎成?我是看你生得一表人材,好象是个王孙公子似的,怪可怜的,才给你饭吃啊!望你以后好自为之吧!说完,老妇人就忙她自已的事去了。可是韩信还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沉思着。无疑,老妇人的几句话语是激励、鞭策韩信以后人生发生转折的动力。

还有一次,韩信照常背着那把心爱的宝剑在街上行走,一群无赖尾随在后,朝他吐口水並且辱骂他。其中一个牛高马大的屠夫的儿子伍屠,居然拦住他的去路,蛮横无理地对他说:你成天背着那把破剑,在街上东游西荡,好象很有本事似的,你有种就拿剑剌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说完,那个恶少就双手叉腰,支开了双腿,得意洋洋地站在韩信的面前。这时,恼得韩信热血沸腾,真想拔出剑,一剑杀了他。可是一冷静,他又想到,何必跟这个无赖计较,果真杀了他,就会吃上官司,到头来自已的理想和抱负就会变成泡影。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暂且就忍了吧!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下,从那个恶少的胯下钻了过去。众无赖发出阵阵浪笑和辱骂。从此,韩信这个钻裤裆的消息不翼而飞,远近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