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龙和棘龙图片:同江市农业信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12:47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农业部和省农委工作部署,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2012年植保工作。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今年植保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2011年,我省粮食生产获得了特大丰收,总产达到1150亿斤,首次位列全国第一,并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目标,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省粮食特大丰收的背后,植保工作功不可没,提供了坚强的基础保障。今年我省农作物生物灾害总体平稳,除个别病虫发生较重,大部分轻于常年,发生面积3.86亿亩次,比去年增加2600万亩。其中病害7981万亩次,虫害1.44亿亩次,较去年小幅增加,玉米螟发生面积再创新高达4730亩;农田草害发生9599万亩次,较去年减少198万亩次;农田鼠害6644万亩次,较去年增加2141万亩次,但平均鼠密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稻水象甲疫情呈暴发态势,马铃薯甲虫的侵入风险进一步加大,疫情普查监测和防除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农业生产的高标准要求,在省农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抢前抓早,落实措施,组织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3.94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12.5亿公斤,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植保工作任务。

(一)    重大病虫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省植保站全年发布长、中、短期病虫预报20期,向农业部及时上报周报、日报81期;30个国家级病虫监测站上报信息660次;各地植保站上报调查信息2100多次,发布病虫预报1890期,并普遍利用电视、广播、网站、手机短信等快捷媒体发布预报信息,有力地指导了防治工作。为解决乡村监测网点严重缺乏,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发现不及时、监测普查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在五常、肇东试点建设了46个稻瘟病乡村监测点,聘用兼职农民调查员,每个点负责5万亩水田调查任务,为稻瘟病的及时准确监测探索了一条新路子。试点县较常年提早发现稻瘟病一周以上,监测点在稻瘟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创新做法受到了农业部主要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二)    农田统一灭鼠取得突出成效。今年我省30个县市圆满完成了1000万亩农田统一灭鼠任务。“千万亩农田统一灭鼠工程”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实施了五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375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502万元,目前我省已建4个国家级灭鼠示范区和20个省级示范区,累计开展统一灭鼠6150万亩次,取得突出成效。据调查,灭鼠区农田平均鼠密度由灭前的15.26%下降到灭后的2.16%,鼠害持续猖獗势头得到遏制,全省灭鼠工程累计挽回粮食损失35.6亿斤,为我省粮食的持续增产做出了贡献。

(三)    重大疫情监测防控和检疫管理成绩突出。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506万元,在26个县(市、区)共防控稻水象甲、苹果蠹蛾和大豆疫病23.72万亩。牡丹江、东宁、阿城等地开展全面普查,迅速摸清疫情分布,切实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蔓延。与进出境检验检疫局联动,边境地区114个监测点全面普查马铃薯甲虫,严防侵入。同时,全省各级植保站出动1.2万人次,开展种子市场植物检疫联合检查,查处104批次种子检疫问题。通过多次办班培训,全省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审批签证,检疫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量也较上年增加了12.6%;全省专职检疫员队伍又增加了155人,达到947人。

(四)    绿色防控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连续几年针对玉米、水稻、大豆及主要蔬菜作物开展的绿色植保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项目,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正陆续收获成果。我省创新的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解决了多年困扰玉米螟防治的难题,全国农技中心连续在防控工作较突出的龙江、肇东等地召开现场会,面向全国大力推广。日前,项目成果已通过国家级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诱杀技术及技术模式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著名植保专家,工程院院士郭予元先生对项目研究成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我省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大面积应用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五)    重大病虫统防统治成效显著。今年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工作,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1410万元,地方财政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其中,五常、桦南分别投入稻瘟病防控资金200万元和20万元,龙江、兰西等地也分别投入玉米螟防控资金185万元和80万元。在27个县份开展穗颈瘟统一预防146万亩次,挽回稻谷损失5.27亿斤;在25个县份采取绿色防控技术统防玉米螟302万亩,挽回玉米损失2.71亿斤。同时,为稳步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重点抓好4个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试点,并下派5个调研组,对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情况、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和研究,为明年大力推进我省专业化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六)    植保“双交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省植保“双交会”已连续举办了26届,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不断创新发展,参展厂商不断增多,展区面积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已发展为东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农药(械)交流交易会,成为我省乃至东北地区各行业植保工作者宣传展示和交流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和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通过与专业展览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有侧重地向除草剂和施药机械专业展会方向发展,大大提升了展会服务水平和档次,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动力。植保“双交会”的蓬勃发展,彰显了我省农业生产和植保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植保技术水平的提高。

2011年全省植保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我省粮食产量再次实现跨越式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农委及各级农委正确领导和农业部关心指导的结果,更是全省植保战线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今年我们优中选优在全省评选出22个植保工作先进单位、68名先进工作者,刚才也予以了表彰奖励。还要一提的是,近日,陈继光同志被省政府推荐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是省农委直属事业单位中的唯一代表,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对整个植保战线的肯定。在这里,我代表省农委,对各级植保工作者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充分认清当前植保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突出问题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我省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化大农业的宏伟目标,而且粮食生产要在“十二五”期内每年增加1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500亿斤。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作为重要保障措施的植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我省植保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

一是监测网络和监测调查方法不适应。我省一般县份耕地面积200-300万亩以上,县级专职测报技术人员仅1-2人,好的县份有4-5个乡级网点和兼职测报调查员,也仅能掌握县局部地区的病虫动态。目前我省测报监测网点数量严重不足,调查手段落也多以手查目测为主,缺少交通及通讯工具,使监测调查覆盖面小,实效性和准确性差。同时,多数病虫害的监测方法是供专业测报技术人员使用的系统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多、工作量大、实用性不强,也不适应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科学指导防控需要。

二是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不适应。随着作物种植规模化、连片化的不断推进,玉米、水稻面积的持续增长以及密植栽培制度的推广,病虫害防治急需先进高效的施药机械。但当前我省旱田高杆作物喷雾机数量严重不足,水田缺乏高效喷雾机,棚室病虫害防治喷药机械落后,不适应规模化、专业化防治要求。同时,由于单一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我省突发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暴发强度大,短时间内防控任务重、防控物资需求大,防控药剂储备不足,不适应重大病虫应急防控需要。

三是防控理念和科学用药水平不适应。部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户仍是传统的防虫治病观念。从管理者层面看,病虫草鼠害控制住就行,粮食丰收就好;从生产者层面看,不管什么办法,用了有效就好、越便宜越好。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出了事才会引起重视。生态控制、绿色防控理念普遍淡泊,采取的植保技术必将疏于考虑对农业生态和食品安全的影响,提高科学用药水平的主动性和迫切性不足,不适应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安全需要。

四是植物检疫管理手段和方法不适应。随着种子繁育、交流和贸易量的不断增大,疫情侵入和扩散蔓延形势严峻。加之检疫监管对象由以单位为主转变为以个体为主,流通渠道也变为以公路为主,使得检疫监管任务和难度加大。但当前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无法做到充分监管,检验技术和手段落后,检疫程序也有待规范,检疫截获率极低,不适应当前检疫封锁防控工作需要。

我们各级农业和植保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植保工作新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有迎接挑战、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必胜信心,更要始终怀有忧患意识,不断提升理念,与时俱进,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争取多方支持,逐步改善条件,解决问题,使植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努力推进植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针对当前植保工作存在的“四个不适应”,2012年的植保工作,要以1500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新一轮植保工程建设起步为契机,以服务我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以绿色防控理念为指导,在及时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和重大疫情,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基本目标前提下,重点做好乡村监测预警网络和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大力加强施药设备的更新换代,全面推进绿色植保技术和减量控害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强化植物检疫管理和重大疫情的封锁防除,开辟植保技术服务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 切实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各级植保部门要将深入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做为重要工作任务。绿色植保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植保工作不能仅仅以防效和效益为标准,要从农业生态出发,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控有害生物要优先实施源头治理,减少对环境影响范围;优先对自然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长期防控;优先采取生物和物理技术措施,减少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优先采取生态控制,避免依赖单一的药剂防治措施。各级植保部门要以“四个优先”指导防控决策,并从不同的层面对各级领导、专业防治人员和广大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处理好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态破坏容易恢复难,市场信誉丧失容易建立难,将绿色植保理念和防控措施迅速贯彻到生产实际中。

(二) 大力加强测报网络建设。省、地、县各级植保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大力扩充乡村测报点,努力构建完善的监测网络,确保全省测报调查的覆盖面和时效性,这是测报工作的核心基础。2012年以稻瘟病监测为重点,采取省里补贴交通和通讯费,地方负责兼职调查员雇用费的方式,力争在全省建立400个监测点,覆盖2000万亩水田。监测调查技术上,要以服务和指导防治,提高时效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减轻测报员调查强度为目的,改进和简化调查方法,解决测报调查反应不灵敏、工作任务重、代表面不大等问题,力争3-5年内改变传统测报调查方法,形成一套实用性强、科学简便的测报调查规范。

(三) 努力提升重大病虫防控能力。一是加快新型药械推广。2012年计划在国家农机补贴30%基础上,再争取省财政给予20%补贴,落实1000台高杆作物喷雾机的购置,以提高玉米等作物生长中后期防治能力。同时,加快水田高效喷雾机的研发和示范推广,解决水田病虫害应急防治的瓶颈问题。二是重大病虫防控实行预案制。突出绿色防控措施,因地制宜,对重大病虫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三是推进专业化防治。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大范围开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试点,做好与已有植保服务组织的衔接,加强技术培训和理念引导,探索运行和管理模式,规范专业行防治行为。四是争取防控药剂储备。积极争取省财政药剂储备补贴资金,先期以稻瘟病防控药剂为试点,建立重大病虫防控药剂专项储备制度,确保应急防控能力和防效水平。

(四) 加强检疫平台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植物检疫是面向社会的一项专业执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检疫意识,加强监管,规范操作,是检疫工作不断发展和有效把关的基础保障。因此,抓好检疫的社会平台和业务平台建设尤为重要。对于社会平台的建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与种子繁育单位建立密切联系,以服务为宗旨,掌握种子繁育、调运情况,全面开展产地检疫;二是以检疫宣传周为载体,掀起检疫宣传高潮,增强影响力,提高全社会对植物检疫的认同;三是面向广大农户以普及种子检疫证明编号知识为重点,加强植物检疫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形成多层面的检疫监督。对于检疫业务平台的建设,要建立疫情发生分布信息数据库,严格实行计算机网络签证和管理,使审批规范,程序简化,效率提高,服务到位。同时,2012年要继续加大重大疫情的封锁防控力度。苹果蠹蛾疫点,可能拔除的要坚决拔除;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要筑起牢固的防波堤,有效控制蔓延和入侵扩散;大豆疫病要抓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力争限制在历史最小范围或铲除。

(五) 抓好重大病虫的防控。要以绿色植保理念为指导,以“强化服务,确保丰收”为目标,抓好重大病虫防控。一是抓好玉米螟绿色防控。我省玉米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处于高水平危害,明年仍将是重发生年。省里将继续争取资金,加大统防力度,各主产区更要积极争取地方领导重视和财政支持,力争防控面积达到2000万亩。二是抓好稻瘟病绿色防控。要做好稻瘟病乡村监测点建设,建立防控领导组织,提高稻瘟病防治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防控措施上要注重品种布局,尽力淘汰感病品种,或抗病、感病品种间隔种植,以降低大面积流行风险。积极宣传和推进防控农药的储备,优先推荐使用生物药剂。三是抓好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要重点加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的宣传,提高农户防控意识,减少农户弃防现象。做好监测预报,推荐成本低、防效好的药剂,指导农户及时喷药防治,降低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损失。四是抓好其它病虫害的防控。在种植密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玉米蚜、大豆蚜、蓟马、飞虱及玉米大斑病、水稻纹枯病等病虫害将加重危害。保护地棚室种植年限的增加,土传病害也将加重发生。要注重这些苗头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推广综合防控措施,提高生态控制能力,确保不造成大面积严重危害。

(六) 实施减量控害化学除草。我省每年除草剂用量4万吨左右,占农药总用量的80%,是田间农药污染的主要因素,且由于用药理念、用药技术和施药设备落后等原因,药剂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作物药害频发。提高化学除草技术水平已迫在眉睫。2012年开始,将在全省开展“减量控害化学除草工程”,要从科学选药、轮替用药、精细化施药入手,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自觉淘汰自制的非标喷杆式喷雾机意识;二是采取省财政补贴50%、地方财政补贴30%、农户承担20%的方式,逐步更换喷杆喷雾机非标喷头体,提高喷药水平;三是提倡苗后化学除草,减少土壤封闭除草面积;四是开展精量施药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安全高效除草剂和助剂,提高防效,减轻药害。通过几年努力,力争除草剂用量降低20%以上,药害面积由2000万亩左右控制在1000万亩以下。

(七) 开展植保难点难题攻关。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农作物产量水平的提升,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呈现加重发生态势,发生为害规律也在不断变化。同时,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植保工作将不断面对新课题和新任务。要有计划、有重点,针对当前植保工作的难点难题,联合植保教学、科研和有关企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加强重大病虫及水稻、蔬菜等重点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科学施药和安全化学除草技术规范的研制;加快新型水田喷雾机的研发和推广;开展微小害虫、新传入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以及种子南繁风险和重大疫情侵入风险评估,不断提高植检植保技术水平,储备新技术,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同志们,我们要抓住我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和“十二五”植保发展机遇,振奋精神,迎接挑战,不断强化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职能,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新的一年里,为保障我省农业生产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