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德泽苑二手房:经济学家是如何“忽悠”人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33:26

经济学家是如何“忽悠”人的?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从人民网强国社区里看到一篇文章,《警惕经济学家乱政》后深有感触(网址记不住了,后来搜索也没有找到)。我想接住他的话题,说说经济学家是如何“忽悠”人的。这些年来,经济学家参与经济决策的事情多了,以至于有些人在说经济学家“乱政”。这话听起来有些刻薄,我今天把题目设为:经济学家是如何“忽悠”人的? 根据我的观察,经济学家“忽悠”人的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一、求新猎奇,违背常理型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现在的能人多了,传播手段也很快,更何况经济学本身并不是一门过于深奥的学问,以至于是随便是个人都能夸夸其谈两句,经济学家要想创新,引起注意,谈何容易?因此他们走的是求新猎奇、旁门左道的路子,语不惊人誓不休,剑走偏锋、歪打正着是一些人出名的套路,以至于所提的经济观点违背常理,不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比如,最近茅于轼他老人家的一篇文章:“18亿亩的红线不必保、可以破”的观点,就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网民网友激烈嘲弄。本人对茅于轼他老人家是相当敬佩的,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敢讲真话、实事求是的经济学家。我想他的言论肯定有他的根据,以他老人家的学术风格和做人态度,是绝对不会轻易胡说的!但这次确实中了网民的语言利箭。就算茅先生用什么模型、有什么理由、用什么理论,也不能抛开中国人口剧增(已达13亿)、耕地锐减的现实,即便用科技来支持高产稳产,那中国依然是人多地少、粮食仅能自给的状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轻易踏不得的!后来看到他老人家的文章:《为什么18亿亩耕地可以不保》,http://maoyushi.blog.sohu.com/107360616.html,仍然是有商讨余地的。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二、揣心测意、御用文人型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这一类经济学家主要是揣摩领导的意图,根据领导人的个人喜好和政策倾向提出相关的政策主张,读他们的文章就像读政府的文件,官话空话套话居多,“不着边际、云遮雾罩、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无补”是其主要特征。这一类经济学家以政府管辖下的各种研究所的经济学者居多,没办法“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软”,谁让他们是政府恩养的经济学家呢?。比如,就如何扩大内需的问题上,就有人主张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而且在部分省份却有实施。众所周知,公务员的工资并不是最低的,无论如何也不应该首先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即使提高也应该主要是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见笔者的博文:该不该为公务员涨工资,有专述,http://caidamangren6.blog.sohu.com/94270979.html)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三、故弄玄虚、蓄意复杂型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经济学本身并没有那么地玄妙、那么地复杂,他讲的无非是“有限的资源如何最佳配置和最佳利用的问题”,用老百姓话来讲,就是把钢用在刀刃上。但我们的一些经济学家却善于运用所谓的理论和所谓的数学模型,引经据典、字斟句酌、立据求证,但最后的结论是很简单的一种经济现象或一种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本来一句话就能说通的问题,他们偏偏说了一大通,洋洋洒洒万言,这类经济学家走的是“曲线救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路子,主要以各种大学或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为主。比如,中央政府计划的四万亿投资(其中有大量的是铁路投资),明眼人一看投在中西部地区,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要比投在东部地区好,这无需什么理论或模型来证明。但有些经济学家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他们会用复杂的理论或数学模型来证明“中央政府的投资投在中西部地区好”或“投在东部地区好”。大家可以看看其结论,如果其结论是“投在中西部地区好”,那本身就无需要证明,说明他们做的是无用功;如果其结论是“投在东部地区好”,那就让人费解了,因为有背常理!以笔者之愚见,这类问题无需要证明,而且中央政府就应该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投资,而东部地区的投资,例如京沪高速铁路就应有沿线地方政府来完成,不应再让中央政府当“冤大头”。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四、避重就轻、隔靴瘙痒型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一些经济学家在提出自己观点时,常常是避重就轻,绕着弯子走路,所提供的建议只能隔靴瘙痒。比如前些日子由十个教授所提的扩大内需政策是稳定股市(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1201/07205572195.shtml),主张把4万亿投资投向股市,就非常滑稽可笑。要知道中国目前的主要问题内需不足,如何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是主要的,而不是什么救市托底;救市托底与扩大内需并无多大的直接关系,就算救市托底可以扩大内需,那也是差着十万八千里的简接需求!大家再看看此文是如何批驳十教授的。(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8-12/06/content_16909119.htm)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五、趋利附势、金钱收买型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这一类的经济学家大多是各大股份公司的独立董事或者是各种经济机构的顾问,他们所提的观点大多是为其服务的公司“服务”的,充当“帮凶或者买办”。最为典型的是在去年我国股市相当疯狂、充斥巨大风险时,还有相当一些经济学家和股评家,在那里鼓吹“我国的股市已经进入10年黄金时期、一万点也太低”的言论,说什么我们的“股权结构合理了、经济正处在上升通道、外资看好中国”等等,他们的嘴脸昭然若示,其实质是自觉不自觉地沦为上市公司的“吹鼓手”。难怪老百姓骂他们是“帮凶”、是“走狗”,谁让他们和上市公司穿一条裤子、一起“忽悠”人呢?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六、不合国情、鞭长莫及型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这一类经济学家主要是从国外回来的海归学派。他们有着比较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基础,对国外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及其政策和法律有着广泛了解。一般地讲他们所提的政策或主张是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也一般地表现为较为长期的根本性主张。但中国政府在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上常常遇到的是“眼下就要解决的辣手问题”,这些经济学家的主张显得不合时宜、不近国情,远水不解近渴。比如,就如何扩大内需问题,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就提出了把“79万亿国有资产平摊到13亿人身上,建立国民权益基金,藏富于民”的主张(http://chenzhiwu.blog.sohu.com/107012638.Html)。这个做法笔者是赞同的,但这个确实是比较长远的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涉及根本制度的改革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再说当局也不可能同意,因为当局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好措施、好办法,你的那些办法虽好,但鞭长莫及。以笔者之见,当前扩大内需的最有效办法是积极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人们有钱不敢花的问题;同时还要通过平衡收入分配、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来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