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牌功放jvcax662图:奇异的人性:魔鬼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5:06:59

发信人: nad (一个奇怪的乱※ms药物过敏了...), 板面: Psychology
标  题: 魔鬼是怎样炼成的?[转载]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ue Nov 15 19:57:17 2005), 转信

  哪怕你杀了我,也看不见痕迹。

  我们迷失了路途,现在怎么办呢?

  ......

  这么多的人啊,他们去向何方?

  他们这样悲哀地把什么歌唱?

  ......

   ——亚·普希金

一名劫匪在持枪抢劫银行时中了警方的埋伏,随即劫持了一男三女,将他们扣压在保管
库内。匪徒提出的条件是,释放在押的同伙,保证他们安全出境,否则将人质一个个处
死。经过六天的包围,警方设法钻通了保管库,用催泪瓦斯将人质和劫匪驱赶出来,狙
击手同时作好了危急情况下击毙劫匪的准备。然而,"离开保管库后,三名人质反而将劫
持者围了起来,保护他不受警方的伤害,并拒绝提供不利于他的证词。一个女人还说她
爱上了劫持者,等他获释后就嫁给他"〔1〕。

这是发生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从那时起,心理学增添了一种新
病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西方人质劫持事件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请看以下事例:


  "劫持者与当局交火,而人质却帮助他们填子弹......

  "有一次,一个劫持者带着他的女人质通过一片沼泽地逃跑,警察即将赶上,劫持者
嫌人质拖累,就决定放她,但这个女人却一直跟在后面跑。当警察逼近时,她还朝警察
掷石头,想减慢他们的速度,掩护劫持者逃跑......

  "曾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当警察进行袭击时,人质竟自动站出来用身体为劫持者挡枪
子......

  "有一次,被释放的人质偷偷越过警察跑到劫持者那里,向他们报告警察所在的位置
......

  "被绑架的人质可能向警方提供不可靠的情报,甚至假情报,例如虚报劫持者的武器
数量及种类。当局的援助工作可能受到阻碍。......"〔2〕

  人质这是怎么了?恐惧能够产生爱?伤害能够带来依恋?高尔基曾经讴歌:"人,这
是个大写的字母!""大写字母"从什么时候起写得歪歪扭扭的?

西方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
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
,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当局
当成了敌人。〔3〕

  东西方的国情有异,斯德哥尔摩症"传染"到东方后,产生了一些"变种"。东方人质
落入劫持者的掌握后,对劫持者产生了更强的"心理上的依赖感"(大多数"以命相托")
,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十分悲惨。

1999年,中国福建省三明市发生过一起灭门惨案,一公司老总家全家遇害。案破后,警
方对这家人的被害唏嘘不已。案情经过是这样的:抢匪闯进家门,宣称只要服从,将不
会伤害他们。但在捆绑家属时,儿子与他们打了起来。女儿直叫别打了:"他们又不会伤
害我们。""他们只是要点钱财。"于是儿子停止了反抗。匪徒将他与其姐姐、保姆全部捆
好,正当逼迫他们交出贵重钱物时,经理夫妇到家了,此刻时间约为晚上十点。父亲一
看家人被缚,冲上去以一敌三与抢匪搏斗,因其身壮力大,加之是在拼命,抢匪一时还
奈何不了他。这时儿子、女儿不断在旁哀求父亲:"爸爸,别打了,他们只是要我们一点
财产,不会害我们命的,你这样子要把大家都害死了。"父亲听女儿这么说,遂停止了反
抗,抢匪也将他捆绑起来。这时母亲进了房,吓得大叫起来,父子三人又劝她:"这几位
兄弟只是要我们一点财产,不会害我们的,别怕!"于是母亲也停止了叫喊。抢匪把她也
捆好并把一家人的口全部塞紧,在这之前,匪徒们因紧张都忘记了这点。接下去是逼问
、拷打,匪徒得到存折密码及贵重物品后便将一家人(包括保姆共五口)全部杀害。

一个警官说,这一家人至少有两次活命机会都没抓住,即如果当父亲与匪徒搏斗时全家
人一起呼救——这家人所住的房子临街——获救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他与匪徒搏斗时
,挡住匪徒,大声呼叫妻子别上来,歹徒很可能要夺门而逃。

  他们是否希望以自己的诚心感动匪徒?他们是否想证明,心和心可以相通,四海之内
皆兄弟?

  "不会伤害我们"的呼声也曾响彻在浙江千岛湖上。1994年,三个歹徒在千岛湖用猎
枪、刀、斧劫持了一艘大型游艇,将三十二个游客(包括导游及其他员工)全部杀害。
此案的惊奇之处是游客被骗锁进底舱,歹徒打开船底闸门淹船时,舱内哭声震天,游客
冲上去拼命砸铁栏门,歹徒扔炸药包,倒下去一批,又冲上一批......这里有个疑问,
现在被锁住了才拼命,何不当初自由时拼命?三十多人齐往前冲,歹徒又能击倒几个?
案后据罪犯招供,被锁进底舱时确实有部分游客想反抗,但导游和众多"有头脑"的游客
把他们说服了:"听他们的";"他们只是要财物,不会伤害我们的"。原来如此!

1976年,法航139次班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以色列年轻妇女达维森
是经历这段地狱之旅的少数头脑清醒者之一。据她回忆,劫持过程中,留给她强烈印象
的不是恐怖分子如何凶神恶煞,如何殴打、虐待旅客,而是每当恐怖分子的头(达维森
认为此人相当阴险狡猾)发表演说,全机舱里一片掌声。达维森非常讨厌这些掌声,她
写道:

  这些年来,我一直不能理解大屠杀。年复一年,我读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材料,看了
这类电影,听了那些耸人听闻的证词,但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犹太人竟那么平静地走
进煤气室?为什么当他们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们还像绵羊一样去任人宰割。我需要经历
恩德培的一场恶梦之后才能理解。现在,只是现在,我才理解。当人们想活命时,是最
容易受骗的......〔4〕

我们不知下面这个案例所记述的,又是斯德哥尔摩症状的第几个变种?读着它你的知觉
也许会不知不觉陷入迷糊,你不由地会想: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活到今天还想从罪案中
获取写作灵感的话,恐怕他已经无法动笔,二十世纪出现的新型罪案,扑朔迷离,根本
就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   2002年,中国山东省广晓县高二女生刘云(非真名)在上
完晚自习骑车回家的路途中,被罪犯王江西污辱并受到残酷的殴打。之后,刘找不到身
上的衣服,王允诺暂时先在他家安顿一下,第二天他去买套新校服,再让她回家;刘云
遂牵车跟他行去。路上经过热闹的村民居住区,遇到几拨骑自行车的人,刘都没有呼救
。最荒唐的是,在一个岔道口,王去还自行车,叫刘蹲在一家门洞口等他;还完车,酒
气未脱的王江西自顾自走回家,竟把刘云忘了,待到记起赶过来时,大半个时辰又过去
了;刘云还蹲在那边等候,双方像是约好了一般。到罪犯家后,刘云哭了,说头很疼,
王江西似乎天良尚未丧尽,安慰她说:"明天一早我就去给你买衣服。"刘云应了一声,
便昏昏沉沉睡去。

  生活比小说更迷幻。第二天一早,王江西对醒来的刘云说:"我现在就去给你买衣服
。"但走到门口,刘云一句冷冰冰的话将他打回来:"我认识你,我要去告你。"闻听此言
,这个恶魔露出狰狞的面目:"你要告我,我就拿刀捅死你,把你埋了,一个人也不知道
!"刘云竟然回答:"你不要用刀捅我,我要吃药死,我死后请你把我埋得深点。"刘云的
话使王江西感到莫名其妙,又感到毛骨悚然;随后两人就该不该死发生了一番争议,争
议的结果是王江西答应去为刘云买安眠药。一路上王思想斗争很厉害,人性似乎有些复
苏,几次想给刘云父母打电话(之前他从刘处获知了电话号码),然后远走高飞。但兽
性最终战胜了人性,在一个公用电话前他犹豫了许久,手伸出又收了回来,他最终到了
一个私人诊所,买了四十片安眠药。

  当王江西在路上消磨时间时,刘云没有离开他的租房半步。事后报道此案的记者大
惑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已经看到死亡狞笑的刘云如此无动于衷,即便是面临绝好的
出逃良机,她竟然视若无睹?难道失身所带来的伤害真的就比生命还重要?事后,刘云
的麻木非但令主审此案的法官分析不透,就连王江西对此也是不明就里。"

  往下的情节宛如"爱丽丝漫游恶梦"——刘云索药,王江西不忍就给,拖时间。刘提
出要看墓地,王陪她去。刘说:"我喜欢有草的地方,你一定要把我埋深一点。"王找了
一处有草的地方,刘亲手把一大片草拔干净,之后,站在一旁看王江西一铲一铲开始挖
,直至黄昏,墓穴挖成......第二天一早,刘云突然大哭,说要去告王江西。王安抚她
,刘提出了服药,王将三十八片安眠药分几次给了她(有两片先被他吃掉了),刘服后
问:"还有没有别的药?"王从床底下找出半瓶农药,她一饮而尽......"此时的刘云因药
力发作,面色呈现出极为痛苦的表情,意识到所剩时间不多了,刘云再次哭诉,她说自
己有一个要好的同学,自己对不起那个人,还说想见父母一面,自己就这样走了不是个
好女儿。刘云的痛苦和悲切让王江西不忍直视,这个罪恶的歹徒终于流下了忏悔的泪。
陪刘云哭了一段时间后,王江西发现刘云的身体因疼痛而剧烈地痉挛起来,在刘云断断
续续的哭求下,王江西将刘云抱至事先挖好的深坑里。当刘云在坑里躺下的一刻,她恳
求王江西能否将自己的父母叫来见最后一面......"〔5〕

  十九世纪哪有这样的案件?可怜天下父母心!

与王江西案如出一辙的还有河北省的张伊亮案〔6〕。张伊亮是系列杀人狂,在其作恶的
过程竟也有善念一闪,而被他劫持杀害的女子多数也像刘云一样,痴痴呆呆。心理学家
应该研究这个问题:是否当"人类的精神战栗时",受害者的心魂,说迷失就迷失了,连
带着罪犯的心魂也迷失了?斯德哥尔摩症状还有多少谜团等待着被揭示?

  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苏共历史的学者一直无法解释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多受过地
下工作锻炼(其中不乏与列宁并肩战斗过)的老布尔什维克,在沙俄的刑讯室中屡次面
对死亡毫无惧色,为何一到斯大林的审判庭,个个卑躬屈膝,胡乱招供,争相往自己身
上泼污水,最后痛哭流涕要求判自己死刑?甚至在刑场上他们也还在高呼:"斯大林万岁
!"

  这又是斯德哥尔摩症状的哪种变型?心智迷失如此,怎不令后人"为亲人洒下了祭觞
!"

老革命冤死及其"心智迷失"并非苏联一家独有,捷克、匈牙利、阿尔巴尼亚、蒙古....
..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除了越南)都曾上演过这一幕悲剧。

  1949年,匈牙利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拉伊克(匈共政治局常委、匈牙利人民阵线主席
)在匈共的清洗浪潮中被捕,同其他四名匈共高级干部一起被判处死刑。中国学者赵启
强在其报告文学《走向绞刑架的改革家——纳吉与匈牙利事件》中写道:

  在那个恐怖年代,许多蒙受冤屈的人被打成残废,精神被彻底摧垮。

  拉伊克——这位多次蹲过敌人监狱的老共产党员,这位多次领教过警察特务各种审
讯、拷打而从未屈服过的老地下工作者,在拉科西的保安局的摧残下,精神完全崩溃了
。他站在扩音器面前,毫无表情,嘴里不停地念着别人替他捏造的口供:他是美国特务
,是南斯拉夫法西斯分子的走狗,他准备搞政变,他要谋杀共产党的领袖......

  在1938年的苏联,我们也见到过相同的场面:布哈林在法庭上,也承认了他是帝国
主义间谍的指控。到底是什么手段能使共产党的保安人员达到比法西斯暴徒都难以达到
的目的——迫使如此优秀的人物就范?

  这是一个谜。

1987年7月3日,《巴尔的摩太阳报》就苏联历史档案解禁一事报道说:"据苏联官方公布
的数字,由于斯大林的罪行,使一千七百万人被送往劳改营并死在那里,五百万个家庭
被放逐。一位四十多岁的莫斯科妇女说:‘我从来不知道这件事。‘她的眼睛在读揭露文
章时哭红了。"〔7〕1987年12月20日,苏联《星火》周刊登出人口学家马克·托尔茨的
文章:"在1929年至1937年之间,由于集体化和饥荒,总共有一千四百五十万人死亡。.
.....在一些村庄,受饥荒之害的农民一家一家全部死去。"为掩盖农民大量死亡的真相
,"......苏联统计学家在斯大林的压力下伪造了1937年人口普查数字。参加人口普查而
了解内情的统计学家被送往劳改营,普查的主持人于1939年被害死"〔8〕。

  列宁逝世前曾力图作一次"最后的斗争"。中风、瘫痪、失语症却阻止了他的"最后的
斗争",而今历史留下的资料却是,斯大林1953年去世时,成千上万的家庭"老人也哭,
小孩也哭"——这些家庭不少都曾失去过亲人。

  平心而论,我们不能把斯大林时代的牺牲者都看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因为这
个数量太庞大了,他们已经受尽冤屈而死,谁能忍心再说他们都是斯德哥尔摩症患者?
他们中哪怕是人格有缺陷的(如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也极其可怜。季诺维耶夫曾
违背列宁的遗愿,阻止列宁遗嘱在党代会上宣读,从而保住了斯大林。十多年后,他被
处死刑,临刑前,他反复地说:"看在上帝的面上,同志们,看在上帝的面上,请给斯大
林同志打个电话吧!"当斯大林的卫队长在酒宴上绘声绘色地表演这一场面时,斯大林竟
笑得前仰后合......〔9〕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一幕!

可是我们确实在苏联的数不清的冤案中,找到了一名斯德哥尔摩症患者〔10〕,此人是
二十世纪"传奇式的人物"(索尔仁尼琴语)。他的心智已经完全迷失。岂止迷失,简直
丧心病狂。他两度沦入"地狱",却在"地狱"中萌发出热情,要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
力"献给一个"壮丽"的事业——为提高克格勃劳改营的工效而"斗争"!其原创性的"革新
"数不胜数,深得领袖赞赏,最后官升克格勃中将。1958年,因长期积劳积瘁,死于莫斯
科。盖棺论定,他是二十世纪最特殊的(或许也是最坏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

  1928年至1930年,斯大林掀起一场又一场运动(乐此不疲),一会儿清查"沙赫特"
分子,一会儿大抓"工业党"和"孟什维克中央局",一会儿又是清查所谓"劳农党",最后
大抓什么梁赞采夫"联合组织"。几年下来,几十万人被逮捕,几千人被枪毙,大量辛勤
工作在苏联生产建设一线的专业人员死于非命。这些案件多年后证实纯属捏造的假案,
此处不赘述。在这些假案中,有个特殊(因"沙赫特案"被判刑)的犯人,他不是苏联人
,他是土耳其人,叫弗连克尔。

  土耳其人跑到苏联去干什么?原来,在布尔什维克闹革命的时期,援助俄国革命的
外国人有不少,这些外国人长期与俄国来往,有些就住到了俄国,他们援助革命有些是
纯粹出于道义的,如日本人明石;也有是既考虑道义也考虑经济利益的,如美国百万富
翁哈默;还有一些是因为喜欢冒险,如土耳其百万富翁弗连克尔。

  弗连克尔具有经商天赋。从商学院毕业后,他先是从事木材贸易,迅速成为百万富
翁,被称为"黑海木材大王";接着搞运输,很快拥有一支近海船队;然后投身出版业,
拥有一家自己的报纸,其风格接近通俗文学;还开了一个专栏专门挖苦、嘲笑自己的商
业对手。总之那个时候弗连克尔是个精力旺盛、热爱生活、活泼风趣的人物。

  弗连克尔早年援助俄国革命有两件事可圈可点:一是革命前曾贩运武器给布尔什维
克战斗队;一是革命后苏联经济困难时,他赶到苏联,运用自己的金融才能,帮助苏联
进行黄金交易,阻止了苏联黄金外流,并使大量黄金由境外流入了苏联国库。如果他仅
限于在这样的水平援助苏联,"君子之交淡如水",说不定若干年后,苏联史书会记载:
"弗连克尔同志,土耳其人,不远千里,来到俄国,长期无私援助俄国革命,是俄国人民
的老朋友......"错就错在有一天弗连克尔心血来潮,头脑一热,把家从土耳其迁到了苏
联(索尔仁尼琴说:"某种宿命的力量招引着他前去红色大国。"〔11〕)他不但加入了
苏联籍,还把数百万资产交由苏联处理。而他自己作为专家,去管理部门工作。

  几年后弗连克尔被捕,被打成与国外勾结的"沙赫特分子"、土耳其间谍,家破人亡
!他被押送到靠近北极圈的索洛维兹劳改营长期服苦役。而当地劳改营死亡率极高,政
治犯与刑事犯关在一起,很难活过三年......

  弗连克尔却活下来了。他的生存天赋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
惧之!"他的阴森森的神情吓退了不少狱卒(营卒),"野狼嚎"(刑事犯)的"工间娱乐
"(殴打政治犯)不会找上他。终于有一天......弗连克尔对劳改营运作系统发生了兴趣
,开始"解剖麻雀"。

  数月后,他向索洛维兹管理局递了一份报告,对劳改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
,指出国家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遭到了低效率使用,若要改进,得采取如下措施等等
,看得管理局头头们脸红一阵、白一阵,惊呼:"人才!人才!"

  报告很快地转上去......

  1929年的一天对索洛维兹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莫斯科直接派来一架专机,把弗
连克尔接去见斯大林。索尔仁尼琴写道:"斯大林很有兴趣地和弗连克尔谈了三个小时。
这次谈话的记录永远不会公开,因为根本就没有做记录。但是弗连克尔显然在各民族的
父亲面前展示了利用犯人劳动‘建设社会主义‘‘的光彩夺目的前景。......"〔12〕

  按照弗连克尔方案推行的劳改营四级登记制度、琐细的伙食热量计算及再分配制度
、刑期折减计算新方法等,苏联劳改营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然而犯人的死亡率也大
大提高。例如,白海运河是运用弗连克尔方案建成的第一个工程,工期缩短了一半,犯
人竟死了成千上万,弗连克尔却得到了一枚斯大林勋章。白海运河建成后,斯大林任命
弗连克尔为贝阿(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工程处长。

  弗连克尔获得了自由没有?似乎获得了。他先任劳改营工地主任,后任劳改营工程
处长,其身份多么"荣耀"。可是他又不是完全的自由人,他离开劳改营系统的任何尝试
(比如说打报告要求做个平民),都会导致他立刻丧失性命;他成了"留场就业者",已
经成为"人质"。

  弗连克尔不管这些。"学海无涯勤为舟",劳改营将他迷住了。他在各个劳改营考察
,不断探索各种前所未有的管理方法;对比,否定,肯定......

  1937年,他再度被捕,这一次逮捕凶多吉少,他被判十年,其实判十年与判二十年
的意义相差不大。

  又是伟大领袖救了他!1939年苏联侵略芬兰,苏芬战争爆发。苏军与芬军的战争从
某种意义上说,本是重量级拳手和幼儿园小孩的搏斗,却不料接连失利。领袖震怒了。
追究责任,原来"投到辽远的卡累利阿雪原上的军队没有供应线",重武器运不上去。谁
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在北极圈冻土层上筑出两条铁路?除非神仙!斯大林想到了弗连克尔

  服苦役的弗连克尔又一次被召见。没有解释,没有道歉,斯大林第一句话就要求:
三个月内,在卡累利阿冰天雪地里建成三条铁路——一条与前线平行,两条与前线垂直
。没有条件,惟一的是拥有足够充足的人力:一无计划二无仓库三无采掘机械四无汽车
运输,一切靠人力。"能做到吗?"领袖问。弗连克尔冷冰冰地回答:"能!放权!"

  弗连克尔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全苏联只有这样一个人敢跟斯大林讨价还价):退出
原有的古拉格(苏联劳改营)系统,另成立铁路拉格系统——全苏铁路建设劳改营管理
总局,任命他为局长;国内一切资源供他调拨使用,只要他需要;铁路劳改系统的一切
规章制度由他重新制订。领袖同意了。全苏联的"犯人们",痛哭吧!不管你是工人、农
民、教师、技术员、军人、专家、学者......你们的末日到了!

  卡累利阿铁路线如期完成,接下去还有沿伊朗边境铁路、沿伏尔加河铁路、贝加尔
—阿穆尔铁路......弗连克尔得了一枚又一枚勋章(凭良心说,弗连克尔也对莫斯科战
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做了贡献,没有弗连克尔建的铁路复线,远东部队赶到莫斯
科的时间就要延迟),他把这些路都建成了"死亡之路"。他的官职越升越高,成了内务
人民委员部的将军(中将)。

  没有什么同僚(包括贝利亚)会蠢到去妒忌弗连克尔。他一不恋权,二不贪财,三
不近女色;所谓无欲则刚!他只对一个事业感兴趣——提高克格勃劳改营的工效。他智
力超群,其"杰出才能不仅表现在组织工作方面,好几排数字他只需过一次目,就能用心
算加出来。他喜欢夸口说,能记住四万名犯人的面孔和他们每个人的姓、名、父名、条
款(罪名)和刑期"〔13〕。他"从来不要总工程师。看到呈阅的铁路车站设计图,就急
于在里面发现错误,一旦发现,他就会把这张图纸揉成一团,朝部下的脸上摔过去"。索
尔仁尼琴写道:"他特别喜欢半夜打电话给工地,借以维持关于他从来不睡觉的传说。"
"他像托洛茨基一样,永远住在列车里。""他从来没有结过婚。""从脸上明显看出他充满
了憎恨人类的凶恶意向"......他这不是有病吗?任何现代社会的心理医生都可以指出,
这是一名精神病重症患者,属于只有恨没有爱的那类患者。只是不能确定的是,这是一
种新型的精神病,还是斯德哥尔摩症的又一变种——为虎作伥的变种?

在当今世界中,有一支最可怜的人群,他们是邪教群众。他们多数过着群居生活(现在
也有散居的,但是思想受到严格控制),许多人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出,带领一家加入
了"教会"。许多人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超出了常人所能忍受的限度,长期营养不良..
....

  温馨、亲情、儿女呢喃......早与他们告别。两情相悦、生死相许、柔肠寸断....
..不啻海外奇谈。理想、前途、梦想......一切与他们无缘。

  他们的目光如待宰的羔羊怯生生,似乎在哀求:"我们没有伤害你们,请你们放了我
们,请你们让我们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他们也极少哭泣,如果哭泣,那是因为他们要离
开这个世界了。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瘟疫是恐怖主义,错了!错了!邪教在后面等着哩。它很有
耐心。

  由此看来,同样都是精神痴迷状态,然而"进入状态"的途径却不同:斯德哥尔摩症
靠"当头棒喝"——一次惊吓就够了,邪教则必须靠日日夜夜的修lian——无休无止地洗
脑。除了特殊例子(如弗连克尔等),斯德哥尔摩症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邪教却能纠缠
你终生。斯德哥尔摩症的潜意识是恋世,邪教的潜意识是厌世。谁的害处大,不言自明

197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之星报》青年编辑乔希为了解救身陷"创世共同体工程"(CC
P,建于美国旧金山)邪教的两名好友〔14〕,"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前他给自
己"打了预防针",首先阅读大量报刊资料及采访社会学家,了解CCP是韩国富商孙明满"
联合教会"招募教徒的一个机构,孙明满是"联合教会"教主,仿照《圣经》编了本五百三
十六页的《神旨》供信徒"天天读",自称"基督再世",在全世界各地拥有三百万信徒。
青年人一旦落入这个组织,就等于陷于无边的苦海中。接着乔希采访CCP受害者的父母,
进一步了解到"联合教会"也是一个变相的奴隶企业,他们的孩子"实质上成了为其无偿劳
动的奴隶",一天要劳动近二十个小时,没有休息日,不能顺便外出,失去人身自由,然
而所得的报酬仅仅是粗糙不堪的一点食物和拥挤简陋的住处......乔希听得满腔怒火。
尽管有了这么多思想"垫底",可是当乔希进入CCP场部后,仍然被CCP的一切迷住了。他
不但救不出朋友,自己差点也陷身其中。如果不是第三拨朋友赶来救出乔希,恐怕他早
已签约了;即使这样,当他与CCP人员告别时,还是"差点儿没扑在他们怀里大哭起来"。


  乔希看到了什么?——当他走进CCP总部时,正遇上他们在吃晚饭,一个很大的饭厅
,"成百人坐在地板上吃炖白菜"。用不着用什么敏锐目光就能看出, CCP基本群众过着
"水深火热的生活"。而CCP不想掩盖这一点,甚至好像在炫耀:"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
,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自愿选择这样的生活?"

  乔希接下去看到——晚饭后,"人们唱了一会儿歌,接着上‘晚课‘"。讲课的是一位
青年女子(该女子原是心理xue员),大意是,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必须想到全世界。
一个人宁可自己饿死也要将食物分给别人吃,这就是CCP的哲学。"我们不能光与自己的
父母或亲友共享财富,我们必须与全世界共享。请到我们的布恩威利营地来看看吧!"


  于是乔希去"看看"了。临走前,他充分意识到此行的危险性,便给女友留下了自己
签字的声明,请求她在他无法自拔的时候通过法律挽救乔希。

  乔希同几十名志愿者(都是受CCP感召而来的)到了布恩威利训练营地——"新理想
天堂农场"。次日凌晨,睡眼惺忪的乔希被人从地板上拉起参加唱"早歌"。一个手拿吉他
的男人乐呵呵地对人群喊:"你—们—都—好—吗?""好——极——了!"人群欢乐地呼
喊。唱完早歌后,集训营的"兄弟姐妹"纷纷与新来的志愿者们交朋友,"一男邀一女"、
"一女邀一男"把他们都带走了。乔希被一个叫贝西亚的漂亮姑娘拉走了,贝西亚从人群
中拖起乔希,亲切地凝视着他:"您多像我的一位朋友呀!"接下来的活动是"交心"。这
种交心起先只是互相介绍个人的经历和思想感情,但谈着谈着,到最后不知怎的变成了
个人忏悔,变成了痛哭流涕。新来者无不把自己最见不得人的行为和隐私向"兄弟姐妹"
袒露,而"兄弟姐妹"则在一旁亲切地安慰他(或她)。

  早饭后是"早课",贝西亚给新来者讲课,说在这个不平等的世界,要由"我们自己"
来创造平等的世界。乔希的心被搅乱了,他觉得贝西亚的话其实也有道理,问题是很少
有人去真诚地实行它。

  课后又是谈心,新来者与集训营的"兄弟姐妹"轮换交流。到了晚上,"乔希觉得每一
根神经都浸透了集训营所灌输的东西"。他想:"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是应该和他们一
起去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

  第三天下午,营地的一个教师给新来者上"历史"课。老师说了哥伦布的故事后讲:
"哥伦布预言他可以远渡重洋的时候,人们讥笑他是‘疯子‘;我们比哥伦布更‘疯‘,我
们要改变整个世界!"乔希与志愿者们热烈地鼓掌,他们的心被深深地感染了,乔希决定
留下不走了。但女友按事先约定及时打来了电话:"家人病危,速归!"此刻,乔希似乎
被猛击一掌,决定迅速离开。

  然后,乔希的一群朋友来接他,而集训营的"兄弟姐妹"为他列队送行,两军对垒。
"贝西亚热烈而温存地拥抱着他,恳求他留下来。乔希望着她清澈的蔚蓝色的眼睛,望着
那一张张充满热情的笑脸,差点儿没扑到贝西亚的怀里大哭起来。"

  邪教就是这样,不能刺激,善待它,它是温和的;刺激它,它迅速地变脸,极其危
险。

1978年,加利福尼亚州检察官收到大量信件,揭露生活在圭亚那的人民圣殿教的成员受
到非人待遇。检察官将信件签发给司法部,司法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例行公文。国务
院打电报给美国驻圭亚那的领事馆,查询这些控告是否属实。领事馆回复:经调查,人
民圣殿教并无虐待其成员的现象。

  然而控告的信件仍不断寄来,这种现象引起了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瑞安的注意。瑞
安是人民圣殿教的同情者,他想不如亲自到圭亚那走一趟,写个详细的调查报告,让造
谣中伤者无话可说。

  瑞安带着记者团两次采访了位于圭亚那原始丛林中的人民圣殿教乡村公社。

  第一次阳光明媚,他们遇到了鲜花、笑语,第二次便遇到了死亡。

  11月27日下午,两架双引擎飞机从圭亚那首都起飞,向圣殿教的营地飞去。飞机在
一个小村镇的简易机场降落。这儿离营地只有几公里远,瑞安一行分别乘两辆卡车,沿
着泥泞的道路向营地驶去。

  汽车还没停稳,教主吉姆·琼斯笑吟吟地迎上来,说是早听村民报告,有一个庞大
的代表团要来。瑞安简单而客气地对琼斯讲,国内收到了一些控告信,尽管他本人不相
信这些控告,但作为众议员,他有责任来了解一下同胞的生活状况。

  琼斯的态度很明朗:欢迎采访。向记者们问候之后,他希望记者"参观所有的设施,
随意与人民圣殿教的成员交谈"。

  "这里没有任何限制,你们可以像在家里一样,顺便走走转转。我个人有兴趣要外界
了解在我们的公社里人们怎样劳动,我们如何根治我们这个腐朽社会的各种恶习以及在
这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这里的一切情况你们都可以调查核实......"

  通过遍布在营地各处的喇叭,琼斯通知信徒们暂停手头的工作,全部集中到操场上
来。

  整个操场成了欢声笑语的海洋。近千名信徒席地而坐,他们当中有老人,有年轻人
,有逗着孩子玩的成年夫妇,很多人手中还拿着干农活或盖房子的工具。尽管衣衫褴褛
、面容消瘦,然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望着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感受那节
日一般的欢快气氛,记者们尤其是议员瑞安相信,所谓受尽虐待不过是琼斯对立派蓄意
制造的无耻谰言而已。

  散会后,记者们分散开到营地的农场、种植园、养殖场、车间、家庭......随机采
访,一般无第三者在场。在几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没有发现一个人回答问题时支支吾
吾,或畏缩、害怕。所有的人都赞扬琼斯,说他为了众人的幸福付出了一切。

  前来调查所谓集中营问题的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宁静的村庄,动人的歌词唱出了
和平、仁爱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互谅。他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压迫虐待,而是一大批享
有充分公民权利的男女。这些男女选择了孤寂的森林作为他们惟一的城堡,以此来抵御
消费、竞争和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拜物社会。

  "夜幕降临了,篝火点燃了,年轻人围着篝火尽情地欢唱。他们歌唱爱情,憧憬着一
个美好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战争,没有自相残杀。"〔15〕

  瑞安认为没有必有再逗留了,他们广泛采访了公社成员,亲眼看到了各种建设成果
——住房、学校、医疗所、食堂、缝纫车间、机械工场、木工车间、锻工车间......"任
何人都没有权力禁止成百上千的人自愿生活在丛林里。"他们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事实来
说话"。不管琼斯和营地成员一再挽留,第二天傍晚,代表团还是登上了卡车,准备离开
。此时,数百名教徒弹着吉他唱着歌为他们送行......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但是"酿成了悲剧?就在代表团成员即将登上卡车的瞬间
,一个营地姑娘乘乱偷偷塞给记者一张纸条。记者迅速将纸条塞入口袋,因为他从姑娘
的眼神中看出她十分害怕。车开后,记者打开了纸条,上面的笔迹是颤抖的:"请帮助我
们,我们想离开这个地狱。"下面是四个人的签名。这名记者迅速将纸条给瑞安看了。


  瑞安非常恼火:为什么在两天的采访中不说?

  到小村镇后,代表团在镇上过了一夜。镇上的居民第一次向记者们透露,以往曾有
营地逃亡者逃到这里,甚至逃到乔治敦(圭亚那首都),但都被武装人员抓回去,以后
这些人就失踪了。这一夜大家谁也睡不着觉。

  第二天上午,卡车载上瑞安他们,重新向"琼斯公社"驶去。

  代表团再次来到营地,琼斯感到很意外,他原先以为代表团已经消除了对公社的不
信任感,但现只同意瑞安将名单上的人带走。琼斯通过扩音器又一次将所有的人召集在
一起,声调"迟疑",神情"绝望"、"痛苦"。他的近千名信徒与他保持了默契,会场上呈
现不祥的寂静。瑞安念了名单上的四个人的名字,四个人战战兢兢走出来,站在记者的
身边。人群中逐渐有压抑的哭泣声。当琼斯问还有没有其他人愿意走时,经过一阵沉默
,又有一些怯生生的手举了起来,使得愿意回美国的人数增加到了二十个。会场上压抑
的哭声越来越大。突然人群中跳出来一个年轻人,用匕首向瑞安的脖子刺去,记者们拦
住了他,并把匕首夺下来。琼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一动不动。经过这场惊吓,代表团
带上这二十个人,迅速乘卡车离去。

  以下的事件是众所周知的。琼斯派出一队武装人员乘小型卡车追到机场向即将乘机
离开的记者们开火,打死五人,打伤十二人。死者中包括瑞安及递纸条的那位营地姑娘

  接下来,琼斯带领全体人民圣殿教教徒(包括自己及所有亲信)服毒集体自杀。九
百二十三名教徒中,只有两名(都是年轻姑娘)反抗,其余全部如痴如醉,服服帖帖受
死。

  死之时,一家人抱在一起,一对对恋人抱在一起,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子在另一个世
界又能相逢。

  人民圣殿教原有严酷的戒律,如青年男女间不能有亲昵行为,夫妻相聚必须报琼斯
批准,违犯者受严刑拷打并被捆绑示众,死亡却打破了这些戒律。

曾被当作二十世纪两大精神痴迷症之一的斯德哥尔摩症今天得到了"平反"。据统计(西
方),人质劫持案出现斯德哥尔摩症可以大大降低人质的死亡率。今天警方的认识是:
虽然斯德哥尔摩症干扰了解救工作,然而为人质安全计,还是应创造条件尽量鼓励出现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毕竟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文明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应对人民加
强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

龙飞评论:当一群群盲目的人,象梦游一样不由自主,象猪一样被引导上绝路时,使得
歹徒们可以象割草一样地任意残杀他们的时候,魔鬼产生了。不必责怪歹徒的残暴,盲
从的人和魔鬼本来是共生的,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共同将残暴升级。

注释:

  〔1〕〔2〕〔3〕以下加引号叙述斯德哥尔摩症状事例的文字选自1985年《现代世界
警察》之《人质谈判》(拉斯·普林斯著,原载美国《警察》)。

  〔4〕(英)克里斯多弗·多布森著:《卡洛斯帮——国际恐怖组织内幕》,常雅茹
译,时事出版社1986年版,第228页。

  〔5〕以下综述内容取材于2003年第7期《八小时之外》,邢军文的《少女和罪犯"商
量"死亡》,加引号字句出自原文。

  〔6〕见2003年5月26日《人民公安报》刘书新文。

  〔7〕1987年7月6日《参考消息》:《苏正抹去斯大林留下的消极影响》。

  〔8〕1987年12月3日《参考消息》:《苏学者说:1937年的人口普查数字是伪造的
》。

  〔9〕(苏)托洛茨基著:《我的生平》,石翁、施用勤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版"译者前言",第7~8页。

  〔10〕有关弗连克尔题材选自《古拉格群岛》、《斯大林前后》。

  〔11〕〔12〕〔13〕(俄)索尔仁尼琴著:《古拉格群岛》,田大畏、陈汉章译,
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中册),第68、69、127页。

  〔14〕以下综述内容取材自1985年《法制日报》连载《CCP内幕》(张曦明编译)。


  〔15〕以下综述内容取材自《人民圣殿教内幕》、《桃源梦》。(墨西哥)大卫·
巴特尔著:《人民圣殿教内幕》,郑畅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
我一直以为我的性格狠bt,
我一直以为我的神经狠粗壮,
今晚我看了s21,
我终于知道现实远比我的梦魇更加可怕
                             ---2005年10月15日
                                 我?    被一坨脑浆俘虏了的双手?


评论:电影《太阳之泪》的结尾:让恶在这个世界蔓延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好人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