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嗓子后级功放机:武则天与唐代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30:39
武则天与唐代书法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从参政到亲政的五十年间,即巩固发展了“贞观之治”,又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流芳剑阁光被利洲”是郭沫若对她在政治上的总体平价。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武则天在书法艺术上,不仅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在书法发展历史上,唐代书法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 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这主要在于唐历代的帝王都善书,后妃公主好书者也不乏其数,武则天作为皇帝,书法仅次于李世民,作为女性,她确实可算是佼佼者了,加上她的一些施政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对唐代书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武则天在唐代书法的发展上,占有了不小的重要地位。
       首先武则天能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书法家。她少时入宫,作才人时有机会接触内宫收藏的名家墨迹,特别是二王的手迹,加之她聪颍好学,如《通典》所载:“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雕虫,泛指作书法,《宣和书谱》说她“喜作字,初得晋王十世孙方庆者家其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她的字已达到“其书锓锓稍能有丈夫气”的境地。《史学书》称她“好飞白书,自题《升仙太子碑额》”关于她的书迹,除《升仙太子碑》今存外,其余如张彦远《历史名画记》所载的“孝福寺,天后飞白书额。崇福寺,武后题额”及《宣和书谱》所载:“今御府所藏行书《一夜诗》”等都已不存在。《升仙太子碑》是圣历二年,(699)武则天从洛阳赴篙岳封禅竭升仙太子庙所书。〈资治通鉴“〉二月、乙丑、太子幸篙山,过糇氏,竭升仙太子庙。”胡注:糇氏县属洛州,升仙太子,周王子晋也,世传晋升仙后桓良遇之于蒿山,曰“七月七日 待我于候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顶,举手谢助人而去,后人因为立祠,(武)后加号“升仙太子”这是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武则天借用它,又是封号,又是建庙,并亲自撰文书写其碑,其用意无非想借此以映衬武周盛世。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乃飞白书。飞白书是东汉蔡邑所创,唐代继承这一书体,发扬光大,太宗常赐飞白书于臣下,贞观时岑文本作《奉述飞白书势》诗,可见飞白书在当时社会影响是很大的。武则天以飞白体书此碑额,可能是因为飞白书有“冥通飘渺,神仙之事也”的意境,与她所加号的“升天太子”传说其意相合,故尔采用的。这六个字写得也很好,有“凤举崩云绝,鸾惊游雾疏,丝萦箭激,电绕雪棼、浅如流雾、浓若屯云”之美,堪称稀世珍品。碑文三十三行,行六十六字,共二千一百多字,全篇行草相间,运笔婉约流畅,清丽雄键又带有隶书笔意,达到“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境界。无怪《宣和书谱》评她的字“有丈夫气也”。
    武则天善书,亦好收藏书迹,不过她在这方面就比太宗明智得多,比如搜求王右军墨迹,太宗派臣下“以金帛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买右书旨厥以献,并命肖翼赚取《兰亭序》还令死后殉葬昭陵,其贪得之心也太过份了。而武则天不同,《旧唐书、王方庆传》: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佰祖羲之,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均以过之,唯有一卷现今在,又进十一代祖导以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乃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用荣,。”在归还王方庆前,“(武)后不欲夺其志,遂尽摸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绶,归还王氏,人到于手今称之。”从这件事的对比中,我们不能不看到,武则天利用此事笼络人心,其用心之良苦。
     除了武则天本人在书法方面应得到公允的评价外,我们还可以从她的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上,如设立书法学校,科举取士和佛教的兴盛等中去寻找武则天对唐代书法的发展的所起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书林藻鉴》:“唐之国学凡六,其五曰书置书学博士,学书日纸一副是以为叫也。专立书学,实自唐始。”这六种学校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设立书学是唐代始创,书学学校除学习书法外,兼学时务和文字学,还要举行旬试,岁试和学期满后的毕业考试。其他五门学校中,书法也是门必修课程。此外在贵族子弟学习的弘文馆也要招收学习书法的学生。据《丹府元龟》记载,对弘文馆的学生考试的规定是:“所有习经业,务须精熟楷书学体皆得正样,通七者与出生,不通者,罢之。”此外,大量的还是各级地方学校和私塾。一九六九年在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论语、郑氏注》是一个叫蒲天寿的十二岁儿童于景龙四年抄写的,还杂有一段《千字文》和其他杂言,蒲天寿入学之年是武则天逝世后两年,说明武当政时私学已普及到这遥远的边疆,在学校如果没有“学书日纸一幅”的基础课,恐怕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是写不出这手字来的。
科举考试和选用官吏,书法是重要的科目和条件,唐代的科举是继随而完善的,武则天又增设殿试,《旧唐书、选举志》:“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科举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六科,“明书”是其中的一项,这是专考书法的,除此之外,即使考其它科目,如明经、述士、也要写得一手好字才行。可以想见,凡欲入仕途者,哪有不潜心学书的?
由吏部主持选用官吏的制度,叫鉴选,它的标准据《通典》载有四项: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首先是考书法和文理(判),对书法的要求还明确规定必须“楷法遒美”这两科合格后才观察其“身”与“言”,所以书法的好坏是选中与否的先决条件。另有一个书判拔萃科,只要你的书艺超绝,“中者即受官”。还有唐选用流外的官,书法是第一条标准,《唐六典》所载“凡择流外职者有三、一曰书、二曰计、三曰时务,其工书者,虽时务非长,亦叙。”可见只要工书,其它条件差,也可被选用。因此,唐代书法的兴盛,正是由于学校培养的生徒,应考的举子,鉴选的官员都把书法作为一项重要的科目而直接促成的。
除此之外,唐代佛教的兴起也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武则天时佛教得到飞跃的发展。薛怀义为了给武则天夺政权寻找依据,制造舆论,造“大云经”四卷,诡称武则天是“弥勒下生佛,作阎浮提主,唐民合微”等。武则天则利用此事而大力提倡崇佛抑道,并建立大云寺,藏大云经,一时间,建造寺院,译经写经蔚然成风。武则天还亲命太子家令王知敬、礼部郎中殷仲容提写清禅寺、资福寺额,亲自过问《华严经》译事,并撰写序文,高宗时僧义净赴天竺等三十余国取经回来后在武则天的资助下从事译事,译成经论六十一部,三百二十九卷。半个世纪前从敦煌千佛洞藏经卷的石窟中发现的三万多件卷子中,其中唐代抄写的卷子几乎占三分之二以上,可见从事抄写的“经生”队伍是多么庞大的。
由以上我们可看出,唐代的学校、科举、鉴选、抄写佛经造就出大批书法人才。武则天又善书、好书,大力提倡书法,所以在用人上就特别注重这方面的人才。如钟绍京“原为司农录事,以工书直凤阁,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皆绍京所提”《旧唐书本传》武则天写的《升天太子碑》其碑阴题记即命钟书,看来武则天很欣赏他的书法。又有一个名叫王绍宗的人,“少贫蒌,嗜学,工草隶,居僧坊为之书,取佣自给,凡三十年,人虽厚偿, 举不受,武后召赴东都,褒慰良厚,擢太子文学,累迁秘书少监,当时以书显名。”〈见朱长文<<续书断>>〉,还有世称”二薛”的薛稷\薛濯,著<<书谱>>的孙过庭,以写卢陆机<文赋>>闻名的陆柬之,善榜书的王知敬\殷仲容,因献右军墨迹的王方庆等,他们都是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又确实在书法艺术上有卓越贡献的著名人物,可见贞观时崇尚书法的风气,被武则天大大弘扬,并孕育着开元后书法的创新局面。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门可看出,武则天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及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当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是唐代书法艺术得以繁荣的基础,但如果没有武则天对书法的爱好和她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同时,不能不记住武则天对这门艺术的特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