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世界尽头谐音好记:八路军一一五师入鲁初期战斗序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9:31:34

八路军一一五师入鲁初期战斗序列

2010-02-12 09:58

    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三四三旅全部及三四四旅一部,从1938年6月到1940年7月,先后进入山东和冀鲁豫地区。
  (一)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1938年8月,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率旅机关一部从山西出发,于9月27日到达冀鲁边区乐陵城。旋整编部队,成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辖第五、第六和津浦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第五支队 1938年初,由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扩编而成。2月24日,第五支队奉集总命令,由正太路到达晋东南,归一二九师指挥。随后由徐向前率领进入冀南。7月东进冀鲁边地区,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王叙坤,参谋长刘正,政治部主任刘贤权。辖第四团,团长褚连三,政治委员朱廷宪;第五团,团长龙书金,政治委员曾庆洪;第六团,团长张策平,政治委员赖国清。
  第六支队 由冀鲁边平津支队编成。支队长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副支队长冯鼎平,参谋长程正杰,政治部主任王辉球。辖第七团,团长李子英,政治委员崔月南;第八团,团长杨柳新,政治委员陈德;第九团,团长杨铮侯。
  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政治委员王育民、潘寿才。
  部队整编后,分散发展,配合地方党开辟新区工作,到1939年上半年,又陆续成立了津南、泰山、商河、乐陵、鲁北、阳信、宁津等地方支队。1939年9月4日,集总指示一一五师,肖华区粮食困难,敌之封锁严密,应以一部转入鲁西。据此,肖华率挺进纵队机关及第五支队第五团于9月下旬转移至鲁西。1940年后,第五支队编入一一五师新三四三旅运河支队;第六支队第七团编入鲁南支队,主力留在冀鲁边区坚持斗争;津浦支队调归山东纵队。
  (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于1938年12月27日到达湖西地区单(县)丰(县)边八大庄一带。1939年1月,六八五团与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大队。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吴文玉(吴法宪),副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田维扬,政治部主任王凤鸣。
  1939年1月,沛县伪军籍兴科部团长何玉祥,率1700余人反正,后籍兴科来归,共2000余人,被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5月,活动在陇海路以南的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的部分武装,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七大队。7月,苏鲁豫支队将原6个大队合编为3个大队,全支队共8869人,第一大队,由原一大队与路(陇海路)北游击第三大队编成,大队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王东保;第四大队,由原第二大队与第四大队编成,大队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王凤鸣;第七大队,由原第三大队与第七大队、独立大队编成,大队长耿蕴斋,政治委员郭影秋。9月,第四、第七大队分别改称第二、第三大队。12月,第二大队由湖西地区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第三大队仍留湖西,第一大队在苏皖边区。时,全支队共1.2万人。
  第二大队调入鲁南后,东进郯(城)马(头)地区,1940年4月扩编为东进支队,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胡大荣。
  1940年5月,苏鲁豫支队警卫营、苏鲁豫边区党委警卫营及鱼台地方武装合编为湖西大队,支队仍辖3个大队。
  6月,苏鲁豫支队南下华中地区,湖西地区防务由第三四三旅黄河支队接替。
  (三)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
  1938年12月,一一五师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代号为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挺进山东。师长陈光(代),政治委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吕麟,政治委员彭显伦;卫生部部长谷广善,政治委员彭嘉庆、周显、李宽河。第六八六团,团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向鲁西挺进。
  1939年3月1日,师部及六八六团进入鲁西郓城地区。后,师部率六八六团主力继续东进泰西,杨勇率第三营、团直一部和师直两个连留运(河)西地区。
  (四)独立旅兼鲁西军区
  留运西的部队配合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并与郓城、东平、汶上等地的地方实力派和进步人士建立了统战关系。1939年5月,六八六团第三营扩编为一一五师独立团,师直两个连扩编为七支队。7月,两部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旅,辖2个团。旅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副旅长段君毅,参谋长何德全,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团改称,团长周海彬,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第七支队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张国华。
  8月,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八路军第一纵队决定,成立第二军区(亦称鲁西军区),由一一五师独立旅兼军区机关,隶属第一纵队,由一一五师兼管。辖3个军分区。司令员杨勇(兼),副司令员段君毅(兼)。
  第一(泰西)军分区由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兼,司令员何光宇、王叙坤,政治委员李冠元,参谋长于会川,政治部主任李冠元(兼)。
  第二(运西)军分区由独立旅第二团兼,司令员匡斌、冯鼎平,政治委员张国华、曾宪辉,副司令员徐秋。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由筑先纵队兼。司令员张维翰,副司令员朱崇德。
  10月4日,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拨归独立旅建制。期间,刘星以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第一团两个连为基础,争取、改造郓城、汶上一带的土匪武装侯宪明部及汶上国民党县长白玉璞部,成立了游击第八支队。
  (五)第三四三旅兼鲁西军区
  1940年3月21日,独立旅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合并,恢复三四三旅番号并兼鲁西军区,辖2个支队、1个军政干部学校,军分区由3个调整为4个。旅长杨勇,军区司令员肖华,旅及军区政治委员肖华(兼),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兼),旅及军区参谋长何德全,旅及军区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黄河支队由独立旅第一、第二团与游击第八支队编成,辖3个团。支队长彭雄,政治委员张国华,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旅第一团编成,团长李金铎,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独立旅第二团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刘仁贵;第三团,由原第八支队编成,团长卢迪,政治委员刘星。
  运河支队由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与独立旅第六支队编成,辖2个团。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曾思玉,政治部主任刘贤权。第四团,由原第六支队编成,团长何光宇,政治委员刘汉;第五团,由第五支队第五团改称,团长刘正,政治委员杨俊生。
  第一(泰西)军分区 司令员王叙坤、刘贤权,政治委员李冠元,参谋长马宗凯,政治部主任辛俊卿。
  第二(运西)军分区 司令员冯鼎平,政治委员朱沧、刘星,副司令员徐秋。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 司令员牛连文、黄骅,政治委员王乐亭,副司令员赵尊康。
  第四(运东)军分区 司令员邢仁甫、刘致远,政治委员范阳春、石新安,副司令员徐翼。
  (六)鲁南支队
  1939年3月中旬,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六团到达泰西地区与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合。同时,调整部署,组织力量,准备向津浦路东发展,遂调津浦支队、冀鲁边第六支队第七团等部靠近师部整训。1939年5月11日,在肥城陆房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胜利突围,转至东平地区活动。5月底,师机关一部、教导大队、第七团进入新(泰)蒙(阴)费(县)泗(水)边区。7月,津浦支队挺进路东,10月拨归山东纵队。期间,以师直警卫营两个连为基础,扩编组成东(平)汶(上)宁(阳)支队,方国南任支队长,石新安任政治委员。1939年8月梁山战斗后,东汶宁支队改编为师特务团,吴世安任团长,王根培任政治委员。
  1939年6月21日,毛泽东指示集总:在敌人“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应趁此机会将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及肖华挺进纵队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8月,六八六团经鲁西南进入抱犊崮山区。9月4日,集总电令一一五师:肥城山区甚小,主力应转移泗(水)费(县)临(沂)地区。10月,师部率特务团到达鲁南。
  1940年4月4日,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与冀鲁边第七团合编为鲁南支队,辖2个团。支队长张仁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曹灿章,政治部主任张雄。第六八六团,团长张仁初(兼),政治委员刘西元(兼);第七团,团长李子英,政治委员崔月南。
  (七)冀鲁豫支队
  1938年底,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多次派出部队,进入冀鲁豫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第六八八团副团长覃健、参谋长张赤民(张池明),率第一营两个连到鲁西南地区活动,与原范筑先部冀炳南之第十三支队、曹县王道平之陇海抗日游击支队合编为挺进纵队,旋改称第三四四旅特务团,团长覃健,政治委员常玉清。
  第六八八团政治委员刘震和第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李雪三率领的两团各一部,进入曹县、成武、考城、民权间,扩编为第三四四旅独立团,团长刘震,政治委员高农斧。
  为统一和加强冀鲁豫各游击部队的领导,1939年2月,第三四四旅副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旅直警卫、工兵、炮兵各一个排及部分机关干部进入鲁西南。3月9日,三四四旅特务团、独立团及当地抗日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隶属一一五师建制,归第一二九师指挥。辖5个大队(相当团)4700余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崔田民,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主任唐亮。第一大队,由三四四旅独立团编成,大队长刘震,政治委员李雪三;第二大队,由第三四四旅特务团编成,大队长覃健,政治委员常玉清;第三大队,由八路军游击第二支队编成(第二支队系1938年10月由濮县、范县一带的黄河支队与汤阴、滑县的抗日武装编成),大队长其祥(鲍启祥),政治委员刘汉生;第四大队,由东明抗日武装自卫军和考城(今属兰考)县大队编成(后并入第三大队),大队长于子元,政治委员李一非;第五大队,由冀鲁豫第五支队(原范筑先部第三十五支队)编成,大队长王伯生、胡继成,政治委员宋励华、胡永书。1939年底,增建独立大队和豫北大队。
  1940年2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部到达冀鲁豫地区,与冀鲁豫支队合编,仍称第二纵队,冀鲁豫支队主力改称新二旅,辖3个团。旅长杨得志(兼)、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参谋长卢绍武(兼),政治部主任李雪三。第四团,由第一大队编成,团长傅春早,政治委员孙仁道;第五团,由第二大队编成,团长张天云,政治委员张赤民;第六团,由第三大队编成,团长覃健,政治委员贺大增。
  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编入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独立大队、豫北大队编入新三旅。
  1940年6月,黄克诚率三四四旅和新二旅第五、第六团南下华中地区。7月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杨得志率第二纵队新二旅第四团及新三旅仍留冀鲁豫地区。
  (八)独立支队
  1938年12月,一一五师师部东进山东时,三四三旅补充团与晋西3个游击大队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支队,辖2个团。支队长陈士榘,政治委员林枫(兼),副支队长黄骅,参谋长刘德明,政治部主任王麓水。第一团,由补充团改称,团长杨尚儒,政治委员刘振球;第二团,团长何以祥,政治委员曾明桃。
  1940年3月,独立支队从晋西归建,7月中旬到达鲁西地区,随即参加鲁西讨石(友三)战役。战后,第二团留在鲁西地区,支队率第一团继续东进,10月下旬到达费(县)北与师部会合。
  (九)苏鲁支队
  1939年10月,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改为苏鲁支队,改归一一五师建制。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妄图以武力吞并我国大好河山。在中华民族处于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我党于事变的第二天发表了庄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极力压制爱国军队和人民的抗日积极性,推行其妥协退让政策,致使日军的铁蹄迅速踏进北平、天津等地。 

    平、津失陷后,日军又分兵向南进犯。徐州失守后,山东完全沦为敌人后方。留驻山东的日伪军,总数近五万人,主要是控制城市、重要港口及铁路交通线,还无力向广大城乡进攻。由于我党坚持抗日的主张影响之大,广大人民救亡图存的要求异常迫切,我党领导山东人民,纷纷发动武装起义,组建了人民抗日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于一九三八年底组成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是联结华北和华中的纽带,可以由此南下华中,北逼平津,且与晋察冀和太行山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了迅速开展山东根据地的游击战争,毛主席在一九三八年十月间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提出:“派兵去山东。”罗荣桓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央军委又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指示十八集团军部,命一一五师师部率三四三旅进入山东、淮北的新老黄河间,包括津浦铁路东、西,胶济铁路南、北的广大地区。当时任一一五师政委的罗荣桓和代理师长陈光同志,率领师部及六八六团于十二月由晋西出发,向山东挺进。一路上,我们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痛歼日军,粉碎了敌人对泰(山)西的九路围攻,取得了梁山歼灭战的重大胜利。一九三九年五月开始,师部率领六八六团主力分批由泰西地区,东越津浦铁路,进入新泰、蒙阴、费县、泗水等县的边区。十月进入费县南部的抱犊崮山区,与由我党发动和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会师。从此,我军打开了发展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  
    在此期间,一一五师的三四四旅和三四三旅的六八五团,则由军委和集总直接指挥,分别进入鲁豫及苏皖地区萧华同志则率三四三旅一部于一九三八年九月进入冀鲁边地区。  
    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和教导大队一部,早在一九三七年冬平型关战斗后,由聂荣臻政委率领,在晋察冀根据地坚持抗战。 5  
      南下郯城、码头,是地方党组织和地方部队早已提出的任务。郯码平原是苏鲁边境上最富庶的地区,是联系山东和苏北、华中的枢纽。它控制沂、沭两条河流的中段,直接逼近陇海铁路。因此,南下郯码对于巩固以抱犊崮为中心的山区根据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当时,郯码地区的形势相当复杂,日伪军为了在郯码一带站住脚跟,一面修筑临沂至郯城、郯城至码头两条公路,一面在郯城、码头、李家庄、傅庄、华岩寺等地设置据点,建立伪政权。这些据点多由伪兴亚救国军、伪保安队等占据。当地的国民党顽固派头子梁钟亭、阎丽天之流勾结敌伪,进攻我军,肆无忌惮地镇压人民抗日运动,致使人民群众苦难深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拯救受苦受难的民众,组织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运动,一一五师抽调了部分主力,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向郯码进军。一九三九年十月,我军配合山东纵队的陇海南进支队攻克了临郯公路上的伪军据点李家庄,接着于十一月底又向破坏抗日工作、杀害我工作人员的顽固派所盘踞的码头镇进行反击。阵阵的寒风袭击着进行的队伍,队伍中有许多同志还没穿上面衣,有的虽然已经穿上了自己用羊毛絮成的棉袄,也只剩下挤在一起的几个羊毛球,根本不能御寒,但战士们抗日救国的热忱,打汉奸,解救老百姓的求战精神战胜了寒冷。经过急行军后,我们于拂晓渡过了沂河,一过河就是码头镇,先头部队以猛烈的炮火压住了敌人,机关炮吐着愤怒的火舌,地方武装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在已抄袭了敌人的侧翼,在我军的猛烈的打击下,敌人崩溃了,逃窜了。  
    我军占领了码头镇后,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叫工作,这时《鲁南时报》也油印出版了,民运工作干部配合地方党组织开展了群众工作,提出“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实行合理负担”,群众的抗日情绪十分高涨,“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情景到处可见,许多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八路军 。许多知识青年参加了我军举办的“鲁迅艺术大队”。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燃起了抗日烽火,响起了抗日战歌。  
反动派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经过一番 处心积虑的策划之后,在一个夜晚,集结了大批武装,偷偷逼近码头的外围,有的竟进驻了码头镇和近邻的围寨,梦想一下子使我们全军覆灭。我们早就料到了敌人的阴谋,不仅师直机关和地方武装早已手持武器进入战斗岗位,迎战来犯之敌,而且一支援军从湖西横跨南阳湖,越过津浦路,也急行军赶到码头地区。这样,进攻我们的敌人,反被我军包围,除部分被我军歼灭外,大部分逃散了。这支援军,是我军六八五团一部所发展编成的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梁兴初),他们赶到码头地区以前,于一九三九年二十五日在费(县)、滕(县)公路上之兑头沟伏击日军运输部队,全歼敌军六十余名。  
    一九四0年一月,我军一度攻克郯城,缴获了大量武器,武装了自己。  
    回忆当年活跃在反“扫荡”反投降斗争第一线的抗日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显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我曾记得,有一次当敌人以强大的兵力占领郯城码头后,曾动用了十二辆坦克和六辆汽车,在码头西北的层山周围十几里内,活动了一天一夜,妄图消灭我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但就在这一昼夜中,我抗日民主政权,发动广大民众,在公路上挖了许多纵横交错,又深又宽的“抗日沟”,破坏了桥梁,致使敌人的机动车辆进退无路,陷入困境。与此同时,我地方武装曾连续两次猛袭西哨、南哨等据点,攻克下了日伪盘踞的老巢。敌人恼羞成怒,先后五次疯狂地进攻庄坞,妄图摧毁当地的抗日民主政权,但在我地方武装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我军缴获敌步枪四十余枝,毙伤敌伪二百余人。由于这些地方武装日夜活动在沂河两岸,不断打击敌人,迫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在党和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下,郯码地区相继成立了各级行政委员会,民主选出了在斗争中经过考验的区长、乡长,先后成立了几百个农民救国会和青年抗日先锋队。在码头、层山、涌泉等战斗中,农救会和青年抗日先锋队有力地配合了我军作战,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抗日先锋队员,他们以无比的坚强和勇敢,出现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  
      在地方政权和我一一五师驻鲁南部队的协助下,一九四0 年三月八日,鲁南妇女联合会宣告成立。同时,郯码地区的妇女抗日救亡运动也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到三月底,便成立了几十个区分会,这是郯码妇运会工作空前的壮举。广大妇女在慰劳、募捐等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著名的白彦战斗,是一九四0年三月间,我一一五师在鲁南进行的一次重大战斗。  
      位于费县西部的白彦镇,地处抱犊崮与天宝山区中间,是汉奸孙鹤龄的老窝和日军控制的重要据点,也是我们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重大鄣碍。一九四0年二月十四日,我一一五师调集六八六团、特务团和苏鲁支队等部,集中力量对白彦只敌发起了猛烈攻击,摧毁了白彦及其周围的据点,端掉了孙鹤龄的老窝,解救了白彦地区的广大群众。当时六八六团团长张仁初、政委刘西元,特务团团长吴仕安、政委王根培,苏鲁支队司令员张光中、政委彭嘉庆,他们都为坚持鲁南的斗争做出了贡献。  
      敌人受到严重打击后,并不甘心失败,他们纠集了兵力,连续数次向我白彦进攻。我军为巩固这一地区,并为向天宝山地区发展打开道路,也必须控制白彦。正因为如此,具有重大意义的反复和敌人争夺白彦的战斗,就不可避免地展开了。  
      三月七日,邹县以东城后据点的日伪百余人,第一次向白彦发起进攻,在我一一五师健儿的英勇打击下,敌人扔下数具死尸狼狈逃窜。  
      十二日,城后、费县西北的大平邑和费西南的梁丘等据点的日军一千余人,在汉奸孙鹤龄残部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向白彦发动第二次进攻,妄图采取分兵合击的战术,置我军于死地。我特务团、六八六团、苏鲁支队等部,在白彦外围四十里地带,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日伪军以猛烈的炮火掩护,向我阵地连续攻击。我军沉着应战,利用白彦两侧山地的有利条件,阻击敌人并发起冲锋达五次之多,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城后之敌,被我六八六团阻击于白彦的西南的柴山,歼其大部。大平邑南犯之敌,在白彦以北也遭到我军痛击。为了更有力地歼灭敌人,我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先主动放弃白彦。敌人乘我转移之际,于下午四时许,像一群恶狼钻进白彦。当晚十二点,我六八六团一部趁敌立足未稳,又勇猛异常地袭入白彦,与敌逐屋争夺,奋勇厮杀。敌人拼命挣扎,于十三日拂晓向西北逃窜,我特务团和六八六团一个连跟踪追击,痛歼穷寇。在我追击下,逃敌释放毒气,并乘机钻入南径(在白彦与城后之间)。我军当即将南径团团围住,下午四十许,城后之敌二百余人乘坐汽车多辆赶来增援,又被我击溃。战至黄昏,残敌在大平邑援军掩护下狼狈逃走,血泊中丢下了二百多具尸体。 
    我军获捷后,鲁南各处的日军、汉奸惶惶不安,纷纷求援于滕、峄、费等县之敌,并再度纠集了五千五百多人,妄想挽回败局,向白彦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十九日,敌人又大平邑分兵出动,一路直犯白彦西北的官庄,一路向东进攻白彦的太阳崮。我六八六团和由苏皖边区调来的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在官庄、太阳崮与敌人展开激战,杀伤了敌军的有生力量。费县之敌,也大举西犯。二十日,日军五百余人复经梁丘向关阳司进攻,在通过北魏庄、张庄时,被我军伏击,激战两小时,敌窜入庄内凭险固守。我军于当晚挫败敌人,攻占了北魏庄和张庄。但各路之敌却终于重占白彦。 
      二十一日晨,由滕县出动敌三百余人,向东经桑村直攻柴山前,妄图与占据白彦的敌人回合,又被我击退。当天晚上,我军以强大的攻势向敌人发起了总攻。根据事先侦察好的情报,首先摸入白彦村西头的敌人弹药库,搬出了敌人存放的炮弹三百多发和一部分子弹,接着继续摸进睡满了敌人的住房之中,把敌人的枪支全部运出后,愚笨的敌人方从梦中惊醒。惶恐之敌晕头转向,纷纷向外奔跑,多数被我军刺死。这时,我后续部队从村西北角和东南角打入村内,用刺刀和手榴弹向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六八六团一个排,首先冲入敌群,他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在杀伤了大量敌人之后,全排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鼓舞了全体指战员。 残酷的白刃战,持续到天明。二十二日拂晓,官庄来援之敌六百余人被我击退。白彦之残敌,穷凶极恶,在释放大量喷嚏、催泪窒息性的毒气之后,乘机狼狈逃窜。  
      在连续十四个昼夜的三次激烈争夺战中,我军共打死打伤日伪军八百多人,缴获长短枪三百五十余支及大批弹药和军用品。白彦战役的胜利,大灭了敌人的威风,鼓舞了我军民的士气,为鲁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战后,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又南越陇海路,返回苏皖边区,参加坚持华中抗战的斗争。  
我一一五师在鲁南的节节胜利,坚定了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和决心。随着,鲁南大片地区的开辟,各地纷纷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的决定,一九四0年四月以赵博同志为书记的鲁南区党委成立了,有力地领导各地委、县委的工作。军队也有了很大发展,除建立和扩大主力部队外,还成立了许多地方武装,使鲁南的抗日斗争向着更有计划、有组织的方面发展。到十月间,成立了鲁南军区,领导地方武装。军区归一一五师指挥。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是邝任农同志。 

   日军仍不甘心他们的失败,特别是几次占领白彦计划失败后,又集中第三十二师团、二十一师团、独立第六和第十混合旅团各一部共八千余人,于一九四0年四月十四日,由邹县、滕县、枣庄、峄县、临沂、费县等据点,分成十几路,向我抱犊崮山区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合围和梳篦“扫荡”,妄图趁青纱帐未起来之前,一举消灭我军。  
敌人这次“扫荡”部署周密,阴谋毒辣。 “扫荡”时,不仅出动强大的兵力,而且为防备我军乘据点空虚进行袭击,还大量增加各据点的兵力。敌人的进攻部队,采取了宽大正面和梯次配合。在行动中,先以伪装成我游击队的小部队为前导,主力则避开大道,隐蔽前进。各路敌人进行密切配合,互相策应,沿路建立临时据点,处处设防,步步为营,还狡猾地预设许多埋伏部队以防我军突围。在“扫荡”我中心区前,敌人首先在我边沿地区“扫荡”了一周,在费县南部的崮口和滕县的山亭等地进行了几个小规模的合击。从四月二十一日起,开始向我腹地推进,以费南的大炉为中心形成大规模的合围。敌人在“扫荡”我中心地区的同时,还在抱犊崮山区外围——滕、费边区及峄县等地进行了“扫荡”。同时在梁丘和堰头两处设置了临时兵站,以供应弹药和给养。回忆当时的情景,真是乌云翻滚,硝烟弥漫,敌人大有一口鲸吞我鲁南根据地之势。  
      面临敌人重兵压境的严重局面,我军和地方党组织经过周密的研究和分析,根据罗荣桓同志指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反“扫荡”作战方案:(1)各部队分区坚持斗争,以少数部队配合人民武装坚持内线斗争,将主力分散置于边沿地区,以保持高度机动性;(2)利用隐蔽地带穿隙插空,远离多面敌人,靠近敌人之一路,不即不离,既便于打击敌人一部,又容易摆脱合击;(3)坚强侦察工作,准确掌握敌情,摸清了再打,看准了再跳;(4)在敌人迫近时,适时灵活地转入敌之侧翼,并伺机以伏击、袭击等战术打击敌人。 
      为了认真贯彻罗荣桓同志提出的作战方案,我一一五师师部率特务团两个营和边联支队一起在内线坚持斗争。为适应战斗的需要,师直机关成立了干部武装排,勤杂人员战斗班,实行机关自卫。并派出机关干部任侦察,掌握敌情。在这次敌人“扫荡”过程中,我们师直属部队在费县、临沂、滕县等地,寻找空隙,灵活穿插,多次避开了敌人的合围,保存了有生力量。在战机有利的情况下,主动与敌人交锋。如在大炉以西的宗光峪、车辋西北的潘家庄等地,我们就狠狠打击了小股进犯之敌。  
    在这里要特别说到的是罗荣桓同志带领我们政治部和两个连队,在边沿地区进行了灵活的游击战。有时以一个连的兵力,牵制敌人许多部队。敌人攻占了一个高地,需要很长的时间和付出很大的代价,其结果往往是不但不能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搞得晕头转向。反“扫荡”的战斗活动,使政治干部学习了军事,政治机关受到了锻炼,更加战斗化了。 WiwwCKjSa  
      在外线,峄县支队于四月三十日,在驼山前击溃了由枣庄出犯的二百余敌人,击毙了六十多人。敌人在这里的合围遭到失败,在其他几处的合围也宣告破产。但焦头烂额的敌人并未因此而罢休,他们重整旗鼓,调整部署,再次集结了大量兵力,伺机反扑。五月四日,从峄县、枣庄、临城、韩庄等据点共出动三千余人和数百骑兵,分成十五路围攻驻在峄县西南的诸楼和罗庄的我军。敌人先用密集的火力封锁我出路,然后再用大炮不停地轰击,仅一个小村子就落下了炮弹四十多发,围墙被炸开许多缺口,我军机枪阵地也被炸飞的黄土掩埋起来。我们的战士像铁人一般,以大无畏的精神,冒着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反冲锋。在战斗的激烈阶段,驻在运河南岸的运河支队,立即渡河增援,猛扑敌人的指挥阵地。敌人受到出其不意的正面攻击和侧面夹击,顿时一片混乱。我军在大量杀伤敌人之后,乘机突了出去。经过一天的血战,打死敌联队长广田中左以下共三百多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敌人的“扫荡”被彻底粉碎了。据统计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三十多次,共毙伤敌军二千二百余人。我鲁南军民用机智勇敢和鲜血生命,保卫了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根据地,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在粉碎敌人对鲁南的大“扫荡”以后,五月间,我军继续执行向北发展,开辟天宝山区的战斗计划。天宝山区在白彦以北,紧靠滋临公路,北接蒙山,和鲁中抗日根据地相接连。五月中旬,我痛剿盘踞天宝山区的刘桂棠匪部,并经过不断深入的统战工作,争取改编了控制这一山区的地方武装,对推动和发展鲁南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我军还在滋临公路以北蒙山以南的地区连续粉碎了日军及刘桂棠匪部的联合“扫荡”,先后在武安镇、小卞桥、王庄取得了共歼敌六百余人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敌人,巩固了新区。  
    一九四0年底,我开拓了广大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并扩大和密切了一鲁中、湖西、滨海以及苏皖地区的联系。鲁南抗战形式达到了发展时期的顶点。在南迄郯码、北达滋临路的南北斜长的山区内,在临、费、邹、滕等地的敌伪和依附在他们外围并互相勾结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之中,建立了我党领导下的鲁南抗日根据地,为坚持鲁南抗战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一九四0年一月,毛主席指示山东,要把发展武装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年内,山东分局与一一五师至少应发展十五万人枪,一一五师应分配干部与兵力到山东全境去。还要组训十倍于军队的抗日自卫军,极力争取山东的大部政权。我一一五师坚决执行了毛主席这一重要指示,为部队的大发展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这年的四月,一一五师为适应鲁南斗争形式的发展和需要,统一鲁南部队的领导,决定将六八六团和由冀南边区转移来的第六支队第七团合编为鲁南支队,将原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扩编为东进支队。当年秋,一一五师原留在晋西的独立支队司令陈士榘、政委王麓水率第一团(团长杨尚儒、政委曾明桃),到达鲁南,随即进入滨海地区。九月,师部在鲁南的桃峪(费县西北)召开支队和旅级干部会议,罗荣桓政委向部队提出了建立模范党军的号召,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这次会议上,还总结了鲁南组织发动和依靠群众,同日军、汉奸以及反动顽固势力作斗争的六字方针和经验,即“插、争、挤、打、统、反”,这对指导后来我军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很大作用。桃峪高干会议后,一一五师将分别在鲁南、滨海、鲁西、鲁西南、冀鲁边和苏鲁豫坚持抗战的主力部队实行统一编制,编为七个教导旅,共七万余人。一年来,在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下,我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地区的主力部队,先后开辟和扩大了冀鲁边、鲁西、湖西、苏鲁豫皖和鲁南等抗日根据地,还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五十九个县政权、九个专员公署、一个行政公署,为地方训练了大批干部,与山东特别是鲁南人民建立了血肉关系,成为我党坚持山东抗战的骨干力量。  
在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下的山东纵队,这个期间也有很大发展。一九四0年九月编成五个旅和二个支队,近五万人。 
    一九四一年初,根据中央指示,为了统一山东我军的指挥,一一五师的领导机关离开鲁南,转移到沂蒙、滨海地区,与山东分局、山东纵队靠拢。但一一五师的一些部队仍旧留在鲁南,继续坚持斗争,并和鲁南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的更加艰苦的战斗岁月。到一九四三年三月,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实行一元化领导,成立山东军区,罗荣桓同志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仍为一一五师代理师长兼政治委员),黎玉同志为军区副政治委员。八月,罗荣桓同志又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从此,山东的八路军部队在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正确领导下,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整个山东处于新的上升和发展时期。斗争的新局面取得的新胜利,为山东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后来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那时大家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军民经常高兴地唱着:
         
                        沂蒙山脉的高峰耸出了云天,
                        沂沭河流的碧水泛起了漪涟。 
                          这里是我们祖国美好的土地, 
                        这里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家园。 
                        军民团结相依为命坚持抗战, 
                        共产党为人民建立民主政权。
                        我们一定要粉碎敌人的进攻,

                        我们一定要争取灿烂的明天。

八路军一一五师入鲁整编后战斗序列  
一一五师入鲁后,部队得到很大发展。40年10月至41年7月,所属部队先后整编为7个教导旅,共7万余人。
教导第一旅:由苏鲁豫支队编成,辖3个团。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副旅长田守尧,政治部主任郭成柱。第一团,由第一大队改称,团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田维扬;第二团,由第三大队改称,团长周长胜,政治委员冯志祥;第三团,由湖西大队改称,团长俞增林,政治委员罗友荣。
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教导第一旅南下华中,编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42年8月,山东纵队第一旅拨归一一五师建制,改称教导第一旅,旅长孙继先,政治委员王麓水,副旅长钱钧,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丁秋生。辖第一团,团长杨万兴,政治委员王文轩、裘祖瑞;第三团,团长王吉文,政治委员杜西书、裘祖瑞;第四团,团长钟本才,政治委员杨道和。  
43年3月与鲁中军区合并,教一旅番号撤销。  
教导第二旅:由独立支队第一团、鲁南支队、苏鲁支队编成,辖3个团。旅长曾国华,政治委员符竹庭,副旅长张仁初,参谋长何以祥、蔡正国,政治部主任王麓水。第四团,由独立支队第一团编成,团长蔡正国、钟本才、贺健,政治委员曾明桃、吴岱;第五团,由苏鲁支队编成,团长胡云生(代)、贾耀祥、王六生,政治委员彭嘉庆、曾明桃;第六团,由鲁南支队编成,团长贺东生,政治委员刘西元。
43年3月,教二旅番号撤销,部队编入滨海军区。  
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由原三四三旅运河支队与独立支队第二团编成,辖3个团、4个军分区。旅长杨勇、王秉璋(代),军区司令员杨勇(兼),政治委员苏振华、曾思玉,副旅长王秉璋,参谋长何德全、龙世兴,政治部主任曾思玉、王辉球。第七团,由运河支队第五团编成,团长刘正,政治委员杨俊生;第八团,由独立支队第二团编成,团长夏德胜、齐丁根,政治委员李士才;第九团,由运河支队第四团编成,团长何光宇,政治委员刘汉、郭华。 r4z}yt+  
第一(泰西)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政治委员李冠元,参谋长马宗凯,政治部主任辛俊卿。 ?!Th-Cc&m  
第二(运西)军分区:司令员周桂生,政治委员刘星,副司令员李春芳,参谋长张直,政治部主任许力。 1v8:,!C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黄骅、白云,政治委员王乐亭,参谋长杨海涛,政治部主任郭玉燕。 LTlC}3c28f  
第四(运东)军分区;司令员刘致远,政治委员石新安,政治部主任杨劲。 FKvO7? K  
41年6月,教导第三旅拨归八路军第二纵队建制,鲁西军区并入冀鲁豫军区。 tz \:r>3vI  
42年12月,教三旅与冀鲁豫第二军分区合并,教三旅番号撤销。 'yAoZ P\|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由三四三旅黄河支队编成,辖2个团及湖西军分区。旅长邓克明,政治委员张国华、唐亮,副旅长杨尚儒,参谋长匡斌,政治部主任欧阳文、戴润生。第十团,由黄河支队第一、第三团编成,团长李金铎、肖明,政治委员戴润生、方国南;第十一团,由原黄河支队第二团与丰县、沛县、鱼台、滕县、铜山5县游击大队编成,团长匡斌、王根培,政治委员刘仁贵。 "e!$=;5  
湖西军分区:41年12月成立,司令员胡芸生,政治委员潘复生,副司令员郭影秋,参谋主任刘厚培。辖独立团,由沛县、金乡、铜山地方武装编成,团长李贞乾,政治委员曾子鲁。 SBB bniK-  
42年12月,教四旅与湖西军分区合并,教四旅番号撤销。 My43\p  
教导第五旅由东进支队编成,辖3个团。41年南下华中,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42年12月返回山东归建。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刘兴元。第十三团,由东进支队第二大队编成,团长江燮元、周长胜,政治委员覃士冕;第十四团,由东进支队第一大队编成,团长胡大荣、江燮元,政治委员叶绍贤、江拥辉;第十五团,团长吴觉,政治委员晏成山、袁功庭。 ', xs Ugk  
43年3月,教五旅番号撤销,部队编入滨海军区。 oXZ@*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由冀鲁边区津南支队与鲁北支队等部编成,辖3个团、3个军分区。旅长邢仁甫,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兼)、周贯五,政治委员周贯五、王卓如,军区副司令员龙书金、黄骅,副旅长龙书金(兼),参谋长杨铮侯,政治部主任杨忠、刘贤权。第十六团,由津南支队等部编成,团长杨承德,政治委员陈德;第十七团,由鲁北支队编成,团长龙书金(兼),赖金池,政治委员曾旭清;第十八团,由6支队第8团编成,团长杨柳新,政治委员杨爱华、贾田云。 (? #U &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石景芳(兼)、傅继泽,政治委员杜子孚(兼)、田战胜,副司令员傅继泽。 &>^Ympr  
第二军分区:由第十七团兼,司令员龙书金(兼)、徐尚武,政治委员曾旭清(兼)、张开,副司令员徐尚武,副政治委员郝炬,参谋长李清山,政治部主任李恒泉。 W0,"V'C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杨铮侯,政治委员李广文,副司令员李永安、杨承德。 ~.y4 ,-  
42年9月,教六旅改编为冀鲁边军区,教六旅番号于43年3月撤销。 UOL%tT  
教导第七旅:41年7月,由新三旅与新二旅第四团编成,归第一一五师建制,受第二纵队指挥,辖3个团。旅长韩先楚、余克勤,政治委员赵基梅,副旅长昌炳桂,参谋长李东潮,政治部主任谢福林。第十九团,团长傅春早、汪家道,政治委员孙仁道;第二十团,团长江海山,政治委员胡华居、刘聚奎;第二十一团,42年秋成立,团长罗赞成、罗参三,政治委员汪德清。 =R8.QBVdN  
42年12月,教七旅与冀鲁豫第七军分区合并,教七旅番号撤销。 8 $*cfOC  
鲁南军区:40年10月,以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为基础编成鲁南军区机关,隶属一一五师,辖4个军分区和3个支队。42年调整为3个军分区、1个支队。司令员邝任农、张光中,政治委员邝任农(兼)、张雨帆,副司令员万春圃,参谋长肖家桢,政治部主任彭嘉庆、曾明桃。 NBR'^6  
第一军分区:42年前由鲁南军区兼,司令员张光中(兼),政治委员邝任农(兼),42年底实设,司令员封振武、肖鸣,政治委员许言、杨涤生,副司令员董鸣春,副政治委员邹日清、张洪仪,参谋长凌初生,政治部主任靳怀刚、文立柱。 Jj _+YfIM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梁兴初、贾耀祥,政治委员杨涤生、冯起。 d4=u`2w  
第三军分区:兼沂河支队司令员肖鸣、王献庭,政治委员许言、王六生,副司令员薛浩、王献庭,副政治委员赖国清。 [g 68O*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世良,政治委员李乐平。42年底撤销。 ]KPg=@Q/  
运河支队:支队长胡大勋,政治委员朱道南。 lSsFI30  
峄县支队:支队长潘振吾,政治委员纪华。 u2Z^iY\u001B  
边联支队:支队长万春圃,政治委员曾明桃。 tf}Q%)`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