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子运算相关公式:“我为什么看贬美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1 00:01:22

“我为什么看贬美元”-----巴菲特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解救之道

2008-06-18 22:10:33

归档在 如是我闻 | 浏览 2291 次 | 评论 0 条

转一篇朋友的老文章

(这是我03年写给《股市动态》上的一篇文章,今天偶然读到,觉得仍有些意思,拿出来挂在这里与你分享。

美国的现行货币政策,用货币贬值来抵消债务的手法,巴菲特在若干年前就预见到了,并且深以为不安,认为若当真如此,则老天难容。然而今天,美国似乎正在做这种老天难容之事,用货币比率数字之间的变化,凭空洗劫了其它国家,也包括中国在内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经年累月的劳动积累。一桶石油的价格,在1998年,是15美元上下,在2002年是30美元以下,而今天,拜美元贬值之赐,我们要用近120美元,才能买到一桶石油。美元贬值,简单四字,却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快刀,过水无痕,轻轻一削,中国一半以上的外汇积累,中国一半以上的美元财富,便化为乌有。中国今天的外汇储备大约已到一万六千亿美元,但是,对照2002年的石油价格,中国其实只有四千亿美元那时的购买力。一万六千亿对四千亿,这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财富转移的把戏,期间许多人无端地巨额获取,许多人无端地巨大损失,而这把戏的弄人之处却在于,它竟可以使损失者在浑然不觉中退掉自己财富的衣衫。)

[原文]巴菲特 2003年11月《Fortune》  [译.评]吴君亮   

美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卖掉我们的国家。我将就此提出警讯和补救之道。

倒回到1987年,我就开始针对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公开表示担忧,喊过“狼来了”。然而,那以后,我们不仅幸存了下来,而且还有过繁荣。但是,尽管如此,尽管拙见可能因本人以往的预测记录不佳而遭到质疑,我仍要再一次大喊“狼来了”,并且,这一次还拿了伯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钱作为赌注。

到2002年春,我活了近七十二岁,从未买过一种外币。自那之后,伯克夏已对几种外币做了重大投资,并且牢抱至今。细节我不便透露,事实上,究竟是那几种外币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持有他国货币,就是相信美元会贬值。

作为美国人,作为投资者,我真希望这种投资是一种错误。伯克夏从事外币投资,若有任何利润,都将会在美元下跌而对公司和股东造成的损失面前黯然失色。

但是,作为伯克夏的领导人,将钱用于合理投资,乃我职责所在。之所以最终将钱投到我一直念叨的地方,其原因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已巨幅恶化,恶化到了我们所称之为的国家“净值”正以惊人的速度转移到海外的地步。这种转移若不停止,将引起“大麻烦”。为了便于理解,请同我去两个想象中的岛上走一趟。

这两个孤立的小岛,相互紧邻着。一个叫张家岛,一个叫李家岛。张家岛和李家岛的唯一资产是土地。他们的需求也很原始,就是食物,也只生产食物。每日工作八小时,两小岛上的居民都足以维生。长此以往,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勤劳的张家岛上的居民决定储蓄和投资,并将每日工作的时间延长到十六小时。他们继续靠每日八小时的生产为生,将另外八小时的产出出口到李家岛。

李家岛的居民对此变化新喜若狂。因为他们可以脱离辛劳,并且吃喝如常。哦,是的,这是要记账的。但是,这在李家岛的人看来,并无大碍。张家岛人所要求的,无非是李家岛的债券,李家岛的钞票而已。

索月经年,张家岛人积赞下大量李家岛的债券。这时,李家岛的少数先知先觉者嗅出了隐约而来的麻烦。他们看到,为了生存和偿付累积的债务,终将要求李家岛的人工作八小时以上。然而,李家岛的居民却无心倾听这种末日审判式的语言。

同时,张家岛的人也开始有些紧张。“李家岛的债券最终靠得住吗?”他们在心里问道。于是,张家岛也改变了策略:在继续拥有一些债券的同时,他们将大部分债券换成了李家岛的土地。最终,张家岛人拥有了整个李家岛。

这个时候,李家岛人不得不面对丑恶的现实,他们不仅必须重回八小时的工作以维持生存,而且还需加时工作,以偿还债务和支持他们轻率卖掉后又重新租回的土地的租金。事实上,李家岛,已被购买,并非被征服,成了别人的殖民地。

李家岛人今天所举之债,在未来偿还时,应以未来产品所代表的全体之价值来计算,双方乃为公平交易。但是,由于李家岛今天的一代白白享受的东西,要由李家岛未来几代人无休止地偿还,就有了经济学家所称之谓的“隔代不等量”。

以家族为例,设想在下巴菲特能说服所有商家,让我一生以借据赊账消费,而由巴菲特的后人用货物和服务偿还,并加计利息。这在巴氏家族和债权之间,或可视为公平交易。但是,我之后代,可能不大赞赏这种交易(而且,或许打算赖债不还。哦,应该不会,否则老天难容)

让我们再回到那两个小岛。面对日益巨大的债务偿还压力,或迟或早,李家岛政府会决定采取高通货政策。那就是发行更多的钞票,以稀释所有的币值。他们会找出理由,使其货币不再保有特定价值。简言之,李家岛的货币贬值能缓解该岛的财政痛苦。

从二战以后到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奉行的是勤劳的张家岛精神,外销超过进口,我们用顺差到海外投资,造成投资净值-----我们持有的外国资产减去外国持有的美国资产-----扩增。用修改了的方法计算,从1950年的370亿美元增至1970年的680亿美元。美国当时属于净所有权人。除贸易顺差之外,投资也获收益,成为可投资资金的第二个来源。美国当时有如某人把一部分薪水存起来,还运用利息所得转投资。

七十年代末,贸易状况逆转,造成约占GDP1%的逆差。那并不严重,尤其因为净投资权益仍是正数。拜复利之赐,我国的净值在1980年达到3600亿美元的高峰。

但是自此之后,净值一路下滑,过去五年更是加速滑落。目前,美国一年的贸易逆差超过GDP的4%。此外,其他国家拥有美国的资产比我们拥有外国的资产多了2.5兆美元,令人震惊。这2.5兆美元中,有些是美国的政府和公司债券,有些是不动产和股票。美国就象是拥有庞大田产的世家,为了比产量多4%的消费-----即贸易逆差,日复一日地变卖田地。

美国公开交易的股票价值约12兆美元,我初估我们整个国家的财富总值约50兆美元。2.5兆美元属外国人拥有,意味着我国财富的5%已转移到海外。

更为重要的是,若以目前的贸易逆差来看,外国拥有我国的资产会以每年500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即意味贸易逆差让国外人持有我国资产净值每年增加大约1个百分点。随着外国的所有权扩大,年度净收益也将从本国流出,我们将疲于支付与日俱增的利息和股利给外国,不再像从前是净值收益者。

基本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国无法长期支撑巨额的、愈滚愈大的贸易逆差。到某一时刻,消费之间的幸福狂欢,会被嘎然止住。因为币值会调整,债权国也不再愿意接受不休不止的借据。此法在世界各地一直通行,正如近十来年,我们所看到那些挥金如土的国家,因信用被突然终止所遭受的痛苦。美国之所以还能随心所欲,是因为以往的财政记录堪称模范,也因为我国如此富强,仍还有堆积如山的财富可换作消费之用。换言之,这张国家信用卡非常好用,但信用额度并非毫无上限。

现在是停止用资产交易消费品的时候了。我建议实施一种保留大部分自由市场价值的关税,既不保护特定产业,也不惩罚特定国家或挑起贸易战。此计划会增加我国的出口,且极可能让我国的收支帐平衡,同时不造成美元的贬值。否则,我相信那几乎确定会发生。

我们可向所有美国出口商发行“进口凭证”,发行金额等同于他们以美元计的出口金额。每一出口商把进口凭着卖给希望把货销到美国的外国出口商或美国进口商。例如,欲进口100万美元的话,进口商需取得等额的进口凭证。那是一百万美元出口的副产品,必然的结果是,贸易平衡。

因为我们每月要进口800亿美元的货物,每月就有像等量的800亿美元的进口凭证支出,这些凭证应该在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市场上进行交易。每个欲将货物卖到美国的商人进场进行买卖,由竞争决定进口凭证的价钱(我设想进口凭证的有效期,不宜过长,以六个月为限,以防止投机客的屯积)。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进口凭证计划对美国民众恐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大多数进口产品价格会上扬,某些净值激烈的国内产品也会涨价。此乃重大缺陷。但是,若美元持续贬值,或我们对特定产品课征关税或指定配额,也有缺点,且依我之见,成功的机率更小。总之,进口货物的高价之痛,相较于不断增大的贸易逆差和我国净值的扩大流失所可能带来的痛苦,实属小痛。

此计划不得被出口顺差国复制,因为他们的进口凭证是无价值的,那么各主要出口国会用其它方式来反击吗?应该不会。因为我们目前正遭遇有害的贸易逆差,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必须改变此一状况。

进口凭证的可能结果是,出口国起先可能故做姿态一番,最后会鼓励从美国进口。以中国为例,该国现在每年卖给我们约1400亿美元的货物和服务,购买额却只有250亿美元。若实施进口凭证,中国可能会每年购买1150亿美元的凭证一填补差距;但是,也可能降低对进口凭证的需求,就是减少对美国出口,或是扩大自美国采购。最后这项选择或许最合中国的胃口,我们也但愿如此。

在下再次提醒诸位,我以前曾喊过“狼来了”,然而,我们的国家却一再地做弄那些对我国的经济潜能和耐力表示怀疑的人。悲观的预言家总是低估了我们国家的那股能够克服那些看似不祥的困难的活力。我们仍然拥有真实的、了不起的国家和经济。

但是,我仍然相信,在解决贸易逆差上,将测试我们找到解决方法的能力。

 

译评(1)追求高外汇存底在许多亚洲国家间仍很时髦。他们总是在追求贸易顺差,追求赚多花少的境界,心里方感塌实。大多数东方的老百姓,口袋里装几个银行存折,就觉得底气颇足,洋洋自喜。这喜好是从何而来,有不止一种说法。喜好不打紧,重要的是弄不好,这会是一件吃亏的事情,甚至是吃大亏的事情。

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等贸易顺差国,合起来颇像巴菲特文章中的张家岛,而美国几乎就是李家岛。目前这个张家岛的成员,用大量的产品去换取李家岛的债券和货币,热热闹闹,互相攀比,以多拥者为耀。于是,似乎忘了问一问:这么多外汇存起来干什么?我们仍在不断地积累外汇,要积累多少才算合适?外汇存底与一国之经济发展和政策稳定相关联的吗?如是,那么理论和实际依据何在?而且,李家岛会不会赖帐?会不会巧妙而又冠冕堂皇地赖帐(“哦,应该不会,否则老天难容。”但是,如果用贬值来减轻债务又算不算赖帐呢?)

(2)既爱国又好心的巴老对美国的贸易逆差真可谓忧心忡忡。他既担心逆差会使自己祖国的财富流到海外,也忧虑后代子孙不认老子的帐,把顺差国手里的美金变成白条。然而,居住在张家岛上的各贸易顺差国,却似乎并无任何烦恼。他们似乎一致认为,美国乃天生消费大国, “对进口需求大到超过你的想象” 福建一个把劳保手套卖到美国的小商人这样讲。“能把东西卖到美国,你就基本上可以成为富人了”广东的一位玩具制造商这样讲。广东的这位玩具商的说法,实际上是白话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产品出口,取得顺差,赚回外汇,经济就可发展,社会便可富裕,这是亚洲不少国家流行而又坚定的政策方向。

所以,如果我们站高一点看下去,我们会看到,目前全球许多地方的经济运行是靠李家岛的贸易逆差——不断发债((印钞票)来推动的。这是不是有点怪怪的)?

假想,如果美国不再有贸易逆差,李家岛不再发行债券,那么张家岛诸多成员的劳动成果又卖给谁去?这些地方的经济是否就会开始转动不灵?

一方逆差,一方顺差,似已成为习惯,想改都好难,但是,这个奇怪的习惯还能拖多久?

(3)巴氏的进口凭证计划建议,表现出了一种努力。但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几乎不可逆转的今天,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将遭到质疑。同时,这个建议若真要施行,技术上也有结构性的障碍和缺陷。它基本上就是一个抛玉引玉的意识。

不过,巴氏的建议看似简单,却可能提出了一个基本概念。而且,任何精密的计划,无不是从基本概念开始的。这个精明的犹太人也有点像老实的中国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把复杂的计算简单化。

0上一篇 <<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下一篇 >> 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