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粉危害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9:59:59

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昆明学院  代山庆2012年01月18日16:1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带领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理论认识,对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要使这一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组织、有秩序、分步骤地推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尽管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但他们都一致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p.9)。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社会管理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搞好社会管理,关键也在于党的领导。发挥党对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是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是社会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只有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才有战斗力。提高党领导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邓小平强调,领导班子就是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不强,作战就没有力量。江泽民提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方针、原则和重点。他指出,要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诚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胡锦涛强调,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也是基层社会管理的依托和领导核心。它们广泛分布于社会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责任,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健全有力,直接关系基层社会管理的成效。邓小平曾提出,工厂、公司、院、校、所等基层党组织,要管好所有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使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组织真正成为各个企业事业的骨干,真正成为教育和监督所有党员的组织,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江泽民指出,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胡锦涛强调,一定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又是社会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者,又是受益者。因此,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重视和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穿党的全部工作的实践精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违背党的群众路线,严重脱离群众,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自然更离不开这条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想问题做事情从群众利益出发,什么都好办。二要面对群众需要,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关心群众生活,面对群众需要,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根本原因,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切入点。三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调查研究,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这样,在工作指导上才有可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切合实际。四要倾听群众呼声。只有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才能了解群众的需要和意愿。只有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我们的群众工作才能做好。五要建立经常工作。一切工作的成绩,都是由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积累起来的。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经常工作。六要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是群众路线的大敌。七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贯彻群众路线,必须要有科学的工作路线作保证。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既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在去”这一根本路线的组成部分,又是贯彻这一根本工作路线的具体方法。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调动他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为实现党的任务和目标服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同社会管理是一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搞好社会管理,必须运用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手段,充分发挥其具有的政治优势。毛泽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灵魂,是统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在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一是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二是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格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协作,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紧密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格局。三是提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法。第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力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使这种理论武装工作富有成效,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回答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自己的威力和真正掌握群众。第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众,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面临的问题不同,其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要求也会有不同。所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第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切忌简单生硬。第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四、以人为本是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把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针对过去忽视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导致人民群众贫穷落后的状况,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并反复强调一定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的根本衡量尺度。并最终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人民利益标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和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和我们党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重点。胡锦涛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在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党采取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五、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就决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管理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坚持和贯彻公平正义原则奠定了政治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领导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状况下,尽力改善人民生活。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理论上都明确要实行按劳分配,但实践中常常背离按劳分配而带有相当程度的平均主义色彩,导致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尽管我们党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却从未停止过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改革开放以后,针对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的状况,邓小平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坚持按劳分配,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针对在实行按劳分配过程中,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邓小平又强调,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防止两极分化。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邓小平把公平正义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他认为,社会主义既需要公平,又需要效率,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这一思想,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来,我们党采取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要求青年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并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标准,把德放在首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体现了对公民素质的全面要求,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党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江泽民和我们党在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在对自身领导人民治国安邦经验的科学概括基础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把德治上升为治国方略,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管理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鉴于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它为在新的历史条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七、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

  制度建设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法律制度是进行社会管理的根本保障。社会管理法律管,除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之外,更要重视运用民主法制手段。民主法制建设是进行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受严重破坏,使党和人民遭受极大痛苦以及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十分强调和重视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的历史教训,邓小平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2](p.168)的著名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邓小平把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邓小平十分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十分重视法制建设。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邓小平强调:“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3](p.189)“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p.146)这些论述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纲领性表达,既强调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又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方向是从人治走向法治,努力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另外,邓小平还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和我们党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论断和“依法治国”的思想。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是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和我们党更加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3][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