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原临也bg雪奈:2.最关键的是选择臣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32:06


【原文】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1,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2。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3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4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译文】不单染丝如此,国家也会被熏染。虞舜受许由、伯阳的熏染,夏禹受皋陶、伯益的熏染,商汤受伊尹、仲虺的熏染,周武王受姜太公、周公旦的熏染。这四个王受熏染的影响适当,所以能称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遮盖天地。要称举天下仁义显达的人,必然会称赞这四个王。夏桀受干辛、推哆的熏染,殷商纣受崇侯虎、恶来的熏染,周厉王受厉公长父、荣夷终的熏染,周幽王受傅公夷、蔡公谷的熏染。这四个王受熏染的影响不适当,所以国家残破自身死亡,成为天下羞辱的人。要称举天下不义蒙耻的人,必然会称赞这四个王。齐桓公受管仲、鲍叔的熏染,晋文公受舅犯、高偃的熏染,楚庄王受孙叔敖、沈令尹的熏染,吴王阖闾受伍子胥、文义的熏染,越王勾践受范蠡、大夫种的熏染。这五个君主所受熏染的影响适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受长柳朔、王胜的熏染,中行寅受籍秦、高强的熏染,吴王夫差受王孙雒、太宰嚭的熏染,智伯摇受智国、张武的熏染,中山尚受魏义、偃长的熏染,宋康受唐鞅、佃不礼的熏染。这六个君主所受熏染不适当,所以国家残破自身死亡,身遭刑戮,宗庙破灭,断子绝孙,君臣离散,人民流亡,要称举天下残暴苛扰的人,必然要称赞这六个君主。凡是君主之所以能安定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有道理,行为有道理产生于受熏染很适当。所以善于作君主的人,劳累于评论人才,而在管理官吏方面就安逸了。不能作君主的人,伤身费神,愁心劳意,然而国家却更加危险,自身更受羞辱。这六个君主,并不是不重视国家不爱惜自身,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治国的要领。不知道治国的要领,是因为受到的熏染不适当。

【说明】所谓的熏染,就是受影响。所谓国家,是指主持国家政务的统治者。一般人,首先是受家庭成员的影响,踏入社会后,就受朋友、同事的影响,所以,交友不慎,所受到的影响是很大的。而统治者,最关键的是选择臣子,选到贤臣,所受到的影响就适当,选到佞臣奸臣,所受到的影响就不适当。

——————————————————

【注释】1.当:(dàng荡)适合、适当。《礼记·乐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吕氏春秋·义赏》:“岂非用赏罚当邪?”《正字通·田部》:“当,事理合宜也。”沈括《梦溪笔谈》:“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2.僇:(lu路)《管子·小匡》:“以殉于国,为群臣僇。”《礼记·大学》:“辟则为天下僇矣。”《荀子·非相》:“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邹君不知,故先自僇。”《吕氏春秋·当染》:“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高诱注:“僇,辱也。”《史记·楚世家》:“僇越大夫常寿过。”司马贞索隐:“僇,辱也。”《字汇·人部》:“僇,辱也。”这里用为羞辱之意。

3.佚:(yi役)通“逸”。《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论语·季氏》:“乐佚游。”《孟子·尽心上》:“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荀子·仲尼》:“乡方略,审劳佚,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韩非子·饰邪》:“明主使民饰于道之故,故佚而有功。”《广雅》:“佚,乐也。”这里用为安逸之意。

4.要:(yào耀)《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书·吕刑》:“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管子·幼官》:“举机诚要,则敌不量。”《老子·二十七章》:“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荀子·解蔽》:“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韩非子·扬榷》:“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这里用为纲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