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士道精灵化是哪几:最平民的超级食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3:00
大家都听过国外评选的超级食物,可有的东西不是国内买不到,就是价格太贵。近日台湾《康健》杂志邀请多位营养专家,综合多项研究,提出最平民的超级食物。
一、糙米。糙米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以及镁、磷等矿物质。最新研究发现,只要用糙米替换白米,就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另外,糙米里的谷维素是一种强力抗氧化物,能降低胆固醇,其中的木酚素还能预防乳癌与其他激素相关的癌症。
专家们建议选择有机糙米。因为糙米保留了稻麸、胚芽,反而可能比白米“吃到”更多农药。用糙米做饭,要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再将水与米按1.2:1的比例蒸煮。若一开始不习惯,可用白米混糙米煮。
二、红薯。红薯含丰富的钾,能让人精力充沛,并保持心脏健康、血压正常。此外,研究证明,红薯还能对抗乳癌和前列腺癌,预防身体的退化性疾病,提升记忆力。只不过红薯的升糖指数偏高,糖尿病人应该少吃。建议选择中等大小(约手掌长度)的红薯,味道最好。
三、红薯叶。美国阿肯色大学把红薯叶列为全世界最营养的蔬菜,因为其中含有15种抗氧化物,能预防心脏病、炎症与一些癌症。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所发现,吃茼蒿和红薯叶越多的人,患肺癌的风险越小。红薯叶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铁,只要吃一盘,几乎可以满足一天的需求。
四、番茄。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周吃10份番茄、番茄酱、番茄汁,甚至是比萨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比每周只吃两份以下的人,少了45%。另外,番茄还可以对抗乳癌、子宫颈癌、膀胱癌和肺癌。番茄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保护眼睛,常用眼的上班族可以多吃。
五、卷心菜。研究人员观察到波兰和俄罗斯等东欧妇女罹患乳癌的机会比美洲妇女低,进行饮食分析后,发现卷心菜是主要功臣。这是因为,卷心菜里有很多强力抗氧化物,比如,异硫氰酸盐可预防肺癌和食道癌,萝卜硫素能帮助身体解毒。除了抗氧化功效外,卷心菜也是维生素C和纤维的良好来源,同时还有护眼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别看营养价值那么高,一盘炒卷心菜热量才52卡而已。此外,秋冬是吃卷心菜的最佳时节,不但味美,还更安全。
六、巨峰葡萄。巨峰葡萄中的白藜芦醇,是抗癌明星。曾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表明,白藜芦醇在肿瘤发生的开始、增长和扩散三个阶段都有抑制作用。白藜芦醇也能抗老。哈佛大学病理学教授辛克勒实验发现,无论是果蝇、酵母细胞或老鼠,只要喂食少许的白藜芦醇,寿命都大幅延长。另外,葡萄还含花青素这样的强效抗氧化剂,可保护心脏,增加好胆固醇。
七、香蕉。香蕉防癌效果好。东京大学教授山崎正利指出,香蕉愈熟,也就是表皮的黑斑愈多,免疫活性愈高。表皮上出现黑斑的香蕉,增加白血球的能力是青香蕉的8倍。香蕉能预防直肠癌、结肠癌、肾癌。瑞典研究发现,每周吃4—6次香蕉的女性,患肾癌的风险降低一半。
许多人怕香蕉太甜,其实它的升糖指数中等,一根的热量才100卡左右,约1/3碗饭。选购香蕉可以挑果实饱满、尾部圆滑、果皮外缘棱角不明显的。
意想不到的高纤维食物
除了全麦面包还有什么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呢?近日,美国“生态沙龙网”刊出了六大你平时忽视的高纤维食物,常吃它们能帮你每天轻松获得25—30克膳食纤维。
1.无花果。无花果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每240克含6.6克膳食纤维。它还富含钙、钾和镁。研究显示,无花果的膳食纤维有助预防乳腺癌。如果吃不到新鲜的,干无花果也一样。
2.豆类。干豌豆、扁豆、黑豌豆和青豆等都是高纤维食物中的明星。多数豆类富含蛋白质、叶酸、铁和B族维生素,而脂肪含量极低。豆类消费越多,心脏越健康。
3.大麦。大麦的纤维含量与豆类旗鼓相当。大麦中的膳食纤维对降低胆固醇和促进肠道健康有益。同时它还富含硒,对降低直肠癌的风险和促进甲状腺激素代谢有帮助。
4.茄子。许多人觉得茄子软乎乎的,膳食纤维很少。其实茄子每提供20卡路里热量,就能提供3克纤维。因为热量低,所以茄子便于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同时,茄子的镁、钾、叶酸、B6、维生素C、维生素K的含量都很高。
5.梨。一只梨的能量大约为100卡,含有5.2克膳食纤维。除了做水果,梨还能做凉拌菜吃。
6.绿叶菜。一杯芥蓝能提供一个人每日所需纤维的11%,5倍的维生素K,2倍的维生素A和60%的维生素C,但只有21卡的能量。二杯菠菜就有4.3克膳食纤维,生菜则有2克。
选好年货牢记基本原则
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年货?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副主任张德志告诉记者,节前人们的购物欲望都比较强烈,消费时容易比平日放松警惕。因此,在选择年货时牢记几大基本原则。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应该尽量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合格产品,到超市及正规市场合法经营的商家购买。食品要买有QS标志的。
特价商品多留心眼。特价年货商品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质量有缺陷,以降低价格吸引顾客;二是发票不注明名称或者在包装上标明售出一律不退等字样;三是口头承诺三包;四是利用低价促销快过期的商品等。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特价、优惠、降价、促销等商品时,一定要多留心眼。
网购莫轻信“超低价”。在网购潮流的影响下,从网上买年货的人也不少。张德志表示,消费者在网购时,应选择大型、正规购物网站;不要轻信所谓的“超低价格商品”,一些网站甚至以标“负价”来吸引消费者,但在实际购买时该产品价格却不能成交。
挑年货有重点。坚果类炒货:有油性的味道或者陈味,可能是食品添加剂超标或是陈年翻新,如果有哈喇味,说明食品已经变质。腊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表示,腊味最好选真空包装;腊味的表面如果过于油腻甚至发黏发滑,则有可能已经变质。干货:山东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蔺新英教授建议,买回来的干货最好先在太阳下暴晒48小时。一些用硫磺熏过的干货,闻起来有一股酸涩的硫磺味,买时要慎重。水果:买整箱水果一定要打开来看看,以免商家将个头小的或者坏的放在最底层。称重时注意纸箱,警惕商家用沾水等方式增重。
怎么给孩子补微量元素
编者按:家里添了宝宝,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很多家庭又在喂养上犯了愁。市面上各种“补锌”、“补钙”、“补铁”等保健品宣传让人眼花缭乱,咱家孩子到底缺不缺微量元素,要不要补,怎么补?年轻的父母们常常一头雾水。针对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梁芙蓉,请她给家长们做具体指导。
缺钙铁锌成普遍问题
“在儿科就诊的婴幼儿中,钙、铁、锌缺乏的确是最常见的。”梁芙蓉告诉记者,“这大多与喂养不当有关。”除婴幼儿外,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也不容乐观。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6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学龄儿童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虽说微量元素缺乏很常见,但不等于所有的元素、所有的孩子都得补。”梁芙蓉认为。
任何微量元素都不能少,但也不能补过量。梁芙蓉强调,“铁、锌补过量,会影响其他金属元素的吸收;维生素D过量,会导致中毒。一定要坚持食补优先、适可而止的原则。
缺铁,成绩差
菠菜补铁不如蛋黄
身体好的孩子脸红扑扑的,活蹦乱跳,可有的孩子成天蔫蔫的,上课时不是走神就是睡觉。梁芙蓉说,这样的孩子要查查是不是缺铁。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铁就会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会影响心脏功能。另外,铁是人体内许多酶的重要成分,如果早期缺乏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缺铁的孩子往往成绩差。
“缺铁一般是6个月以后没有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所致。有些父母除了给孩子喂奶,只知道喂面糊和菜泥。”梁芙蓉说,肉类、蛋黄、动物内脏等动物类食物里富含铁,只要及时添加,一般不会缺。有的父母听说菠菜里铁多,使劲让孩子吃,其实菠菜里的铁不易吸收。孩子出现贫血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铁,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补4—6毫克铁元素,连补2个月。
缺锌,长得慢
6个月后要多吃鱼
“人家的孩子长那么大了,为啥咱家的孩子还那么小呢?”这样的父母需要留神孩子是不是缺锌了。梁芙蓉介绍说,锌元素是人体内很多酶的重要成分,如果缺乏,孩子生长发育就会落后,另外还有夜间视力差、食欲不振、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感染等表现。
“富含锌的食品很多,像鱼等海产品,以及猪牛羊等肉类里都有锌。一般的孩子只要在6个月后及时添加鱼、肉类辅食等就可以很好地预防缺锌。但如果孩子胃肠功能差、经常腹泻,或者出现上述明显缺锌的症状,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补充锌剂。”梁芙蓉说,一般锌元素的补充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5—1毫克,连续补2—3个月。
补钙避免犯4种错
有的小孩夜间容易惊醒、哭闹,爱出汗,愁坏了家长,一化验原来是缺钙了。梁芙蓉告诉记者,除了以上症状,缺钙的孩子还会囟门闭合晚、出牙晚、胸廓畸形,等会走路后,缺钙的孩子会出现X型腿或O型腿,并伴有腿疼、牙质差等症状。
“老百姓说的缺钙,其实大多是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梁芙蓉介绍说,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补再多的钙也没有用。所以,出生后15天必须开始吃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D;1岁以内,冬天和夏天都须服鱼肝油;1岁以后,夏天晒太阳多,可以不吃鱼肝油,但冬天必须吃。至于钙剂要不要吃,专家指出,如果母亲营养好且母乳充足,母乳喂养的宝宝3个月内可不额外补钙;3—6个月,每天需要补充元素钙100毫克;6个月—2岁,每天要补元素钙200—300毫克。
专家提醒,补钙容易犯4种错误:1.单补钙或单补维生素D;2.停止母乳喂养后,就不再喝牛奶或配方奶,事实上奶制品是钙最好的来源;3.钙和维生素D都补了,晒太阳太少;4.将“钙元素”的量等同于钙制剂的量。
坚果应选“裸”的
花生、腰果等坚果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产生致癌的黄曲霉毒素。新年将至,坚果逐渐热销,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坚果时应以“裸”果为宜,少买或尽量不买用糖或其他原料混配加工的果仁产品,以防不良商家蒙混过关。
专家介绍,花生、腰果等坚果发霉和变质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高危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引发的急性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诱发肝炎、肝硬变、肝坏死等疾病。临床表现为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
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花生等坚果时,应注意查看是否有霉变,可以手工挑选去除霉变果仁。另外,爱吃干果的人,对于熟制品,一定要仔细辨别果仁表皮上是否有霉斑。尤其要少买或尽量不买用糖或其他原料混配加工的果仁产品。这样的产品难以通过色、形及味觉辨别出劣质、变质的问题。
专家支招教你挑黑木耳:单片碗状,背部少筋
新华网哈尔滨12月26日专电(记者辛林霞、高星)木耳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清理肠道等多重功效,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面对市场上价格参差不齐、质量不一的木耳,“中国黑木耳之乡”黑龙江省东宁县黑木耳技术服务站站长徐连堂教你三招挑选优质黑木耳:
一看颜色。好的木耳正反两面颜色对比明显,腹面黑亮,背面呈黑灰色或黑褐色,如果两面都是乌黑色,有可能喷洒了化学药剂。
二看形状。木耳形状直接反映种植的温差情况,温差大则木耳显得边圆耳厚,干物质积蓄得多,营养价值较高。此外,木耳呈单片状为最优,朵状较次。
三看膨发率。将木耳泡入水中,一斤干木耳正常可泡出13斤-15斤湿木耳,如果泡出的量过少,木耳可能掺假。
徐连堂说,好的木耳背面筋脉少,吃起来口感顺滑,可以参照“黑、圆、厚,单片碗状,背部少筋”的标准挑选木耳。
鱼虾蟹怎么挑
在大超市购买水产或许有保障一些,那么在市场上怎么规避风险呢?专家们教你几招。
鲜鱼:眼睛清澈,鳃呈淡红或暗红色且无腥味,肉质有弹性,肚子没有破裂或血水渗出,腹内无腥味或药水味。
虾类:最好选购急速冷冻的。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水产食品科学系主任蔡永祥指出,可用手指触摸,如果虾体表面滑滑的,表明可能用亚硫酸盐漂白,最好少买。
螃蟹、贝类:最好买活的,因为死后鲜度迅速下降,体内累积的组织胺易导致食物中毒。
速冻食品安全选购
挑独立包装、冰柜底部的。购买时要到有低温冷柜的大中型超市购买,散装的可能便宜,但其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都不明确,所以独立包装的更保险。位于冰柜底部的温度比上层的更稳定,存储条件更好,质量更有保证。
最后买速冻食品。建议到离家最近的超市购买,并最后买速冻食品。回家后,应尽快把速冻食品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并保证温度在-18℃以下。存放时应和其他鱼肉等生食分开,避免相互间传播细菌。
“察颜观色”很重要。若发现速冻水饺、鱼虾丸制品等食品变软、个体间相互黏连,可能说明储存温度过高,有细菌繁殖的风险。已经结冰或结霜的产品别买,因为可能是融化后再冻上的。应选择表面呈淡红色的速冻肉类,发黄、发黑、发红、有哈喇味的也别买。
挑生产日期最近的。尽量选择刚出厂的速冻食品,最好是一个月之内的产品。越是含油脂较高的食品,如饺子、汤圆等,越要注意新鲜度。
务必按包装说明蒸煮。生的速冻食品,吃时应按照包装说明蒸煮。若要彻底杀死“金葡菌”,可以高温蒸煮30分钟。
海鲜挑选小技巧
自带小秤保分量,塑料袋底剪个洞。要想分量足,一定要自带塑料袋和小秤,并把塑料袋底部剪个小口。装完海鲜后,控干10秒后再称。一定要亲眼看着称量过程。有些摊主的秤摆在靠里的位置或干脆在鱼缸后面,这样称量时很有可能调包。可以要求摊主当面称,自己记下秤上显示的分量,再用自己的秤或去公秤处复核一下。摊主看见带着秤的消费者,也会相对顾忌一点。
螃蟹自己挑,扇贝要靠“拍”。“买螃蟹要自己挑,只要那些拿起来张牙舞爪的螃蟹都可以买。”有时候摊主会抖抖螃蟹来证明是活的,一定要自己拿在手里,观察螃蟹是因为抖了会动,还是自己本身就能动。买虾的时候,可以要求摊主从缸的中上部捞,这些虾肯定是活的。扇贝挑选时要“拍”,一拍下去能自己顺势合上的就肯定是活的。蛏子、花蛤、芒果贝等,吐水的肯定是活的,轻敲壳能自己合上的也是活的。活鲍鱼的吸盘吸力很强,一般会紧紧吸在缸底或别的鲍鱼身上,同时,轻拍后也会缩回。
冰鲜鱼要看三部位。新鲜的冰鲜鱼有透明的黏液,有鳞鱼鳞片光亮且与鱼体贴附紧密,无鳞鱼(鲳鱼、大黄鱼等)表皮有光泽,不发灰发暗。按压时肉很紧致有弹性就是新鲜的。新鲜的“冰鲜鱼”眼球饱满凸出,眼角膜透明清亮,有弹性。不新鲜的眼球塌陷或干瘪,稍变混浊,有时眼内溢血发红。新鲜的冰鲜鱼鳃丝清晰呈鲜红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无异臭味。不新鲜的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黏液较少,腥臭。
猕猴桃要买硬的
都知道猕猴桃是水果中的“维C之王”,可是进口猕猴桃动辄好几块钱一只,国产猕猴桃虽然便宜,却不是酸涩,就是软烂。怎样吃到美味的猕猴桃呢?
首先,国产猕猴桃的营养丝毫不逊于进口的,很多国产猕猴桃品种中的维生素C甚至是进口猕猴桃奇异果的两三倍。另外,进口水果需长途贩运,要选耐储品种,还要经过保鲜处理。所以还是吃国产的来得更加健康和安全。
许多人觉得国产猕猴桃不是硬邦邦,就是有的部分硬,有的部分却软烂甚至腐败。其实,他们是不知道怎么挑选。买国产猕猴桃一定要买通体坚硬毫无碰伤的猕猴桃。把果实仔细摸一遍,一点都不能软!运输销售中,国产猕猴桃常常受到粗暴对待,但一旦有一小块受碰伤变软,就会局部成熟大部分酸涩,甚至腐烂变味,非常难吃。所以买通体坚硬的猕猴桃才能保证它没有被碰伤。挑选的果实无需巨大,但形状必须饱满。把猕猴桃小心运回家,和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中,扎紧口静置3-5天,等果实基部能微微按软时切开食用。这时的猕猴桃酸甜可口,比进口猕猴桃风味更浓。
挑选五秘籍:好大米色泽玉白气味香
专家表示,当前市场上的大米林林总总,购买大米时,可从以下五方面检验其质量:
一查: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米袋上必须标注生产日期、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等,其中生产日期是识别新大米最关键之处。另外查看包装上是否有国家强制性规定的“QS”认证标志。
二看:色泽玉白、通透性好、颗粒大小规则的米是优质米。劣质大米米粒瘦小,纵沟较深,无光泽,掰开米粒断面残留呈褐色或灰白色。另外,新粳米色泽呈透明玉色状,未熟粒米可见青色,陈米则颜色较深或呈咖啡色。
三抓:抓一把大米在手中,放开后观察手里是否粘有白兮兮的米糠粉。优质米没有糠粉和杂质,陈米会有较明显的糠粉。
四闻:手中取少量米粒,用手搓至发热,然后立即嗅其气味,正宗的新大米有股扑鼻的清香味。而存放一年以上的陈米,只有米糠味,没有清香味。
五尝:取几粒大米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合格的新大米味微甜,无霉酸味。新米含水量较高,吃口较松,齿间留香;陈米则含水量较低,吃口较硬。另外,用牙咬一下大米,优质大米坚硬,声音清脆,劣质大米质地疏松、声音不脆。
壳上没点的蛋最新鲜
如今,走进超市会发现,简简单单的一个鸡蛋,竟一下子出了10多个品种,琳琅满目。很多读者咨询,到底该如何选择鸡蛋,什么样的鸡蛋最好。
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旭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论哪种鸡蛋,等量的蛋白、蛋黄,其营养含量都是差不多的。挑选鸡蛋,并非挑选其营养含量,更多的是挑选新鲜程度高和农残、药残、细菌少的鸡蛋。”刘旭明说,对于包装好的鸡蛋,首先要购买大品牌放心产品;其次要看生产日期,最好购买7天以内的。这样的鸡蛋能保证新鲜。而对于散装鸡蛋,一般有两种方法挑选。
第一,看外观。蛋壳上有沙点的鸡蛋最好不要买,因为它的蛋壳薄,容易使细菌进入鸡蛋内部。
第二,听声音。拿起鸡蛋在耳边摇晃,如果没有声音,就是较新鲜的鸡蛋;有水晃荡的声音就是陈蛋。
第三,用水泡。鸡蛋买回家,放得时间长了,可以将其放在水中检测。倒一小盆清水,将鸡蛋放进水里,如果鸡蛋迅速沉底则说明是新鲜的蛋,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就不能吃了。
另外,打开鸡蛋后,新鲜鸡蛋的蛋黄接近半球型,有弹性,同时可以看到蛋白分成浓稀两部分,鸡蛋越新鲜,蛋白分界越明显。
此外,有人说蛋壳粗糙的鸡蛋更新鲜,刘旭明解释说,从蛋壳的光滑程度不能判断鸡蛋是否新鲜。因为很多厂家为保证鸡蛋清洁,在出厂前会对鸡蛋进行清洗消毒,再涂上一层油脂,这样的鸡蛋外壳都很光滑。这样做的原因是,鸡的产道和粪道结合在一起,鸡蛋表面很容易残留鸡粪,如果不清洗,鸡粪中的细菌通过蛋壳表面的气孔进入,从而导致污染,所以挑选洁蛋更安全。
还有人说将鸡蛋对光照,半透明是新鲜的,不透明是陈的。刘旭明表示,这也并不尽然,有些鸡蛋含钙量高,蛋壳厚,透明度自然也低,但未必是陈蛋。
辨别市场上的假蜂蜜
辨别市场上的假蜂蜜,消费者可通过包装进行简单鉴别,看标签上是否标明“符合GB18796-2005要求”,这是现行的国家蜂蜜标准,意味着企业承诺包装内的东西是蜂蜜。
在生活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小窍门进行辨别:对于出现结晶的蜂蜜,可用手捻,粘手、发黏的是真蜂蜜,加了糖的结晶部分捻开后还是颗粒,感觉硌手,不发黏;对于液体蜂蜜,滴一滴蜜在餐巾纸上,如果洇开了,说明蜜中含水量比较高;如果超市中的瓶装蜂蜜不能打开瓶盖,可以观察一下蜂蜜上层是否有气泡,如果有,说明蜂蜜水分大、浓度不够或存放时间太长导致发酵,这样的蜜保存期短,容易坏。
你该吃哪种坚果
核桃、杏仁、花生、榛子、瓜子等坚果营养丰富,而且每种坚果的营养都不同,我来教大家如何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坚果。
核桃堪称抗氧化之王,所含亚油酸、亚麻酸、磷脂以及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对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中风、老年痴呆等大有裨益,老年人可以选择每天吃1—2个,但核桃火气大、含油脂多,正在上火、腹泻的人不宜吃。
对于经常加班饮食无规律的女性,建议选择腰果作为零食。腰果含有丰富的油脂,不仅可以润肠通便还有助于润肤美容,腰果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仅次于芝麻和花生,有补充体力、消除疲劳的效果,但腰果不适合胆功能严重不良者、肠炎腹泻患者,肥胖及过敏者也要慎用。
榛子有助于保持日常饮食营养平衡,不妨作为家中儿童零食的首选;睡眠不好的人每天吃一小把葵花子,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E,还对神经衰弱有好处;如果家有糖尿病患者或是更年期女性,可以选择杏仁;南瓜子最适合高血压和前列腺疾病患者;花生是结核病人及肿瘤患者颇佳的食疗品,但高脂血症者宜去皮食用;松子含丰富脂肪、棕榈碱、挥发油等,能润肠通便,缓泻且不伤正气,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产后病后便秘者。
坚果虽为营养佳品,但脂肪含量高,也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不可过量食用。如果不小心多吃了坚果,就要减少一日三餐用油量和饮食量。另外,在挑选坚果时一定要仔细辨别果仁表皮上是否有霉斑,如有怀疑,最好不要买。通过细闻或品尝,可以很容易发现果仁是否酸败(吃到嘴里一股哈喇味),应避免食用。
哪种豆最适合你
民间自古就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每天吃点豆类,可以有效抵抗疾病。
豆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并且不同的豆又有不同的功效。例如,黄豆蛋白质是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有“植物肉”之美称,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的良好食品;红豆补心,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绿豆可以清热解毒,并有名目的功效;黑豆滋肾阴、润肺燥,可健脾利水、消肿下气,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那么,怎样来挑选豆类呢?
首先要看外观,优质的豆子颗粒饱满、鲜艳有光泽。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不良商家将黄豆染色,制成价格相对较高的黑豆。购买时,可观察黑豆上是否有一个小白点,染色黑豆是没有白点的。其次要闻气味,向豆子哈一口气,然后立即闻,优质的豆子味清香,无霉臭味。最后用牙咬一咬,声音清脆且易碎的较干燥,不易变质。
虽然豆类有诸多好处,但食用方法不科学就不能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高,但缺乏蛋氨酸。与此相反,谷类食物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较高。谷类和大豆混合吃,其蛋白质生物价可提高到73%,与肉相当,比单吃—种的蛋白质利用率高。另外,红豆、绿豆淀粉多蛋白少,吃的时候搭配其他的豆类,营养更均衡。
营养专家的挑醋心得
营养专家们都吃什么醋呢?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营养科主任医师王兴国表示,他们自己或者家人通常到大超市购买名牌醋,因为大超市进货严格,很多被超市“淘汰”下来的产品才“转战”到农贸市场去卖。两位专家还分享了一些挑醋心得。
一、看包装。酿造工艺生产的醋,通常会在包装上写明“纯酿造”、“酿造产品”等字样,如果标签上没有这些字样,那肯定不是纯酿造产品。标签中,不应出现“冰醋酸”字样,否则就只能叫做“配制食醋”。另外,消费者还可观察瓶身上的产品标准号,如果注明是GB18187,则为酿造醋。
二、观总酸度。购买时应注意产品标签上注明的醋酸含量。对酿造醋来说,醋酸含量越高说明食醋酸味越浓,比如总酸度6%的就比3%的好。购买时,食醋标签上标明总酸含量在5%以上的,通常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三、辨颜色。优质醋呈棕红色或褐色(米醋为玫瑰色、白醋为无色)。很多老百姓认为,好醋的颜色应该比较深,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醋的优劣并不是由其本身颜色深浅决定的,而是看它颜色是否清亮,有没有过量的悬浮物和沉淀物。质量差的醋颜色可能会过深或过浅,且有不正常的沉淀物;由冰醋酸勾兑的醋,虽然颜色清亮,但没有微沉淀物。需要提醒的是,由淀粉、糖类发酵的醋,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瓶底会有薄薄一层沉淀物,不用过于担心。
四、摇一摇。对于没有加增稠剂和焦糖色素的醋产品来说,质地浓厚、颜色浓重的品质较好,不必追求透明。摇一摇的方法是最简单有效的,品质好的醋会有一层细小的泡沫浮在上面,能持续较长时间。而劣质的醋则会有大泡沫出现,而且很快消失。
五、闻香气,好醋有浓郁的醋香,在酸味之余,能闻到粮食、水果发酵后的香味,熏醋还会有熏制的香气。而质量较差的醋往往醋味较淡或酸味刺鼻。
六、尝味道。用筷子蘸一点醋放入口中,好醋酸味柔和、醇厚,香而微甜,入喉顺滑不刺激;由冰醋酸勾兑的醋味道则比较涩,劣质醋甚至明显有“扎嗓子”的感觉。
七、买小瓶。醋开瓶后最好尽快吃完,否则品质、味道都会下降。如果瓶中出现了浑浊、沉淀物,就最好不要吃了。避免醋变浑的最好方法是,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小瓶食醋,每次使用后盖紧瓶盖,远离灶台,放在避光阴凉处,缩短存放时间。
王兴国最后提醒,有些场所吃的醋要多加小心,像街边饭馆、小吃店的醋,一打开盖,就有一股特别呛鼻的味道,这就有可能是“工业醋”,因为冰醋酸是一种特别容易挥发的物质。
专家六字选蟹法:算、看、捏、掂、比、翻
《新闻晨报》10月10日消息:“挑蟹的时候一定要看蟹的腹部有没有‘开后门’,这个方法是挑蟹时的‘绝招’。”王武教授说,“后门”指的是蟹背甲壳盖的末端与蟹脐之间的缝隙,缝隙越宽,蟹肥满度越高,性腺发育越好。
怎样避免买到空壳蟹、劣质蟹?全国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武昨日向记者传授了挑蟹秘笈。
“青背”说明养殖环境好
王武教授6年前制订了优质蟹的标准,其中包括外形标准和市场标准。具体来说,外形标准为市民熟知的“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这是清水大闸蟹最重要的标准。”王武解释说,大闸蟹甲壳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与它生活的环境差不多,有了这种保护色,它就能逃避敌害、获得猎物。因此市民可根据蟹背的颜色,判断它的生活环境。“青背”说明大闸蟹养殖环境中多水草,水质必定清澈,是清水大闸蟹生长的环境,而水草多的地方天然饵料就多;“白肚”是指大闸蟹肚子为瓷白色,有光泽,说明大闸蟹经常在水草中爬行。
看蟹腹是否“开后门”
市场标准则分为“肥、大、腥、鲜、甜”“五星级”标准。优质大闸蟹首先应该“肥”、背厚,表示此蟹肉质饱满,膏、脂丰富。
其次,挑蟹时要看“大”,也就是个体硕大、“雌三(两)雄四(两)”是优质蟹的门槛。
接着,还要依次看大闸蟹是否有特别的蟹腥味,是否鲜美、清甜,越鲜美表明蟹肌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越多,口感清甜则可认为蟹肉中富含甘氨酸、丙氨酸。另外,凡是符合“腥、鲜、甜”标准的大闸蟹可以反映出蟹的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动物性饵料。
专家介绍“六字选蟹法”
王武总结说,市民在挑蟹时可以采用“六字选蟹法”:即“算、看、捏、掂、比、翻”。
“算”,就是算时令。俗话说“九雌十雄”,阴历9月份,寒露以后(公历10月上中旬),雌蟹丰满,蟹黄充实;阴历10月份,立冬前后(公历11月上中旬),雄蟹壮实,脂膏多,肉味鲜甜。
“看”就是看体色。蟹背草绿色或青绿色,腹部瓷白色,无锈斑,说明它生活水草丰盛的湖泊中,为上品;蟹背墨绿色,腹部铁锈多,为一般河道或水草较少的水体,为一般蟹;蟹背乌黑色,腹部黑色,说明它在无草的池塘中生活,为劣质蟹。
“捏”则是捏蟹脚,蟹脚坚硬结实,表示蟹已长足。
“掂”指的是掂轻重,同样大小的个体,体重实,表示丰满,体轻飘,表示尚未长实。
“比”就是比腹部“开门”宽度,也就是所谓的挑蟹绝招。
“翻”是将蟹腹部朝上,蟹能迅速翻转爬行,说明蟹反应灵活,体质好。
“学好这六招,挑蟹绝对没有问题。”王武笑着说,如果记不住,就记“绝招”——看蟹有没有“开后门”,此招在挑蟹过程中屡试不爽。
我很少买有机肉
现在去超市买肉,可比以前复杂多了。除了挑部位,更有各种各样的“新概念”让你挑花了眼。怎样买到营养更安全的肉呢?
首先,我会优先挑选“排酸肉”。这也是各种肉中最火的“标签”。排酸肉其实就是冷却肉。牲畜宰杀以后,要在冷却温度(0℃-4℃)下放置12—24小时,使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细菌不再分泌毒素。同时,肉中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血液及体液排空,从而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排酸猪肉安全性增加,但是营养价值并不会产生显著变化。从口感上说,排酸肉比一般肉的肉质更柔软有弹性,吃起来更细腻鲜美。
其次,不论是猪肉还是牛肉,我都比较喜欢买里脊肉和臀尖。因为这些部位更鲜美,也更嫩。当然,这也跟做法有关。要是红烧,就要选肥点的,而里脊肉和臀尖肉就会显得发柴。另外,健康状况也是考虑因素。普通人可肥可瘦,高血压、高血脂病人等最好要吃瘦肉。
现在,“有机肉”也成了肉的热门身份牌。什么是有机猪肉?猪应该是吃有机饲料(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和添加剂)长大的。有机猪饲养的条件严格,成本很高,所以价格高于一般猪肉5—10倍之多才能赚到点钱。如果只贵上一两倍,反而有点不正常。另外,现在市场上有机肉的销售量,是多于实际产出量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去凑这个热闹、冒这个险的。
超市里不但有散装肉,盒装的、真空包装的肉也不少。盒装肉一般是底下一个托盘,面上一层保鲜膜。比那些与空气亲密接触的散装肉,受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总要小一些。如果有真空包装的,当然是最安全,不过也更贵一些。
包饺子、做丸子都需要用肉馅,可许多人又担心现成的肉馅不干净。依我看,如果是按照规定来操作的话,不管肉馅或肉块都应该是卫生洁净的。所以,我可能不愿意买农贸市场里小摊小贩的肉馅,而超市里大企业大品牌加工出来的肉馅还是比较信得过的。
木耳越轻越好
木耳有“黑白双雄”,营养各有所长,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白木耳又称银耳,是“菌中之冠”,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强心健脑、提神补气等功能。黑木耳味道鲜美,可与动物性食物媲美,被誉为“素中之荤”。其含铁量丰富,是猪肝的5倍,能养血驻颜乌发,防治缺铁性贫血;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市场上出售的木耳质量参差不齐,掺假严重,有些甚至重金属超标。百姓选购时尽量别买散装品,要选有品牌、带包装的。同时可以从下述4方面检验:
看:优质黑木耳呈深黑色,耳瓣略展,朵面乌黑有光泽,耳背呈暗灰色,无结块;朵稍小或大小适度,耳瓣略卷,朵面黑但无光泽的属中等;朵形小而碎,耳瓣卷、粗厚或有僵块,呈灰色或棕色的最次。有些不良商贩用色素“加工”黑木耳,将其泡在清水中,很快水就会变黑。
银耳的本色是普通白色,略偏黄,黄色分布不均匀。优质银耳肉厚朵整,圆形伞盖,直径3厘米以上,无蒂头,无杂质。劣质银耳肉薄,有斑点,带蒂头,有杂质,朵形不正。过于雪白、漂亮的,可能经过硫磺熏制。
捏:无论黑白,优质木耳的含水量很低。拿在手里感觉很轻,用手捏易碎。
闻:新鲜黑木耳没有酸、臭等异味。存放时间久了,会因蛋白质、脂肪变性而有酸气或其他异味。若有霉味,说明已经受潮、变质。银耳若有焦味,可能是在加工时烘干过度,虽可食用,但品质、风味较差。购买银耳时,还可以在包装袋上开一个小孔,闻闻有无刺鼻的味道。如果有,说明残留较多二氧化硫。
尝:纯净的木耳,轻舔没有异味。一些不法商贩会用明矾水、碱水或食糖水浸泡木耳,以增加重量。购买时,可以舔舔木耳的背面,若有涩味、碱味、甜味,或刺激、辣的口感,说明经过额外的“加工”,品质差。
哪些食物最易带菌
6月17日,最新疫情通报显示,目前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累计为3408例,其中死亡病例为38例。德国黑森州政府当日宣布,德国首次出现“人传人”的案例。17日晚,黑森州还传出消息,调查人员在法兰克福东北部的一条小溪中检验出了致病病菌O104H4型大肠杆菌。从5月德国爆发首例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以来,目前已有13个国家相继出现该菌感染的病例。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6美国人感染食源性疾病。日前,大肠杆菌爆发成为各国一大公共卫生难题,因此有必要再次告诫公众注意个人卫生,谨防病从口入。据美国《预防》杂志最新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食品安全与微生物学教授弗朗西斯科·迪茨博士列出6种最容易感染病菌的蔬果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豆芽菜。生长于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专家建议:彻底冲洗可以减少或去除细菌。健康人群可以抵御少量细菌。但是8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群、孕妇以及免疫力差的人群最好不要吃豆芽菜。豆芽放在1—5度的冰箱中冷藏,可遏制细菌繁殖。
2.莴笋。其叶纹理较粗糙,比更光滑的卷心菜等更容易感染病菌。
专家建议:吃前摘下外层叶子,彻底洗净。在清水中浸泡几分钟,更容易去除菜叶上的泥土等附着物。
3.西红柿。研究发现,西红柿容易传播沙门氏菌。
专家建议:生吃前,应该用清水彻底洗净,再用干净毛巾擦干。外皮有破损的西红柿,更容易感染病菌,最好别购买。如果储存时不慎将西红柿果皮碰破,一定要做熟再吃,只有这样才能将病毒消灭。
4.哈密瓜和西瓜。这类瓜外皮粗糙,很容易藏菌。人们在食用这类瓜果时,通常不会清洗表皮。但是刀切开瓜的时候,细菌还是有机会进入瓜内。
专家建议:切瓜前,最好用软毛刷蘸清水将瓜表层擦洗干净。
5.菠菜。菠菜等带有褶皱的叶子容易藏菌。另外,与其他农作物一样,菠菜也容易沾染污染的动物粪便。
专家建议:烹调前,用水浸泡菠菜并晾干,以减少病菌。
苹果农药多,洋葱最干净
6月13日,美国环境工作组(EWG)发布了“2011年果蔬农药残留排行榜”,苹果位居农残最多的果蔬榜单之首,洋葱成了“最干净的蔬果”。
据记者了解,美国农业部门(USD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每年都会对部分果蔬进行农残样本含量和农药种类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而此次排名就是基于2000年—2009年这10年的数据分析得出的。在53种蔬果中,超过700个苹果样本都发现了残余农药,占到了总量的98%,其中92%的样本农药种类不止一种,苹果在“农药黑名单”的排名由去年的第4位跃升至榜首。排名第二的是芹菜,有96%的样本检测出农药,其中一个样本同时含有13种农药。农药种类最多的要属辣椒了,所有样本中有高达97种农药。农药残留最多的12种果蔬是:苹果、芹菜、草莓、桃子、菠菜、进口油桃、进口葡萄、灯笼椒、马铃薯、国产蓝莓、莴苣、羽衣甘蓝。与此同时,该组织还公布了农残最少的15种果蔬:洋葱、甜玉米、菠萝、鳄梨、芦笋、甜豌豆、芒果、茄子、美国产哈密瓜、奇异果、卷心菜、西瓜、甘薯、柚子、蘑菇。
为了真实反映人们进食后所吸收的农药量,这些样本在检测前已被清洗至少10秒或削过皮,但数据仍显示,人们每天吃5种农残果蔬,相当于吃进14种农药。不少研究都表明,农药有损人体健康,与神经系统疾病、荷尔蒙失调、儿童智力受损都有关。对此,北京海淀区农林科学研究所所长肖剑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因为果蔬的生长周期、品种不同,以及地域、气候的差异,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也会随之改变。除了上述提到的果蔬,苦瓜、冬瓜因为病虫害较少,农残相对较少;土豆、萝卜、花生等在土里长的果蔬农残也会少一些;水果中的樱桃、杏由于生产周期在病虫害发生比较低的季节,农药的使用也相对较少;如果苹果、梨等采用果实套袋栽培的方法,则能有效减少农残。另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推广研究员王小伟还指出,除农药外,果蔬中还可能有重金属,这与种植环境密切相关。如果环境中重金属量超标,任何果蔬都会中招。
虽然果蔬存在农残问题,美国政府和营养专家却仍然达成一点共识,即相对于农残的危害,果蔬对健康的益处更大,只要正确食用,比如蔬菜煮熟再吃,水果洗净并去皮等,就能降低危害。但肖剑提醒道,由于农药种类各异,单纯用清水浸泡,或用食用碱、洗洁精来清洗并非最佳方法。应尽量购买绿色和有机种植的果蔬,特别是绿叶蔬菜。“每天吃5份榜单中的‘干净蔬果’,人体吸收农药量可减少92%。”EWG主席肯·库克说。
火龙果,皮越红越甜
炎炎夏日,火龙果又上市了,它营养丰富,热量低、纤维高,是夏季瘦身减肥的不二选择。
火龙果富含在一般蔬果中较少存在的植物性白蛋白,这种有活性的白蛋白会自动与人体内的重金属离子结合,排出体外,从而起解毒的作用。而且,火龙果中含铁元素量比一般水果要高。
另外,火龙果中芝麻状的种子有促进胃肠消化的功能。它的汁液对肿瘤的生长、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抑制等病症表现出了积极作用。
挑选火龙果有三个要领:1.看颜色。挑选火龙果的时候,表皮越红越好,说明熟的程度好。2.试重量。火龙果越重,代表汁多、果肉丰满,所以购买火龙果时应用手掂掂火龙果的重量,越重的越好。3.看外观。一个香甜可口的火龙果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表皮没有腐烂现象。
现在,市场上卖的火龙果有红瓤、白瓤之分,红瓤口感更好。外形比较圆的是红瓤火龙果,较椭圆的是白瓤火龙果。红瓤火龙果中花青素含量较高,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更强。
保健醋比普通醋好在哪?
在超市的货架上,印有“口感柔爽、补充营养、调节血压血脂、预防疾病”等宣传口号的保健醋越来越多。保健醋不仅有柠檬、香蕉、苹果等水果酿制的果醋,还有在陈醋的基础上添加枸杞、红枣、山药等制成的中药保健醋。作为饮料,保健醋价格比普通醋高一些。那么,保健醋到底是不是真有保健的功效呢?
军事医学研究院营养研究室教授王冬兰告诉记者,“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角度来说,保健醋和醋的主要成分都是醋酸和有机酸。适当喝醋可以软化、扩张血管,清除黏附在血管内壁上的垃圾,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市场上的保健醋最主要还是调节口味,因为普通食醋的酸度较高,刺激性稍强,直接饮用的话,有些人不太容易接受,而加入各类果汁、蜂蜜和甜味剂的保健醋,酸度会降低,味道好很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主任洪忠新说:“在醋中加入果汁和各种营养品变成保健醋其实没有必要。普通食醋本身就含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虽然不能完全否定保健醋中各种添加物,但是新元素的加入会打破原有成分的营养平衡。”
“事实上,保健醋只是商家的营销策略。”王冬兰提醒大家,吃普通食醋就能起到保健功效,所以消费者不要过于迷信保健醋的宣传效果。如果觉得食醋太酸,可以适当在两餐之间喝保健醋,但应注意的是,成年人每日食醋量应在20—40克之间,无论是保健醋还是普通醋每天都别超过100克。
教你识别染色食物
近来,“染色馒头”、“染色黑芝麻”等食物被染色的新闻不断被曝光,让人们忧心忡忡。这里,教您几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帮您揪出染色食物,解决这个难题。
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是最容易被染色的食物。要想鉴别黑色食品是真是假,还是相当简单的。
购买时可注意颜色是否自然。捧起一把黑米、黑豆,它们的颜色深浅不应完全一致。有的颗粒深一点,有的浅一点。擦去浮尘,表面应有光泽,不发乌发暗。而染出来的黑色深浅一致,毫无差异,表面没有自然的光泽。
买回家后,把黑色种子泡在冷水里,最初一两分钟不会变色。然后,慢慢会有颜色渗出。但是这种颜色略带红色,而不是纯黑色的。因为黑色种子的颜色来源是花青素,它并不是纯黑色,而是赭红色或紫红色。
如果是染出来的黑色食品,色素必然是黑色的。如果这种黑色物质是水溶性色素,会很快地溶解在水中,而且是纯黑色,不透明。如果是非水溶性色素,那么泡多久都不会有颜色。这都说明是买到了染色食物。
鉴别黑色和紫色食品(如紫甘蓝、紫薯等)的真假,其实还有个化学小方法,加点醋或加点碱。黑色食品的色素是花青素,它有一个特殊的性质: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如紫薯的颜色本来紫得发暗,只要加了足够多的醋,就会变成艳丽的深粉红色。而紫米在做馒头、饼的时候,如果加了碱或者泡打粉,就会变成蓝紫色。
除了黑紫色食品外,还有绿色、橙红色和黄色的食品。其中绿色比较容易鉴别,因为绿色是来自于叶绿素的。叶绿素遇到酸,就会褪色变成浅橄榄绿色。买到翠绿色海带、裙带菜等干菜,只要加醋煮一下,如果不变色,就知道绿色是染出来的了。一般,干菜呈干褐色才是正常状态。
黄色和橙红色的食品比较难鉴别。它们是颜色都源于类胡萝卜素家族。类胡萝卜素不怕煮,也不会因为酸碱轻易变色。但有个特点就是不溶于水,喜欢溶于油脂,因此炒菜时会有颜色。而柠檬黄、苋菜红等色素,却是可以溶于水的。用这个差异,也可以鉴别出来。
什么杯子最安全
杯子是最平常不过的日用品,可越是常见的东西,越容易让人挑花了眼,因为它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选杯子可不是件小事,因为这会关系到你的健康。
喝水首选无彩釉涂染的陶瓷杯,尤其是内壁要无色。不仅材质安全,能耐高温,还有相对较好的保温效果,喝热水或喝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玻璃杯虽然不含化学物质,且易于清洗,但因为玻璃材质导热性强,容易令使用者不慎烫到自己,如果水温过高,还可能导致杯子爆裂,需尽量避免盛装热水。
受到许多人喜爱的塑料杯,虽然造型多变且抗摔打,但塑料本身具有很多安全隐患,最好不要用来装热水,以防有毒物质遇热稀释到水中。选购塑料杯时,也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级塑料所制的水杯。
金属材质的杯子,如不锈钢等,价格较陶瓷杯子要贵。搪瓷杯构成中含有的金属元素通常状况下比较稳定,但在酸性环境下,有可能溶出,用于喝咖啡、橙汁等酸性饮料并不安全。
一次性纸杯只是看起来卫生、方便,其实产品合格率无法判断,是否干净、卫生,用肉眼也无法辨识。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尽可能少用一次性纸杯。
五颜六色的杯子很吸引人,但最好别用。这些杯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当杯中盛入开水或者酸、碱性偏高的饮料时,颜料中的有毒重金属就容易溶解在液体中,导致人体伤害。
皮滑的西瓜最甜
西瓜是夏季我们最常吃的水果。转眼7月到了,西瓜大批的上市,本期我们教教大家如何挑选皮薄味甜的西瓜。
北京海淀区上庄翠湖农业园经理刘广亮告诉记者,作为西瓜的种植者,他们现在都采用科学方式,严格计算西瓜的成熟时间,但他也推荐给我们一个土方法。
第一看颜色。“熟瓜的颜色呈墨绿色。”王广亮说,“不论什么品种,瓜皮纹路呈发散状,色泽光亮的瓜是好瓜。”
第二是摸。熟瓜的表皮光滑,生瓜有茸毛,摸起来比较涩。
第三是弹。将西瓜托在手中,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咚咚”的清脆声,而且托瓜的手感觉有颤动。如果西瓜发出“噗噗”的闷响,一般是熟过头了。生瓜则是“当当”的声音。
第四看瓜头。王广亮说,“瓜头凹进去的,皮肯定厚。瓜头鼓出来的,皮肯定薄。”
鲜榨果汁“潜规则”的另类解读
据近期报刊报道,餐馆酒楼咖啡厅歌厅等销售的“鲜榨果汁”居然也有“潜规则”,其中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报道称,酒店餐馆的“鲜果汁”制作已经高度专业化,由专业“果汁”制作人员来操刀,其中有相当的“科技含量”。
其实,这个新闻我听起来倒是不奇怪。因为真正的鲜榨果汁的确是相当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一般的餐馆做起来恐怕会有很大的难度。首先呢,从水果中直接榨果汁,要想提高出汁率很困难,成本相当高;第二呢,鲜榨的果汁很容易变色,放几分钟就褐变,质地不均匀,还容易发生沉淀,这可不是容易解决的事情;第三呢,由于季节因素,原料不断地变化,鲜榨果汁的品质很难保持一致,甚至有些原料会断档。
而消费者呢?早就被那些果汁饮料吃刁了嘴,既不能接受果汁变色的事实,也不能接受鲜榨果汁不够甜不够香不够均匀不够稳定的事实。如果让他们等很长时间才能喝到,自然更不能忍受。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专业人员就能大显身手,由“科技”提供解决方案了。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用浓缩果汁调配。以浓缩果汁为主,配少量鲜果榨汁,然后加糖和水稀释一下。这种做法不违反道德,也不会引入什么污染。不过,这种果汁的成本仍然显得高了些。
如果走奶茶的路子,成本就不知道要低多少了。奶茶里面没有茶,是奶精、糖、香精和色素调出来的,这是尽人皆知的秘密。现在的水果香精味道足以乱真,用糖、酸、增稠剂、水果香精、色素等兑水来配果汁,实在是轻而易举。人们都喝过果珍吧?它在配料表上诚实地告知人们,它是一种完全靠二十多种原料人工调配而成的、有很高技术水准的水果味饮料。然而,它的风味之好,实在是超过我们日常吃的橘子和橙子,对不对?在我国市场上,纯果汁永远卖不过只含10%果汁的果汁饮料,恐怕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鲜水果不是按人类的口味精确设计出来的,而果汁饮料却可以做到按大众口味来调配。
既然我们喜欢那些风味“纯正”,保存容易,又非常时尚的果汁,专业公司自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做出来。这一点也不奇怪,而且目前也没有任何法规禁止这种做法。虽然“果汁伴侣”里面的添加剂都属于国家许可的添加剂,但仍需要严格控制其使用量。考虑到家长很喜欢给年幼的孩子点鲜果汁,其中的添加剂使用不能不令人担心。
其实,使用食品添加剂来配制水果味饮料并不是罪过。市场上很多饮料就是这样配出来的。关键是,它的鲜果汁成分大打折扣,而添加成分数量较多,却打着“鲜榨果汁”的旗号来糊弄消费者,这就是一种欺诈行为了。
需要好好思考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是想喝一种快捷又好喝的水果味饮料,还是一定要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鲜果榨汁?我们能够接受纯果汁容易变色或者不甜不香的事实吗?
至少,现在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消费所谓的“鲜榨果汁”了。期望低了,也就无所谓失望了。真想获得水果的全部营养,还是自己买来鲜水果,劳动牙齿,在口腔里榨汁的好。
怎么挑出安全食品
从“染色馒头”到“牛肉膏”、“毒豆芽”、“染色芝麻”、“硫磺姜”、“化学醋”、“水银刀鱼”……这个4月,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扎堆儿出现。21日,关于牛肉膏问题的质疑余音未落,广东佛山又爆出在猪肉中掺入硼砂等有毒原料假冒牛肉的恶性案件,涉案假牛肉数量达1.6万多公斤!有评论说,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中国老百姓的态度已从“愤怒”转到了“无奈”,但愤怒、无奈之余,大家对这些每天都要吃的食物,依然有各种各样的担忧。
如何才能减少老百姓的这种担忧?我国权威食品专家、国家优质肉制品质量评委南庆贤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山东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教授蔺新英,以及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原队长谭梁之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纷纷指出,首先政府应加强引导与监管,违者必须重罚;其次,老百姓学一点挑选与辨别食品的知识,多一些自我保护。他们根据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教大家如何挑出真正的安全食品。
躲开“染”出来的漂亮食品
4月15日,湖北宜昌市查获了近1000公斤用硫磺熏制而成的“毒生姜”。与那些颜色暗淡、浑身泥土的天然姜比起来,这些姜都光滑干净、娇黄嫩脆,不过专家指出,长期摄入硫磺,会导致人慢性中毒,严重的则会影响到肝肾功能。仅仅过了2天,又有25吨“毒豆芽”在沈阳被查获。同样是为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等违法添加剂。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紧接着,4月19日,又有媒体曝出北京、成都、辽宁等地先后发现染色黑芝麻,染出来的芝麻个个又黑又亮,洗过22遍,还是一盆黑水。这些食物与本报曾报道过的“染色馒头”(详见本报第506期第一版)如出一辙,都是用人造的漂亮外表非法牟取经济利益,却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
专家指导攻略:
挑生姜:“脏”点的最好。姜在窖藏时埋在沙土里,要想买到放心的生姜,最好是上面沾点泥。“毒生姜”一般要先洗后熏。熏过的姜不仅干净,而且颜色浅,水嫩嫩的,发亮,皮薄,轻轻一搓就掉了。正常的姜则颜色发暗、发干。如果自己实在不会判断,最好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姜都去皮吃。因为硫磺熏制只会对姜皮造成影响,对姜肉影响不大。
挑豆芽:细长有须的更天然。用尿素等违法添加剂泡发的豆芽,一般又短又粗、没有根须。由于水分含量大,看上去非常饱满、亮晶晶的。谭梁之说,他亲自试验过很多次,这些豆芽炒菜时一加热,尿素中的氨、氮等物质就会挥发出来,有明显的尿骚味。用清水泡发的豆芽一般是细长、有根须的,颜色发暗,豆子的芽胚发乌,水分含量较低。
挑芝麻:三招辨出“染色”芝麻。一看颜色,染过色的又黑又亮、一尘不染;没染色的颜色深浅不一,还掺有个别的白芝麻。二闻味道,没染色的有股芝麻的香味,染过的不仅不香,还可能有股墨臭味。三、用餐巾纸蘸点水一搓,正常芝麻不会掉色,如果纸马上变黑了,肯定是染色芝麻。有些黑米也可能被染过色,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牙咬开,里面是白芯,就肯定是用白米染成的。
识破以假乱真的“变脸”食物
仅凭一种叫“牛肉膏”的东西,就把猪肉轻而易举地加工成以假乱真的“牛肉”,听起来似乎难以相信,但在安徽、江西、福建、广州等地,假牛肉先后出现。不仅如此,还有出售食品添加剂的老板教你让猪肉“变脸”的程序:先用麦芽酚去除猪肉味,然后用牛肉膏腌制2小时,让它完全具有牛肉味,最后再用胭脂红染成牛肉色。这一切所凭借的,都是食品添加剂。还有4月9日在山东发现的“化学醋”,由工业用的冰醋酸加焦糖色调制而成,其中不含一点粮食。据了解,工业冰醋酸含有一定的重金属砷、铅,长期食用会导致胎儿畸形、失明和癌症。
专家指导攻略:
挑牛肉:最好的方法是别到小摊贩、农贸市场买牛肉,大超市的牛肉进货渠道稳定,比较有保障。南庆贤教授说,目前国家对给食物上色、增香的添加剂规定还不够细致。“牛肉膏”不是不能用,按规定限量用在牛肉上可以,但用于将猪肉变成牛肉,则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他研究了一辈子的畜牧业,在分辨肉类上可谓经验丰富:买肉时要看横切面,一般猪肉的纤维又细又松,牛肉的纤维又粗又紧;猪肉脂肪含量高,牛肉的脂肪比较少;从口感上来说,猪肉容易咬断,牛肉则有韧劲,不易咬断。何计国则指出,除了假牛肉,用羊油浸泡猪肉、鸭肉冒充羊肉的也屡见不鲜,最好的方法是别买20块钱以下的牛羊肉,容易有假。他提醒,在一些便宜的自助餐中,最容易出现假牛羊肉。
挑食醋:一闻二看。据谭梁之所知,“化学醋”、“勾兑醋”从1997年就开始出现,这么多年一直屡禁不绝。家里买的品牌醋还好,像有些像街边饭馆、小吃店的醋,一打开盖,就有一股特别呛鼻的味道,而不是正常醋该有的米发酵后的香味,尤其要注意鉴别。这是因为冰醋酸是一种特别容易挥发的物质。一般来说,老陈醋的颜色深、发黑,米醋的颜色淡,发棕,“化学醋”的颜色更淡,而且味道非常酸。
辨别黑心“有毒”食品
三聚氰胺奶粉和今年“3·15”所曝光的“瘦肉精”阴霾还未消退,近日在江苏又出现了“水银刀鱼”。高达300元一斤的长江刀鱼,外表被涂上了一层银粉,鱼肚子则被灌上了水银,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死鱼伪装成活鱼,并给鱼增重,卖出更高的价钱。蔺新英指出,鱼里加入水银非常危险,即使不吃下去,一旦其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也会通过呼吸道进入,造成人体汞中毒。
专家指导攻略:
挑鱼类:首要准则是新鲜。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曾出台过一个非常权威的水产品购买指南,具体挑选方法是:生鲜鱼的眼睛应该是清澈而且稍微凸起的、腮鲜红没有污垢、鱼身和鱼肉应该有韧性、有光泽。一般来说,买鱼时可以先闻闻它的味道,如果外面刷了银粉,会有股刺鼻的油味。刀鱼的皮非常薄,用手轻轻一粘,就能粘下来。而刷了银粉的死刀鱼,往往变质后皮已经掉了,这层银粉是不管怎么粘都粘不下来的。鱼肚子里的水银不太好看出,但只要打开鱼腹,就会滚出来。谭梁之说,除了刀鱼造假,市场里用普通黄鱼刷上柠檬黄和明胶等物质熬成的糨糊,冒充黄花鱼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两者价格能差上十几倍。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餐巾纸一擦,纸上发黄,肯定是染过色的黄鱼。
添加剂市场乱象纷呈 食品添加剂行业有哪些"猫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并要求卫生部制定食品添加剂国家安全标准,2011年年底前要完成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瘦肉精、“问题馒头”、毒豆芽……最近,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人心惶惶,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里到底添加了些啥?“食品添加剂”这个词也再次被推向前台,业内人士分析,食品添加剂存在“三宗罪”:把非法添加物当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工业级”添加物加入食品
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的副秘书长、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吉鹤立教授长期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食品加工的过程太简单了,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做假。”他摇摇头说,“我到超市里买东西,真不敢多看,太多的产品存在做假的嫌疑了。”
曾经去许多厂家实地调查的吉鹤立介绍,最严重的食品添加行为,是借用食品添加剂的名义做手脚。为了降低成本,将非食品用的添加物加入食品,有的是食品添加剂物质,却是用工业级添加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比如,有企业将工业级的添加物二氧化钛卖给饮料企业,随后饮料被检出铅严重超标。”二氧化钛是一种增白剂,工业级的可粉刷墙壁;只有食品级的二氧化钛用于食品加工,有的植物饮料如“椰奶”是白色的,需要增白,要添加二氧化钛食品添加剂。
还有企业将工业级的氢氧化钙(石灰)用于南方春季一种传统食品的加工,因为要保持食品天然的颜色必须加入氢氧化钙,一公斤食品级的氢氧化钙比工业级的要贵三四倍以上;有些企业长期使用工业级的氯化镁做卤水豆腐的凝固剂。另外,企业用工业盐腌鱼、腌咸菜现象非常普遍,一公斤工业盐才几角钱,比食用盐便宜得多。
“还有些不法商贩为了保持食品的生鲜和口感,往食品里乱添加,如市场里卖的腌清海蛰,避免其腐败变质,加入硼砂;往牛肉膏里加硼砂,增强口感;面条里加硼砂,使其更为筋道。”吉鹤立说,“但硼砂是化工原料,不是食品添加剂。”
为降成本滥用食品添加剂
吉鹤立介绍,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加工性能,提高食品产品的品质,但现在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第一目标是为了降低成本。
“举个例子吧,有些蛋糕店做的蛋糕,可以不放一个鸡蛋一点牛奶,他们用一种叫蛋糕油的东西,这种食品添加剂由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和乳化剂混合而成,虽然有产品标准,可以在食品中使用,但这样做出的蛋糕如果长期食用,临床试验证明易患心血管疾病。”
他说,还有些冷饮中用的是乳清粉,而不是奶粉。以前,用乳清粉做的冷饮甚至都不在产品包装上写出来,近两年国家规定一定要标明。“但普通老百姓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是乳清粉?看到一个‘乳’字就以为和奶粉差不多,其实乳清粉是牛奶的精华提取后剩下的东西制成的,一吨乳清粉才八九千元,而一吨奶粉则要三万多元。”
生产企业滥用“带入原则”
吉鹤立透露,最容易有“猫腻”的是复配食品添加剂。在复配食品添加剂中,一些食品添加剂企业会滥用《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的“带入原则”。什么是“带入原则”?为使食品添加剂使用更合理,《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
“食品生产企业要生产某种食品,要先查阅国家有关规定,看允许使用哪些食品添加剂,允许加入多少的量,不允许使用而使用或超量使用,都属于滥用。”吉鹤立说,这样一来,有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产品看上去品质更好,要使用本产品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于是要求向它供货的供货商加入或加量他们需要添加、其实不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
举个例子,如红烧猪肉的加工制作。肉类制品中不允许加入一种叫苯甲酸钠的防腐剂,但红烧猪肉里要使用酱油,酱油为保鲜,是可以使用苯甲酸钠防腐的,但有限量。肉制品中因为使用了酱油而含有少量的苯甲酸钠,不违规。但有些肉制品生产企业会要求供应酱油的厂家多添加苯甲酸钠,为其肉制品防腐。酱油生产厂家不敢不添加,否则就失去了客户。
“在肉制品检验中,根据‘带入原则’,可不将苯甲酸钠写入标签,检测机构也不予检测。”吉鹤立说。那么,违规企业如何逃过检测呢?吉鹤立表示,很多企业打“短平快”,一批货做完即发,逃过检测人员的眼睛并非难事。
他还透露,在复配食品添加剂中被添加得最多的是防腐剂和色素、护色剂等。“食品添加剂滥超范围用各种食品,人体摄入的总量多了,就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添加剂销售市场乱象纷呈
食品添加剂市场上,“牛肉膏”、各种肉味粉、高汤粉、一滴香、柠檬黄、日落红,种种添加剂不一而足;网上,在淘宝中输入“食品添加剂”搜索,结果有12492种商品,随意打开一家店铺,上百种添加剂名录立即摆在眼前,很多名目简直闻所未闻,去腥增香的“透骨增香剂”、提升口感的各种口味“骨髓浸膏”、使鱼丸、肉丸增弹增脆的“肉脆弹力素”……
对于网上网下销售的食品添加剂,吉鹤立均表示“非常怀疑”。他告诉记者,最近他正组织学生深入本市几个食品添加剂的主要销售市场调查,得到的反馈是“做假严重,市场太乱”。“销售摊贩能拿出工业生产许可证和质检报告的几乎没有,没有许可证,说明产品是非法无证生产,要取缔的。”吉鹤立说,没有这些证,说明生产厂家没有登记备案,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缺乏监管、质量没有保障。
“现在有太多的食品,违法、违规做假,其中包括假的‘牛肉膏’,检查下来许多是无证生产。”吉鹤立说。
企业质检人员地位要提高
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
首先,要求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提出质检部门要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从严惩处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的企业;加强原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等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管,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质量安全控制要求。规范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
对于生产过程的监管,吉鹤立认为,现在食品生产企业的质检部门往往不得不听命于公司总经理甚至生产经理,没有独立的权力,当总经理为了成本或销量要求添加不该添加的东西时,质检部门也无可奈何。“企业质检人员应置身于总经理和生产经理之外,直接对企业第一责任人负责,因为《食品安全法》规定,企业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将直接问责第一责任人。”
其次,目前国家的监管流程是自上而下,但由于人手和精力不足,不可能对每家企业、每一次投料均做检查,如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食品生产企业的质监人员不仅要对企业第一责任人负责,也要对政府监管部门负责。企业的质监人员有权有义务将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给监管部门。这其实也是对社会负责。
在超市怎样买到放心食品?
在超市,有着专业眼光的吉鹤立怎么挑选食品?他介绍了几条简单易行的经验。
■买食品还得挑那些信誉好的大企业、名企业,最好是通过“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优良制造标准”)资质审查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名牌产品的生产体系还是有保证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最好还是少买少吃。
■不要盲目相信商品包装上的广告语,那些花哨的语言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实际上,产品未必像广告语中描述的那样。关键还是看商品标签中的实质性内容,如食品中的各种成分与含量。另外,必须关注食品的具体生产场地在哪里。
■贴牌商品慎购。吉鹤立透露,生产贴牌产品的常常是附着于一家大公司或一家超市的小厂,他们将生产出来的商品贴上大公司或超市的牌子。目前对贴牌食品生产的监管是空白,谁能保证它的质量呢?
■仔细研读产品标签上的说明,有疑问时务必再三思量。吉鹤立说,超市里的巧克力食品中,不少在标签上没有写巧克力或可可粉等成分及含量,而写着“代可可脂”,其实“代可可脂”与可可毫无关系,它由各种脂肪组成,对人体有害无益。
“牛肉膏”本身并没有错
加点“牛肉膏”,猪肉变牛肉,一时间,不少市民对市场上的牛肉制品惧而远之。对此说法,吉鹤立认为民间有误解“牛肉膏”之嫌。他说,“牛肉膏”本身并没错。
“‘牛肉膏’是一种调味品,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吉鹤立介绍,它是随着咸味香精的出现而产生的。咸味香精,有牛肉香精、鸡肉香精、猪肉香精等,它们与牛肉、猪肉和鸡肉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酵母的提取物经过化学反应得到的,属于食品添加剂。
“牛肉膏”的成分是牛肉或牛骨经过熬煮、浓缩、酶解得到的浓缩物质,再加上牛肉香精和鲜味剂(包括味精、肌苷酸、鸟苷酸等,这些是食品添加剂)。浓缩物质的含量越高,味道就越逼真,但所占比例必须达到多少没有规定,完全依各家企业对产品的要求而定。
“把‘牛肉膏’放到食品里,或做成调味品,不光可以放到牛肉制品中,也可以放入猪肉、鸡肉或任何一种食品中。”吉鹤立表示,但关键问题是,要告知消费者,这种牛肉口味来自“牛肉膏”,而不是调味食品本身由牛肉做成、或将猪肉卖出牛肉价。
便宜的鳕鱼多半有假
作为健康明星,鳕鱼可谓是大名鼎鼎。以前,它总是显得高不可攀。现在,在许多超市里也能看到它的身影了。可近日有读者反映,吃了这些鳕鱼块后,孩子出现腹泻现象。是鳕鱼出问题了吗?
记者走访超市发现,冰冻“鳕鱼块”几乎都有销售,价格在每斤8—12元不等,买的人还不少。鱼皮通体青黑,有明显网格纹,鱼肉呈半透明乳白色。
这些廉价鳕鱼是真的吗?秦皇岛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水产科科长罗强表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廉价鳕鱼块很多都是假的,商家用廉价油鱼冒充鳕鱼,欺骗消费者。油鱼与鳕鱼长相近似,但并非一个种群。油鱼含有极高的油脂和人体不能消化的蜡酯,部分人食用后会累积于直肠,导致腹泻、肠胃痉挛等不适,尤其是儿童和老人。不少媒体曾报道过消费者食用假鳕鱼后腹泻、胃疼。在日本、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不建议食用或禁止食用油鱼。
如何区别鳕鱼和油鱼呢?罗强说,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鱼皮和口感加以区分:鳕鱼脊部皮肤青黑色,腹部鱼皮发白或灰白,鱼鳞纹细小,肉质细腻;油鱼的皮为灰黑色,颜色较深,有网格状鱼鳞纹,肉质较硬且粗糙。食用口感上鳕鱼入口即化,肉质较软,味香浓;油鱼入口较硬且粗糙。另外,目前国内市场上真正的鳕鱼售价一般在每斤80元,如果遇到价格低廉的鳕鱼,一定要谨慎购买。
草莓畸形膨大会致癌?
流言: 个头大,形状奇怪的草莓都是用膨大素催出来的,膨大素会致癌,并且会在人体内积累。
真相: 准确地说,我们吃的并不是草莓的果实,而是膨大的花托,上面的那些小颗粒才是真正的果实。(吃的不是果实的事还真多,更多你不知道的奇趣水果请看 你以为你吃过果肉吗? )
异常大且形状奇怪的草莓确实存在使用膨大素的可能。其实,膨大素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农药,也不是像DDT那样的非法化学药品。它的学名叫氯吡脲(CPPU),是一种已经广泛应用在猕猴桃、甜瓜等水果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作用原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一般是认为,它是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激素的分泌来发挥作用的:它能促使植物细胞加倍分泌细胞分裂素,增加单位时间内植物细胞分裂的次数;同时,它还能促使生长素的分泌,使细胞长得更大。结果从整体上来看,我们需要的“果实”就增大了。
膨大素在促使果实增大的同时,对草莓果实味道多少会有些影响。在2001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一项实验中就发现,使用膨大素可能会提高或者降低草莓的总酸含量。结果就是,收获的草莓要么是变酸了,要么是淡而无味。
不过,大家更关心的恐怕是膨大素的安全性。动物实验的数据,小白鼠口服急性中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4918毫克。如果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体内蛋白质紊乱。不过,在通常条件下,膨大素降解较快,在喷施到植物上24小时后就有60%发生降解。即使进入动物体内后,膨大素也不会赖着不走,实验老鼠吃下去的膨大素在7天后只有2%存在于老鼠体内。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膨大素还算安全。此外,至今还没有因接触膨大素致癌的报道,低剂量膨大素对肝、肾功能的长期影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不过,通过个头和形状来判断草莓是不是使用了膨大素,并不完全可靠。草莓的个头实际上和许多因素有关。首先,草莓的品种本身就有很重要的影响。通常来说,多倍体植物都要比它的2倍体(细胞内有2组染色体)个头大。草莓栽培品种都是染色体数目加倍以后的8倍体(细胞内有8组染色体),所以我们吃的栽培草莓的个头远远超过了野生的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另外,园艺学通过不断的杂交也繁育出了不少个头大的品种,这点在欧美的草莓品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除去品种的影响,只要适当地进行疏花疏果,也可以得到更大的草莓。道理很简单,草莓的植物个头和叶片数量基本上是确定的,光合作用的产出的、可以分配到果实的营养物质的总量也就确定了,至于选果实多还是选个头大,就只是个简单的算术问题了。最近的一项实验表明,适当的摘除果实,可以让草莓的单重提高1倍,含糖量提高20%。只是,要品质还是要产量确实是个比较难做的选择题。
至于果实畸形的问题就更复杂了,低温等环境因素也会引起草莓果畸形。最新的一项实验表明,由于如果瘦果(就是真正的果实——草莓上的小颗粒)是受低温影响发育不良,或者在草莓生长过程中瘦果被摘除,结果都容易使草莓发生畸形。所以,畸形的草莓并不一定就是与膨大素亲密接触过的。
当然,在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形势下,这样的解释多少显得有些苍白。回过头来想想,消费者要求的好外观和低价格,其实也是我们给果农出的难题。而目前的答案,恐怕就只有使用膨大素了。
挑选鸡鸭要“六看一闻”
不少人喜欢从市场或超市购买已经宰杀好的白条鸡和白条鸭,在购买这些禽肉时,你可要擦亮眼睛了。
“一看”宰杀处的刀口
如果是宰杀的活鸡鸭,因为鸡鸭挣扎的缘故,刀口就不会很平,而且因心脏跳动还会产生血液浸润的情况。倘若刀口是一条平滑的曲线,也没有血液浸润鸡肉或鸭肉,就说明是在鸡鸭病死后再补刀的。
“二看”眼球
眼球饱满,眼睛色泽明亮,这是新鲜鸡肉和鸭肉的重要标志,而且新鲜鸡肉和鸭肉的眼睛还呈全开或半开状。如果鸡鸭肉放久了或已经变质,白条鸡鸭的眼睛会凹陷下去,如果是病死鸡鸭,眼睛很浑浊。
“三看”鸡爪和鸭蹼
新鲜的白条鸡鸡爪是不弯曲的,而鸭蹼则是有弹性的,用手指触压能很快反弹回来,表面饱满且有光泽。而不新鲜的鸡爪表面的鳞片看起来发乌,没有光泽,放置长久的鸭蹼则是干缩无弹性,用手指压后,很难恢复原状。
“四看”鸡皮和鸭皮
由于品种不同,鸡皮的颜色也不同,例如三黄鸡的皮就很黄,一般肉鸡的皮应该是白色、灰白色和有点浅粉色的。而不新鲜的鸡肉则是皮发黄,摸起来还很黏手,鸡皮发皱,这都是因为放置时间长而导致氧化和微生物滋生造成的。鸭肉上的脂肪呈淡黄色,如果不新鲜了,鸭肉脂肪的黄色就会变淡,而且肉质发黏。
“五看”鸡屁股和鸭屁股
新鲜的白条鸡鸭屁股看起来很干净,而如果是病死的鸡鸭屁股则有点绿色。
“六看”合格证
鉴别白条鸡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查验有无动检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标有检疫合格标志。
“一闻”是闻味道
可以离近鸡鸭,闻闻有没有除了本身腥味之外的臭味、刺鼻味等。
虾不是越大越好
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比其他肉类纤维细,水分多,所以口感细嫩,容易消化吸收,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但虾的品种繁多,常吃的海虾有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河虾有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等。不同的虾怎么吃,营养才最好呢?
海虾矿物质丰富。海虾矿物质含量,如钙、磷、铁、碘都比河虾高,且受污染较小。虽然海虾中不乏个头较大的品种,如对虾。但虾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野生对虾,长成可在市面上出售的大小,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会增加受污染的几率。人工养殖的海虾,生长速度虽快,但其营养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海虾中,数大龙虾最名贵。其实在营养上,龙虾与其他的虾并无太大差异;只是产自澳洲的龙虾,受到的污染少。
鲜活海虾吃法很多,除了白灼最能保住营养外,想换换口味,还可以做道“蒜茸开边虾”:先去虾头和壳,留虾尾,摆入盘中。将蒜茸、青红椒粒、盐、味精、香油搅匀,逐一抹在虾身上,然后端盘上笼蒸5分钟取出,淋上热油,撒上香菜即成。
小河虾带皮吃最补钙。河虾外壳薄且软,带皮吃补钙效果很好。虽说河虾个头较小,但蛋白质含量毫不逊色于海虾,钙质含量还更高。因为钙含量最高的部分是虾皮,小河虾带皮吃是补钙的佳品。这里给您推荐一道美味营养的“河虾小炒”:将虾洗净,待油锅热后放入煸炒变色。加葱姜蒜末煸出香味,烹入料酒,加蒜苗后调入盐、胡椒粉、味精、香油即可。
虾美味营养但需注意安全卫生。首先,海鲜类不易保存,放冰箱冷藏最多1天。颜色发红、壳肉变软的虾不新鲜,尽量不吃。其次,别生吃虾。虾可能带有耐低温的细菌、寄生虫,即使蘸醋、芥末也不能完全杀死寄生虫和虫卵,因此宜熟透后食用。最后,患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忌吃虾。
五类食物别买散装的
散装食品在各超市、菜市场都有销售,购买的人也络绎不绝。但近日美国《烹饪之光》杂志刊文指出,从卫生安全和食品营养的角度考虑,有5类食物最好别买散装的。
对此,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室教授王冬兰说,人们很难了解散装食品确切的生产日期,以及在运输和在货架上摆放的时间,以致给自己招来健康问题,一定要当心。特别是保存时间不宜过长的食品,更要注意。
谷物类。散装粮食容易滋生病菌,且营养素损失也较大。因为谷物含有水分,相对潮湿的环境会导致病菌滋生。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一种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谷物中,最不能买散装的就是糙米,它虽然营养丰富,但保质期很短,通常只有半年。特别是其中的维A和维C,在空气中放置3个月左右就会被完全氧化,保健功效就会丧失。
食用油。散装食用油大多没有包装标志,是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保质期,无质量标准的“三无”产品,存在严重卫生隐患,千万不要买。特别是一次性购进大量食用油更要不得。这是因为,其一,开盖的油通常会被保存在厨房里,温度高、湿度大,易滋生细菌;其二,油中的油脂极易氧化酸败,会增加致癌风险。因此,王冬兰建议,食用油应买小包装的,开盖3个月内吃完。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食用油的保存时间还和油的种类有关。比如橄榄油只能保存6个月,花生油开封后只能保存3个月。
坚果。坚果因为含油脂量大,很容易变质。散装坚果直接与空气接触,不仅会加速其变质,所含的矿物质营养素,如钙、锌、铁也更容易流失。因此,散装坚果的保质期通常只有一两个月。买坚果最好买短期内就能吃完的小包装。
冷冻食品。不要以为冷冻食品就能无所顾忌地长时间保存,它的保存期限实际上也只有一两个月。超市冰柜里品种繁多的冷冻食品,在运输和储存上花费了多长时间,不容易判断。因此,工作再忙也别让速冻饺子、冷冻肉类等占满了冰箱冷冻室,冷冻食品最好也是现买现吃。
调料品。不论是散装的花椒、孜然,还是瓶装的辣椒酱,一般半年左右味道就会变淡,调味能力减弱,且很容易滋生细菌,对健康危害很大。调味品一定要买得少而精,最好别买散装或大瓶的。
红枣颜色越深越甜
冬季养生食谱中,红枣是“常客”,不论是汤羹、炖菜或是茶水饮料中,都不难见到它的踪迹。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而且富含铁元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是冬季上佳的滋补品。但红枣种类很多,大小、颜色不尽相同,怎么挑选呢?
学会这三招,您就能轻松挑到质量好的红枣了:
表皮褶皱少的新鲜。新鲜的红枣比较饱满,果皮上褶皱较少的一般是当年产的。而且,好的红枣表皮经过擦洗后很光亮。
颜色越深的越甜。不少人误以为枣的颜色深浅跟其新鲜度有关,颜色越深的越陈。但其实枣一旦被摘下,其表皮的颜色变化很小。通过表皮的颜色,我们可以判断枣的甜度。颜色越深的,成熟度更高,也就越甜。
顶端有柄的没蛀虫。红枣的含糖量通常在60%—80%,很容易被虫蛀。顶端没有柄的就需注意了,如果再有小孔,就是被虫蛀过的了。还可以用手捏一捏,感觉果肉软而空的,也可能是虫蛀的。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红枣因为产地和品种的关系,可能存在大小差异,但营养差异并不大。因此,价廉的不一定就不好,无需盲目跟风选大个的。
蜜蜂三宝怎么挑
蜂蜜
润燥解毒 老少皆宜
越黏稠越好
蜜蜂是世界上唯一会自己生产食物的动物。蜜蜂有“三宝”,蜂蜜、蜂胶、蜂王浆。古诗云,蜂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回味绵长。千百年来,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一向讲究“药食同源”的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更是倍加推崇。
蜂蜜所含的单糖,容易被人体吸收,是适合老人、儿童的保健品,还有“老人的牛奶”之称。蜂蜜因其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和有机酸,使其不仅有花果的芳香,而且有超越花果的营养。蜂蜜是一种天然的滋养食品,有润燥解毒的功效。
蜂蜜是最常见的蜂产品,品种繁多,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蜂蜜,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挑选。
首先,好蜂蜜应该是润泽的胶状液体,有光泽,黯淡无光的不要选。
其次,蜂蜜越稠越好。因为蜂蜜的黏稠度与水分含量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水分小于20%为一级品。选蜂蜜时,可将瓶子倒过来,淌得越慢的越黏稠。蜂蜜买回家后,可用筷子挑蜂蜜,好蜂蜜拉丝很长,断流后,上端会迅速弹回。如果是假蜂蜜或劣质蜂蜜,不会迅速弹回,这样的蜜下次就不要购买了。
最后,不要单凭颜色判断蜂蜜的好坏。蜂蜜的颜色决定于蜜源植物的颜色,所以有浅有深,营养各异。▲
蜂王浆
抗菌消炎 滋养女人
需冷冻保存
蜂王浆是蜜蜂采集花蜜、花粉后,经消化、吸收、在体内酿造转化后分泌出的乳状物,是专供蜂王和蜜蜂幼虫享用的食品。
蜂王浆蛋白质含量很高,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也都存在,其营养密度比蜂蜜高。
临床实验证明,长期服用蜂王浆可调节机体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抗菌消炎。经常食用蜂王浆还可改善营养不良的状况,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调节肠胃功能。由于蜂王浆中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还含有SOD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不错的美容用品,长期食用皮肤红润光泽。
纵然食用蜂王浆有千般好,但市场上的蜂王浆质量良莠不齐,怎么挑呢?1.选冷冻保存的,否则其中的活性物质会失去作用,保健功效也会大打折扣。2.新鲜王浆呈乳白或淡黄色。 3.新鲜的常有明显絮状结晶,黏性不大,很容易从容器中倒出。4.蜂王浆味涩,可挑少许放在舌尖品尝浆味,甜中带涩的新鲜。
蜂王浆有一股辛酸涩味,直接服用不好接受,因此可以兑2—3倍量的蜂蜜,调和口味。需要提醒的是,蜂王浆贮存需冷藏或冰冻,一般在零下5摄氏度以下可保存1-2年。▲
蜂胶
增强免疫 体虚多服
选大品牌的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里采来的,用以堵塞蜂巢缝隙的树脂类和蜡类物质。蜂胶营养丰富,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因而被称为“紫色黄金”。
蜂胶含有芦丁、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黄酮类等物质。还富含有硒、锌、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前,对其保健作用较为肯定的是,它具有较好的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消炎抗菌的调理作用。
近期央视曝光,市面上不少号称“天然蜂胶”的产品,其实都是用 “树胶”冒充的。消费者不仅花了冤枉钱,还起不到保健作用。因此,学会挑选至关重要。
市面上的蜂胶,多以胶囊出售。该怎么鉴别呢?除了要选购大品牌之外,还要告诉大家三个技巧。1.目测:在自然光线或灯光下观察,纯蜂胶胶囊质地晶莹剔透,呈透亮的棕红色。 2.闻味:纯蜂胶有着天然香气;而劣质或假蜂胶(树胶)有轻微臭味。 3.品尝:点一滴纯蜂胶在舌尖,稍有辛辣刺鼻感的为上品,有中药味次之,无味道的为劣品。▲
[小提示]
1.槐花蜜、枣花蜜更有保障。市场上有些新鲜的蜜种,如枸杞蜜、金银花蜜、芦荟蜜,可能是经过调配的。因为这些作物很少有大规模种植的。为保证质量,建议还是购买槐花蜜、枣花蜜等大众化的,不要过分迷信功能性蜂蜜。
2.凉水冲服润肠,温水滋养。冲调蜂蜜水温不要超过50摄氏度,否则营养容易损失。用温开水(40摄氏度左右)冲服,滋养的效果好;用凉白开(室温)冲服,润肠通便的效果更显著。
3.蜂蜜抹在面包上,营养不损失。把蜂蜜抹在面包或者馒头上吃,能完全保留蜂蜜的营养。此外,早餐加在牛奶里代替糖来调味更健康。
4.存放时避免接触金属物品。蜂蜜呈酸性,保存不要使用金属容器,也不要把金属勺长期放在蜂蜜瓶里,以免发生反应。
5.蜂蜜易结晶无关质量。蜂蜜在保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结晶现象。蜂蜜结晶是正常现象,与质量无关,更不影响食用。一般蜂蜜在13摄氏度以下,容易结晶。
名贵补药价格走高 专家建议选择廉价药材
昨天是“立冬”,是农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医专家指出,这是一年中最适合“收纳”的季节之始,冬令进补也由此进入高潮。记者从岳阳医院、市中医医院等了解到,今冬膏方进补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将比去年上涨60%。不过专家提醒,近年来高档补品虫草的价格受游资操控已日渐偏离其性价比,市民进补不必盲目追高,应量力而行。
调查发现,今冬上海人进补高峰足足提前了半个多月。市中医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陈平告诉记者,往年都是过了“立冬”才进入膏方定制高峰,而今年早在10月下旬,已有很多市民来预约膏方门诊,相比去年同期,预约量已有15%的增加。岳阳医院统计显示,截至昨天,膏方预订量已突破7000料,预计到“冬至”时总量将突破2万料,比去年递增60%以上。
有行家指出,受浙江游资操控,虫草等名贵补药目前的价格已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从进补的性价比上看正逐年走低。有的市民进补盲目追求高档高价,一味要求在膏方中添加虫草。但实际上服用虫草必须有一定的体质适应症,要达到同样的进补效果,市民完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廉价的传统中药材来代替。
专家同时提醒,“立冬”后本市将进入“冬藏”时令,保暖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很重要。专家指出,从现在起将是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尤其是支扩病人急性病症多发之季,建议自购一些廉价的杏仁、百合、白木耳在家进行食疗。
虫草贵过金 烧钱OR补身? 揭开贵价药材真相
●虫草、燕窝、石斛等名贵药材炒作至今,药效被不断夸大,与价格严重背离
●人工培植的虫草花疗效不明,未被药监部门正式列入中药范畴
15万元一斤的冬虫草、高档食肆动辄几百块一盅的虫草汤、各种应运而生的“金虫草”、“虫草花”、“培植虫草”……提起虫草,人们想到的就是一个字——“贵”。
虫草,这味本为平补肺肾的中药如今已被商家炒成善于壮阳、抗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价格也从原来的一斤几百元不断飙升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由于野生冬虫夏草资源奇缺、价格昂贵,应运而生的人工培植蛹虫草竟被美化为“金虫草”、“虫草花”、“培植虫草”等来混淆概念,称它可以媲美冬虫夏草,甚至更优于冬虫夏草,成了酒家、食肆,乃至很多广州师奶必备的抢手汤料。
但据专家介绍,目前冬虫夏草尚无法人工培植,人工培植的蛹虫草与冬虫夏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也没有商家所标榜的那么“神奇”。现在我国食品药品监督局还未把此类人工培植的虫草花正式列入中药范畴,因临床数据仍不足以证明其有明显疗效。
其实,不独是冬虫夏草,西洋参、燕窝、石斛等药材的价格目前皆因商业利益的驱使而被严重夸大,已远远超过它的药用价值。专家提醒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莫盲目跟风成为被宰的“冤大头”。
虫草价飞涨:
从十几元一公斤到贵过黄金
“想吃虫草补身子啊?不是不可以,但起码每天要吃10克左右,得坚持吃两三个月。就算便宜的,一斤也要几万元,吃一两斤也不见得会好到哪去,实在不值啊!”从事中药材研究四十多年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蓝森麟一遇到想买虫草补身子的普通病人,都会讲一通大实话。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虫草的主产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虫草的收购价一公斤也就十几元,市面价一斤则在三五百元左右。可如今,顶级虫草一公斤叫价30万元,折合单价每克近300元,而当前的金价一克也就250元左右。即使是较便宜的,一斤也要三五万元,每天吃10克,连续吃两三个月起码得花十来万元。
“现在的冬虫夏草是作为贵重礼物,拿来送的,不是拿来吃的!即使吃,吃的也是精神安慰,并非药效。”蓝教授半开玩笑地说。一些前来咨询的患者纷纷打消了念头,有人一语道破:“这哪里是在吃补,简直就是吃钱嘛!”
在一些大型超市高档药材的专售区,记者观察到,冬虫夏草确实被用黄缎礼盒包装得十分“华贵”。记者向售货人员打听作为礼品好不好卖,几位售货人员都说:“这些补品体面又不张扬,逢年过节送礼很拿得出手的!”
而在体育东横街的一些烟酒高档店,记者留意到档主挂出的“回收虫草”牌子。上前一打听,店主说这几年用虫草当礼品已很风行,这东西很值钱,有不少人收了礼之后会拿来“变现”。
“金虫草”药效尚不确切
就在冬虫夏草身价倍增的同时,这几年人工培植的蛹虫草也应运而生,还有部分颜色金黄的品种竟被美化为“金虫草”来混淆概念。蓝教授指出,虽然蛹虫草和冬虫夏草都是麦角菌科,皆属于是虫草属,但野生的蛹虫草是寄生在蚕蛹上面的,宿主并非是繁殖出冬虫夏草的蝠蛾幼虫。
非花,应该称为蛹虫草子座。绝非某些商家所吹的‘冬虫草的花’,更不是冬虫夏草。”
蓝教授解释说,所谓蛹虫草、金虫草和虫草花其实是同一种东西,因所含成分有跟冬虫夏草相似之处,近几年也被顺带热炒,价格从几百元攀升到上千元不等,成为目前很多喜欢煲靓汤的广州师奶必备的汤料。
“但这些人工培植的虫草并没有商家所标榜的那么‘神奇’,现在我国食品药品监督局还未将它正式列入中药范畴,因临床上的数据仍不足以证明其有明显的治疗功效。”蓝教授提醒说。
专家解读:
虫草不过是一味普通中药
据蓝教授介绍,近年来被“疯炒”的冬虫夏草,实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虫草卖得这么贵,可有多少人关心它的价值到底在哪儿?”蓝教授指出,作为平补阴阳的药材,虫草“性平力缓”,对于病后体虚及肺肾两虚出现久咳、虚喘等症的人群,有祛痰平喘、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等的作用。但对于肾阳虚出现阳痿、遗精或腰膝酸软者,单独服用虫草疗效微弱,除非配合其他补肾壮阳的才能增强作用。此外,临床证明,虫草用于治疗肾小球功能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腹水等有一定的疗效,但每日不能少于5克。
“说白了,虫草本来是一味主要用于平补肺肾的中药,可现在却被炒作成几乎能治百病的神药,价值因此被不断抬高,纯粹是商业利益驱动!”蓝教授评价道。
蓝教授透露,现在市面所售的“虫草”除了冬虫夏草之外,有凉山虫草、香棒虫草、亚香棒虫草、新疆虫草等,但这些都不是正品。另外,有不良商贩还以地蚕、棕金龟子(核桃虫、蛴螬)、草石蚕的根茎、蛹虫草的子座等混淆品掺杂其中,有的还掺糖或用金属铅的化合物(干漆)涂抹在子座上(有的可占到总重量33﹪),或用铁丝、牙签接插虫草,用石膏、面粉和胶压模,甚至用植物的茎枝、花、叶加工成子座,粘插入虫体头部后染色为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