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ffle python:6-3挥师横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4:02:03
2010年10月29日16:53
在美第1军、第9军在西线向汉江南岸猛烈进攻的同时,“联合国军”在东线为配合其主要方向上的进攻,于1月31日开始,以美第2师和南朝鲜第8、第5师于南汉江以东至原州、武陵里地段,分向砥平里及横城方向发起进攻。随后,美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7、第9、第3师、首都师也分别由堤川、宁越、旌善、三陟、春阳等地向北推进。
为在东线创造歼敌条件,1月31日,彭德怀令第42军主力于2月1日晚出动,集结于龙头里、砥平里地区,令该军在阳德院里地区的第125师控制砥平里及其以南地区,保持杨平至砥平里公路;令第66军第198师占领龙头里、洪川以南之要点阵地,阻击美第2师、南朝鲜第8师的进攻。中朝联合司令部令人民军第5、第2军团于横城至神林里地区就地展开防御,以掩护志愿军主力集结和寻机歼敌。
志愿军第42军主力和第66军第198师于2月2日晚出动,于4日和6日先后到达指定地区,第198师与人民军第5军团取得了联系,人民军第5、第2军团也就地完成展开,阻击敌军的进攻。人民军第3军团则迅速从金城地域前
调。
志愿军第39、第40、第66军主力经紧张准备后,于2月5、6两日相继出动,第39军从高阳地区出发,第40军从东豆川地区出发,第66军主力从金化地区出发,向洪川以南、砥平里以北地区开进,并于9—11日先后到达预定集结位置,进行攻击准备。
至2月9日,东线进攻之敌美第2师第23团及法国营被我阻止在砥平里地区,南朝鲜第8、第5师进抵横城以北之丰水院、上苍峰里、釜洞里、梅日里一线,第7、第9师及首都师进占大美山、下珍富里、江陵之线。在整个战线上,横城、砥平里地区之敌突出,造成了我反击的有利态势。此时,横城及其附近有美第2师第38团一部及荷兰营,美第2师师部及其第9团尚在原州地区,美第7师一部及美空降第187团进至原州东北之下安兴里地区,南朝鲜第3师2个团奉命由平昌附近向横城东北之大门洞、松前里地区推进。
根据这一情况,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立即对东线之敌实施反击,首先歼灭横城地区之敌。邓华根据已确定的作战意图,决定歼灭突出于横城西北之南朝鲜军第8师,在横城方向打开缺口,然后向原州、牧溪洞方向发展进攻。反击兵力部署是:
第42军(配属第39军第117师及炮兵第25团第1营)以第124、第117师经上物安里、都仓村,向横城西北鹤谷里、上下加云方向进攻,切断南朝鲜军第8师退路;以第125师(欠1个团)前出至横城西南介田里、回岩峰地区,阻击原州方向可能出援之敌,并策应第66军作战;以第126师(配属第125师第375团)配置于注邑山及砥平里以北地区,继续钳制砥平里地区之敌。
第40军(配属炮兵第29团第1、第3营)从正面向横城西北之丰水院、梨木亭、广田地区之南朝鲜军第8师实施突击。
第66军(配属炮兵第29团2个连),以第196、第197师经横城东北之弓川里、介田里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首先攻占德高山、曲桥里,切断横城敌之退路,并以有力一部准备阻敌增援,尔后向横城突击;以第198师,从横城以北之五音山向雉洞、草堂方向突击。
第39军(欠第117师)为预备队,配置在龙头里东南地区,战役发起后逼近并监视砥平里之敌,如该敌南逃,则应以勇猛动作截歼之。
人民军以第3、第5军团首先歼灭横城东北釜洞里、于屯里之南朝鲜第5师一部,然后向横城东南鹤谷里、乌原里方向突击;以第2军团配置于自主峰、泰歧山地区继续防御,积极钳制敌人,阻止南朝鲜第7、第9师西援。待反击成功后,各军团继续向平昌、宁越方向发展。
2月11日黄昏,在短促的炮火袭击后,志愿军官兵顶着寒风,踏着积雪,向横城地区发起反击。志愿军第42军突破后,第124师迅速攻占了上物安里、石子洞。该军指挥的第117师乘着夜色,迅速向鹤谷里猛插,准备截断南朝鲜第8师的退路。
部队行进在山谷之中,两侧高山峭立,中间夹着一条崎岖的小道。朝鲜的冬夜滴水成冰,山道上的冰雪冻成了坚硬光滑的冰板,队伍中不断有人滑倒。他们越过山谷,又翻过一座800多米高的大山,一夜长驱30公里,终于到达鹤谷里、夏日地区,截断了南朝鲜第8师的退路。
一夜之间,志愿军就对敌军形成了包围,打乱了南朝鲜第8师的部署。第42军2个师和第39军第117师在东,第40军在北,第66军在东北,向进至横城西北地区、态势突出的南朝鲜第8师发起了攻击。12日晨,从正面战场向横城败退下来的敌人越来越多,突围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北到新村,南至大谷,约6公里公路上,突围与反突围的战斗越来越激烈。
敌步兵在航空兵和坦克的掩护下疯狂地突围,与此同时,敌不断派增援部队接应被围之敌。但是,在第117师的顽强阻击下,牢牢地割断了敌人的退路,经一天一夜的激战,毙伤敌850余人,俘敌2500余人,击毁和缴获坦克、汽车200余辆、各种火炮100余门。第117师获得了中朝联合司令部、志愿军政治部通令嘉奖。
志愿军第40军由下高垈、新垈里向敌发起突击。该军第118师突破后,以勇猛动作迅速割裂了南朝鲜第8师的部署,于12日9时前出至广田、碧鹤山、下草院里地区;第120师突破后,攻占圣智峰等地,钳制当面之敌,配合第118师向纵深发展,并于12日6时攻占了梨木亭。
志愿军第66军第198师由五音山突破后,向草塘突击,歼敌一部;第196、第197师突破后在红桃山、国士峰受阻。
此时,南朝鲜第8师在志愿军猛烈攻击下,战斗队形全被打乱,被迫向横城方向逃窜。邓华当即令第66军主力按预定计划向横城以南急进,切断横城之敌南逃退路。
12日,第117师和第118师将南朝鲜第8师大部包围于下加云北山、鹤谷里地区;第120师与第124师也于广田地区包围敌军一部。经一天激战,将南朝鲜第8师3个团全部歼灭。由于第66军主力未能及时到达指定位置——横城东南曲桥里、德高山地区,切断敌人退路;同时,进至回岩峰的第125师也未能及时渡过蟾江阻截逃敌,致使横城地区美第2师一部、南朝鲜第8师师部及第3师大部得以逃脱。
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指挥的第3、第5军团,由横城东北之荃村里、下琴台里向釜洞里、花田里、铜山地区之敌发起攻击,于13日进至横城东南之鹤谷里、乌原里、下安兴里地区,歼灭了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邓集团反击作战的胜利。
横城反击作战,经一天两夜的激烈战斗,于2月13日晨结束。这次反击作战,打得很出色,歼灭了南朝鲜第8师3个团,美第2师1个营,美军和南朝鲜军4个炮兵营及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共歼敌1.2万余人,其中俘敌7800余人,迫使东线“联合国军”后退26公里,对志愿军完成防御任务起了一定作用。
对于横城地区的这次战斗,李奇微是这样回忆的:“我们被迫又放弃一些地区。在中共军队的进攻面前,美第2师又一次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火炮的损失更为严重。这些损失主要是由于南朝鲜第8师仓皇撤退所造成的。该师在敌人的一次夜间进攻面前彻底崩溃,致使美第2师的翼侧暴露无遗。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所以,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使南朝鲜军队树立起抗击敌军夜间进攻的信心。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李奇微迅速确定了对付中朝部队突然进攻的作战方针,即确保朝鲜东海岸的南朝鲜第1军团防守区和砥平里,限制中朝军队的进攻正面,待志愿军攻势减弱后转入反击。
横城战役胜利结束后,为扩大战果,彭德怀决定以第39、第40、第42军各一部共8个团的兵力歼灭砥平里地区之敌。
砥平里是朝鲜的重要战略要地,位于横城以西,是美第9军和第10军接合部的交通汇集点。砥平里四周是一二百米高的小山,各山头筑有野战防御工事,设有铁丝网和地雷等障碍物。
志愿军对该敌判断有误,当时侦察判断,该敌为已经逃跑了一部的美军,最多不过4个营的兵力。后来在战斗中才弄清,砥平里之敌为美第23团全部,另有法国营和1个炮营、1个坦克中队,总兵力6000余人。
13日晚,志愿军向砥平里发起攻击,并将砥平里之敌全面包围。由于砥平里之敌防御工事较坚固,火力强。而志愿军攻击兵力、火力均弱,虽压缩了砥平里之敌的防守范围,歼其一部,并击伤美第23团团长,但未能将砥平里之敌根本打动。
14日,美军出动飞机,对砥平里外围的志愿军阵地进行猛烈轰炸扫射。同时,东调美骑兵第1师第5、第8团至梨浦,南朝鲜第6师至骊州、利川之间,英第27旅位于骊州、文幕里之间。上午10时,美骑兵第5团以汽车8辆,载步兵100余人,由梨浦里渡过南汉江企图增援砥平里,被志愿军第126师阻击在于龙里以南。黄昏,骊州、梨浦里敌600余人出援,分3路进至注岩里以南、内龙里、外龙里,被志愿军第116师第346团部队阻击。
当晚,志愿军对砥平里再次发起攻击,第119师从北面,曾一度攻占风尾山,第l15师在南面至15日2时许攻进砥平里街内。由于砥平里美第23团等火力猛烈,并且地形太狭窄,志愿军兵力展不开。当夜虽予美第23团等部以重大杀伤,但仍未能解决战斗。
15日,美骑兵第1师第5团增援部队进至曲水里。在坦克30余辆、飞机百余架次掩护下,向志愿军第l16师和第126师阻援部队攻击,志愿军将其步兵击溃,歼敌100余人,但其坦克20余辆于黄昏突入砥平里与美第23团会合。由骊州方向出援的南朝鲜第6师和英第27旅的先头部队也抵近砥平里。
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及时分析了当时的战场形势,认为:如继续组织力量攻击砥平里之敌,即使能够攻克,就整个态势来说,再各个击破敌人,造成战役的有利形势,已慢了一步;除非我在攻克砥平里的同时,能够击溃并歼灭相当数量的援敌,我军主力能适时进至长湖院里以南地区,才能迫使敌人全线退却,但依现有敌我力量对比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小。因此,彭德怀于15日17时30分决定停止对砥平里之敌的进攻。
(本章节选自《从鸭绿江到三八线》解放军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