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秦时明月小说: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漫談人生大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15:25
漫談人生大道 聖化筆王晟鑌 扶

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中華民國100年11月27日

歲次辛卯年十一月初三日

聖示:恭迎 老母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迎迓,其餘神人及本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御林軍主帥趙天君 降

詩曰:佳辰磬韻隨,砥礪眾迷兒,
締著人間語,陪娘樂不疲。

聖示:恭接 老母降鸞,神人俯伏,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又示:今日開著《漫談人生大道》,為期諸兒女開卷有益,所以今以「導論」為題。

導論

在人生修行的大道上,諸兒女是否曾經思考過「無欲」的課題?無-是仍有空間及限制的,所以要在有限的空間(尤其在軀殼內)斷除一切欲望,似乎難如登天。因而修行路上不求無欲(斷欲),只求少私寡欲做為道程中的推進器,儼然成為時下修行的宗旨。然則少私寡欲只是個近程目標,在修持的精神上,仍當以無欲為念,套句時下學子常說的話,「準備了一百五十分的程度,縱然一時失蹄,仍有一百分。」學習如此,更遑論修道呢?

下學而上達。所謂下學,即學習基本的知識(觀念),而在基礎上精深廣博的發展;所謂上達,即是《大學》所言「止於至善」,上達似乎沒有止盡,但諸兒女皆希求超生了死,便可以此為近程目標,逐步踏實。比如武廟明正堂的諸賢兒知道入鸞的目的?入鸞即是藉由固定鸞期同修道學,彼此砥礪行為道德上的缺點,再由堂中所學,推及生活周遭影響他人共善一志,所以入鸞只是個儀式,表現忠誠,認真修持,並願代天宣化的儀式。也就是說下學在鸞堂,上達在至善清澄的原靈。

人自呱呱落地後,為何會受到世間所污濁呢?比如嬰兒降生嚎啕大哭,便是有了諸般感覺,感到飢餓了,便想飲食,有了飲食,又想更美味、更充足,以滿足味蕾。但經過歲月的成長及磨練,便知道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能要的,嬰兒的需求是正常生存維持的反應,但長成後,應當由外而內,由內再提升自我,才可用更圓滿的人生經驗邁向康莊。

修行即是修葺人生諸般稜角,以更圓融的道德觀念修持與處世。所以印度佛學主張戒律,以「我」為抵禦的敵人。但在滾滾紅塵中,能做到這樣程度的均屬晨星之寥,所以世間出現了生活禪,人間道場(修行)等等觀念,這些都是符合《論語》所云「毋臆、無必、無故、無我」的觀念,意即少有臆測、武斷固執,最主要是少有自私的我,倘若諸兒女秉持而行,以少私寡欲做為修持的墊腳石,即達到為娘著作本書的宗旨了。

又示:今日即證道仙佛走馬上任之佳辰,盼爾等努力勸善宣化,以期喚醒更多迷濛的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