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orymikukosu图片:根据体质寒热挑食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2:47:27

根据体质寒热挑食物

作者:食在潍坊

古语说,“药食同源”。和药材一样,食物也有温阳泻火、补阴祛邪的特性。面对着鸡鸭鱼肉各色佳肴,有些人甘之如饴,有些人却味同嚼蜡,甚至吃后还会大病一场。这就是因为没弄清自己的“寒热”体质,“下错了筷子”。 

    分辨寒热体质很简单 

    中医认为,“寒热”体质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基本,《黄帝内经》称“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也就是说,寒证是表示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了寒邪,热证则表示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了热邪。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李佩文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辨别体质其实不难,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能提醒我们。实热体质的人多身体壮实、舌质偏红、喜喝冷饮,平时常会便秘;虚热体质的人大都较瘦,容易上火,导致嘴角生疮、大便不通、面色潮红,常常咽干、口渴,易心烦失眠;虚寒体质的人畏寒怕冷、手足发凉,通常不到冬天就已穿上了棉衣;寒实体质的人极其少见,可见水肿、痰实等症。 

    “而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性质,按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体寒者宜食热性食物,体热者宜食凉性食物。” 

    体寒者冬季重温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教授说,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各种性质的食物除都具有营养保健功效外,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 
现在是冬季,寒性体质者应以温补为原则,注重健体祛寒,不要吃太凉的食物,如西瓜、西红柿、苦瓜等。”李教授说,另外,中医中滋阴的食物要多吃,肉类的羊肉、兔肉、鹿肉,蔬菜中的韭菜、葱、姜、蒜、胡萝卜、白菜、土豆,水果中的荔枝、桂圆,调味品中的芥末、花椒,饮料如普洱茶、红茶,其他如海参、鸡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热性体质者,李教授认为,冬天他们一般会比较舒服,别吃太多凉东西就可以了。 

    体热者夏季要清淡 

    “到了夏天,需要注意饮食的就是热性体质者了,寒性体质者倒没有太多顾忌。”姜教授说。体热者夏季一定要吃得清淡些,萝卜、西瓜、菱角、莲藕、鸭肉、瘦猪肉、甲鱼、葡萄、柠檬、海带、菊花茶、绿茶等要多多光顾。 

    李教授则认为,夏季气候比较炎热,出汗多,可以吃点银耳。需要注意的是,喝水时可以适当加点苏打,或是最好能喝碱性饮料,否则光喝白开水,可能带走更多的电解质,人容易感到疲乏无力。“可以吃点海带炖鸭子,用整鸭、水发海带,配以适当作料炖煮;或是水发银耳和豆腐一起炖也不错。” 

    饮食要顺应自然变化 

    “除此之外,无论寒热体质,饮食都必须和四季的运行情况保持一致,这样才能顺应自然环境、气候、地域的变化。”姜教授说。元代长春子丘处机在《颐生集》中说,“春之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并需遵循五味调和的原则,才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滋养作用,真正做到“长有天命”。

怎样区分体质寒热
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辨别寒热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寒证

  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寒证。

  主证:畏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白,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阳虚阴盛,病人寒化,故畏寒肢冷,脾胃寒冷,故腹痛喜暖,阳气不振而脉沉迟。

  治则:温中祛寒

  常用方剂:附子理中汤

  (二)热证

  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热证和热证,表热证已在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热证。

  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病机:阳热偏盛,故发热喜凉,热伤津液而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热盛故见脉数。

  治则:清热法。

  常用方剂:白虎汤等。

  (三)实热与虚热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见下表


      (四)寒热真假

  在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危重阶段,可以发现一些“寒极似热”、“热极似寒”的假象,临床上把本质是热证而表现为寒象的叫“真热假寒”,本质是寒证而表现为热象的叫“真寒假热”。这种情况往往表示疾病比较严重。如果不能抓住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而致误诊、误治。

  1.“真寒假热”: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见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宁,苔黑,脉浮大等,表面上看似有热象,但病人却喜热覆被,精神萎颓淡漠,蜷缩而卧,舌质淡白,苔黑而润,脉虽浮大但无力。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其本质仍是寒证,故称“真寒假热”治疗上要用温里回阳,引火归元。

  2.“真热假寒”: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如热性病中毒较重时可见表情淡漠、困倦懒言、手足发凉、脉沉细等,粗看好似寒证,但又有口鼻气热,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虽沉细但数而有力。为阳热内郁不能外达,本质是热证,故称“真热假寒”,治疗上应清泻里热,疏达阳气。

  一般来说,寒、热的表象属标,是一种假象;内、里的寒、热属本,是它的本质。

  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或体征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口渴不渴、面色、四肢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几方面更为重要。即畏寒喜热为寒,发热,怕热喜冷为热;口淡不渴为寒,口渴喜饮为热;面色红为热;手足厥冷多为寒,四肢烦热多为热;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为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为有热;舌淡苔白为寒,舌红苔黄为热等等。从寒证与热证的比较可以看出:寒证属阴盛,多与阳虚并见;热证属阳盛,常有阴液亏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