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荷花几时开的游戏:内地人,香港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3:44:40

内地人,香港人

 

因为误机,我有机会认真地进行阅读,阅读下午在北京买到的《酒吧工厂——南中国城市文化研究》,在这本装订简单的书中,香港学者借助珠三角工厂及酒吧来评析南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骚动,并顺便将中港两地的文化进行了简单对比。

 

相逢九七,又有自由行,再加上内地经济的强劲增长,香港经济的大幅滑坡,如此的此消彼长,使越来越多的香港学者将目光向内地聚焦,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问自己,在大中国背景下,香港人如何消除盲点,讲好普通话,看懂简体字,融入视野更加广阔,更加复杂多元化的内地文化?!

 

近一两年来,有意或无意中,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诸如陈冠中先生的《波西米亚中国》,董桥先生的《寻回香港文化》,还有一本《meta-global》的“中国盲”专题,等等,倒是内地学者,早早地将目光扩散到全球化,将昨日老师香港弃之一隅,也许还有这样不屑一顾的夜郎心态:在全球化语境下探讨香港的先进性,是件可耻而无味的事,一如曾经是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与广州,亦正在遭受边缘化的困扰。

 

(一)想象

 

很多年前,我最喜欢的一张唱片,就是那个抱着吉他唱《我的一九九七》的艾敬,这个纯粹本土的民谣女歌手唱:

 

香港 香港 那个香港 小侯说应该出去闯一闯
香港 香港 怎么那么香 听说那是老崔的重要市场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吧 给我盖个章

 

1997快些到吧! 八百伴究竟是什么样?
1997快些到吧! 我就可以去HONG KONG
1997快些到吧! 让我站在红磡体育馆
1997快些到吧! 和他去看午夜场
1997快点儿到吧! 八百伴衣服究竟怎么样?
1997快些到吧! 我就可以去香港啦
1997快些到吧! 让我站在红磡体育馆
1997快些到吧! 和他去看午夜场

 

后来,1997就真的到了。香港回归那一天。我与哥哥坐在沙发上抽烟,喝茶,看电视机里的升旗仪式,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维港的天空上迎风飘扬,一种民族主义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狠狠地抽了口烟,然后,吐了个大大的烟圈,说:“我要去香港”!

 

其实就那么说说,我不知道我要去香港干什么,因为那里没有我的爱人,我口袋里也没多少钱,而且,从地理概念来看,香港离江苏实在不算近邻。所以,尽管香港的楼很高,商品很多,但于我而言,始终只是一个想象中的他者,他城。

 

一如内地与香港,都是互为他者,他城。可是,世间的事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明明两条不可能交汇的平行线却因为莫明其妙的理由却有了交汇点,两个没有任何理由走到一起的男女却胡搞到一起。没有任何先兆地我就来到了广州,与香港的地域距离压缩到了一小时,再后来,又有了自由行,去香港方便得就像我们以前去深圳,在通行证上贴张纸而已。

 

于是,我数次站在香港地,流窜在香港的旺角、尖沙咀、铜锣湾,在行走与拜物中触摸儿时想象中的资本主义奇葩:香港地。喔,原来香港就是这样的啊,原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距离也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心生感慨,再次验证梦想与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街上的路怎么那般的窄,地产与借贷的广告怎么那般的多,路上的行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又像上海人民广场站地铁里的人肉饼干,又都走得怎么那般的快,潮流店铺怎么都那么小,甚至挤不进去三个人,但尖沙咀的夜晚真的很迷人,可是,说真的,并不见得就比浦东更璀璨!

 

所以,香港《号外》创始人陈冠中先生在《三城记》里写道,“现在上海人到了香港,当然不会表现得大惊小怪,不过我知道香港没有让他们太失望,还能慑住他们一阵子。只是,他们去到台北,简直失望透了:这就是了吗?”

 

我没去过台北,但我去了澳门就会产生失望透顶的瞬时迷失,这就是那个声色犬马要与拉斯维加斯比美的赌城?从街景与建筑来看,明显就像广州多年没有变化的西关老城区,怎么就找不到丝毫的现代风情,倒是毗邻的珠海,怎么看都要比澳门美丽——

 

这便是典型的他者心态。作为行者、游客,我们总会简单地通过一座城市的表象来打个印象分,至于它的内在魅力,有谁在乎?又有谁有那么多的时间、闲情去打量。

 

(二)他者

 

如果你曾经情迷港产电影,那么一定看过周星驰在《国产007》,郑裕玲在《表姐你好嘢》、张学友在《金鸡2》之类的港产片里扮演的内地人,一段时间香港电影人最拿手的招术便是拿大陆人来开涮:

 

无非是将内地人描绘成爱国爱党一身正气却又土得掉渣,不讲文明,落后世界五千年的表哥表姐形象……在香港人眼里,内地就是贫困、落后、不文明的代名词,所以,与祖国保持距离是香港人必然的选择。所以,才有了九七前,港人的疯狂大逃亡。

 

就像《酒吧工厂》里说的那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香港的媒体景观中,香港是一个现代的、无国族感的多元化社群,而大陆则是一个相对单一化、缺乏现代感的、国族主义旺盛的国家”。是的,九七以前,去中国化是主流,不仅仅因为香港人被英国殖民着,也包含着香港人本身的身份体系认同。直至九七以后,高调的再国族化才成为香港人的又一次选择。

 

这没有什么好责怪的,尽管我们可以用“儿不嫌母丑”这样的千年古语来评述香港人的“弃祖忘宗”,但对于香港这样一个资本主义所掌控的文化沙漠,城市机器,这样的谴责似乎是愚笨而可笑的。

 

在九七以前,香港曾经是我们内地人集体想象的“异域城邦”,是国际化都市的典范,是我们潮流生活的源头。所以,那时候我们去不了香港,但起码还可以去沙头角的“中英街”,那个几十米长的小街,其实卖的不过是些假货或高价货,我曾经与朋友在那里差点被骗,买了几部平价的手机,付完钱才告知要补交税款若干,算起来比深圳还要贵上很多,所幸带我们游览的人是部队中人,兵不血刃地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中英街终于关闭,自由行让它完全失去了意义,但中英街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却功不可没。同样倒闭的,还有一本广东的《香港风情》杂志,刚刚面世时绝对畅销,因为它所呈述的是一个我们陌生的却又充满想象与诱惑的资本主义城市香港。

 

现在,香港已经被一波又一波挤入的自由行们烩成了超扁平,再也没有任何绚丽神秘的想象可言。

 

(三)盲点

 

金融风暴,中产崩盘,失业率加剧,再加上非典一劫。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自由行带来的表象繁荣,香港人的天空与心理将是如何的阴暗!

 

一个人由穷变富很快乐,由富变穷却需要经历极大的心灵地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香港人,面对一个曾经贫困不堪的近亲祖国,戴上有色眼镜自然在所难免。

 

所以,尽管自由行的内地人,为香港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消费收入,为更多港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但香港的专栏作家仍然忘不了调侃一下,总结出如何在香港街头分辨内地游客:女的穿丝袜,男的夹着小小的黑色公文包,熨出笔直裤线的西裤,穿黑皮鞋的,喜欢将衬衫或T恤、POLO衫勒在裤带里的……

 

尽管近年来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我在九广地铁里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在捧着汉语拼音在学普通话,但香港与内地之间其实还是有很大、很多的盲点——

 

香港人有多不明白大陆?香港人陈家杰在《尝试认识多一点·谈谈香港人对中国的“最基本”盲点》里写道,“我就曾听一个教授说过,不少人总是将上海看成安徽省的一部份,还要跟他‘据理力争’似的”。在内地热映的《疯狂的石头》里,香港来的国际大盗,刚下了飞机就被重庆的三杆老烟枪给蒙上了眼,让他猜猜我是谁时拎走了他的密码箱,国际大盗唯有骂上一句“我顶你个肺”来解恨。我的香港同事,总是不明白什么是“公里”。日前与一位传媒朋友聊天,他跟我说起香港一本玩具杂志,说他们主编对于国内的创意潮流是如何的陌生,最新的介绍居然是福娃,在他们眼里,国内还是一个只有福娃的国度。

 

所以,又有明白的香港人撰文:香港人看中国,是隔一重山还是隔一重纱?事实上不少香港人都是不同程度的“中国盲”。虽然“打造”、“超女”、“老外”等“具中国特色”的用语已逐渐收进港式粤语字典,但那些如“新锐”、“421家庭”、“玉米”、“三下乡”等“潮爆”用语我们很多时还是不明白。

 

(四)变脸

 

如果仅仅从坊间理论上来看,就像香港人看不起内地人一样,内地人尤其是内地城市精英,对于香港人也没有多少好词好语。

 

内地人对于香港人的评价,中肯点的是眼界开得早,专业技能高,很职业化,有一定的领先性。但更多的评价则是盲目自大,不知所云,不求上进,老抱着香港的先进性、高姿态不放。而那些曾经与香港人同事的内地人,则更会加上小气、难搞,口水多过茶,实干能力差,而且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强烈的资产阶级办公室政治学……

 

对于内地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八十后,知识结构高,又赶上了全球化的眼界,加上老爸老妈赚了不少钱,所以更是自信心过爆,很有一种瞧不起香港人的气势:他们住的房子那么小,开的车那么小,工作压力那么大,经济那么差,不是我们(内地)给他们施以援手……言词之尖刻,就差着要说“等着领综援吧”!

 

是的。香港真的正在落败,这是一个铁定的事实。连天王刘德华也忍不住要对香港人说,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从城市的外表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的建筑已不遑多让,中国内地已经成了全球最顶级建筑师的竞技场,论古迹内地再怎么糟蹋浪费不保护也比香港强吧!在内地的大中城市,地铁或商场里的年轻人穿着潮流,看上去与香港潮流人已没有多少差别,一样的BAPE,一样的耐克,一样的LEVIS。所以,有香港化妆师这么来分辨同样讲粤语的香港或广州女孩,就是看她们的脸上有没有化妆,打粉,问题是,如果都是喜欢素面朝天的女生呢?!

 

内地的开放势头越来越猛,很多香港的固有优势日益丧失,无论是金融、物流还是制造业,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至于制造,则几乎是全军覆没,早早就集体搬迁至珠三角或江苏。

 

吃喝玩乐四大主题,香港有什么?先说吃喝,对大部分内地人来说,香港的吃还凑合,但连香港厨师都忍不住说吃在广州,广州的吃更地道。我的香港同事每次来广州都要在利苑点一份叉烧包,因为他说香港的叉烧包里没叉烧。那么香港的吃还能有几多诱惑,何况在广州已经能吃到平价版的正宗景隆、翠华茶餐厅,喝到“表哥”的正宗丝袜奶茶。几个月前,在尖沙咀一间好象叫胡同的餐厅吃饭,如果不是可以俯视窗外的维港夜景,如果不是它的菜名取成“王朝”、“马汉”,那它的价格真的实在是太贵了,平均每人要350港币以上,却几乎吃不出什么汁水来。再说玩乐。如果说香港有什么好玩的,真的说不上来有什么值得旅游的景点,最多有个海洋公园,有个黄大仙,还有个迪斯尼乐园,可是上海也要建迪斯尼公园了,更有广州的孩子说了,香港的迪斯尼太迷你了,我要去看日本或美国的……

 

天哪!香港还有什么?当然是购物啦!这也是我屡次去香港的唯一理由,在香港人将深圳当成平价娱乐后花园的时候,先富起来的内地人已经悄然将香港当成了高价拜物圣地。可是,即便购物也是很危险的事,一方面由于出行的方便,更多内地人开始奔赴日本、美国、欧洲。另一方面,香港的优势也在缩水,以数码产品为例,包括索尼、松下等全球很多大公司会将重点产品拿在内地作全球首发,多数产品价格完全与港台接轨,甚至更便宜,毫不夸张的预言是,大概五年时间,去香港买便宜货之潮流估计会成为历史。

 

最近在电视上看百事可乐的新一轮广告,又是港台地的陈冠希、蔡依林等搞成一团,我就在想,香港向国内出产娱乐名星的路大概亦已进入穷途末路了。姑且不说香港票房连年不景,无数的影视精英跻入内地发展,单单是内地的超女、好男儿之类,已经足够将那些长相如杨千桦女华、容祖儿般欠佳的女星打入冷宫。再说说流行音乐,TWINS也要唱“老鼠爱大米”,谭咏麟要唱“披着狼皮的羊”,其实香港流行音乐的终结,更早要追朔到当年的磨岩三杰、住在二环路那边的何勇在香港发出的那声巨响:“四大天王中除了张学友外,其余几个都是小丑”!

 

从出版业来看,称香港是文化沙漠有点夸张了。但香港的书籍出版并不是很景气,书店只能搬至二楼,所以赢得了“二楼书店”之称,而“红叶书店”的倒掉,似乎意味着香港书业的最后叹息,越来越多的书店在转卖内地书籍,不仅仅因为价格便宜,更因为内地的包装与印刷已经堪与港版、台版书相比美,而且外版书的翻译速度更快。香港的报刊业,表面看来是周刊云集,报纸如林,但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八卦周刊而已,所谓的潮流资讯,也大部分集中火力在日本一地,唯BAPE之类奢华风马首是瞻,实在有些视野不够开阔的嫌疑。国外的顶级时尚杂志,诸如《VOGUA》,毫不犹豫就跳票香港,直接在内地着陆。香港唯一一本本土具有人文基础的《号外》,还被广州的土包子周末画报集团给收购了。几乎,所有的资深香港出版人都抑不住心底的忧伤:广告价格居然徘徊在八十年代的水平上,与内地报刊价格直接与奥美、电通等国际4A公司接轨大相径庭。

 

从时尚风尚标来看,阿玛尼将旗舰店放在了外滩三号,全亚洲第一间DIOR HOMME店也开在了上海,即便是最最潮流的香港填词人黄伟文也忍不住说一声:一店之差,上海终于变成了一个够格的大城市。而诺基亚、索尼等数码时代的ICON亦纷纷将中国区或亚太区总部迁移到内地,香港再繁荣,也比不上内地十三亿人的人海消费战略吧,所以我们会发现,原来一个诺基亚广州分公司的人可以兼管台北的部分业务,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惊天巨变啊!

 

搞政治从来都不是香港人的强项,可是现在的香港人游行游上瘾,选举选到癫,似乎要步台湾选举秀的后尘,却忘了发展经济才是香港的根本——凡此种种,所以,著名的巴士阿叔才说,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想要让香港人持续坚挺,如伟哥一般维持自信是件很艰难的事,人的自信有很大程度来自于政治、社会、经济圈的稳定,由于连年颓势,香港人自身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慌,同时又有一种多元、复杂的不平衡心理。

 

近年在内地上班的香港城市评论家李照兴总结说,“香港人每每持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极端是‘颓’,认为香港(人)已没有价值,面对内地城市发展,更自惭形秽,黯然回港。另一个极端是自我膨胀,死抱‘香港人’的身份,坚持香港(人)是最好的。他们的心态用内地人的说法就是‘心理不平衡’,现实和想像难以重叠”。

 

(五)未来

 

陈冠中说:“香江动人的旧故事已说完,新故事尚不成篇章;珠三角得风气之先的改革先锋故事也快变陈腔滥调,深圳更有谁抛弃了深圳之说。香港珠三角都在问,令人振奋的下一章将是什么?”

 

平心而论,数落了很多香港的弱势,其实香港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优势。即使内地经济持续以火箭般速度增长,但即使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内地的最大型城市要达到香港地的境界,仍然是项很艰难的任务,虽然,从城市建筑来看,香港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少,但香港经历了多年的历练,在城市细节上已经日臻完美。所以,对于内地城市而言,超越香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还来自于文明、内涵及都市细节的升级。

 

李照兴认为,香港在未来的角色,便是为内地人提供先进的城市的生活示范,并以文化和艺术的方式表达,因为香港人就是城市人,早已习惯在城市生活的规则——我最喜欢的是香港的秩序,被资本主义规教下的井井有条的秩序,虽然看上去很枯燥、机械。例如走电梯要靠一边,大家努力不抢红灯,最最最棒的是,大家轻易不吵嘴(如果你不幸遇上了旺角黑帮则另说),我在地铁里不小心踩着别人的脚掌,即使人家是美女,都抢着跟我说SORRY,如果在内地,不被打已是幸事,遭白眼或指责就太正常了——正是这样的细节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质。如果我们在这种细节上与香港同步,那么,内地就真的发达啦,可以成为新世界秩序的领导者了。

 

仔细想来,香港的优势还是很多的。诸如香港在金融与物流业可以进一步发展。诸如香港有廉政公署。诸如香港的城市化程度特别发达。诸如香港的服务业很不错哦。诸如香港在唱响创意之都。诸如香港还可以公开出版《不文集》、《AV现场》、《花花公子》。诸如香港还有一个牛棚书院,还有一本《艺讯》,还有一个Page One书店,还有一个黄伟文,还有一个林奕华。诸如香港还有一个潮人云集的旺角、一个奢侈名店云集的铜锣湾,一个夜色撩人的兰贵坊,一个平价地摊女人街,一个情色乱舞的上海街……

 

当然,香港人也不必因此而太过骄傲,全球化年代,世事的更迭实在是太太太迅速啦——这几天我在看《再说长江》,唯一的感慨是,中国内地这二十多年来创造的何止一个深圳?重庆、南京、上海等几乎都是再造的深圳,只是因为它们早有基础,尽管同样翻天覆地,但光芒被白手起家的渔村深圳给掩盖了——所以,我可以断言的是,如果香港地、香港人不努力,别说做不了亚洲的国际都市,连中国的国际都市地位都要疾速下滑,此消彼长的力量还是很恐惧的呵!

 

曾经拿香港和上海作“双城记”比较的李欧梵先生,语重心长的经典陈词是,“目前香港人对上海的恐惧和嫉妒,和上海人自觉已经超越香港的自大自满,都是不必要的心态”。

 

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前方的路都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都需要上下而求索。我又想到曾经在香港、台北、北京三地游历的陈冠中在《我这一代香港人》里所陈述的大珠三角谋略,他没有局限于香港本身,而是从大世界、大中国、大珠三角的角度去分析,他在《移动的边界》一文中说:“接受一个现实,香港不再是珠三角唯一的前店,联邦快递选择以广州而不是香港为亚洲总部是有道理的,大广州本身的制造业优势(含汽车制造等科技工业)早已超过香港。”在这一基础上,陈冠中又有了更多延伸,提出一个广东与香港创意业融合的思路,诸如广州、香港广告业若结合,应可夺得全国市场较大的一份饼;诸如香港与广州如果用磁悬浮连接,可以在30分钟车程直通;诸如扣紧广东以至大陆市场,香港的创意产业终有一天做出伦敦、纽约的规模……

 

陈冠中的终极思路是打造一个大珠三角的概念,将广州——深圳——珠海——澳门——香港几大城市连成一个世界级的都会经济、旅游、创意区域,从而与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等组建的华东大经济圈分庭抗礼。陈冠中的想法其实并不算夸张,因为世界级都会区域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像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京都、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米兰——图林——热那亚、波士顿——纽约——费城、法兰克福——莱茵河区、大巴黎……

 

想一想,如果真的有一天形成这样的大珠三角布局,那么无论是对广州、香港或者区域中任意一个城市,或者对大中国,都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更是一个有助于共同推动工业、流通、制造、创意经济发展的多赢策略。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说来说去,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内地人、香港人,其实都是中国人。

 

最后,为大家献上一曲香港第一新晋帅哥陈冠希(天哪,你们大概知道香港帅哥是多么的低质了吧)的《香港地》,以这个饶舌的音乐给大家一些上进的激情:

呢首歌 送俾我既香港

 

唔理事情有几困难环境有几乱 你都仲系我屋企

 

之前系 而家系将来都系

 

* 同热爱这遍土地 大家刻骨铭记

 

愁或喜 生与死也是香港地 *

 

对于呢个地方我同你同一个同感

 

同一个谂法 我同你同一种人

 

虽然你有你忙我有我忙佢有佢忙

 

各有各行业但系应该同一般行业

 

湾仔海旁尖东海旁中间都同一个海港

 

大街小巷穿埋凑埋我地呢一个香港

 

以前有好多工厂而家有好多银行

 

就算点变都系属于我地呢一个香港

 

经过几多风暴有d野仍然屹立不倒

 

太平山顶大帽山都依旧一样大雾

 

新机场唔再新但系呢度多左一个港岛车站

 

唔再用紧既钟楼仍然o系度

 

新作风 新人事新公司 新董事

 

边个话事我唔懂事基本上都白纸黑字

 

经过几多谷底香港仔仍然系香港仔

 

见过几多风浪香港人仍然系香港人

 

Hanjin:想不着这里出生 我来自新加坡

 

这里的安园 多多少少千古

 

那么多爱是非 来不及检讨

 

只不过为了看看自己深深上锁

 

甚么免税收费 也只不过看你脑子里要甚么

 

我觉得自己受困 我要你叫甚么

 

怎么帮你突破 但是说 说到底 怎么才能知道心里要知甚么

 

想不是出面空气xxxxxxxxxxx

 

3219看到没甚么公平 无论在做甚么事情

 

都固定自己打它失去诚意

 

但我还在这里 我并未决定放弃

 

好朋友在我身边 好事情在我怀里

 

我心里不动维持镇定 但你也知道我在支持你

 

\# 同热爱这遍土地 大家一句到尾

 

由自己 生与死也在香港地 \#

 

MC仁: o系得呢个地方出世就要o系呢个地方度死

 

有人会睇到黄金片地呢个系一块福地

 

有人会睇到唔一样样样野一败涂地

 

有人会识得处身处地有人会选择逃避

 

有人会认为呢个系环境同人既问题

 

你地既文化一潭死水亦会居安思危

 

七百万只蚂蚁 唔容易走埋一齐

 

向住同一个方向睇一定会搵到大前题

 

系同一种人 点解要将人睇低

 

系同一种人 可以学埋同一种语文

 

讲第二种语文唔表示你系第二种人

 

my rap得好d实rap the government

 

跌得起 输得起 搵块镜照下自已

 

香港人至叻 唔使靠人个个靠自已

 

唔怕揽住一齐死使乜怕从头做起

 

要有"订"企 首先要企硬自已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