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代hguc推荐:什么是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17:43

什么是思路

端木荣

一、“思路”,是读写文章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显然,在他看来,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在《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一文中,叶老进一步指出:“希望大家练习读和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几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的具体办法。”“我相信用这个办法练习读和写,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甚至认为:“善于看文章的人一定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可见,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枢纽,是形成阅读能力的一项根本性的技能,把它视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遵路”才能识“真”,只有理清作者的思路,读者才能正确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诚情感,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正意图。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标准》阅读、写作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思路的研究和教学状况,都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思路”这一概念的内涵还缺乏明确而统一的认识,对构成和影响思路的要素,对思路与结构、线索、顺序、构思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2.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以结构的分析代替思路的透视,仅仅满足于文章结构的分解,归纳写作技巧的解说。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结构不是个单纯的方法技巧问题,方法当然需要讲,然而那还不是根本的,根本的问题在于思路,这是关乎文章结构最根本的东西。”叶老讲的更为明确:“徒求于篇章结构而不探其本,是为以文学文,恐非善道。

3.受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影响,整个阅读教学还未能上升到训练技能的高度,思路教学也就缺乏明确、具体的操作要素和操作程序,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很不落实。

综上所述,思路以及如何理清思路,已经是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了。

二、要理清思路,以下的一些问题是必须要弄清的。

1.什么是思路

关于这个问题,叶老有一个形象的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一番话一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的表达需要一个过程,走过一段路径,体现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据此,我们可以把“思路”,定义为:作者在构思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理清思路,就是要透过文章表面的语言形式,弄清文章各个意义单元(通常以节、段或句为其形式上的标志)是怎样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地表达主旨的,以及这样组织的道理所在。

2.“思路”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思路与构思

所谓“构思”,是指作者在产生写作动机之后,到形成文字之前,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孕育文章的一系列定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构思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作者在头脑里构建一篇文章的心理图式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构思和思路都受到文章主旨的制约。所不同的是:构思活动是一个反复比较、斟酌、弃取、梳理、不断深人、逐渐明晰,直到落笔成文才能停止的动态活动过程。而思路则是经过构思最后确定下来的体现在文章中的思维成果。因而是静态的、清晰的。

(2)“思路”与“结构”

“结构”是指一篇文章材料的安排组织形式,其具体内容不仅指层次、段落的排列,还包括开头、结尾、铺垫、过渡、照应等等。它是文章直观的表现形式。“结构”与“思路”有着直接的关系:结构作为文章的形式因素是为内容服务的,结构形式受制于作者表达内容的思路。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经过艰苦的构思活动,最后形成了一条明晰的思路;顺着这个思路,走笔行文,才出现了文章的结构样式。层次段落,体现着作者思路演进的步骤、次序。因此可以说结构是思路在文章中的表现,是思路的外化;思路是文章结构之本。二者互为表里,但是思路又不完全等同于结构。文章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结构段、自然段标志着作者思路发展的大的步骤,语段内部层次体现着思路发展的小的步骤,但这并不等于思路,思路反映的是文章内容(或意义单元)之问内在的联系。它是作者怎样达到其表达目的所走过的思维路径,它和表达目的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分析了结构,划分了段落,归纳了段意,不等于理清了思路。要理清思路就要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样安排结构的道理。

(3)“思路”与“线索”、“顺序”

“线索”,简而言之,就是文章材料的“贯穿线”。清人袁枚在《续诗品三十二首》中说:“贯穿无绳,散钱委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一人、一事、一物,甚至某种声响、某句话语都可以充当线索。线索还有单复、明暗之分。光有了线索还不够,还需要给这些材料确定一个先后次第,这就是所谓“顺序”。如:时间的、空间的、事理的等等。设定线索,安排次序,这些属于技法范畴的东西都是谋篇布局、结构文章的要素,但并不是结构文章的根本。因为,“线索”也好,“顺序”也好,就其作用来看,是充当文章总体思路展开、递进,直至走向表达目的的“导引”、“引线”。理清线索不等于理清了思路,理清线索只是让我们看到串织材料的是什么,而理清思路却是要我们顺着这条线不但要看出材料是怎样一步一步组织起来的,更重要的是弄清这样组织的道理所在——这才是结构文章的根本

3.构成和影响作者思路的主要因素

要真正弄清思路的内涵,还必须对构成和影响思路的因素做具体分析。决定和影响着作者思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是作者思路的根基。

张志公先生指出:“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种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理出个头绪来,这就是所谓思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当然也就难以形成清楚的思路。

(2)人类的思维规律是参与形成思路的重要因素。

一个作者在阐明事理,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必然要遵循人类普遍的思维规律。才能让读者明白接受。诸如分析、综合、判断、少纳、推理、演绎等都是常用的思维方法,违背人类思维的规律,是不可理解的思路。

(3)作者个人感受和认识事物的个体心理特征是影响作者思路的重要因素。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而人们感受、认识事物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主观情感更是千差万别,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心智创造活动。同为《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和朱自清的就绝然不同。可见作者个人感受和认识事物的个体心理特征是必然要参与行文思路的因素之一。

(4)写作技法也是影响思路的重要因素。

作者的文章,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机械反映,决不能排除作者原有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法的参与。怎样确定主旨、合理取舍、决定详略疏密、安排次序、设定线索、设置起伏变化、缝合照应、点题煞尾,都有作者写作技法的参与。所以,思路外化为文章结构,是和写作技法结合在一起的。之所以这样组织而不那样组织,就有技法的选择。那种以为只须顺着客观事理的思想感情的自然发展而不需组织便可成文的看法是错误的。

(5)文体的影响。文章的性质、对象、口的决定了文章的体裁特征。

不同的文体服务于不同的写作要求,因而有着不同的结构方式,也就决定了思路的不同特点。

总之,对上述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谈得上如何有效地去理清思路。

提要:“思路”为:作者在构思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

“构思”是指作者在产生写作动机之后,到形成文字之前,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孕育文章的一系列定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作者在头脑里构建一篇文章的心理图式的过程。

构思和思路都受到文章主旨的制约。所不同的是:构思活动是一个反复比较、斟酌、弃取、梳理、不断深人、逐渐明晰,直到落笔成文才能停止的动态活动过程。思路则是经过构思最后确定下来的体现在文章中的思维成果。因而是静态的、清晰的。

“结构”是指一篇文章材料的安排组织形式,结构是思路在文章中的表现,是思路的外化;思路是文章结构之本。二者互为表里,但是思路又不完全等同于结构。

“线索”是文章材料的“贯穿线”。

“顺序”给材料确定一个先后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