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刀剑纳米太刀:播音主持如何从相关艺术中汲取营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0:19:10
播音主持如何从相关艺术中汲取营养时间:2011-10-24   ● 张  俊
  在日常生活中,电视和广播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播音员主持人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汲取了许多相关艺术的新鲜元素。
  
  播音艺术的吐字发声汲取了歌唱艺术的特色
  播音员的声音有一套固有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播音腔。播音的这套模式是从中国京剧念白中演化出来的。它的要点是“字正腔圆”、“一板一眼”,新中国的广播一开始是由齐越等一批前辈用这种语调播送新闻的,得到革命前辈的肯定。他们的播音作品作为典范被后来者效法。虽然以后有些变化,如现在非《新闻联播》节目的播音多元化,但其宗源并没改变。京剧为我国国粹,要求演唱者有极深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舞台经验。京剧的唱念实际上是“有规律的自由活动”。
  (一)“气口”的训练
  我国许多著名播音员主持人都深受京剧艺术熏陶,并且把京剧艺术同播音艺术结合起来。宋世雄说:“把体育和戏曲结合起来,我后来所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解说体育比赛,“贯口活”多,他就借鉴马派念白的铿锵清晰,武丑台词的干脆利落,处理好“气口”,力争把每个字都送到听众和观众耳朵里。他还从京剧中学来不少语言充实到体育解说当中。比如“诸葛从来不弄脸”常被借喻到某个教练身上,点明他的基本风格;而他解说足球比赛临门一脚擦网而过时喊出的那声“好险”,就是从《淮河营》的“死里逃生我好险”里移植来的。
  这种独树一帜的播音风格赢得了无数受众的好评。体育赛场往往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比赛过程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精彩之处令人目不暇接,解说比赛的播音员如果有非常连贯的“气口”,往往能语出如珠落,而如若气口有缺陷则会心有余力不足,有时还会影响受众欣赏比赛的效果。
  “气口”的训练不仅吸取了京剧的元素,像相声、评书等曲艺艺术都包含了“气口活”,播音员在平日练习中采取丰富多样的手法,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博采众长成就著名的播音主持人
  我国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大师成为许多播音员主持人的老师。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认真、表演时的气度和功力、吐字发声、在舞台上散发的艺术气息,都是播音员主持人值得仔细揣摩学习之处。播音技巧和“苦练”二字是分不开的。
  播音员需要多方面学习,拜师学艺,博采众长。
  1.学习西洋发声法。学习西洋发声法,同时学习咽音发声,主要是掌握气泡音,科学发音。
  2.民族唱法也可丰富播音艺术。赵忠祥曾拜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唱家王嘉祥为师,他是一位民族唱法的歌唱演员,勤奋好学,摸索出鼻弹音与京剧念白相结合的吐字发声基本功。赵忠祥跟他学了整整三年。
  3.学习民间演唱的说唱艺术。传统文化传递的是厚重的历史积淀,能勾起我们对民族文化的骄傲与尊崇之情。
  
  表演艺术丰富了播音艺术的表现力
  艺术性是播音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正是由于其艺术性,播音语言才高于日常口语,受众才能在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中获得信息、受到启迪。不管是新闻类还是任何其他类节目,都不可忽视播音语言的艺术性。
  (一)情景再现使播音艺术更具感染力
  情景再现是表演艺术中常常用到的艺术处理手段,也是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步骤。情景再现是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读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情景再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播音主持人的工作中,因为播音主持是声音的艺术,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自己首先有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感染力,设身处地地感受、表达并且展现稿件的故事情节,烘托人物的形象,成功地完成播讲任务。
  情景再现是思想感情运动起来的重要手段,也是触动受众感情、激发共鸣、发人深省的有力方式。传播者自己能从具体的象(风景或场景)中,感悟到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所触之情),从而借助有声语言的技巧和方法,使受众深思、品悟。
  播音员应该到生活的沃土中去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情感,在播音中达到感情交流、情景交融的境界。要做到“情景再现”,播音员必须依靠想象力把自己置身于语言所表达的情景之中,取得间接感受。当然,它要以稿件所提供的材料为原型,要符合稿件的需要,要适应视听的需要,这样才能通过声音把感受到的形象诉诸于听众、观众。现实生活是播音员产生丰富情感的沃土,但它并不能保证每个播音员的主观情感完全相同。因为每个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都同他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相联系,也同他的个性特点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相联系。就是在同一生活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思想是情感的指针,思想决定情感的性质,情感受思想的支配和制约。
  (二)内在语的丰富表达
  内在语又叫潜台词,多用于舞台表演艺术。内在语言是传播语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关系。语言的抽象性和事物的具体性的矛盾,必然导致“言不尽意”、“言内意外”现象的产生,但同时也为语言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言的意韵便由此产生。内在语的把握要求发掘、领悟语言内容的本质意义、本质关系,并以有声语言准确地再现、昭示这种意义和关系,最终让受众领会传者的真正目的、意图和指向。
  内在语在影视艺术中较为常见,特写镜头或者镜头的推拉摇移可以令人们产生视觉上的震撼,当然,这也要求演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可以在无声的状态下通过眼神、表情或肢体语言来推进剧情的发展展现人物思想。而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有时也会有许多不便说出的话语,但是可以通过对稿件语言语气、停连的处理,不言自明。
  (三)对象感的作用
  对象感是语言传播者在语言传播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感觉受众就在眼前,并从量和质两方面设想他们的存在。对象感获得的是对受众的人文关怀,关心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提升受众,而受众的接受是检查语言传播成败的最主要标准。
  我们可以从齐越先生的播音中看到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的完美结合。齐越先生的播音感情奔放、形象生动、蕴涵丰富、大气磅礴,把语言传播推向了一个高峰。齐越尤其擅长通讯的播音,他用有声语言再现了无数领袖、英雄形象,曾经激励、鼓舞了几代人。如今回头再来聆听他的那些作品,比如《巍巍昆仑》、《焦裕禄》等,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形象的丰满、情感的炽热、内涵的丰厚、韵味的绵淳。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演艺术
  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或一个节目主持人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在节目中准确的角色意识。
  “角色”是在表演过程中塑造出来的,因此,提到“角色”就会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表演。主持人要有角色意识,就意味着主持人要表演。长期以来,电视节目主持人到底要不要表演在我国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很多人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是演员,不需要去表演,表演了就虚假了,就不真实了”,但我认为,主持人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调动恰当的身体语言,包括手势、姿态、神色以及适当的有声语言,对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讲解、评说、描述,使之更加明确、生动、形象,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
  国外的理论家把媒介中人物的活动都称之为表演。詹姆斯·辛德曼在《电视表演》一书中将电视表演风格类型分为肥皂剧与正剧的表演、非广播电视节目的表演、情景喜剧的表演、动作节目的表演、新闻和经济报道节目的表演、广告性与公共服务性宣告的表演等。
  具有良好的角色意识,可以使主持人更好地掌握节目的脉搏,使自己与节目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让角色生活在栏目中,以突出栏目的统一性、整体性,把生动、具体的角色形象显现在屏幕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实践中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播音主持艺术改进了原有的形式。广播剧就是一种新的听觉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以听为主,这既是它的局限也是它的优势所在。但是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可能抽出大量的时间来静静地欣赏广播剧了,求新求变是现代广播剧必须做到的。语言、音乐、音响是构成广播剧的基本元素,是听觉体现的直接载体。对于传统广播剧来说,语言是第一位的,音乐音响是配角,是为语言服务的。对现代广播剧而言,它们是比配而生的,精彩的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支架,以人体来比喻,语言是骨骼,音乐音响就是血肉。音乐的冲击力、渗透力和包容性使它在广播剧中的比例大大加强,它不再是语言的附属品、修饰物,它游走在戏中,贯穿在人物的矛盾冲突之间,甚至可以作为承载人物思想感情的独立篇章存在。
  个性化的音乐是指每部戏的音乐都是为这部戏量身订做的,以往的那种共性配乐逐渐被创作音乐所代替,剧里的主题音乐与主要人物的主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个主题,多种变奏,不间断地刺激听众的听觉神经,才可以保持新鲜感,才能不断激活人们的想象力。
  音响在广播剧中分动效和音效两大类,动效是人物动作产生的声音,基本是随剧的进展同步完成的,它是实音的广播体现手法。音效又分主观音响和客观音响。主观音响是声音极度夸张的一种艺术体现手法,它放大了人耳几不可辨的声音元素,比如秒表的滴答声等。
  
  结  语
  音乐、表演、美术、戏曲等艺术形式是劳动者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播音主持艺术也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互通有无,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①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②于钦彦:《发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③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④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8月版
  ⑤陆锡初:《主持人节目学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8月版
  (作者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9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