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时代4风险:探析新质战斗力生成“三要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28:22

●拥有信息原料才能实现信息主导 ●没有网络工具无法实现网络聚能 ●创新组织方式必然呼唤分布协作

探析新质战斗力生成三要素

 

编者按

近年来,全军部队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关于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展了波澜壮阔的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创新实践。在这场关系我军未来的深刻变革中,广大官兵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不仅梳理总结出一系列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本质的认识也正逐步深化、日趋成熟。本文的一些看法,值得借鉴参考。

 

信息原料:战斗力生成的主导性投入

美军追杀本·拉登,寻找和锁定目标花了近10年时间,战斗行动只持续了40分钟。这说明现代战场遵循的是发现者的逻辑,发现力显得尤其重要。人们由此进一步看清,战斗力生成模式确已跨入信息时代,信息决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一般因素,而是军队的核心作战能力。正如坦克、飞机、航母等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一样,信息将对战斗力生成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是否把信息作为战斗力的主要生长点,是新旧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分水岭。传统战斗力生成模式,注重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提高武器装备的数量,改善其物理性能,沿着几代战机、几代坦克的路径发展前行。科索沃战争中,米格-29落败F-16,启示在于F-16融入了信息与体系,代际的优势让位于信息与系统。而新质战斗力的增长点主要放在信息上,在人和武器装备数量与质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信息投入与组织水平,如结构、流量、流速等,提高了其在战斗力生成中的贡献率。

紧紧依靠信息技术进步,正反映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时代特征。冷兵器战争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依靠冶金技术,热兵器战争时代依靠枪炮战术,机械化战争时代依靠机械技术,信息化战争时代则依靠信息技术。经过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发,我军武器装备清单初具时代性、世界性特征,现在迫切需要抓住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深化对信息主导作用认识,采用以信息为基础策略,将现在点的突破辐射到面上,以适应信息时代战争体系对抗的要求。

新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战胜旧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发展的必然。正如火药生成模式淘汰金属生成模式、机械生成模式淘汰火药生成模式一样,信息主导的生成模式正在升级机械生成模式。这种升级与转变,也是一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革命,不变或慢变则被动,只有快变才能争得优势。

信息成为战斗力主导因素,在于其本质属性。随着信息化建设实践不断拓展,人们对信息本质属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信息不仅是一个信息源,而且是军事结构组织、自我组织的一种方式。信息在战斗力中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其一,定向作用。信息是各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触发点。有效的信息,能够解决敌人在哪里、友邻在哪里,从而有效决策、锁定目标、展开行动。其二,磁化作用。杂乱无章的铁屑,只要有一块磁铁放在周围,就可以将它们按规则排列。信息就像一块磁铁,通过信息共享统一思想、统一目的、统一行动,形成有机作战体系。其三,节约作用。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指挥力,优化兵力配置、规模和作战手段,实现精确作战,提高作战效率。

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核心,是以提高信息能力为主线,遵循信息作用原理,在战斗力生成各个领域注入信息元素,打造适应信息化战场需要的新型战斗力体系。其大致要求有:在思维方式上,以信息为思维重心,更新思想观念,确立系统思维、关联思维、非线性思维等方式;在武器装备上,注重单件的信息化改造和整体上的综合集成,尤其是加强信息手段与方法的融合,提高信息的亲和能力;在编制体制上,利于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分配共享,加强模块化、标准化部队建设;在作战理论上,强调发挥信息优势,变革作战方式、指挥方式和保障方式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战斗力生成过程中,应采用以信息为基础的策略,最大程度地挖掘信息在提高战斗力生成能力中的附加值。

网络工具:战斗力生成的开门钥匙

“上网”是进入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门槛。在网络中心战理论中,美军将之称为“入门”。传统战斗力生成模式,主要“生产车间”在“网下”;而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犹如电子商务一样,主要“生产车间”在“网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经济还是军事,“网上”与“网下”的数字鸿沟将越来越大,身居网络的好处呈指数增长,不进入网络的弊处也呈指数增长。因而,在转变实践中逐步形成“上网”的共识,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生产工具”。 其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表现在:网络支撑能力,主要指对战斗力设计、生产、检验与评估等生产过程整体运行的支持能力;互连互通能力,主要指信息系统间的耦合能力,也包括信息共享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体系灵敏适应能力,主要指生产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任务重组能力等。

信息系统成为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现实工具。现有的信息系统,反映了我军现阶段信息技术与网络化水平,是信息主导的物化形态,尽管还不太成熟,但基于信息系统就是解决上网问题,是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否转变的重要标志。只有基于信息系统,才可能在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过程中,不断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向高级阶段发展。

加强网络建设成为加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强烈诉求。“兵马未动,网络先行”。20世纪末以来,美、英、法、德、日、印等国军队在战斗力建设上,都非常重视网络建设,突出网络化信息系统重点。我军加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现在应高度重视网络建设战略,注重网络的体系结构、技术结构、通信结构和标准等,改进完善网络性能,特别是软件的开发与转型,为转变提供可靠的工具支持。

分布协作:战斗力生成的组织方式

转变初期,人们往往重视生成产品的信息元素,而忽视生成过程与组织方式的创新。美国网络中心战战斗力生成模式,正是受到网络经济组织方式的启示,将网络经济组织方式“编译”成战斗力生成模式。在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转变不仅体现在生成产品上,也体现在生成过程的创新与组织方式的转变上,离开劳动组织方式的改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不可能最终完成。

组织方式变革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保证。新战斗力生成模式中,信息成为主导生产资料,网络成为主要生产工具,而信息、网络具有全新的属性、存在和发展方式,决定了生成组织方式必须作相应的转变,即以网络为基础,摆脱传统生成模式组织分工理论束缚,按照信息化大分工的要求,注重团队自组、组织弹性、任务导向,以及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融合各种建设资源,从而保证生成链条的整体性和适应性。

组织方式是一个生态环境,包括认知行为模式、部队管理方式、教育训练方式等,从而为作战方式、指挥方式和保障方式的变革提供认识基础和参照系,提高战斗力生成的整体效益。在行为认知模式上,需要完成从个体到团队,从“做窝”到“织网”的转变,使个人成为一张网中的节点;在部队管理方式上,需要变管理为服务与协作,变他管为自管,加强时间与信息管理,保证生成体系的高效运行;在训练方式上,需要以网络化为基础,树立信息主导原则,创新训练内容、方法和评估机制,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分布协作是新组织方式的核心。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以网络为中心,一改以往“工厂”、“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取而代之以全方位开放式的共享协作。分布协作强调的是,战斗力生成主体间通过提供共享学习、传递技术知识和资源交换等协作,提高学习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控制管理能力等,以适应战斗力生成环境和需求持续变化等要求。

新战斗力生成模式,以分布协作进行组织,主要是构建战斗力生成网络,建立网络生产模式。一是实现信息共享。在战斗力生成各个相关单位与部门之间,包括生产企业、科研部门、部队等,建立相互连通的一张网,按照权限实现信息共享,让全体人员了解战斗力生成态势,自主学习与分布决策,避免决策冲突和风险,减少行动内耗,提高整体生成效能。二是连通生产企业与部队用户。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个性化、顾问式的服务,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提升战斗力。三是重组生成结构。按照信息流程和信息协作关系,着眼建训战一体,重新设计战斗力生成体系结构,变金字塔为扁平化,削减冗余重复,挖掘信息优势与潜能。

试验是分布协作关系的“孵化器”。试验包括各种训练,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实践方式。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新型关系的生产,而关系的建立与融洽需要磨合,离不开反复试验的孵化作用。新质战斗力的网络结构与运作机制均在探索阶段,复杂的人、装备和系统,只有放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反复试验、迭加试验,才能优选合适的方案。试验的过程,无疑还会加强对新质战斗力的感性认识,促成变革主体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更好地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朱小宁)《解放军报》2012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