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初期食物:步兵师沿革(91师—120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9:32:45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师沿革(91师—120师)
 
      步兵第91师
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7年2月以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和东海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为基础组建成立的胶东军区新第6
师,1947年3月改称胶东军区第5师。1947年8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这个师资历较浅,但成长迅速,战功卓著。先后参加了沙河战役、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津浦路中段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表现很好。济南战役时,37师政治委员徐海珊光荣牺牲,109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前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成建制的两个英雄团之一。1949年7月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解放东山岛、保卫东山岛。后该师长期驻防福建厦门、漳州,担负海防任务。六十年代初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战备值班部队。1985年
9月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91师,执行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体制编制调整,91师下辖步兵第272团、273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由271团改装)。1999年10月1日首都国庆阅兵,第91师高炮团抽调人员组成的车辆第15方队(双35牵引高炮)通过天安门,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步兵第92师
1949
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7年3月以胶东军区西海、北海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和民主救国军独立总队(起义的国民党交警第15总队第1大队改编)为基础组建成立的胶东军区第6师,1947年8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8师。该师成立晚,但基础较好,战斗作风顽强,逐渐成长为能攻善守,敢打敢拼的劲旅。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津浦路中段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1949年7月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后该师长期驻防福建,执行剿匪和海防任务。1965年9月,该师274团1营2
连以“思想红、技术精、作风硬”,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尖刀连”荣誉称号。1969年11月陆军92师划归重新组建的陆军第29军建制,驻南安,1975年
4月归建。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92师,接收陆军第87师261团,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8月参加九江抗洪,第
275团2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营”的荣誉称号。9月体制编制调整缩编为步兵第92旅。步兵第93师
1949
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3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7年8月以胶东军区北海、滨海和东海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为基础组建成立的胶东军区第7师,同月下旬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9师。这个师基础均为胶东地方武装,战斗力在历次大战中培养成长,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津浦路中段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1949年7月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后该师长期驻防福建,执行剿匪和海防任务。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93师,接收陆军第85师253团,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10
月,转隶武警部队建制,称武警第93师,下辖武警第253团、277团、278团、710团。1998年8月参加九江抗洪,第253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步兵第94师
1949
年3月,由华东军区胶东纵队新编第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94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8年4月以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独立团、西海军分区独立团和北海军分区独立团合编组建的胶东军区新编第6师,1948年6月,编进华东军区胶东纵队(又称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该师基础均为地方武装,长期在内线坚持斗争。1948年10月后,为策应淮海战役,第6师随纵队在青(岛)、即(墨)地区封锁、监视国民党军。96师编成后在1949年5月参加青(岛)即(墨)战役,作战英勇,受到了很大的锻炼,282团1营2连1排3班班长徐修武表现优秀,为攻克驯虎山高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被记一等功,成为32军推举的唯一一名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会议的代表。1950年3月随军南下入闽,在第31军的指挥下,与第91师一起,克服缺乏渡海作战经验的种种困难,于5月
11日解放东山岛,该师歼敌900余人。后师主力集结于闽南云霄、海澄,以一部守备东山岛,一部兵力在龙溪地区剿匪。1950年10月,32军番号撤消,步兵第94师调归第27军建制。1950年11月4日,该师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归志愿军第27军指挥。同月23日,正式调归第27军建制。抗美援朝战争中,94师参加了围攻美海军陆战第1师的柳潭里战斗,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51年2月,该师被撤销番号,师部改编为志愿军第9兵团归国人员管理机构,编余人员充实志愿军第27军各师。280团团直改编为志愿军第27军补训团(新兵团)机构,后撤消。第281团改编为志愿军第27军特务团,后改为27军炮兵团,1985年11月,该团和炮兵16师的几个团(营)合编为第27集团军炮兵旅。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该旅改建为预备役炮兵旅。第282团改编为志愿军第27军后方勤务部担架团,后撤消。师属炮兵团番号撤销,大部补入第81师炮兵团,小部补入第79师炮兵团。步兵第95师
1949
年3月,由华东军区胶东纵队新编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95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8年3月以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和东海军分区特务第2团合编组建的胶东军区新编第5师,1948年6月,编进华东军区胶东纵队(又称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该师曾参加潍县战役,与华野第13纵队一起在东线沽河地区阻击青岛国民党军西援。1948年10月后,为策应淮海战役,第5师随纵队在青(岛)、即(墨)地区封锁、监视国民党军。95师编成后在1949年5月参加青(岛)即(墨)战役,作战英勇,受到了很大的锻炼。警备青岛期间,严守军纪、热爱群众,被授予“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模范”。
1950年3月随军南下入闽,担负福州市警备和各县剿匪任务。1950年10月,32军番号撤消,步兵第95师调归军委空军。1951年2月14日,以步兵第95师师部和284、285团团部为基础在北京南苑组建空14师,归华北空军建制,下辖第40、42团。经过整训,11月,该师入朝参战,先后击落击伤敌机12架。回国后参加国土防空,1958年9月到福建轮战,在10月10日的空战中,42团涌现出空军著名英模人物杜凤瑞。1964年9月,国防部授予杜凤瑞生前所在中队为“杜凤瑞英雄中队”荣誉称号。原95师283团机关在1951年4月组建空17师时改编为第51团,1953年12月该团调归海军建制,编为海军航空兵第2师第6团。步兵第96师
1949
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批准山东军区组建步兵第96师。12月,胶东军区奉命调3个团即山东警备第2、4、5团集结,警备4团前身系1948年12月在即东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绥靖区警备旅第1团。1950年1月1日,步兵第96师在胶东崂山正式成立,归第32军建制。1950年3月随军南下入闽,96
师师部驻建阳,各团分散在福建军区第1、2军分区境内各地剿匪及护路。1950年8月,该师实行地方化,师部兼第1军分区机构。第286、第287团分别归第1、第2军分区建制,第288团先直属军部,后归第2军分区指挥,股匪肃清后又配属第28军84师,担任连江北茭至长乐梅花地段海防任务。96师
287团3连班长金道漠在剿匪战斗中表现英勇无畏,被华东军区授予“剿匪模范”称号。1950年10月,32军番号撤消,第96师调归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建制。1952年5月,福建军区96师与苏南军区86师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7师。96师将所属第286团、287团、288团三个团缩编为两个团,即:新286团、287团。原288团缩编为两个营分别编入前两个团。师炮兵营此时并入第29军第85师炮兵团。师部机关这时一分为二:一部与原86师师部机关合并组成铁道工程第7师师部;一部留在福建负责组建建阳军分区机构(1956年7月,该军分区随地方行政区划之变动而撤销)。1952年
5月30日,铁道工程第7师正式建师,原96师286团、287团改编为铁道工程第7师第19团、20团。1952年11月下旬,7师入朝参加铁路抢建,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7师。1953年11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7师。1984年1月1日,7师集体转业正式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第17工程局(现为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步兵第97师
1949
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3团、11师19团和国民党军第180师起义后重建的第539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7师,师部由渤海纵队机关一部及直属队与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师师部合并组成。国民党军38师历史较早,参加过长城抗战、华北抗战、临沂阻击战、枣宜会战等,是西北军中很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97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嘉定,随军担负警备任务,涌现出著名的反特英雄刘振德。1950年10月改编为公安第14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2年,公安14师与公安13师合并为新的公安14师,原公安14师师部改编为文化速成中学。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7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1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7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1旅1949年4月由济南特别市警备司令部警备第3、4、5团编成,旅部由济南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1、2、3团。1952年5月,步兵第97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2师,归山东省政府农业厅建制领导。步兵第98师
1949 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1团、11师17团和国民党军第38师第112、第113、第114团各一部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8
师,师部由渤海纵队第7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渤海纵队第7师是渤海区第3个第7师,成立于1947年10月5日,师机关以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机关和渤海军区2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2、3
团,各团均为地方武装。参加过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寿光县城战斗,以及周张、昌潍、济南、淮海等战役,受到了较大锻炼,为纵队主力师。98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吴淞,随军担负警备任务。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1950年5月15日,以98师293
团1个加强营,在华东海军第5舰队1个大队的支援下,进剿滩浒岛黄八妹匪部,16日攻占该岛,肃清残匪。7月6日,98师293团和294团第3营及师炮兵两个连,在华东海军和渔轮的配合下进剿嵊泗列岛,至8月24日,攻占全部列岛,歼敌395人。1950年11月98师改编为公安第15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2年公安15师与公安17师合并新公安15师,1955年7月改编为长江口要塞区。1956年12月10日该要塞区撤消,以其为基础组建守备15师,归上海警备区建制领导。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8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2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8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2旅1949年4月由徐州警备司令部警备第3、4、5团编成,旅部由徐州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4、5、6团。1952年5月,步兵第98师改编为水利工程建设第2师,归中央水利部建制领导。步兵第99师
1949 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2团、11师18团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538团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9师,师部由渤海纵队第
11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渤海纵队第11师是渤海区第2个第11师,1947年8月29日在靖远县组成,师机关以渤海1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7、18、19团,各团均为地方武装。参加过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寿光县城战斗,以及周张、昌潍、济南、淮海等战役,受到了较大锻炼,有一定战斗力。99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宝山,随军担负警备任务。1950年11月98师改编为公安第16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3年2月公安16师由上海调往浙江海门,1955年7月改称大陈守备师。1957年1月公安16师改编为守备16旅,1958年1月守备
16旅改编为台州军分区,1959年1月台州军分区改为守备16师,1962年4月,再设台州军分区,由守备第16师兼,番号为守备第16师兼台州军分区,下辖3个守备团。1964年11月,守备第16师兼台州军分区改称台州军分区,1975年4月,台州军分区机关、直属分队调至安徽安庆,改称安庆军分区至今。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9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3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9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3旅1949年4月由鲁中南警备旅改称,旅部由新海连市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7、8、9团和炮兵团,分别由滨海军分区警备第1、第16团,海防第2团和新建炮兵营编成。
1952年5月,步兵第99师改编为建筑工程第5师,拨归华东军政委员会建筑工业部建制领导,后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步兵第100师
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第34旅101团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32师394团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100师,师部由起义的国民党军77军
132师师部和部分77军军部人员组成。国民党军第132师是国民党军西北军系统的老部队,起源于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正式开始,132师官兵奋起抵抗,师长赵登禹阵亡,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退守保定后该师编入第77军,参加了津浦路北段沿线阻击作战、平汉路北段沿线阻击作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岳会议后整军,132师编制为3个步兵团。在以后的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战役中均表现出色,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132师改编为整编第77师132旅,下辖第394团和第395团,官兵
6500人,担任徐州东北韩庄、贾汪地区守备任务。1948年8月,132旅恢复师的编制。淮海战役初期,毅然参加第3绥靖区的“11·8”起义,有力推动了淮海战役的顺利发展。34军100师成立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整训,整体面貌焕然一新。1949年4月参加渡江作战,南京解放后,100师随军担负该市警备任务。1949年8月,调归凇沪警备司令部建制,担任第3警备区(嵩山、卢湾、徐汇、长宁、龙华等地)的警备任务。1950年6月,100师师部与淞沪警备司令部高射炮指挥所合并改编为上海城防高炮第3师,其所属部队拨归空军等单位。1951年1月,以高炮第3师机关及直属队和华东高炮第12团为基础,补充其他单位和部队组建炮兵第63师。原高炮第3师机关及直属队为炮兵第63师机关及直属队。1951年3月该师入朝参战,回国后转战东南沿海,参加了援越抗美,累计大小战斗近千次,击落击伤敌机1600余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是我军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防空劲旅。1985年整编为第54集团军高炮旅,跨入新世纪改装为防空旅,现驻守在河南荥阳。原100师299团在1950年6月于南京组建空军第4混成旅轰炸第12团,后发展为空军航空兵第36师。该师曾出色完成我国第一次空投原子弹试验和第一次空投氢弹试验任务,现在是空军重点建设部队,也是空军仅剩的三大轰炸机师之一。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0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4旅改编重建步兵第100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4旅1949年4月由胶东军区在即墨组建,又称青岛警备旅,旅部由胶东军区抽调干部组成,下辖警备第10、11、12团和炮兵团,分别由南海军分区第1团、即东独立团、即西独立团改称和由军区炮兵营扩编。警备4旅参加过解放青岛的战役。1952年4月,第100师师部上调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同年8月1日以师直、炮兵团及步兵第97、第98、第99、第101师所属各炮兵团合编为华东军区炮兵第12师;该师原辖之第298、299、300团改为警备团,归山东军区建制领导。
1955年5月,炮兵12师带炮兵第4、11、22、24团和火箭炮兵第204团归济南军区建制。1982年12月,炮兵12师奉命归陆军第67军领导指挥。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随济南军区第67军赴滇轮战。回鲁后撤消番号和建制,大部整编为陆军第67集团军炮兵旅,一部改为济宁陆军预备役炮兵师,一部编进陆军第26集团军炮兵旅。
         步兵第101师
       
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独立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第101师,其中301团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32师395团,该师前身是1947年1月,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第77团、81团和纵队骑兵团两个大队及部分地方武装组成的淮北挺进支队(又称淮北支队),归华东军区建制,是重建淮北根据地的主要依靠力量。1947年5月,蒋坝战斗中,77团1营2连被敌包围,激战一天,战士们英勇顽强,奋力突围。后支队在
1948年1月授予该连“石工连”荣誉称号,1964年9月,福州军区改“石工连”为“石工堤连”,赞誉该连的战斗精神向洪泽湖石工堤一样坚强。1948
年3月28日,淮北支队改为淮北军区独立旅,
1948年5月29日又改称江淮军区独立旅。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警备南京。1949年10月,101师调归福建第10兵团,1950年1月,该师师部改编充实为到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所属部队调归第28、29军,用以重建在金门战斗中损失掉的3个步兵团,101师3个团分别组建84师251
团、82师244团、85师253团。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1师,1950年11月华东军区警备5旅改编为步兵第101师,归山东军区建制。1952年5月15日,101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3师,拨归山东省政府农业厅建制领导。1953年1月,农业建设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工程第10师,拨归志愿军铁路指挥局建制。
1953年11月回国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0师,1984年1月1日,铁10师奉中央军委命令,随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为铁道部第20
工程局。现为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       步兵第102师
      
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第34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第102师,其中304团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32师396团,该师前身是1944年12月以淮南津浦路西军分区第18团为基础重建新四军第6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4旅,1948年2月改称淮南军区第34旅,1948
年5月29日改称江淮军区第34旅。该旅前身是一支新四军老部队,长期战斗在淮南路西地区,是恢复淮南解放区的主要依靠力量,为重建淮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参加了攻打铜城、伏击天长增援之敌、长山头遭遇战等战斗及淮海、渡江等大战役。1940年4月起担负警备南京任务,7月归南京警备司令部建制领导。1949年11月,102师师部调归华东特纵,1950年1月改编为炮兵第3师师部,原102师所辖部队于1950年调归华东空军、特纵及公安第13师。炮兵第3师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长期战斗在台海前线,参加过炮击金门作战。1985年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炮兵旅。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2师,1950年10月11日华东警备9旅改称102师,1952年5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4师,1955年11月该师撤消。        步兵第103师
       
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155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3师,1949年2月由鲁中南纵队47师与103师合编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第103师,该师前身是1948年7月由鲁南警备19团、特务团、鲁中警备5团组建的鲁中南纵队47师,1950年2
月26日师直改为浙江第六军分区(台州军分区),1951年2月5日撤消103师番号,103师改编为浙江第3军分区(衢州军分区),1955年2月,军分区机关移驻建德梅城,改称建德军分区。1959年1月27日,建德军分区奉命撤销。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3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3师,以浙江军区第5(温州军分区)军分区和原35军103师(兼衢州军分区)抽组,该师后兼温州军分区,1952年6月25日103师番号撤消。        步兵第104师
       
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161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4师,1949年2月由鲁中南纵队46师与104师合编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第104师,该师前身是1948年7月由鲁中警备1、2、4团组建的鲁中南纵队46师,1950年1月16日104师兼任浙江军区绍兴军分区。1951年2月5日撤消104师番号,104师改编为浙江第10军分区(绍兴军分区)。1952年6月,绍兴军分区番号撤销,其机关改编为浙江省公安总队部。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4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4师,以浙江军区第6(台州军分区)军分区抽组,可以看出,这个新104师师部实际上就是第一个105师师部。1952年5月104师改编为建筑工程第6师。        步兵第105师
      
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独立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5师,1950年3月第105师与第六(台州)军分区合并为第六军分区,撤消105师番号,师部沿革为台州军分区机关。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5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5师,以浙江军区所属原35军103师、104师(兼绍兴军分区)抽组。1952年5月改为公安第17师,隶属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1955年7月。公安第17师划归浙江军区建制,驻守洞头岛,改编为洞头岛守备师(公安第17师番号仍保留)。1957年1月,公安第17师改编为守备第17旅,公安第17师番号撤销。1958年1月,守备第17旅旅部与温州军分区机关合并为温州军分区机关,守备第17旅番号撤销。
1975年3月温州军分区机关调往江苏改为陆军第74师新师部,1976年5月撤消番号和建制。        步兵第106师
       
1950年2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第111军258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106师。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以106师为基础,与111师合编,并补充进36军骑兵旅一个团。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06师,入朝执行修建院里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12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6师番号。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06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1师,拨归中央财委建制。       步兵第107师
      
1950年2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第111军320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107师。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以107师为基础,与36军骑兵旅(欠1个团)合编。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07师,入朝执行修建泰川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12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7师番号。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07师和110师合编为新107师,为重装师。1952年12月,23兵团改为第69
军,该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107师。1958年,该师坦克团因在技术训练上成绩突出,被军委装甲兵认定为“全能全优团”,授予该团“装甲兵的一颗卫星”锦旗,国防部也给该团记集体一等功。1969年12月统一序列番号,改称陆军第69军第207师。该师619团1营2连以文化工作活跃而享誉全军,以“兵演兵”、“兵唱兵”而闻名祖国大江南北,1983年被北京军区授予“文化工作先进连”荣誉称号,为我军著名英模连队之一。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65集团军步兵第207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缩编为步兵第207旅,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该旅被撤消番号和建制。        步兵第108师
      
1950年2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第111军310师和独立3旅两个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108师。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108师改为空架子师,留守后方负责接收管理留后编余人员。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08师与111师及兵团龙华留守处合并为兵直学习团,撤消了108师番号。       步兵第109师
      
1950年2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独立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09师。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以109师为基础,与
37军骑兵旅合编。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09师,入朝执行修建泰川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12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9
师番号。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09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2师,拨归中央财委建制。        步兵第110师
      
1950年2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32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10师。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以110师为基础,与
23兵团直属骑兵第4师合编。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0师,入朝执行修建南市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12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0师番号,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10师和107师合编为新107师,为重装师。其后发展见步兵第107师。
         步兵第111师
1950
年2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319师和保安2旅及保安第5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11师,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111师部队编入106
师,111师改为空架子师,留守后方。1952年2月回国的23兵团再次整编,111师与108师及兵团龙华留守处合并为兵直学习团,撤消了111师番号。         步兵第112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2师,该师部队前身有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红军第5军一部。1939年11月,以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成立,同年10月改编为115师教导第5旅,同年12月下旬南下支援新四军。1941年1月25日改称新四军独立旅,1942年10月北上归建恢复教5旅番号。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开辟了山东滨海根据地,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第1师,赴东北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转战13个省、市,其中平津战役中334团6连活捉敌酋陈长捷。1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及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2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2师番号。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2师。该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所在排就在该师。现辖第334团(红军团)、335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13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3师,该师337团前身可追溯到平江起义,338团前身是1932年11
月29日重建的红25军74师221团,抗日战争中扩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补充团和344旅特务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其中一部进入山东,开辟了山东滨海根据地,339团前身为东北军57军独立团。抗战大反攻时上述各部编为山东军区第2师,开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2师。1946年2月上旬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直属第
22旅,同年3月下旬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2师,后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2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先后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转战13个省、市,解放战争中歼敌5万余人。其中平津战役中337团3连将第一面红旗插上天津城,338团8连首先攻占会师点金汤桥。
2师“富有朝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头等主力师”。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3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以14小时行进72.5公里的速度,胜利完成穿插三所里任务,一举扭转战局。随后在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中,该师死死卡住美第9军退路,并击退了美骑1师和英29旅向北增援接应,使南北敌军相距仅1公里,可望而不可及。著名作家魏巍以335团3连在松骨峰战斗中的事迹为主,写成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彭德怀司令员在给该军的嘉奖电最后亲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飞虎师”享誉全军。该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17000余人。1953年
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3师番号。1984年4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跨入新世纪,该师改装为陆军轻型机械化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现辖第337团、338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14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4师,该师前身为1942年8月2日在山东的东北军起义部队新111师,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为第1支队,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1946年1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旅,同年8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3师,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转战大半个中国。3师“
作战基础好,擅长防御作战,有较强的战斗力”。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4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4师番号,1984年4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4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1996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14师,现辖武警第340、341、342、703、704团。        步兵第115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该师前身19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1940年4月改编为第2纵队新编第2旅,1940年6月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2旅,同年7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2支队,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1942年11月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为开辟盐阜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
师,4师“装备比山东部队好,历史基础较老,战斗积极性好,执行命令坚决,战斗作风勇猛”。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其中在天津战役中,115师率先攻破坚固的城防进入市区。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5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4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5师番号,1955年11月115师参加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1962年曾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后为全军战备值班部队。1984年4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5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现辖第
343团(红军团)、345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16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该师部队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12月组成的西北红26军。1940年2月由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689团各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八路军第2纵队344旅新旅部,下辖687、689团,4月增编688团。1940年6月344旅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4旅,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1941
年9月与新四军3师9旅对调番号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10月与淮海军区合并为10旅兼淮海军区。10旅抗战中作战1560余次,歼敌2万余人。
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
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5师“东北解放军12个纵队36个师中表现和成绩最突出的,最有朝气的1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强为东北头等主力师”。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其中在锦州战役中第5师15团战士梁士舍身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成为东北野战军著名战斗英雄。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6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的云山战斗是该师的经典之作,重创美开国元勋师骑1师,开创了中美现代陆军首次交锋的胜利。第
116师于1950年12月4日和1951年1月5日先后解放平壤、汉城。1953年4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6师番号。1961年1月
116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3月116师曾紧急入闽备战,受到好评。1964年7月,国防部授予陆军第116师348团4连为“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现辖第346团、347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步兵第117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7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3月以新四军第3师淮海分区第2、3支队组建的新四军独立旅,部队基础有一定红军成分。八年抗战中,该师前身部队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七省,歼灭日伪军队、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和其他反动武装万余人。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独立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独立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6师“历史较短,老骨干少,战斗作风稳,吃苦耐劳精神很好,善于防守”。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足迹遍及14个省、市、自治区,行军转战万余公里;作战200多次,歼敌6.1万人(其中俘敌兵团司令周福成等4名中将)。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4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其中在横城战斗中117师充分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取得了战斗的重大胜利,共歼灭美2
师9团两个步兵营、—个榴掸炮营和韩8师近两个团,毙伤敌850余人,俘敌2500余人,其中美军800余人,创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俘敌最多的战例,受到联司、联政的通令嘉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师共作战200余次,歼敌1.6万余。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7师番号。1984年4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7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89年6月117师
349团执行特种警备团编制。1996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17师,现辖武警第349、350、351、700团。       步兵第118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该师前身是1940年9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1942年
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3年3月番号撤销,旅机关编入鲁中军区机关。1945年8月中旬组建山东军区第3师(师部由鲁中军区机关一部组成),7、8团分别是鲁中老1团和老2团,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
师,7师20团首创诉苦教育,1947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和批转了该纵队开展诉苦教育的经验报告,由此在全军掀起了以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有力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7师“战斗力顽强,作风顽强,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头等主力师”。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辽阳、两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被称为“暴风雨部队”。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第7师20团以顽强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尔后第19团和第8师23
团首先突破锦州城墙。辽西会战,21团与19团捣毁廖耀湘兵团前进指挥所及所属3个军军部。平津战役后118师参加了解放北平的入城仪式。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第一批偷渡海南岛的是118师352团1营,第118师是解放海口的主力部队,第352团1营被授予“渡海先锋营”荣誉称号,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8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8师番号。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1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参加松花江抗洪,后缩编为步兵第118旅。       步兵第119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9师,该师前身是以冀东暴动队伍组建的八路军第4纵队苏陈支队,1939
年12月扩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2团,1944年7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第12团,是首批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12团9月在沈阳以南奉吉堡机场缴获驻扎此的日本航空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训练飞行大队全部飞机和设备,9月底在凤凰城小塔子沟接受大队长林弥一郎和航空大队的投降,10月下旬将500余名空、地勤人员及46架飞机移交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为我空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9月下旬扩编为冀热辽16军分区第21旅,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8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参加了保卫辽阳、两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广西战役、湘赣战役等,衡宝战役中119师与兄弟部队全歼桂系钢七军。解放海南岛战役中,119师解放了三亚和榆林。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9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9师番号。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19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改编为摩托化步兵第119旅。        步兵第120师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20师,该师前身是于1946年1月由山东军区警3旅及冀热辽第16军分区
23旅合编而成的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旅,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
师,9师“原系山东地方武装的基础,作战力弱,入东北后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经验”。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辽阳、三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湘赣战役等,其中辽沈战役中27团1营摧毁范汉杰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6兵团指挥部,广西战役120师强行军追击21昼夜全歼敌125军,创造一个师歼敌一个军的光辉范例。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0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7时许120师360团1营在云山阻击南朝鲜第1师,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使10月25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20师番号。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20师紧急开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第360团1连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连”荣誉称号。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2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20师,下辖武警第355、359、360、701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