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妖怪红宝石368:好故事是对生活长达两小时的比喻 罗伯特·麦基的编剧培训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2:54
好故事是对生活长达两小时的比喻
好莱坞编剧教练罗伯特·麦基专访

罗伯特·麦基开办的“故事”培训班,学员包括《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钢琴课》导演简·坎皮恩、《阿甘正传》编剧艾瑞克·罗斯。盛大新经典影视供图

《改编剧本》中,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编剧查理·考夫曼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在片中,他求教的编剧罗伯特·麦基也是确有其人。资料图片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宽
上海、美国凤凰城连线报道
如果以一周看一部电影计算,今年70岁的罗伯特·麦基已经看了近3000部电影。
9岁时,他在家乡底特律的社区剧院里演了一回话剧《鞋匠马丁》的主角,从此再没离开过戏剧界。在他工作生涯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里,他的头衔是“好莱坞最知名的编剧教练”。
“如金融家将听巴菲特的演讲作为一次朝圣之旅一样,编剧也将定期上罗伯特·麦基的编剧培训班作为实现他们‘大片’梦必经的航程。”美国《名利场》杂志这样介绍麦基。
1981年,麦基受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之邀,开设了“故事”培训班,每周六早上教写作。彼时,他在好莱坞工作,制作电视节目,写了很多“卖出但最终没有拍成的剧本”。
“总体而言,好莱坞是优先考虑商业成功的。不是你有好剧本,就一定能拍成大片,碰到对的投资人也很重要。”麦基说。
与学院派教授注重讲授理论的课程不同,麦基的编剧出身让他显得更务实。他的课堂从来不讲理论,他常常愿意花上五小时的时间,只分析一部电影,剩下的时间,就是接受学生提问,帮他们解决实际拍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最初听课的学生只有20个,一个月后变成了60个,到学期结束,课堂已经从教室挪到了学校的剧院,仍有不少学生站着听课。“当老师我很享受,因为自己写作常常是孤独的。”麦基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两年后,麦基以自己的名字注册公司,“故事”培训班走上商业轨道,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学员会接受为期三天,总计30个小时的“强化”训练。从“故事”班毕业的学员,至今得过32次奥斯卡奖、182次艾美奖、21次美国作家协会奖、17次导演工会奖。
麦基的学生显然比他自己要出名许多,这其中包括《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钢琴课》导演简·坎皮恩、《阿甘正传》编剧艾瑞克·罗斯等。2002年,在好莱坞喜剧电影《改编剧本》中,艾美奖得主布莱恩·考克思扮演“故事”培训班导师,原型正是麦基。
“故事”班创办至今,麦基常常遭到质疑,称它将编剧这个创意性的工作切割为一条条规则。“这是一种误解,即假定这些规则是平庸和任意的,麦基的课程并不是这样。”在旁听了一节麦基教授如何拍惊悚片的课程之后,《名利场》记者这样写道。
2011年12月,受盛大新经典影视的邀请,麦基和“故事”培训班将来到北京,为中国编剧们提供为期四天的培训,个人学员的学费是5000元起。
“如果你认为来‘故事’就能掌握所有关于写作的秘诀,这是很荒唐的。”麦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真正好的作品是要在学完课程很多年之后才能成就的。我教给大家的是对于方法的聪明理解,获得灵感和提升,当他们写作时会自然流露。”
“要在讲得精彩的琐碎故事和讲得拙劣的深奥故事之间挑一个,观众总是会选择讲得精彩的琐碎故事。”麦基认为,“真正的好故事是对生活的比喻,一个长达两小时的比喻。”
《盗梦空间》只是故作深刻
南方周末:3D电影流行,有人认为电影被技术绑架,影片内容显得无关紧要,你的看法是什么?
麦基:2300年前,古希腊剧院里演出很多严肃的剧作。在那些剧作中,重要性排第一的是故事,其次是角色,然后是意义,也就是整个作品所要传递的观点;第四是对白,第五是音乐,最后才是场面。场面是最次要的,它只会花掉很多钱。
电影一直在推出新的奇观,从无声到有声,从立体声到环绕声,从黑白到彩色,从4∶3的银幕到宽银幕再到环形银幕……3D无非是奇观的新形式。现在如果你不会写作,不会讲故事,仍可以用奇观来娱乐观众。你给他们色彩、高速剪辑、爆炸、打斗、机器人、外星生物等等,所有视觉和听觉的表达都是为了分散人的注意力,然后他们就不会意识到这个故事本身有多蠢。
如果这次3D潮流持续更久——立体电影在1950年代其实就流行过,但人们很快就看腻了——当人们习惯了3D效果,比如说每天都有3D电影上映,他们还是会回过头来想要精彩的故事,精彩的人物。3D是非现实题材的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尤其适合幻想、科幻这类电影,技术确实为创作者打开了一扇窗,一切超现实的东西,只要他们能想到,就能用计算机做出来。比如《盗梦空间》这样的题材,就适合用3D去拍。但3D并非适合所有类型,你会想看一部3D爱情片么?会想看3D家庭片么?
南方周末:《盗梦空间》按照你的“好故事”标准,合格吗?
麦基:我并不认为它好,尽管它的确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我想教学员区分“复杂”和“深奥”。《盗梦空间》是故作复杂的叙事,假装想要探寻人的内在矛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它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复杂故事,梦里有梦,梦里还有梦,越来越多,但影片却没有因此更加深刻,只是故作深刻罢了。并不是说我不爱看,我看的时候也给震住了,那些特效和幻想,但那是肤浅的。像乔治·克鲁尼演的《在云端》就不一样,那是深奥的叙事。看似普通的一个飞行的故事,实际上是讲述人性,一个人试着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女人的意义,然而却失败了,他的生活还是空虚孤独。这是每个现代人都会碰到的困境。
南方周末:你曾经说,电影《卡萨布拉卡》是最伟大的剧本之一,在“故事”课程里,你不惜花5个小时分析它,它为什么符合你的“好故事”标准?
麦基:《卡萨布兰卡》由六个故事组成,它有一个主情节,还有五个子情节,它是一部优秀的政治剧,优秀的爱情剧,优秀的社会剧,集爱情、政治、喜剧、音乐、动作于一身。它只有103分钟,却讲述了六个故事,非常紧凑,没有一句台词、一个动作是多余的。对我讲的编剧课程而言,前三天半里我要举的例子,这部电影里几乎都包括了。《卡萨布兰卡》表达了生活的真谛、生命中最深刻矛盾的意义,在你内心总有你想永远保持不变的东西,而外在环境又永远在迫使你为了生存而改变。你如何取舍?人们一次次重看这部电影,并不一定都从心智上理解了我说的这些,但影片与生活深深地共鸣,它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
波兰斯基的《唐人街》也一样,它是一部打破既有类型片传统的电影。那之前所有的犯罪片都在说犯法不会有好下场,恶人总有恶报。《唐人街》打破了这样的常规,坏蛋得逞、富人花钱洗脱罪名。它为后来的犯罪片打开了一扇门,我们再写犯罪片,思路就开阔了许多,因为从《唐人街》开始,观众就知道有钱人杀人是可以逃脱的。《唐人街》颠覆了美国人心中的幻象,告诉他们犯罪有时候是有甜头的,甜头还不小。《唐人街》还是一出极好的心理片,可以称之为心理战或心理动作,那些人物外在举止都是彬彬有礼,暗中却在感情和精神上彼此攻击伤害。这样的心理“动作”在《唐人街》中太棒了。作者并没有使用犯罪片或动作片的俗套,而是深深地进入人物心理层面的较量。
《菊豆》有莎士比亚的力量
南方周末:《阿甘正传》的编剧埃里克·罗斯曾在你的“故事”班学习,你对他写《阿甘正传》提供过一些建议吗?
麦基:我记得他来上课时,我觉得他更像个年轻的商人而不是剧作家,他穿得西装笔挺,当然也受过很好的教育。很安静,但他的眼睛有光芒。以前我们在一起谈过什么是写作。我告诉他,写作的时候应该敢于冒险,从固定的格式中跳出来,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社会关系、政府政策、家庭,这样才不会随波逐流。有时,身在社会之中的人,并不会意识到社会有多么疯狂,跳出社会本身来看待这个社会,才能看到更多。我认为这对他产生了影响,因为《阿甘正传》正是一部敢于冒险的电影,涉及世界、政治、爱、生活的迷惑等不同层面的社会话题。而电影中的阿甘看待这些问题的方法是跟别的人都不一样的。
南方周末:《指环王》系列电影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同时也是电影的编剧,他曾是你的学员,他最初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麦基:1988年,我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去新西兰讲课,彼得是我班上的一员。那时他正在写一个剧本,让我帮他看看。那是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喜剧,我看了之后,觉得很好笑。那时,彼得周围的人都认为那个剧本很烂,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建议他首先要做的是离开新西兰,因为那里太小了,人口只有三千万,电影赚不到钱,他没有太多的机会长见识并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彼得对于故事的幻想、动作等要求,要拍成电影都很费钱,这些钱很难在新西兰筹到。后来他就动身去了澳大利亚、英国,再回到新西兰,因为有人给他投资了1500万美元拍摄他的第一部喜剧片《对付弱者》。他是一个优秀的编剧、导演,他编剧的《指环王》,忠于原著又有自己的演绎,给喜欢原著的人们带来很多惊喜。他是将小说拍成电影的创作典范之一,他真的很了解这种方式,讲述书中的内容而又不被书所限制。
南方周末:你的“故事”课程中都是分析西方的电影,你对中国电影有所了解么?
麦基:在最近的几十年间,欧洲的电影在衰退,美国本土的电影也在衰退,惟一高速发展的,也将成为未来风向标的,是亚洲电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韩国,在最近20年间创造了许多享誉世界的好电影。我看了很多年的中国电影,我也试图学习中国特有的电影文化。中国电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你们有十几亿人口,中国应该把自己的电影介绍给全世界。在我的课上,我希望不仅能教会我的学生如何讲述自己的文化和故事,也同样能够把自己的故事以国际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中国最好的电影人在二三十年前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像陈凯歌等人。我讲爱情故事的课程时,举了一个例子,张艺谋的《菊豆》。《菊豆》在我的印象里是一部有着莎士比亚悲剧力量的电影,我时常将它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做比较,每个方面它都可以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比较,从这个就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人有多么出众。
但中国电影也和其它电影一样,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俗套太多。首先应该鼓励创作,而不仅仅是复制别人的作品。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演过一出中国话剧,讲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情妇间的故事,这样的类型在几千年前就有了。不管在哪里,什么样的文化,人性都是我们共同的话题,我们能够交流,感受对方,沉淀出生命的故事。
此外,全世界的剧作家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哪怕是天才写的东西,有90%都很差,只有不到10%是很好的作品。如果你想每个作品都写得很完美,你会发疯的。你得意识到,这90%的所谓垃圾是为了让你写出那10%的惊世骇俗的作品,越是天才的作家越能明白这个道理。
你得清楚,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件作品。所有的艺术作品都需要时间的检验,不要太过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故事的魔法是人物的品质、潜在内心的情感,是那些能够感动你,能够抓住你的想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