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ats性能怎么样:高效课堂教育学(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6:27:47

           关于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也进步的过程。

   这个传统的“专业化”定义错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先回到“教师角色”上才能看清楚。

   在传统的教育学里,教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或者说,教师是一个“二传手”,这个角色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是“传”,其次是要求“会传”,再其次是能够“传到”,第四,传得要有“艺术”。

    传——会传——传到——传得艺术,从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对教师角色的如是“认识”,才导致了对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观念里,如果一个教师不传,肯定会被人指责为偷懒、不负责任;不会传,则意味着专业化水平低劣,是不合格的教师,会被人瞧不起;能“传到”便不问结果自然有资格被称为好教师,假如再传得很有艺术性,那这样的教师不得了了,会被很多人追捧,乃至要享受到莫大的荣誉。现在,我们开始思考一个基本的,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假如教师不会传怎么办?我相信很多人一定选择的是这样一个思路: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如果培训不能解决问题呢?那就放弃,或者选择有专业化的教师调入进来,传统“名校”们几乎无一例外是这样做的!我们姑且不说这样“挖”名师是否能解决学校发展的问题,那么,占据中国教师队伍总量的大多数教师其实都是普通教师,他们未必都能胜任我们对教育教学艺术的苛责,现实的考验是,必须找到一条能让“普通教师”上出“不普通课堂”的良策!这个思路可能会启发善于思考的人,如何突破教师专业化水平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制约,让学业水平能够超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呢?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我们一直固执地以为“名师出高徒”,假如我们压根儿就没有“名师”,也挖不来你所期望的“名师”,那能不能跳出这个认识的误区,寻找到另一条通往“罗马”的道路?

   更何况,在一个“升学本位”的时代(比知识本位更低级),我们呕心沥血培养出来的“名师”,是一个时代教育价值的“影像”,有些人在学生们的眼里,只是“应试的高手”,“杀人的勇士”,“监狱的看守”,尽管这样的说法显然很情绪化,但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学生们的痛苦时,我们则应该包容这样的情绪,当我们甚至连学生的生命状态都来不及顾及时,难道我们还不准许他们骂几句来发泄不满吗?在很多学校的教育学里,教育不是为了对学生的生活、生命和将来负责,他们只对升学率负责,至于什么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统统去见鬼了,根本是不可能的。“让一个人呆在一个不成长、不进步的环境里,就是最大的野蛮和假慈悲。”维尔斯的这句话让人郁结,“在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的房间里量身高,所有人都不超过一米去”,马斯洛的这句话让人绝望。在今天这个教育变革的时代,有相当多的“名师”必须转型,这是不二选择。有人说,“名师”要学会做“明师”,也就是看清形势,尊重大势,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当然,也有人主张要名师们坚守,这没错,关键看是在坚守什么?又在维护什么?教育离开了“人学”则不能成其为教育,名师如何维护的是那点“一己私利”,则无法成其为教师,因为这样的教育教学境界太低了,甚至都不配教书!

   很多人总问我关于听课的问题,现在我可以回答大家,对于一个任课教师,他(她)的课堂就是自身教育境界的显现,听课实在不是听课,而是看他(她)有着怎样的教育思想,他(她)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如何,他(她)对学生的生命成长方式有着怎样的认识!

   但教育的诸多问题显然又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我们更不可以把责任一股脑推在“名师”们身上。其实,当教育开始从人出发时,就必须首先要把教师当人。在一个功利的教育时代,我们也只能造就更加功利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很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我不是在有意苛责“名师”们,我是期望“名师”们,有时候要敢于完成一场“自我否定”,而不是总想着如何“占山为王”,我们可以准许教师去探索自己的“流派”,但什么样的“流派”,都得的变着法子服务于“人”。你千万别一味地想着法子去塑造自己的“权威”,这很危险,我们说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课改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也阻挡不住的,因为这已经成了国家意志!

   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弯,意在为了纠正一些人错误的观念。教师不是一个灌输者,教学也从来不应该是在考验教师如何“二传”,或者说,教师专业化不能囿于以教师的学历高低和学科学专业水平的多寡来作为判断,前文说,即便教师是“名师”,一旦扮演着的是“二传手”,那么,他(她)也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当把教师定位做“二传”教育上时,至少要具备四个基本的“素养”:1、会不会传?2、用什么方式传?3、如何确信是否传到?4、假如教师有知识缺陷怎么办?

  真正的教师专业化包括学科学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只有具备学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是符合教师专业要求的合格教师。教师专业化的支撑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就是基于“人本”的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教师专业化水平,主要取决于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要具备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的能力,因为教师只有将学科知识按照学生的认识特点加以组织后,才能有效地转化成学生的成长营养。

  做前文,我曾经把教师的角色誉为三重,一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二是一个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三是一个信念的传播者,那么,据此来看,教师还能继续扮演“二传”吗?他(她)能够把能力、智慧灌输给学生吗?他(她)精彩的表演能够等于学生的精彩吗?

  因此,重提教师专业化,意味着的是教师的转型需要从转变教师角色入手,即从“二传手”变成放手发动学生“一传”,即学生与知识、成长直接对话。其实,就是在改写着新型的教学关系:从“教中心”抵达“学中心”,这才是正途。经验告诉我们:放大教师作用和教的功能,是反教育的。教师的作用必须体现在服务于“学”上,而“教”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遇到的难题,而不是去展示所谓的专业化水平、学养抑或是教学艺术,必须画蛇添足再重复一遍,教师专业化是指服务于“学”的专业化,谁有办法营造了学、策动了学、满足了学,并且能让学生学好,谁就是好教师!我还可以说,学科知识水平不高,也未必就不能胜任教学,前提是你懂得“利用”学生资源,当然,在服务于学的基本框架内,学科知识水平肯定是越高越好。